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為什麼沒有統一中國,齊國為什麼不能統一全國

時間 2021-10-30 13:25:53

1樓:ok敖俊

地處山東北部的背靠大海的齊國作為一個長期強盛的國家,最後非但沒有統一中國,卻亡於人手,這是什麼緣故呢?我以為至少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缺乏戰略眼光,沒有連續的國策,政策搖擺不定。無論是春秋時期的姜氏齊國還是戰國時期的陳氏齊國都缺乏戰略眼光,政策沒有連續性。比如小白用管仲,就不重視禮儀法制,到晏嬰時期又放棄了管子那一套搞晏子。

戰國時期表現得更差,今天合縱,明天連橫,堂堂大國卻被張儀、蘇秦玩弄於股掌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麼。

反觀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就堅持以法治國的信念,痴心不改。在國策上,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逐步並西蜀吞巴郡,遠交近攻,連橫諸國,各個擊破。

二,沒有統一天下的壯志。所以也沒有統一天下的國策。國君的所謂雄心壯志只滿足於稱霸,即使後世君主亦不過想恢復桓公的功業。

這跟秦國橫掃六合的壯志不可同日而語。齊國可以統一的時期只有兩個時期一個是,齊桓公時期,一個是齊威王時期,但由於戰略不清晰都失之交臂。齊桓公只想尊王,不想自己當王。

而齊威王當個霸主就滿足了。

三,光富國不強兵,不重視兵家。著名的《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是齊國人,在齊國卻得不到重用,最後只好到吳國去求官。在最強的齊桓公時期,面對對咄咄逼人的楚國居然不敢一戰!

也許這是對的,戰則必敗。齊國最常攻打的國家是魯國,卻一敗再敗。當時還是管仲執政期。

齊桓公任鮑叔牙為將,在長勺卻沒打過曹劌。而齊威王打敗魏國就滿足了,可惜了名將孫臏。齊國作為赫赫有名的大國,歷史上著名的戰役除了跟魏國的戰爭和以後的火牛陣外,幾乎乏善可陳。

四,任由大國崛起,沒有采用遏制大國的戰略。齊桓公時,楚國已經有崛起的苗頭,對於這樣的強國不加以遏制,任由強大,不利於國家利益。以後還有晉國、秦國,翻開春秋歷史,象吳國、越國這樣的小國都能稱霸,作為傳統強國,齊國難辭其咎。

五,排外。外國人很難在齊國當大官。這也導致真正的賢明之士得不到任用。反觀秦國,幾朝相國都是外國人。所以造就了強秦。在齊威王死後,秦國的國力就超過了齊國。

六,聲色犬馬,苟且偷安,不思進取的思想。前輩們打下的基礎這麼好,所以齊國很富裕,也所以齊國人都不想打仗,沒有尚武精神。齊國一直在吃老本,而對其於五國根本就不關心。

秦國遠交近攻,交的是誰呢——齊國。反正秦國那麼遠,他打誰也打不到我,他跟我**,我樂得賺錢。至於你們的死活跟我有什麼關係。

正是這樣的心態斷送了齊人的前程。

七,驕傲自大,自毀前程。齊威王的積蓄敗在蘇秦手裡。齊國滅燕國惹下了禍胎,此後齊閔王狂妄自大自稱東帝,齊又在蘇秦的慫恿下打這個打那個(還是沒有清晰的國策),把六國都得罪了,合縱本來是為了對付秦國。

最後秦國加入了合縱,矛頭一轉對付齊國,釀成五國聯軍攻擊齊國的慘劇。幾乎被滅了國,國力從此不復昔日盛況。另外,齊國跟秦國不同。

秦國地勢險要,聯軍最強大的時候不過攻下了一個函谷關。齊國就不同了,全是平原,無險可守,五國一攻就跨了。

齊文化本來不下於楚文化。後來卻遠不如楚文化的影響。正是由於缺乏足夠的尚武精神,國策搖擺不定最終滅於人手。嗚呼哀哉!後世治國當以齊國為戒!

2樓:老實話好聽

想當年齊桓公 」就會諸侯,一匡天下「 ,何等的風光!

但是他沒有選好**人,也沒有培養輔佐大臣。所以,在他病重期間,公子們為奪取君位自相殘殺,臣子們互相傾軋。甚至他自己都是餓死的。

所以,國力迅速衰敗,不久就被新興的貴族田氏取代了。

戰國時期,強大的齊國為什麼沒有統一?

3樓:理子丶

齊國自齊桓公即位以來,國力一直強勁,在別的諸侯國主要發展農業的時候,率先發展商業,一直都保持著最富有的國家的地位。戰國初期,先後在桂陵、馬陵,大敗當時的霸主魏國,重新登上霸主的地位。經過齊威王,齊宣王兩代明君的治理,齊國在齊閔王時期發展到了頂峰,甚至和秦國並稱「東西兩帝」。

但是,強大的齊國為什麼沒能統一華夏呢?

