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時至今日,我們對於三星堆文化和中原的夏商文化之間的關係,依然處於一種猜測的階段。三星堆文化和二里頭文化究竟有沒有關聯性和交流,依然沒有定論。三星堆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
考古學界把三星堆遺址第二期起連續幾期文化遺存稱為三星堆文化,其年代下限存在爭議。
基於2023年至1980、2023年的若干次考古調查和發掘所獲資料,以及在2023年以後的多次發掘中,三星堆遺址考古獲得了更加豐富的資料,極大地豐富了三星堆文化的內涵。根據三星堆遺址古文化在四川地區分佈較廣,又具有一群區別於其他任何考古學文化的特殊器型,發掘者將這一考古學文化命名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研究涉及面極廣,在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文化學、藝術以及自然科學等領域都有不少學者加入研究行列,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新成果不斷問世,同時在一些主要問題上也存在不少分歧。
其實三星堆文化是夏人的一支從長江中游經三峽西遷成都平原、征服當地土著文化後形成的,同時西遷的還有鄂西川東峽區的土著民族。三星堆文化可以說是以夏文化和鄂西川東峽區土著文化的聯盟為主體的考古學文化。通過鄂西地區、三峽地區這樣的傳播路線進入了四川盆地中心的成都平原,在當地相當發達的土著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三星堆文化。
以後的二里崗期商文化也是通過這樣的傳播路線與三星堆文化發生聯絡。
其實,我們都知道三星堆文化是三星堆遺址的相關文化遺產文化,對於現代的文化研究有著廣泛的影響作用。並且三星堆文化面貌構成中,除夏文化因素的主體地位外,來自鄂西川東峽區的文化傳統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一點特別在陶器文化層面上反映更加突出。所以說古時候的人們還是非常有智慧的,可以給我們後人留下這麼有意義的產物。
2樓:丟皮球的小紅帽
三星堆文化充滿著很多神祕的色彩,人們認為它是遠古文明留下來的遺蹟。
3樓:笙笙橙
是一個三星堆遺址,產生的三星堆文化,我國古代的文明
4樓:m老大
關於三星堆文化有很多傳言,大部分人說是外星人遺留下來的,但具體是怎樣形成的還有待考證。
5樓:
三星堆現在還沒有得出科學結論,所以不能確定是怎樣形成的。
6樓:莎士比
三星堆遺址古文化在四川地區分佈較廣,有同時兼具山東文化,具體有待考察。
7樓:
黃河流域的三星堆文化是歷史沉澱的寶貴財富。
8樓:畢竟我是
三星堆文化與山東龍山文化有關,其主體部分**于山東。一
9樓:滴嗒噠天蠍
應該是以前的人生活聚集的地方所以會有很多有價值的文物
10樓:麻辣雞塊不要辣
現在還沒有任何考古學家得出三星堆文化的形成。
11樓:林楓
文明古國中,古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便是絲綢、青銅器和陶器,即歸生產文明類(最高階文明);古埃(尼羅河區域)及則是法老陵墓金字塔及其壁畫少有金器和銅器,歸為石頭文明類;古印度則是石頭建築和壁畫為代表,歸為石頭文明類;古希臘石頭建築和壁畫,歸石頭文明類。
三星堆文明形成原因
三星堆是怎麼回事?
12樓:易書科技
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遺址是在中國現代考古學起步時期被發現的,屬於早期考古最著名的成果之一。20世紀20年代,三星堆遺址在無意中被發現,很快吸引了眾多的考古學家,幾天之間就挖掘出了600多件玉器。2023年,人們又在此發掘出兩個祭祀坑。
這是三星堆考古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當時出土了上千件精美無比的青銅器、玉器和金器。三星堆遺址因其久遠的歷史、精美的文物、獨特的文化和難測的神祕,很快引起了世人的矚目。之後,人們在這裡發掘並確認了古城的東城牆、西城牆和南城牆。
因此,專家一致認為三星堆遺址原本是一個古城,其東、西、南三面被城牆包圍,北面是鴨子河這道天然屏障,面積超過3平方千米,這樣大的古城在中國同時期文化中也屬罕見。專家還研究出了三星堆遺址的年代,最早到新石器時期,最晚到西周早期,時間跨度從2023年前至2023年前,前後綿延約2023年。專家還推測,這裡是成都平原上歷時最久的古蜀國的中心。
那麼,建都於三星堆的古蜀國究竟是怎樣一個國度呢?它的國民是怎樣創造出如此豐富精美的文化的呢?而它所代表的古蜀國文化與中原文化是什麼關係,是不是同為中華文明的多元起源之一呢?
一個個謎團籠罩著三星堆遺址,我們期待著考古學家早日揭開謎底。
青銅人頭像「蠶叢魚鳧」國
越來越多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投入到研究三星堆這一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工作之中,傳說中的「蠶叢魚鳧」國也因而被納入了正史考慮。「魚鳧」就是指魚老鴰。三星堆出土了大量鳥形器,那些喙部像魚鷹的鳥可能就是魚鳧的象徵或者是族徽。
這些文物能證明「蠶叢魚鳧」王國的存在,而三星堆很可能就是「蠶叢魚鳧」國的國都。目前,在這裡雖然沒有發現可識讀的文字,但是已發現的城市遺址、高度發達的青銅器文化、大型的宗教祭祀場所,都表明「蠶從魚鳧」國已經建立。已有的文獻對古蜀國的記載相當少,我們是否可以憑藉三星堆遺址的重大考古發現來填補研究古蜀國的空白呢?
