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北巷
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太陽直射點:
太陽直射點是地球表面太陽光入射角度(即太陽高度角 )為90度的地點,是地心與日心連線和地球球面的交點。 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的地方時為正午12時。 活動規律為:
春分(3月21日前後)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0°),此後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後) ,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23°26′n)上,此後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後)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0°),此後繼續南移。
冬至(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南迴歸線(23°26′s)上,在此之後向北移動。
地理意義: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全球熱量分佈變化。
2、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帶動行星系的南北偏移。
3、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引起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2樓:莫如盡
你好,冬至這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這一天之後,白天的時間就會越來越長,一直到夏至是另一個極端。
3樓:鐺鐺
冬至是太陽直射地球南半球南迴歸線,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半球自動,白晝時間越來越長,直至夏至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
4樓:吳詩妍好
冬天是遠日點,太陽給地球輻射弱,所以地球溫度就低
冬至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時間點在每年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這一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5樓:積水成淵
冬至以後天會越來越冷,只是節氣規律,至於天越來越長,是地球自轉的原因
6樓:來自秋霞圃懂事的加菲貓
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往北移,北半球白天時間越來越長,中午的太陽越來越高。
7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日一般是指太陽直射南半球。也就是說基本上是最冷的時候了。然後才會慢慢的回憶到世道,再照射到北半球。所以冬至前後的話當然是非常的冷。
8樓:
冬至以後黑夜越來越長,白天越來越短。因為是冬天,所以當然越來越冷。
9樓:吟舞傾心
冬至之後我們的太陽的位置是在南迴歸線的太陽直射位置,那它是從南迴歸線向北迴歸線移動,所以它的白天會越來越長。
10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過後,光照雖然在增加,但地球每天接收的熱量,不足以彌補當天的支出。收入少,支出多,自然越來越冷,直到一個月左右,收入和支出達到平衡點,天氣才會真正意義上從冷轉暖。
等到「九九」時,每天接收的熱量早已超過支出,天氣也已經開始趕到熱起來了。
11樓:妮妮小樂園
冬至這天是地球離太陽最近的一天,過了這一天,太陽與離地球就一天一天開始遠了,所以天就變長了
12樓:
冬日這一天,在地理學上太陽執行至黃經270度,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因此對於處於北半球的我們來說此時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日。
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今天起開始「進九」所以會越來越冷
13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是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這時候太陽離我們最遠,所以白天最短,晚上最長。過了這天,太陽向北迴歸線移動,所以白天會變長,晚上會變短
14樓:思南之靖
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雖然向北移動,,但仍在南半球,對於北半球來說,晝漸長了,可太陽輻射量仍是盈虧的。
15樓:冉趣人生
這是地球自轉形成的地偏角現象。一年當中夏至是白天最長的一天。冬至是晚上最長的一天。
16樓:
冬至後。太陽照射北半球的時間會越來越長。所以白天會越來越長。
17樓:
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自南迴歸線向北移,所以白天時間越來越長,直到夏至為最長。
18樓:紫蘇花開
因為我們處於北半球,冬至之後太陽日照越來越向北,所以天就越來越長
19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和兩小兒辯日有的異曲同工之妙,有時間了你好好想想,挺有意思的。
20樓:
太陽的執行照射到地球的位置
這個決定冬至的時日,
然後決定天氣變化的長短。
21樓:孝果遠紅外理療貼總代
這個是自古以來古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一年24個節氣,都是按照經驗總結出來的。
為什麼從冬至以後白天又變長了?如題 謝謝了
22樓:骸梟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四川各地日出到日沒有10小時左右。
冬至以後,隨著地球在繞日軌道上執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冬至日雖基太陽高工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少,但是地面過去長期積累的熱量,還在繼續散失,近地層氣溫尚未降至最低,所以這時還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雖然晝漸長,夜漸短,但是在短期內仍然是晝短夜長,地面每天吸收的熱量,還是比散失的熱量少,所以氣溫並沒有立即回升之勢。
群眾中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說「冷在三九」。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
冬至期間,川西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23樓:科學普及交流
冬至:是太陽直射南迴歸線。
這時候太陽離我們最遠,所以白天最短,晚上最長。
過了這天,太陽向北迴歸線移動,所以白天會變長,晚上會變短。
24樓:血刺日安丿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25樓:kyoya道
這和太陽的迴歸運動有關,也即太陽在地球的直射點的移動有關,一般每年的12月21號前後也即是冬至直射南迴歸線,然後 直射點慢慢北移,因為我們在北半球,南迴歸線是太陽直射地球的最南點,所以直射南迴歸線也即是冬至這天,北半球的白天是最短的,而冬至之後,直射點從那個最南點慢慢北移,所以這個時候 北半球的白天也慢慢地變長
26樓:念伭
冬至是太陽在南迴歸線上 以後太陽回來了天氣自然變長了 呵呵
冬至過了白天就會變長了嗎?