戰爭資源

齊國雖然重視商業,是當時最富有的諸侯,其首都臨淄也是當時最發達的城市,可是在當時,打仗是需要充足的糧草**的,齊國本身國土面積不大,農業不發達,因此齊國可以在一兩次戰役中取勝,卻很難打的很遠,更不能支援長久的戰爭;相比齊國,秦國的糧食**極為充足,在商鞅變法之後,大規模開墾關中平原以北的土地,更是在秦惠文王即位後,實施了吞併巴蜀的戰略,秦將司馬錯率領秦軍佔領了土地肥沃的四川盆地,為今後的戰爭奠定了物質基礎。

地理環境

齊國的優勢在於其國土東部是海,因此不像其他封地在邊疆的諸侯,需要時刻抵禦來自外族的入侵。但是以平原為主的國家本身不容易防禦。五國伐齊,齊國一潰千里,沿途根本無險可守,七十多座城池最後只剩兩座城苦苦支撐,其餘全部淪陷。

而秦國則地勢險要,五國伐秦,最多就打到函谷關。同樣是被其他諸侯圍攻,齊國就遭受滅頂之災,而秦國卻並沒有什麼損失,可見掌握「地利」之勢在當時多麼重要。

國家戰略

齊國沒有一個有效而長遠的戰略來指導它完成統一大業,國家強大了便窮兵黷武,四處樹敵。齊閔王時期,齊國滅掉了宋國,又滅掉了燕國,雖不可一世,但是把其他諸侯都得罪了個遍,因此當時合縱的目標不是秦國,而成了齊國。後來燕國復國,號召諸侯共同討伐齊國,秦、趙、魏、韓一同響應,五國伐齊,實力強勁的齊國作戰失利,幾乎被滅掉,齊閔王也死於戰亂之中。

從此齊國國力大減,雖然靠田單火牛陣復國,但再也沒有實力和秦國爭奪天下了。復國之後,齊國還是沒有制定強國戰略,反而選擇逃避戰爭,在秦國攻打趙、魏、韓期間,沒有出一兵一卒去援助。而秦國在攻佔巴蜀,奪得「糧倉」之後,遵循范雎的遠交近攻戰略,擴大領土同時瓦解聯盟,最終橫掃六國,一舉奪得天下。

齊國既沒***長期戰爭的資源,地理環境又不能保證不受侵略。最重要的是,國君雖然多數雄才大略,但排外的思想不能保證人才的流入,國家雖然一時強盛卻沒人提出長遠的國策,不能統一也便不足為奇了。

齊國為什麼沒有統一中國

4樓:瓊樓登高人為峰

歷史地緣上從來沒有沿海一帶的諸侯國或者政權能夠完成國家統一的,由於沒有廣闊的戰略縱深,一旦出現軍事不利局面,就會面臨滅亡的危險,即便勉強支撐過來,國力損耗極大,很難恢復原來的榮光,齊國曾經經歷過,樂毅伐齊為經典。管仲的改革並沒有一直推行下去,管仲之後,齊國政局及其不穩,政策搖擺不定,一會合縱,一會連橫,沒有一個長期的大國戰略,周邊小國的向心力逐漸瓦解,客觀上削弱了齊國的政治影響,齊國只注重發展經濟,忽略的軍備的發展,加之人才外流,逐漸積貧積弱,被大國吞併不可避免,這點也值得當今的借鑑。

5樓:波羅密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6樓:七點旅行

缺少戰馬,還有鐵礦等戰爭資源,儘管靠海,經濟富足。

齊國為什麼沒有統一中國

7樓:匿名使用者

我以前看到過,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個人總結一下:1.外部原因:

a.秦國通過商鞅變法成為了當時最先進的封建主義國家,而其他國家要麼不改革,即使改革也都失敗了。所以在這一點,秦國佔有絕對優勢。

齊國為什麼不能統一全國

8樓:

地處山東北部的背靠大海的齊國作為一個長期強盛的國家,最後非但沒有統一中國,卻亡於人手,這是什麼緣故呢?我以為至少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缺乏戰略眼光,沒有連續的國策,政策搖擺不定。無論是春秋時期的姜氏齊國還是戰國時期的陳氏齊國都缺乏戰略眼光,政策沒有連續性。比如小白用管仲,就不重視禮儀法制,到晏嬰時期又放棄了管子那一套搞晏子。

戰國時期表現得更差,今天合縱,明天連橫,堂堂大國卻被張儀、蘇秦玩弄於股掌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麼。

