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孫權的人物形象是怎麼樣的?我怎麼沒找到啊

時間 2022-01-11 13:15:04

1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

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於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孫堅次子,幼年跟隨長兄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

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復甘寧,剿滅了黃祖。 同年,曹操南下,劉備大敗,曹操佔了荊襄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黃蓋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

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說明戰有望獲勝。

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赤壁戰後,孫權為聯合劉備,將其妹孫尚香嫁給劉備。

後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借給劉備。後劉備取川成功,孫權讓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從。魯肅單刀會後討回了三郡。

後孫權出戰合淝,被張遼擊敗。217年,魏吳大戰於濡須口,雙方均不能獲勝。濡須口之戰後,孫權與曹操和睦,並簽定了魏吳祕密同盟,共伐關羽。

孫權 - 簡明歷史傳記

吳國大帝。 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後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擊潰了曹操軍。

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后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他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發展造船業、連通臺灣、積極和印度等國外交、多次減免賦稅,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發展。

孫權 - 簡明演義傳記

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後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之戰擊潰了曹操軍。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

曹丕稱帝后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

外貌描述:

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

2樓:杞雪峰安懷

他和劉備同盟,並且是郎舅之親,忽然奪取荊州,把關羽殺了,心之黑,彷彿曹操,無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請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遜一點;他與曹操比肩稱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駕下稱臣,臉皮之厚,彷彿劉備,無奈厚不到底,跟著與魏絕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劉備稍遜一點。他雖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備,卻是二者兼備,也不能不算是一個英雄。

《三國演義》中,孫權是怎麼樣的人?

3樓:暮靜雨

孫權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為東吳的建立者。前期的孫權,備受各方豪傑的推崇,周瑜曾贊他擁有「神武之才。曹操有「生子當如孫仲謀」之感慨,劉備有「吾不可以再見之」的讚歎。

按照歷史描述早起孫權英武果斷,膽略過人,作為上位者除了擁有深謀遠慮外,還能審時度勢,下聽臣辯,極具君王之才。

但晚年的孫權,性情大變,言行舉止好似昏庸君主一般,極度敏感、猜疑成性,並十分容易產生焦慮和妄想,由此他越來越獨斷專 權,使東吳的穩固局面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誤信公孫淵、又好神仙術,先後廢了第二任太子孫和,賜死了四子魯王孫霸,這些都與早期的他有天壤之別。

4樓:委誠聲棋

曹操也曾經對孫堅誇孫權,說:「養兒子,就要養這樣的」三國演義中,描寫孫權的比較少,厲害的人物基本都在劉備和曹操那。吳國雖然低調,但是悶騷型的。

關羽,劉備都死於吳國。曹操也是被吳國送去的關羽人頭給嚇出病死的。。可見三國曆史吳還是比較厲害的。

5樓:伊玉花以念

年少坐領江東,雄才大略,文有張昭,武有周喻,禮賢下士,項羽之後為獨他是英雄。

三國演義中的孫權是個怎樣的人物?

6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 (182-253年),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父親是孫堅,兄長為孫策。公元200元,孫策死於非命,他秉承父兄遺志,在張昭、周瑜等協助下,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安撫百姓,很快穩定了局勢。

曹操聽到訊息後,為了籠絡孫權,以漢獻帝名義,封他為徵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從此,他實際上成為江東統治者。

公元208年,曹操揮師南下,佔領荊州,江東六郡危急,朝野上一片驚慌,一時主降求和聲四起。他力排眾議,怒將奏案一角砍掉,厲聲說道:「諸獎吏敢有再言投降的,我砍他的腦袋,就和這奏案一樣!

」遂命周瑜為左督,魯肅為校尉,聯合劉備軍隊,在赤壁大戰曹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公元213年,曹操為報赤壁之仇,率領40萬大軍再次南下攻打吳國。年僅31歲的孫權指揮東吳水師沉著應戰,拒曹操於濡須口(今天安徽無為)。曹操見他英姿勃勃,指揮水師進退有序,士氣高昂,由衷地讚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不久,便撤軍回國。

孫權聯合劉備,戰勝曹操之後。孫劉因為荊州的歸屬而反目成仇。

孫權聯曹反蜀,殺掉劉備大將關羽,奪取荊州。公元222年,又在彝陵之戰中大敗前來為關羽報仇的劉備。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國號吳,年號黃龍。不久遷都建業(今南京)。

孫權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平定山越,設定郡縣,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公元230年,他派衛溫等航行到達夷州(臺灣),這是大陸和臺灣聯絡的最早記載。

公元242年,他又派聶友等航行到海南島,加強了這裡和祖國的聯絡。此外,他還派人到朝鮮、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共100多個國家,擴大了吳國的政治影響。

公元252年4月,71歲的孫權因患風疾病死於建業宮中,稱帝在位23年。葬於蔣陵,諡號大皇帝

7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最大的缺點 中庸 沒有優點也沒明顯缺點

太平天下時說不定是一方能臣 亂世就欠缺了點

8樓:匿名使用者

通兵齊才 但性格不怎麼樣 ``

三國演義裡孫權的性格特點?

9樓:207463441找我

孫權的性格特點:頭腦冷靜、深謀遠慮而又雄心勃勃。 在赤壁之戰的整個決策和戰鬥過程中,體現了孫權怎樣的性格特點?

