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五國攻秦應該稱為合縱攻秦比較合適點,一共發生了五次,其中,只有第一次是主動出擊,但是隻有魏趙韓三國出兵,最終以失敗告終。後面四次都是秦主動攻擊,合縱被動反擊,第二次和第四次反擊成功,把秦國重新困在了函谷關以西。但隨著秦國連橫、遠交近攻政策的實施,成功分解了合縱各國,第五次合縱攻秦,是成果最為輝煌的一次,差點就攻進咸陽去了,但是因為各國人心不齊,加上秦國擺出了決一死戰的決心,終於各個擊破。
此後,合縱徹底解散,再也沒能阻止秦國統一六國。
首次攻秦
著名連橫鼓吹者張儀入秦後,受惠文王重用。秦派張儀至魏,遊說魏惠王(即子罃)連橫事秦,未成功。秦企圖以武力迫魏就範,於周顯王四十七年(前322年)發兵攻魏河內,佔領曲沃(今山西聞喜東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不久又攻佔韓之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及義渠之鬱郅(今甘肅慶陽)。
秦的擴張,促使各國聯合。周慎靚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孫衍發動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推楚懷王為縱長。公孫衍還說服義渠攻秦側背。
楚、燕暫時受秦威脅不大,態度消極,心存觀望。實際出兵僅魏、趙、韓三國。聯軍攻至函谷關,被秦軍擊退。
次年秦在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大敗三國聯軍,殲敵8.2萬(參見函谷關之戰)。第一次合縱攻秦之戰失敗。
二次攻秦
秦鑑於義渠攻擾之事,為安定後方,將打擊重點暫時轉向南方、北方。先擊滅巴、蜀及苴等各國(均在今四川境),佔領秦嶺外廣大地區,再大舉北進,攻佔義渠25城(參見秦滅巴蜀之戰)。這樣就達到了進一步「富國」、「廣地」、「強兵」目的,戰略上還形成對楚的側翼包圍,為爾後南進創造了有利態勢。
此後,即將兵鋒再度轉向中原,不斷向魏、韓、楚、趙等國進攻,攻佔武遂(今山西桓曲東南)、穰城(今河南鄧州)、蒲阪、晉陽、封陵(均在今山西)、襄城等城邑,將領域擴充套件至中原。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秦攻楚,戰於析(今河南西峽),殲楚軍5萬,並占城邑l0餘座。齊、韓、魏恐秦繼續擴張,對己更為不利,乘秦軍久戰疲憊,於當年聯合攻秦。
經三年苦戰,終於擊敗秦軍,攻入函谷關,迫使秦歸還韓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第二次合縱攻秦之戰取得勝利。
三次攻秦
秦敗後,為爭取時間休整軍隊及孤立韓、魏,暫時停止出擊,並主動與楚結好。齊為集中力量滅宋,亦與秦通好。二十一年(前294年),秦乘楚無力、齊無暇過問中原之際,大舉進攻韓、魏。
次年,白起在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殲滅韓魏聯軍24萬(參見伊闕之戰)。數年內連續攻佔韓冶鐵手工業最為發達的宛(今河南南陽)、鄧(今河南孟縣西)及魏之桓(今山西桓曲東南)、軹(今河南濟源東南)等大小61座城邑,兩國益衰。趙國有一支訓練有素、機動力強的騎兵部隊,可以與秦周旋。
秦昭王不滿於稱王而在宜陽自稱「西帝」,尊齊湣王為「東帝」。中原各國恐兩強聯合,陷於被夾擊的局面。魏與趙合謀,派李兌聯絡各國共同反秦。
著名合縱鼓吹者蘇秦,亦為燕國利益入齊遊說,勸湣王取消帝號,共同反秦,使天下「愛齊而憎秦」(《戰國策·齊策四》),以便乘機兼併宋國。二十八年(前287年),齊、趙、魏、韓、燕五國聯軍攻秦。五國目的不同,各有打算,進至滎陽、成皋(今河南滎陽境),即互相觀望,不肯首攻。