反觀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就堅持以法治國的信念,痴心不改。在國策上,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逐步並西蜀吞巴郡,遠交近攻,連橫諸國,各個擊破。

二,沒有統一天下的壯志。所以也沒有統一天下的國策。國君的所謂雄心壯志只滿足於稱霸,即使後世君主亦不過想恢復桓公的功業。

這跟秦國橫掃六合的壯志不可同日而語。齊國可以統一的時期只有兩個時期一個是,齊桓公時期,一個是齊威王時期,但由於戰略不清晰都失之交臂。齊桓公只想尊王,不想自己當王。

而齊威王當個霸主就滿足了。

三,光富國不強兵,不重視兵家。著名的《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是齊國人,在齊國卻得不到重用,最後只好到吳國去求官。在最強的齊桓公時期,面對對咄咄逼人的楚國居然不敢一戰!

也許這是對的,戰則必敗。齊國最常攻打的國家是魯國,卻一敗再敗。當時還是管仲執政期。

齊桓公任鮑叔牙為將,在長勺卻沒打過曹劌。而齊威王打敗魏國就滿足了,可惜了名將孫臏。齊國作為赫赫有名的大國,歷史上著名的戰役除了跟魏國的戰爭和以後的火牛陣外,幾乎乏善可陳。

四,任由大國崛起,沒有采用遏制大國的戰略。齊桓公時,楚國已經有崛起的苗頭,對於這樣的強國不加以遏制,任由強大,不利於國家利益。以後還有晉國、秦國,翻開春秋歷史,象吳國、越國這樣的小國都能稱霸,作為傳統強國,齊國難辭其咎。

五,排外。外國人很難在齊國當大官。這也導致真正的賢明之士得不到任用。反觀秦國,幾朝相國都是外國人。所以造就了強秦。在齊威王死後,秦國的國力就超過了齊國。

六,聲色犬馬,苟且偷安,不思進取的思想。前輩們打下的基礎這麼好,所以齊國很富裕,也所以齊國人都不想打仗,沒有尚武精神。齊國一直在吃老本,而對其於五國根本就不關心。

秦國遠交近攻,交的是誰呢——齊國。反正秦國那麼遠,他打誰也打不到我,他跟我**,我樂得賺錢。至於你們的死活跟我有什麼關係。

正是這樣的心態斷送了齊人的前程。

七,驕傲自大,自毀前程。齊威王的積蓄敗在蘇秦手裡。齊國滅燕國惹下了禍胎,此後齊閔王狂妄自大自稱東帝,齊又在蘇秦的慫恿下打這個打那個(還是沒有清晰的國策),把六國都得罪了,合縱本來是為了對付秦國。

最後秦國加入了合縱,矛頭一轉對付齊國,釀成五國聯軍攻擊齊國的慘劇。幾乎被滅了國,國力從此不復昔日盛況。另外,齊國跟秦國不同。

秦國地勢險要,聯軍最強大的時候不過攻下了一個函谷關。齊國就不同了,全是平原,無險可守,五國一攻就跨了。

齊文化本來不下於楚文化。後來卻遠不如楚文化的影響。正是由於缺乏足夠的尚武精神,國策搖擺不定最終滅於人手。嗚呼哀哉!後世治國當以齊國為戒!

秦國為什麼能夠統一中國,秦國為什麼能夠統一中國?

春秋戰國時,秦國地處西陲,長期與西戎為伍,但最終卻取得了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項能夠構成秦國開創歷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戰國七雄中,較少受禮樂文明影響,制度變革卓有成效。大魚吃小魚,那個年代歷史的趨勢,他不幹,也會有後來者幹。首先你要明白秦國的起源以及它的作用,最早秦國是幫助周天子守門戶抗擊...

成吉思汗統一中國了嗎

上官楊玉 蒙古是確實統一了中國,並且擴大了版圖。但是統一中國的是起孫子 忽必烈!成吉思汗首徵西夏次攻佔燕京之後,移麾西向滅西遼,再進兵陷花刺子模 一個突厥人種的王國,在今日蘇聯屬下的中亞 他自己曾到印度河上游。他的王子及將領進出於裡海及高加索山以北,已經將戰事帶到歐洲。可是成吉思汗席捲河北 山東及山...

為什麼當時滿清統一中國後不用滿語而用漢語

風雲不回 這其中有很多歷史原因,首先,清朝是滿族建立的,辛亥以後清朝倒臺,所有的歷史責任就全部推到了滿族人民頭上。這樣造成 初期的排滿現象,滿族人的旗學全部被關閉,社會上嚴禁滿族人使用滿語,捉住按漢奸論處。因為在達大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滿族年輕一代無法得到本民族的語言教育,所以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滿族人會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