孫權是拒操的決策人物。周瑜稱他為「神武之才」,曹操也有過「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歎。但為什麼當曹操「旌麾南指」時,是「迎」是「拒」,孫權卻「猶豫」而「不斷」呢?

這是因為:曹操帶兵幾十萬,破荊州,下江陵,所向披靡,勢如破竹。這一嚴重形勢,作為東吳首領孫權,是必須慎重思慮,不能掉以輕心的。

每遇大事,先慎重考慮,再作出決策,這才是主帥的嚴謹風度。孫權正是這樣。張昭等投降派提出了「三慮」,孫權不能不深思熟慮,仔細掂量。

孫權察覺到張昭等人的言論是錯誤的,但又沒有立即吐露出半點聲色。這就表明孫權是一個頭腦非常冷靜,遇事從容、鎮定,深思熟慮的「雄才」。 拒曹,本是孫權原有的想法。

他派魯肅去聯合劉備,就是為了「共治曹操」,但由於張昭引出「三慮」,因而思謀未決。他仔細聽了諸葛亮、魯肅、周瑜關於敵我雙方力量強弱的具體分析,權衡「拒」、「迎」的得失之後,毅然決斷「當擊」;而且「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

』」他的語言,他的態度,他的感情,何等堅決! 孫權,其實早有戰備。在周瑜當夜請戰時,孫權說:

「已選 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就是明證。至於「前發」、「後援」的軍事安排,以及作戰萬一失利時的對策等,都作了周密的佈署。孫權這種深謀遠慮而又雄心勃勃的性格,是在曲折起伏、發展變化中表現出來的,因而顯得非常細緻、完備,人物形象十分鮮明。

《〈赤壁之戰〉分析》 http://www.jshlzx.

《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孫權,他們分別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喜歡哪位呢?為什麼?

10樓:市曼華魚琴

曹操:奸雄

劉備:仁厚

孫權:胸懷大志

我喜歡曹操,因為曹操老謀深算,是一位軍事家和謀略家,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曹操貶為壞人或敵人,其實曹操在三國中是最讓人佩服的!

請分析三國演義中孫權,袁紹的人物形象,性格(舉出事例做具體分析)

11樓:奉天

孫權:  正面:能採納意見,不會一意孤行,可以看清楚形勢。

  反面:沒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氣勢,偷襲荊州都不乘勢滅了劉備,益州可以不要然後出兵曹操嘛。  事例:

兄死安局勢:孫策死後,吳國上下動盪,周瑜領兵權在外,隨時有可能奪權。孫權特召來周瑜,讓基業與周瑜一探。

孫權沒有直接動武奪權,先禮後兵,如果周瑜敢反估計也活不長了。以此收買人心,並且曹操打消了乘虛而入的念頭。  有才者上:

  周瑜沒有奪權,孫權也委以重任給他,赤壁一戰全權授予,表示了信任。周瑜死後也遵照遺言讓魯肅上臺。後來呂蒙變樣能文能武,孫權也提攜他為大都督,偷襲荊州不費大軍,甚至一兵一卒未損。

在劉備70玩大軍攻來時也把陸遜給扶上臺,一舉反敗為勝。  驕傲動武,當斷不斷:  孫權在位期間發動了數次戰爭,孫權雖有才華但是領兵統御不強,出兵合肥也沒帶上什麼軍師,導致太史慈被殺。

還有一次死了董襲等數位將領。偷襲荊州後不乘勝追擊反而求和,失去了2分天下的機會。  孫權一生提拔人才,建設東吳,雖過世也有但不至於蓋過其功。

導致吳國成為最後一個被滅的國家。生子當如孫仲謀!   袁紹:

  有統一天下的心但無能力,袁紹其實本來是想當一名漢室忠臣,率先殺了十常待,知道天下將亂就狠下心來滅了粉絲韓馥,並且趁著公孫瓚與幽州刺史不和時插上一腿。一舉滅了公孫。  正面:

胸懷天下  反面:優柔寡斷,不聽忠言  事例:袁紹趁亂奪冀州——反客為主  袁紹由於知道冀州地廣糧多,不顧恩情反客為主,並且射殺盟軍公孫越。

雖然手段惡劣但是是一個霸主該有的魄力。一個字:狠  送功與人:

  袁紹有了一定實力似乎驕傲自大起來,當時天子貧瘠時第一個想到的是袁紹,但袁紹卻放棄了機會,導致老曹得了中原。當老曹封他為太尉時卻不受,還嫌棄官小。  有才不用(用人不當):

  田豐沮授逢紀郭圖許攸蔣義渠,顏良文丑張頜高覽韓猛淳于瓊。河北英雄如此多,可惜啊,卻敗給了曹操。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三國演義主要人物

1 劉備 劉備 161年 223年6月10日 即漢昭烈帝 221年 223年在位 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 今河北省涿州市 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政治家。2 諸葛亮 諸葛亮 181年 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 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人 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三國演義中有哪些人物?

1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去世後諡號為武王 2 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政治家 3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董卓,呂布,王允,貂蟬,曹操,陳宮,孫策,孫堅,孫權,周瑜,魯肅,劉備,...

三國演義人物評價,三國演義的人物評價

遍地鳳火 三國演義 梗概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群雄紛爭,魏 蜀 吳三國相繼倔起,成鼎足之勢,直至最終都被西晉所滅,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的歷史長劇。本書就是以此為歷史背景演繹出的一部歷史 漢末爆發黃巾起義,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湧現出一批割據一方 擁兵自重的豪強,他們彼此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戰。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