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古代名人苦讀的成語故事

時間 2021-10-28 03:55:46

1樓:水煮酸菜

1、懸樑刺股

(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蘇秦,字 [2] 季子,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是東周洛陽乘軒裡(洛陽李樓鄉太平莊)人,少時便有大志,隨鬼谷子學習多年。為求取功名,他變賣家產,置辦華麗行裝,去秦遊說秦惠王,欲以連橫之術逐步統一中國,未被採納。

由於在秦時日太久,以致盤纏將盡,只好衣衫襤褸地返回家中,親人見他如此落魄,都對他十分冷淡。蘇秦羞愧難當,下決心用功學習,便拿出師傅送給他的《陰符》一書,晝夜苦讀起來。讀書時他準備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便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強迫自己清醒過來,專心讀書。

如此這般堅持了一年,他再次周遊列國。這次終於說服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並手握六國相印。蘇秦締約六國,聯合抗秦,投縱約書予秦,使秦王不敢窺函谷關達15年之久。

2、手不釋卷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孫權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

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麼你就沒有時間呢?」

停了停, 孫權又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一些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從此手不釋卷,並堅持不懈。

最後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3、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名文不識大戶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4、牛角掛書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後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

」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麼,他回答說:「《項羽傳》。

」楊素於是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回家後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風度,不是你們這些等閒之輩所具有的。

」玄感因此就傾心結交李密 。隋煬帝九年,玄感在黎陽起兵,派人入函谷關迎接李密。

5、韋編三絕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

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捲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2樓:匿名使用者

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他勤奮好學卻沒錢買蠟燭。鄰居家有蠟燭但光穿不過來,匡衡因此把牆壁鑿個洞引來了鄰家的燭光,用燭光映著書讀。

同鄉有一富人叫文不識,家中有很多書,匡衡給他做僱工卻不要報酬。主人很奇怪,問匡衡為什麼,匡衡說:「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書都通讀一遍。

」主人被其感動,就把書借給他。後來,他便成了學問家。

囊螢映雪

晉代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裡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

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

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

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

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有成就。

懸樑刺股

孫敬到洛陽太學求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廢寢忘食。時間久了,也會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房樑上,一頭束在頭髮上,當他讀書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扯住頭髮,弄疼頭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繼續讀書學習。從此,每天晚上讀書時,他都用這種辦法,這就是孫敬「懸樑」的故事。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蘇秦,字季子,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是東周洛陽乘軒裡(洛陽李樓鄉太平莊)人,少時便有大志,隨鬼谷子學習多年。為求取功名,他變賣家產,置辦華麗行裝,去秦遊說秦惠王,欲以連橫之術逐步統一中國,未被採納。

由於在秦時日太久,以致盤纏將盡,只好衣衫襤褸地返回家中,親人見他如此落魄,都對他十分冷淡。蘇秦羞愧難當,下決心用功學習,便拿出師傅送給他的《陰符》一書,晝夜苦讀起來。讀書時他準備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便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強迫自己清醒過來,專心讀書。

如此這般堅持了一年,他再次周遊列國。這次終於說服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並手握六國相印。蘇秦締約六國,聯合抗秦,投縱約書予秦,使秦王不敢窺函谷關達15年之久。

3樓:紫の竹☆軒

懸樑刺股(東漢孫敬 戰國蘇秦)

孫敬到洛陽太學求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廢寢忘食。時間久了,也會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房樑上,一頭束在頭髮上,當他讀書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扯住頭髮,弄疼頭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繼續讀書學習。從此,每天晚上讀書時,他都用這種辦法,這就是孫敬「懸樑」的故事。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蘇秦,字季子,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是東周洛陽乘軒裡(洛陽李樓鄉太平莊)人,少時便有大志,隨鬼谷子學習多年。為求取功名,他變賣家產,置辦華麗行裝,去秦遊說秦惠王,欲以連橫之術逐步統一中國,未被採納。

由於在秦時日太久,以致盤纏將盡,只好衣衫襤褸地返回家中,親人見他如此落魄,都對他十分冷淡。蘇秦羞愧難當,下決心用功學習,便拿出師傅送給他的《陰符》一書,晝夜苦讀起來。讀書時他準備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便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強迫自己清醒過來,專心讀書。

