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典故的主人公是陶淵明,成語**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2樓:匿名使用者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唐·房玄齡等《晉書·陶潛傳》
[解讀]我不能為那微薄的官俸彎腰行禮,侍奉鄉里的小人。陶淵明做彭澤縣令時,郡裡派督郵(官名)前來巡視,縣裡熟悉官場規矩的小官吏說,上司來巡視,縣令應穿戴整齊地去拜見長官。
陶淵明嘆息說「~,~!」於是留下官印,離開縣衙,回家種田,過起了隱居生活。
3樓:在狀元樓煮咖啡的甜椒
這句話出自東晉後期的大詩人,文學家陶淵明。意思是比喻為人不庸俗,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作者是誰
4樓: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唐·房玄齡等《晉書·陶潛傳》
解讀]我不能為那微薄的官俸彎腰行禮,侍奉鄉里的小人。陶淵明做彭澤縣令時,郡裡派督郵(官名)前來巡視,縣裡熟悉官場規矩的小官吏說,上司來巡視,縣令應穿戴整齊地去拜見長官。陶淵明嘆息說「~,~!
」於是留下官印,離開縣衙,回家種田,過起了隱居生活。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
折腰:彎腰腰行禮。拳拳;奉持之貌。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來比喻有骨氣、清高。
這個成語**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以能創作出許多以自然景物和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與他的經歷和處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公元405年秋,他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
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5樓:科學普及交流
陶淵明。
6樓:來自玉淵潭純樸的貂蟬
古時有人不為五斗米折腰,凸顯當時文人的風骨。陶淵明人稱五柳先生,他被人稱讚為不為五斗米折腰。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
7樓:楊子電影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潛嘆息說:「我不能為五斗米(這些俸祿)彎腰(喪失尊嚴),小心謹慎的為鄉下的小人做事啊!」義熙二年,將印綬交還離開了彭澤縣,於是作了《歸去來兮辭》。
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榮華富貴,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人格和氣節為代價,於是他選擇了艱苦但寧靜而自由的田園生活。有失必有得,陶淵明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具有獨特風格並流傳百世的詩文。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和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他的一生,充滿了對人生真諦的渴望與追求。他的詩歌如《飲酒》、《雜詩》等,質樸無華,清麗自然,寓絢於素,韻味雋永,或者詠史抒懷關心時局,或者充滿「性本愛丘山」的生活志趣。他的辭賦如《歸去來兮辭》,表達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決心。
他的散文如《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表現了返樸歸真、高遠脫俗的意境,對美好未來充滿了嚮往。後人有「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之譽。他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更是勉勵後人以天下蒼生為重,以節義貞操為重,折腰時心已愧,不趨炎附勢,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不為世上任何名利浮華所改變。
8樓:提莫喜歡誰
指陶淵明,東晉詩人,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9樓:我冬閣的狗腿子
陶淵明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來視察,這位**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訊息,雖然心裡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
不料他的祕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
「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10樓:在北固山登山的蝴蝶蘭
陶淵明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
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擴充套件資料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
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
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為五斗米折腰
」的古代人物是?陶淵明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誰
五斗先生為何叫五斗先生,誰有《五斗先生傳》的翻譯?
唐代人王績性情曠達,嗜酒如命,著有 五斗先生傳 說自己常常一喝就一下喝光五斗酒 鬥是古代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十鬥為一石 所以就用這個作為自己的別號。五斗先生傳。原文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遊於人間。有以酒請者,無貴賤皆往,往必醉,醉則不擇地斯寢矣,醒則復起飲也。常一飲五斗,因以為號焉。先生絕思慮...
每天,為五斗米而折腰 是什麼意思
不為五斗米折腰,說的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看到官場的黑暗腐敗後,隱居田園生活,不為五斗糧食而諂媚惑主,現在可以翻譯成,每天為了五十塊錢而卑躬屈膝 簡單來說就是為生活所迫,做些有損尊嚴 骨氣的事。你好,既然你不要聽典故,那簡單的可以理解為 品德高尚,清高,不會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想權勢奴顏婢膝。給我的感覺...
三國的五斗米教和道教有什麼聯絡和不同
五斗米教和道教都和道家文化有關係,但是區別在於道教是總稱,而五斗米是下面的一個分支! 傳統認為,五斗米教是張陵於公元126 144年 東漢順帝時 在四川鶴鳴山創立 西西子子 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道家學派是一個學說,並非宗教,只是後來道教成立後,張道陵使用道家學說,用 道 作為宗教的名稱,奉老子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