秦為破壞五國聯盟,主動取消帝號,將前佔之溫、軹、高平歸還魏國,將王公、符逾歸還趙國。聯軍遂撤走。第三次合縱攻秦,未交戰即告瓦解。
四次攻秦
四十六年(前269年),秦與韓聯軍攻趙,在閼與被趙將趙奢擊敗後(參見閼與之戰),範睢入秦,建議秦昭王實行「遠交近攻」戰略,以利於鞏固佔領之土地。秦遂將打擊重點指向最近的韓、魏、趙。三十六年(前279年)鄢郢之戰中,秦將白起以水攻殲楚軍民數十萬,迫其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四十二年(前273年),白起在華陽之戰中殲魏、趙聯軍15萬,迫魏再獻出南陽地區(今河南沁陽以南、溫縣、孟縣;地區);五十五年(前260年),白起在長平之戰中,殲趙軍45萬;還攻滅西周、東周及義渠,蠶食了大片土地。
這促使各國再度聯合。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魏、趙、韓、楚、燕五國組成聯軍,由魏信陵君無忌指揮攻秦,在河外(今河南西部黃河以南地區)大敗秦軍(參見河外之戰),並尾追至函谷關後撤軍。第四次合縱攻秦之戰獲得了勝利。
五次攻秦
聯軍的勝利,並未嚴重削弱秦軍實力,亦未能遏止秦擴張勢頭。秦王政(秦始皇)繼位後(前246年),呂不韋掌權,依舊採用遠交近攻方針,五年間攻魏四次,攻韓三次,攻趙一次。黃河以北,全部佔領韓上黨郡,並重建太原郡(西至黃河,北至山西繁峙,東與燕趙交界,南接上黨郡),切斷了燕、趙與魏、韓間聯絡,並在戰略上造成對趙、魏、韓三國側翼包圍態勢。
中原各國為打破不利局面,以圖生存,盡最大努力於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再一次組成趙、魏、韓、燕、楚五國聯軍,由趙將龐暖指揮攻秦。秦新佔區大,兵力分散,且人心尚未穩定。進攻開始順利,深入至函谷關內,距秦都咸陽僅
七、八十里的蕞地(今陝西臨潼北)(參見蕞之戰)。當秦集中兵力進行反擊時,聯軍不支敗退。第五次合縱攻秦之戰失敗。
不久,秦王政親政,用李斯「滅諸侯,成帝業」、「數年之中盡兼天下」(《史記·李斯列傳》)的建議,加快了各個擊破的步伐,不給各國再次聯合行動的機會,合縱戰略至此破滅。
2樓:
五國攻秦一共有幾次?比較著名的大體上有三次:第一次是惠文王當政時期,在公元前的318年,魏相公孫衍他發動了魏國、趙國、韓國、燕國、楚國一起合縱攻秦,還推舉了楚懷王成為了合縱長。
五國合縱攻秦的最後一戰,過程是怎樣的?
第一次攻秦 楚 燕暫時受秦威脅不大,態度消極,心存觀望。實際出兵僅魏 趙 韓三國。聯軍攻至函谷關,被秦軍擊退。次年秦在修魚 今河南原陽西 大敗三國聯軍,殲敵萬。第一次合縱攻秦之戰失敗。第二次 齊 韓 魏恐秦繼續擴張,對己更為不利,乘秦軍久戰疲憊,於當年聯合攻秦。經三年苦戰,終於擊敗秦軍,攻入函谷關,...
為何長平之戰後東方六國無力抗秦?
根本原因在於 六國不行變法,還是實行貴族分封制,沒有把王國的資源和權力都統一到國王的手中。相反秦國則不同,在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大增,且以法制國。當時能和秦國一戰的只有趙 齊。齊國對秦採用 綏靖政策 而長平一戰趙國人被殺了大半,剩下的只是老幼婦孺。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逐漸強大,而范雎提出的 遠交近攻 ...
秦 趙長平之戰 兩國各有什麼優勢 為什麼趙國會輸
長平之戰 雙方優勢各站 5 4先說秦國的優勢 1.秦攻野王想得上黨郡 卻被趙國煮熟的鴨子給搶跑了 秦師出有名 2.趙國免費得了 上當郡 秦國的軍民無功而返 如果打趙國 士兵肯賣命 3.秦國商鞅變法後日益強大 軍隊戰鬥力非常強悍 4.秦攻趙 秦一戰 便斬殺3萬 趙軍 士氣大振 5.秦國換上了戰國時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