我們相信,隨著對三星堆出土文物的進一步研究,已經積上厚重塵埃的古蜀國的面目終將一天天展現出來。
權杖與青銅神樹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柄長達1.42米的用純金包裹的木芯杖,上面刻有精美、神祕的紋飾。杖的上端是魚和烏的圖案,下端是兩個頭戴高冠、耳掛三角耳墜的人頭像。
用**杖來象徵權力是古代埃及的傳統,而中國古代一直用九鼎象徵權力。那麼,這柄**杖究竟起什麼作用?它真的是權杖嗎?
如果是的話,那它又是誰的權杖呢?此外,還有一株高達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種神樹功能於一身的青銅神樹,尤為引人注目。
它分為三層,有九枝,每個枝頭上立有一鳥,據說那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鳥,而是一種代表太陽的神鳥。它是古蜀居民的重要圖騰之一,也是氏族部落的標誌。關於這株青銅神樹,人們的說法也不一致。
有人猜測,它可能是用來祭天的神樹;也有人說,它是與財富有關的搖錢樹。它究竟象徵什麼,尚待考證。
青銅立人像
著名的青銅立人像是三星堆遺址中的另一個焦點。它高達1.72米,身穿長袍,頭戴花形高冠。
人像濃眉大眼,寬嘴方臉,長頸大耳,雙手持物端於胸前,赤著腳站立在獸頭形的方座上。他的身份到底是什麼?人們對此猜測紛紛。
有人說,他是國王,並認為他戴的花冠即王冠;也有人認為,他是巫師,腳下站的就是法壇:甚至有人認為,他是外國人,因為他的長相不像中國人。由於沒有其他輔證資料,想要弄清楚他的真實身份目前還很困難。
象牙和青銅面具
祭祀坑裡還出土了80多枚象牙和為數不少的青銅面具。象牙的**和作用至今都讓人難以確認。有人認為,它們是通過**而來的;還有人認為,是生活在蜀地的大象身上的,因為他們認為遠古時期這裡的生態環境適合大象生存。
專家也未能確定象牙的**,但他們卻一致認定象牙是統治者財富的象徵。那些出土的青銅面具都刻意突出人的眼睛,這也引起了研究者的興趣。古蜀國的居民是否有崇拜眼睛的習俗呢?
部分專家認為有。因為眼睛有洞察事物的能力,是征服自然的主要工具,因此很可能受到特殊對待,被作為重點而突出表現在各種青銅面具上。但這只是一種推測,至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仍有待進一步考證。
古蜀人的文字
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上沒有一個文字,但卻有一些看上去具有特定意義的符號性的圖案。有一件璋(一種器身上端有刃的器物),上面刻有許多影象,影象所傳達的意義很不尋常。我們管這種符號性的圖案叫巴蜀符號。
從三星堆文化以後的蜀人兵器上,我們能看到許多這種符號性的圖案,它們已經不是簡單的圖案了。歷史學家李學勤先生指出,所謂蜀人沒有文字的說法是因為古代中國人認為文字指的就是漢字系統。而蜀人曾經使用過的可能並不是漢字。
三星堆文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13樓:山東省飛飛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2023年至2023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面積達12平方公里,是中國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自20世紀20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學家對其進行了大量的考古發掘和專題研究,發現了城牆遺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遺址及文物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國的存在和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2023年1月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星堆的發現震驚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它的發現與長期以來人們對巴蜀文化的認識大相徑庭,甚至有些地方是完全不同的。其次,它的發現也驗證了古代文獻中對古蜀國記載的真實性。傳統上認為在古代巴蜀地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與中原文明沒有關聯或很少有交往等觀念。
而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證明,它應是中國商周時期前後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它的文化雖然具有獨特性,但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淵源。三星堆遺址是我們瞭解四川地區,甚至是中國西南地區歷史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發掘於,三星堆遺址的發掘發現的歷史文化意義是什麼?
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發掘於1934年。從1934年以來,三星堆遺址共進行了16次 面積近100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工作。由於種種原因,迄今為止,只有不到3000平方米的發掘資料正式對外公佈,且多為發掘簡報或發掘追記。今日是我國第5個文化遺產日。昨天,三星堆研究院院長肖先進 省博物館協會會長徐榮旋 ...
關於到成都三星堆的問題!亂侃成都之三星堆
如果你選擇從熊貓基地開始玩兒的話,那我建議你分兩天時間玩兒,熊貓基地很大,一般要轉4 5個小時,再加上你來回坐車的時間,基本上一天也就過去了,想再去三星堆是不太可能的。坐汽車去廣漢好像是20元左右的車費,而且到達那邊也就40分鐘左右,在你下車的地方就可以坐公交車到達三星堆,時間約30分鐘,車費是2元...
三星堆觀後感作文怎麼寫,觀看三星堆後的200字感想
記得第一次去參觀三星堆遺址公園的時候就被這些千姿百態的有些類似外星人的人形造像就深深吸引了,覺得古代的文明非常細膩和神奇並且充滿想象力。在中國美術史的課上又一次見到了這些造像,看到了三星堆文明的發展史,可以說三星堆文明是我國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