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公子,有記錄的是在周朝,是對「王」(也指諸侯,其實先秦諸侯就是王)的兒子的尊稱。意思是:「公」的「子」,這裡的公,指的是王公貴族的公,也有主人的意思。
子,男子。在秦朝,除了皇帝外的貴族全部取消,都用酷刑約束。經過焚書坑儒,又因為劉邦得天下後,社會風貌已經不像從前。
所以公子這個詞一直都沒有在正式使用過,從定義上來說,秦朝的建立就象徵這個詞的消亡。後來引用的這個詞是泛指有權有勢人家的兒子,再後來就成了一種尊稱,和今天的同志、先生差不多。
其實,這些都是無法考證的,不可能在周朝就突然形成,以前一定也在用這個詞,只是沒有找到資料記載。人文的東西,能有具體考證的幾乎沒有。
2樓:靜聽桐葉舞
古漢語。稱謂。
a.古稱諸侯的兒子: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b.諸侯的女兒亦稱「公子」:
《公羊傳.莊公元年》:「群公子之舍則以卑矣。」何休注:「謂女公子也。」
c.古代後來泛指讀書人。
d.近現代是指出生豪門、年輕英俊的男子。
e.古代男子,或新出道的男子(比較文雅的)。
f.對外稱呼別人的兒子(或女兒)
公主和公子是從哪個朝代開始有的,說說兩者的起源歷史?
3樓:微微
周朝就已經有了,並且發揚光大了。公主一般是貴族女孩的稱呼,公子是貴族或者讀書人的稱呼,子一般是讀書人,後面朝代就不是怎麼個意思了。
麼麼噠~~~望採納~~~
4樓:寸旬玉量
周稱之王姬,戰國稱公主。先秦時代稱諸侯的兒子為公子。
5樓:傷痕累累的紐帶
帝王、諸侯之女的稱號。周稱王姬,戰國始稱公主。先秦稱諸侯的兒子為公子,女兒亦稱女公子。
後來泛指讀書的文化人或豪門士族的年輕男子,是一種尊稱。也用於稱呼別人的兒子(稱呼別人女兒亦可為女公子),現在已不常用。
稱男子為公子的來歷 10
6樓:匿名使用者
公子若照字面應解為「公侯(周代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之子」。後來稱「公」漸漸成為一般性的尊稱,則「公子」也就成為普遍性的尊稱。從諸侯之子稱公子,到尊稱一般男子。
《史記 淮陰侯列傳》「……(韓)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集解「蘇林曰:「(王孫)如言公子也。
」索隱劉德曰:「秦末多失國,言王孫、公子,尊之也。」」
從上可見,《集解》和《索隱》都以以「公子」來解釋漂母稱韓信為「王孫」,則「公子」為普遍性尊稱至當時已經由來已久。
7樓:風自北
公子最初指諸侯之子,後引申為對有身份人的孩子的尊稱,對讀書人的尊稱,最後成為古代年輕男子的尊稱。
8樓:百奇·餅乾
a.古稱諸侯的兒子: 《儀禮.
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詩.
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 b.諸侯的女兒亦稱「公子」: 《公羊傳.
莊公元年》:「群公子之舍則以卑矣。」何休注:
「謂女公子也。」 c.古代後來泛指讀書人。
d.近現代是指出生豪門,年輕英俊的男子。 e.
古代男子,或新出道的男子(比較文雅的)。
為什麼女的叫千金男的叫公子?由來是什麼?
