林清玄文中的哲理故事,林清玄散文有哲理的話30句

時間 2021-10-27 20:27:49

1樓:匿名使用者

《雪的面目》

——林清玄

在赤道,一位小學老師努力地給兒童說明「雪」的形態,但不管他怎麼說,兒童也不能明白。

老師說:「雪是純白的東西。」

兒童就猜想:雪是像鹽一樣。

老師說:「雪是冷的東西。」

兒童就猜想:雪是像冰淇淋一樣。

老師說:「雪是粗粗的東西。」

兒童就猜想:雪是像砂子一樣。

老師始終不能告訴孩子雪是什麼。

最後,在考試的時候,他出了「雪」的題目,結果有幾個

兒童這樣回答:「雪是淡黃色,味道又冷又鹹的砂。」

這個故事使我們知道,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語是無法表達的,對於沒有看過雪的人,我們很難讓他知道雪。像雪這種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無法明明白白表述,那麼,對於無聲無色、沒有形象、不可捕捉的心念,如何能夠清楚地表達呢?

我們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國度。

我們要聽黃鶯的歌聲,就要坐到有黃鶯的樹下。

我們要聞夜來香的清氣,只有夜晚走到有花的庭院

去。 那些寫著最熱烈優美情書的,不一定是最愛我們的人;那些陪我們喝酒吃肉搭肩拍背的,不一定是真朋友;那些嘴裡說著仁義道德的,不一定有人格的馨香;那些簽了約的字據,也有拋棄與撕毀的時候!

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語言文字難以形容與表現的。

就像我們站在雪中,什麼也不必說,就知道雪了。

雪,冷麵清明,純淨優美,在某一個層次上像極了我們的心。

賞析 林清玄是臺灣當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顆菩提之心關注現世人生,顯現出博大的悲憫情懷,其散文也呈現出質樸、清新、真純的特點.悲憫情懷是林清玄的情感核心,悲憫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質,清真成為其散文重要的美學風格.

林清玄的散文創作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這類作品往往包含了深遠的禪意,林清玄的散文獨樹一幟,自成風格,其散文可貴之處在於,他的寫作能以積極的"入世"態度,關注現代人生存中面臨的種種問題,並伴之以人文的關懷和思考.他的散文風格簡樸、清新、智慧、幽遠,能做到虛實生輝,空靈流動,具有詩性之美.

禪理散文以其獨特的方式表現對人類的終極關懷,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開臺灣當代禪理散文之先河,在當代文壇散放出熠熠光輝,照耀人類被物質文化籠罩下逐漸矇蔽的心靈.文章對林清玄禪理散文的內容特色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禪理散文創作的精神家園.

林清玄散文有哲理的話30句

林清玄的散文,林清玄的散文有哪些?

相思飛舞 年年如此,陽明山的花季過了,遊山的人變的少了。櫻花以煙火爆開的姿勢向我們道別。茶花默默的留下了相約再來的紙片。杜鵑在春風春雨中含淚說了再見。去年的菅芒花早就說了珍重,魂魄飄然而去,只在芒尖上留下了來不及收的舊衣裳。秋天,冬天,春天那些炫人的花,都夾入了友人的相簿之後,有一種美麗的小黃花安靜...

林清玄的散文摘抄600 ,最低不過

浴著光輝的母親 在公共汽車上,看見一個母親不斷疼惜呵護弱智的兒子,擔心著兒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車受到驚嚇。寶寶乖,別怕別怕,坐車車很安全。那母親口中的寶寶,看來已經是十幾歲的少年了。乘客們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著那浴滿愛的光輝的母親。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親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

林清玄的名句

颺盈新雨 1 面對人生難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們能以起承轉合去尋找心靈的故鄉。人總是有限制的,但有夢總是最美的。2 曾以尋死的心活著,被迫超越,也曾主動超越,不管夢是否實現,有夢總是最美的。3 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4 今天掃完今天的落葉,明天的樹葉不會在今天掉下來,不要為明天煩惱,要努力地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