如此這般堅持了一年,他再次周遊列國。這次終於說服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並手握六國相印。蘇秦締約六國,聯合抗秦,投縱約書予秦,使秦王不敢窺函谷關達15年之久。

韋編三絕(孔子)

孔子年輕時候,讀書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禮作樂的周公,對古禮特別熟悉。當時讀書人應當學的「六藝」,也就是禮節、**、射箭、駕車、書寫、計算,他都比較精通。

他辦事認真。開頭他當過管理倉庫的小吏,物資從來沒有缺少;後來又當管理牧業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沒到三十歲,名聲就漸漸大了起來。

公元前500年,齊國的齊景公想拉攏鄰國魯國和中原諸侯,把齊桓公當年的事業重新干一下,就寫信給魯定公,約他在齊魯交界的夾谷地方開個會。那時候,諸侯開會,都得有個大臣當助手,稱作「相禮」。魯定公決定讓魯國的司寇孔子擔任這件事。

孔子到齊國後,跟齊景公談了他的政治主張。齊景公待他很客氣,想把孔子留下來。但是相國晏嬰認為孔子的主張不切實際,結果齊景公沒用他。

但是齊國的大夫黎鉏認為孔子留在魯國做官對齊國不利,勸齊景公給魯定公送一班女樂去。齊景公挑選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魯國去。魯定公接受了這班女樂,天天吃喝玩樂,不管國家政事。

孔子對這件事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學生說:「魯君不辦正事,咱們走吧!

」打那以後,孔子離開魯國,帶著一批學生周遊列國,他先後到過衛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楚國。在列國奔波了七八年,希望找個機會實行他的恢復周朝初年禮樂制度的政治主張。可是,那個時候,大國都忙於爭霸的戰爭,小國都面臨著被併吞的危險,整個社會正在發生變革。

這些國家的國君沒有一個採納了孔子宣傳的政治主張。

最後,孔子回到魯國,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上。孔子在晚年還整理了幾種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詩經》、《尚書》、等,並把魯國史官所記的《春秋》加以刪改,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在認識論和教育方面,它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主張。

他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門下**有上千人。自漢代以後孔子的學說成為了兩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

孔子的學習精神非常好。相傳,在他晚年攻讀《周易》的時候,曾翻來覆去地讀,竟使編聯《周易》的繩子斷了好幾次。根據孔子苦讀《周易》的故事,後人引申出「韋編三絕」這句成語。

形容勤奮讀書。

映雪囊螢(孫康 車胤)晉代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裡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

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

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

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

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有成就。

負薪掛角 (朱買臣 李密)

漢朝人物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揹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人物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三字經》: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聞雞起舞(劉琨)

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典出自《晉書·祖逖傳》: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

以荻畫地(歐陽修)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

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

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他勤奮好學卻沒錢買蠟燭。鄰居家有蠟燭但光穿不過來,匡衡因此把牆壁鑿個洞引來了鄰家的燭光,用燭光映著書讀。

同鄉有一富人叫文不識,家中有很多書,匡衡給他做僱工卻不要報酬。主人很奇怪,問匡衡為什麼,匡衡說:「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書都通讀一遍。

」主人被其感動,就把書借給他。後來,他便成了學問家。

漁翁之利成語故事,關於名人的成語故事

故事內容 取材於傳統寓言故事 鷸鳥和翠鳥在河邊爭奪一條大魚。漁翁發現後,用魚叉刺去,沒有擊中。鷸鳥趁機搶走大魚,逃之夭夭。一隻河蚌敞開胸懷在沙灘上晒太陽。翠鳥又啄到一條泥鰍,泥鰍掙扎滑落,正好掉在河蚌身上被夾住了,翠鳥想從河蚌殼裡奪回泥鰍,鷸鳥又飛來趕走翠鳥,欲與河蚌爭奪泥鰍。於是,鷸鳥與河蚌在沙灘...

與成長有關的勵志古代故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

御念昔 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不識字,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 主人,我想讀遍你家所有的書。主人聽了...

中國古代名人小故事速度短一點,關於古代名人堅持不懈的故事,短一點!

九曼 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 書聖 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 之 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