「漢族」一詞的**
9樓:
秦作為統一的大帝國雖很短暫,但秦的影響非常大。至兩漢時期,北方和西北各族還稱漢朝人為「秦人」,而漢朝人自稱「中國人」。當時邊疆各民族也往往稱漢朝郡縣之民為「漢人」,但它還不是一個民族概念,它的意思是「漢朝的人」。
不過漢時已出現「胡漢」、「越漢」、「夷漢」等合稱,大概已初具族稱含義。及至魏晉,**政權統治下的漢族人自稱「中國人」、「晉人」,但邊疆各族卻仍稱之為「漢人」。顯然,這時「漢人」稱呼,已具有比較明確的民族含義了。
不過也就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漢人」作為民族的概念,為漢族和非漢族所接受。同時,作為以前**政權統治下的漢族自稱的「中國人」,這時已為居於漢地的包括漢族在內的各民族所共享。這是東漢以來邊疆各族內遷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的進一步融合的結果。
以「五胡」為代表的內遷各族紛紛建立政權,據有以兩京為中心的黃河流域,接受先進的漢文化,自稱「中國皇帝」,與晉室爭正統。這樣,具有文化優越感而基於地域概念的「中國」、「中國人」就不再適應於居於內地的漢族所專有了。「中國」或「中國人」為入居內地的各族所共享後,作為統治民族的非漢族為了將漢族區別開來,即用「漢」或「漢人」來專稱漢族。
這樣,「漢」或「漢人」就成為一個正式的民族概念。唐時少數民族出現了「蕃」的稱謂,與漢族合稱「蕃漢」。五代繼唐,依舊有「蕃漢」之稱,宋時亦沿用。
至元代,由於民族的進一步融合,原先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數民族已被完全漢化,被稱為漢人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漢族」最早出現的時間
「中國」,「華夏」,「漢族」,「民族」,「國族」,「民族主義」等詞最早出現的時間
這些詞語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再普遍不過的了,但是這些詞最早是在什麼時候出現和使用的呢?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夠回答得上來,為此,我特意收集資料,寫了這篇文章,為大家釋疑,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一,「中國」一詞最早見於出土的東周時的銘器《何尊銘》:「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或(國),自之治民』」
二,「華夏」一詞的最早記載是在《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失華夏」
「華夏」作為族稱,最早見於《尚書。周書》武成篇:「華夏蠻貂,罔不率俾」
三,關於「民族」一詞的最早是在何時出現?就我所看到的書籍,發現有三種說法:
1,2023年出現。2023年版的《辭海》在「民族」的詞條下有這麼一段話:「在漢語中,古代文獻對「民」和「族」這兩個概念都有闡述,但是將他們合成「民族」一詞,據今人考證,始自2023年梁啟超的《東籍月旦》一文,「民族」一詞始普遍使用。
」2,2023年出現。《經濟**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全史簡讀本。民族史》中有這樣一段話:
「近有人考證,「民族」一詞最早見於2023年,即光緒二十一年的《強學報》的第二號上的《論回部諸國何以削弱》的文章中:「計五十年來,由鴨蘇劣地爹士蒲地士唔(譯言,意思為全權無限刑威獨擅)之國,無不或弱或亡,其何故哉?夫國之易治者,莫如君權之獨擅者也,莫如民族之順命也。
」3,2023年出現。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的韓景春,李毅夫兩位研究員研究,最早使用「民族」一詞的是王韜,是在2023年的《洋務在用其所長》的文章中:「我中國,。。。
幅員遼闊,民族殷繁」
四,「漢族」一詞的最早出現,就我看的材料,也有兩種說法:
1,2023年出現。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的韓景春,李毅夫兩位研究,最早使用「漢族」一詞的是黃遵憲,是在2023年的《駁革命書》中:「倡類族者,不願漢族,鮮卑族,蒙古族之雜居共治,轉不免受治於條頓民族,斯拉夫民族,拉丁民族之下也」
2,太平天國末年。有學者認為「漢族」族稱的最早記載是在太平天國末年的侍王李世賢《致各國領事書》中,其實有「漢族」一詞。
五,「中華民族」一詞最早是由梁啟超提出的,出現在2023年他的《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上古時代,我中華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齊」
六,「國族」一詞的最早出現是2023年孫中山的《民族主義第一講》中:『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
買東西一詞的由來,買東西這個詞的由來
在日常生活裡,我們常常把一些物品稱為 東西 但為什麼單稱 東西 而不稱 南北 呢?原來,我國古代把木 火 金 水 土稱為 五行 分別代表東 南 西 北 中,把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稱為 天干 又把 五行 天干 對應起來,組成 五方 即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戊...
形而上學 一詞的來歷,求「形而上學」一詞的來源
形而上學 是根據 易經 繫辭 中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一語,由日本明治時期著名哲學家井上哲次郎翻譯。原話的意思為 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體,超越一切世間存在,包括時空能量因果這些存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載體。但由於日本翻譯的一些詞彙雖然不甚貼切,...
傻瓜一詞的由來是什麼,傻瓜這個詞是誰發明的?
無量子愛玄學 用南瓜許願挽回感情的和合術與親密愛人 傻瓜 一詞的起源有關 犁汀蘭載念 為何把 愚蠢 叫 傻瓜 而不叫 傻果 傻豆 或 傻菜 呢?原來 傻瓜 的 瓜 並非 瓜果菜豆 的 瓜 意思。在古代,秦嶺地區有一地取名 瓜洲 聚居在那裡的姓姜的人取族名為 瓜子族 這一族人非常誠實,受僱於人時,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