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競秀亭聯
--佚名
竹影掃街塵不動
月穿潭底水無痕
【註釋】
1、競秀亭:在凌雲山臨江處,建於宋代,明代毀,清康熙年間重建。亭旁有竹。
2、水無痕:唐朝賈島《登江亭晚望》"帆過浪無痕"。
【說明】
。。上聯的意思是,竹影可以來回掃動,但階上的塵土不會因之而去;下聯說,月光能夠照穿澄澈的潭底,但它不會在水中留下痕跡。闡發了動與不動,照透與不留痕的 對立統一關係,雖然"竹影掃階"與"月穿潭底"不甚相對,但語淺意深,富有哲理,餘味無窮,功力不凡。
2樓:匿名使用者
【註釋】 1、競秀亭:在凌雲山臨江處,建於宋代,明代毀,清康熙年間重建。亭旁有竹。
2、水無痕:唐朝賈島《登江亭晚望》"帆過浪無痕"。 【說明】 。。
上聯的意思是,竹影可以來回掃動,但階上的塵土不會因之而去;下聯說,月光能夠照穿澄澈的潭底,但它不會在水中留下痕跡。闡發了動與不動,照透與不留痕的 對立統一關係,雖然"竹影掃階"與"月穿潭底"不甚相對,但語淺意深,富有哲理,餘味無窮,功力不凡。2023年秋中共**顧問委員會委員江渭清書。
古德雲:"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這本無痕"出自**
3樓:匿名使用者
幫你上網查了一下。
你貼的這句出自<菜根譚>。原文如下:
古德雲:「竹影掃階塵不動, 月輪穿沼水無痕。」吾儒雲:「 水流任急境常靜, 花落雖頻意自閒。」人常持此意,以應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洪應明《菜根譚》
然後裡面的四句詩出自南宋郭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今溫州)人。南宋傑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浙派的創始人。
竹影掃階塵不動 月穿潭底水無痕是什麼意思
4樓:檀香透窗櫺
意思是:
月亮被映到了潭底或苕水之中,卻不在水面留下痕跡。
出處:出自宋代詩人釋志璇的《偈五首》。
原文:聲色頭上睡眠,虎狼群裡安禪。荊棘林內翻身,雪刃叢中游戲。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
翻譯:在聲色犬馬的場合裡睡覺,在虎狼群裡靜坐唸經;在佈滿尖刺的荊棘叢裡翻身打滾,在冰天雪地裡遊戲。
竹影照在石階上,風輕輕吹動,酷似竹影在掃階上之塵,而灰塵依然故我,是不會動的。月亮被映到了潭底或苕水之中,卻不在水面留下痕跡。
擴充套件資料
竹因風吹過而搖擺,使映在階前的影子搖動不已,宛若掃帚掃地般,但因只是影子在晃動,自然掃不動階塵。
承接下聯:「月穿潭底水無痕」,同樣,月光雖照透了深潭,但潭底是不會留有痕跡的。
充分地顯示了忘我而意態悠閒的情境,不為任何東西的感染,一舉一動都要象風景畫一樣地自然與純真。它告訴人們虛心應付萬事萬物,則心中不會留下任何牽掛。
5樓:匿名使用者
是一句禪語
大概意思就是不管外界怎麼變化,都不能影響自己佛家有境界之說,那是心的境界。心的境界有多高,人生的境界就有多高。境由心生,境隨心轉,心外無境,境不離心。
本心清淨,地獄也是樂土;內心煩擾,天堂終成鬼府。有有境之心,無無心之境。由境求心,千頭萬緒;以心得境,一派天真。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
完整的詩句是:
竹影掃階塵不動,