27樓:林喳喳
過了冬至,太陽光直射點開始向北半球移動,白天逐漸加長,黑夜逐漸縮短。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
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雲:「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28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李鵬亞
29樓:年方半百忽然二
冬至是日照時間最短的一天,之後白天會漸漸變長。春分和秋分晝夜相當,夏至日照時間最長。
30樓:創夢之行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31樓:繁華有一夢
地球像是一個自己會旋轉,又要繞著太陽轉的陀螺。由於一顆太陽只能照亮半個地球,所以只能有一半地球處於白天。地球自轉本可以產生公平的晝夜交替,但它偏偏是個斜著自轉的陀螺。
加上公轉讓太陽和地球之間的位置不斷的變化,形成了四季,也形成了變化的晝夜時間。
從秋天到冬天,我們會發現日出越來越晚,日落卻越來越早,直到一個特別又熟悉的日子到來,那就是冬至。冬至日是每年的12月22日,在冬至日,太陽更多的照向了南半球,所以這是北半球一年當中最短的一個白天。
不過這樣的規律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地球的赤道地帶,那裡的白天和黑夜永遠都是一樣長。赤道像腰帶一樣處在地球這個巨大球體的中間位置,往北走一步就到了北半球,反之則是南半球。不過也不用羨慕赤道地球的人們,實際上全世界的人們一年之中都有兩次機會體驗晝夜等分,那就是春分和秋分。
生活在北半球的我們,過了冬至以後,會發現白天會越來越長。到了次年的3月21日,也就是春分日,這一天全地球的人類都可以體驗一次赤道居民的日常,從這一天往後,白天長過黑夜。到了夏至日6月21日,情況又會再次逆轉。
到了9月23日秋分這天,晝夜再次等長。年復一年。
不過即使同生活在北半球,晝夜長短也有不同。同在冬至這一天,浙江地區的黑夜就比北京短,而在北極地帶,甚至可以一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今天是冬至,在我國因地域習慣不同,各地的生活方式也不同,但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這天都要吃水餃。冬至呢是二十四節其中的一個,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二左右就是冬至,那麼人門為什麼把這一天叫冬至呢,是因為
是因為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時間最短,而晚上時間又是最長的一天,早在幾千年前,就被人用土圭技術觀測出來了。
冬至開始每天變長多少時間?
32樓:翰林學庫
冬至節氣過後就會進入所謂的「數九寒」,天氣會變的越來越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覺,白天的時間也會變的越來越長起來。晝夜長短不一樣,冬天的晚上時間長,夏天的白天時間長。
那麼冬至過後,每天白天究竟長多少分鐘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冬至過後的晝夜長短變化吧。
冬至晝夜變化
從冬至開始,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逐漸延長,平均每天增長白晝時間為90秒以上。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我省各地日出到日落沒有10小時左右。
冬至以後,隨著地球在繞日軌道上執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
冬至日雖基太陽高工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少,但是地面過去長期積累的熱量,還在繼續散失,近地層氣溫尚未降至最低,所以這時還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雖然晝漸長,夜漸短,但是在短期內仍然是晝短夜長,地面每天吸收的熱量,還是比散失的熱量少,所以氣溫並沒有立即回升之勢。
群眾中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說「冷在三九」。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
冬至期間,川西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表示嚴冬已經到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
《通緯·孝經援神契》記載:「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每年陽曆12月22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70度時開始。
這時,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早晨遲遲升起,在南半天劃一個低低的小圓弧就落了,因而北半球白晝最短。
不過,祖國地域遼闊,雖說這時白晝最短,但短也短得不一樣:處於北迴歸線附近的汕頭、廣州等地,白晝約為11小時31分;北緯40度左右的秦皇島、北京、嘉峪關、喀什等地,白晝約為10小時20分;最北的漠河鎮,白晝不到7小時。農諺「冬走百里不明,夏走百里不黑」,說明了冬至和夏至日夜相差之大。
「過了冬,長一針」,「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冬至開始,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逐漸延長,平均每天增長白晝時間為90秒以上,也就是1分鐘半。冬至,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少,故在短期內氣溫仍繼續下降。
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
為什么全球越來越重視物流,為什麼全球越來越重視物流
第一第二利潤源的的 越來越小,競爭力越來越低,第三利潤源即物流領域,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能夠佔有的市場份額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當達到一定限度不能再擴大利潤的時候,如何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這時候發現如果能有效降低在企業成本中佔據相當高比例的物流費用,就等於說提高了企業的利潤。所以這時候我們就開始把...
為什麼越長越大反而感覺越來越不快樂
功利性太強。功利主義 實用主義降低了人們的幸福感。在現代社會,很多人深受其害,沒有用的東西就丟棄,沒有好處的事不去做,堅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但很多人卻因此失去了以往的快樂。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事業中,卻愈發地難以感到滿足,或許當他們老了之後才能意識到,原來人生並不需要太多的利益和好處,人要活...
腿毛為什麼永遠那麼長,為什麼腿毛越來越長呢?
腿毛的生長速度比較慢,長到一定長度,前端的毛髮鱗片就脫落了,所以總是那麼長 但頻繁的刮腿毛會導致腿毛長得更快 更長,而且還有可能引起 變黑,所以還是順其自然。腿毛即使剃掉了 再長出來基本上也是那麼長。這主要就是生理基因控制 基因密碼就像是固定的限制,讓身體不管是 和還是毛髮,都按照原有的規矩來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