月輪穿沼水無痕。
水流任急境常靜,
花落雖頻意自閒。
這本是佛家的禪語,意思是說修身養性要心態平和,不為萬物所動。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池底水無痕是什麼意思
6樓:
竹影掃階塵不動,
月輪穿沼水無痕。
水流任急境常靜,
花落雖頻意自閒。
這本是佛家的禪語,意思是說修身養性要心態平和,不為萬物所動。
7樓:我本山林人
是一句禪語,指禪者忘我的境界
(月穿池底好像應為月穿譚底)
8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竹影可以來回掃動,但階上的塵土不會因之而去;下聯說,月光能夠照穿澄澈的潭底,但它不會在水中留下痕跡。闡發了動與不動,照透與不留痕的 對立統一關係,雖然"竹影掃階"與"月穿潭底"不甚相對,但語淺意深,富有哲理,餘味無窮,功力不凡。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出自**
9樓:匿名使用者
這段詩出自宋代詩人釋志璇的《偈五首》。
《偈五首》
聲色頭上睡眠,虎狼群裡安禪。
荊棘林內翻身,雪刃叢中游戲。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
白話譯文:
在聲色犬馬的場合裡睡覺,在虎狼群裡靜坐唸經;在佈滿尖刺的荊棘叢裡翻身打滾,在冰天雪地裡遊戲;竹影照在石階上,風輕輕吹動,酷似竹影在掃階上之塵,而灰塵依然故我,是不會動的。月亮被映到了潭底或苕水之中,卻不在水面留下痕跡。
擴充套件資料古時候的得道高僧說:「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階前的竹影因風搖曳,掃不動一點塵埃;月光能夠照穿澄澈的潭底,但它不會在水中留下痕跡。
這般的靜謐安守,境界實在很高,也很美。難怪可以「荊棘林內翻身,雪刃叢中游戲」,禪機也就這樣出來了。那麼,這句話的深意在**呢?
它是告訴大家心不要妄動。
關於「動心」,佛家有一則很有名的公案,說得是六祖慧能在廣州法性寺時發生的事。有一天,風吹動旗幡,一位僧人說是「風動」,另一位反駁說是「幡動」,究竟是風動還是幡動呢,兩個人為這件事吵得不可開交。這個時候六祖慧能就說啦:
「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兩位的心在動啊。
10樓:御伽草籽
這段詩出自宋代詩人釋志璇的《偈五首》。原文:「聲色頭上睡眠,虎狼群裡安禪。荊棘林內翻身,雪刃叢中游戲。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
白話釋義:
在聲色犬馬的場合裡睡覺,在虎狼群裡靜坐唸經;在佈滿尖刺的荊棘叢裡翻身打滾,在冰天雪地裡遊戲;竹影照在石階上,風輕輕吹動,酷似竹影在掃階上之塵,而灰塵依然故我,是不會動的。
月亮被映到了潭底或苕水之中,卻不在水面留下痕跡。一幅無心禪畫就這樣靜靜展示在眼前。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賞析
古時候的得道高僧說:「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階前的竹影因風搖曳,掃不動一點塵埃;月光能夠照穿澄澈的潭底,但它不會在水中留下痕跡。
這般的靜謐安守,境界實在很高,也很美。難怪可以「荊棘林內翻身,雪刃叢中游戲」,禪機也就這樣出來了。那麼,這句話的深意在**呢?
它是告訴大家心不要妄動。
11樓:林老肥兒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出自宋代釋志璇的《偈五首》,全詩如下:
詩名《偈五首》
聲色頭上睡眠,虎狼群裡安禪。
荊棘林內翻身,雪刃叢中游戲。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
釋義:在聲色犬馬的場合裡睡覺,在虎狼群裡靜坐唸經;
在佈滿尖刺的荊棘叢裡翻身打滾,在冰天雪地裡遊戲;
竹影照在石階上,風輕輕吹動,酷似竹影在掃階上之塵,而灰塵依然故我,是不會動的。
月亮被映到了潭底或苕水之中,卻不在水面留下痕跡。一幅無心禪畫就這樣靜靜展示在眼前。
擴充套件資料
此詩偈乃公元2023年慈公在廣州六榕寺開講《金剛經》時所說。也可以說是對學人從學《金剛經》的一種提示。詩中要求大家不能拘泥文字,對佛法要用真心去體味,只有心地圓融,無執無妄,才可蠲棄凡情,佛現公元2023年左右。
這確實是對眾多學僧指點迷津的明燈。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意思是月光下翠竹的影子掃過臺階,但臺階上的灰塵還像原來一樣,月亮在潭水中的倒影穿過水潭底部,潭水沒有留下一點痕跡。用來比喻自己的心境就如臺階上的灰塵和潭水一樣,外界俗世的一切紛擾都不會影響到我的心境,內心深處的那個真我不動如山。
12樓:又一個八卦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是潭州雲峰志璇祖燈禪師在《五燈會元》卷十六中說的。
竹影可以來回掃動,但階上的塵土不會因之而去;月光能夠照穿澄澈的潭底,但它不會在水中留下痕跡。
擴充套件資料《五燈會元》中國佛教禪宗史書。20卷。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一說紹定間杭州靈隱寺普濟編集。
有宋寶祐元年(1253)和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兩個刻本。寶祐本於清光緒初年始由海外傳歸,卷首有普濟題詞,王庸序。卷末有寶祐元年武康沈淨明跋。
至正本比較流行,為明嘉興續藏和清《龍藏》所本(清《龍藏》析為60卷)。
「五燈」係指五部禪宗燈錄:
①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傳燈錄》;
②北宋臨濟宗李遵勖的《天聖廣燈錄》;
③北宋雲門宗惟白的《建中靖國續燈錄》;
④南宋臨濟宗悟明的《聯燈會要》;
⑤南宋雲門宗正受的《嘉泰普燈錄》。
13樓:皮卡丘你最可愛
競秀亭聯
競秀亭聯,作者佚名。
竹影掃街塵不動,穿潭底水無痕 。
【註釋】
1、競秀亭:在凌雲山臨江處,建於宋代,明代毀,清康熙年間重建。亭旁有竹。
2、水無痕:唐朝賈島《登江亭晚望》"帆過浪無痕"。
不管外界怎麼變化,都不能影響自己,這本是佛家的禪語,意思是說修身養性要心態平和,不為萬物所動。
上聯的意思是,竹影可以來回掃動,但階上的塵土不會因之而去。下聯說,月光能夠照穿澄澈的潭底,但它不會在水中留下痕跡,闡發了動與不動。
照透與不留痕的對立統一關係,雖然"竹影掃階"與"月穿潭底"不甚相對,但語淺意深,富有哲理,餘味無窮,功力不凡。
14樓:談沉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是一句禪語,大概意思就是不管外界怎麼變化,都不能影響自己,這本是佛家的禪語,意思是說修身養性要心態平和,不為萬物所動。
佛家有境界之說,那是心的境界。心的境界有多高,人生的境界就有多高。境由心生,境隨心轉,心外無境,境不離心。
本心清淨,地獄也是樂土;內心煩擾,天堂終成鬼府。有有境之心,無無心之境。由境求心,千頭萬緒;以心得境,一派天真。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
完整的詩句是: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閒。
15樓:匿名使用者
競秀亭聯
竹影掃街塵不動
月穿潭底水無痕
【註釋】
1、競秀亭:在凌雲山臨江處,建於宋代,明代毀,清康熙年間重建。亭旁有竹。
2、水無痕:唐朝賈島《登江亭晚望》"帆過浪無痕"。
2023年秋中共**顧問委員會委員江渭清書。
16樓:匿名使用者
因該是我們大中華的東西,日本人總結的應該刪去
求詩名:「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閒。」
17樓:谷迪勞柯
作者南宋郭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今溫州)人。南宋傑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浙派的創始人。
詩寫的是清靜的佛家境界,與愛情沒有關係。
無題,是有感而發
18樓:匿名使用者
原來是四川樂山大佛景區的凌雲山競秀亭的一副對聯,2023年秋由中共**顧問委員會委員江渭清書。據說原句收入鈴木大拙所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又有一說是出自洪應明的《菜根譚》
19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南宋郭沔 名競秀亭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