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漢字書寫是豎行,這大約和漢字初期的書寫材料是木簡、竹簡,書寫工具是毛筆,漢字是方塊字等有關.
等到漢代以後紙雖然發明出來,但漢字書寫方式已有很久的歷史了,仍然是通行豎寫.就是隋唐雕版印刷出現,宋代活字印刷發明後,都仍是豎排豎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識分子學習西洋文化,提倡漢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變傳統書寫方式,改用從左到右的「橫行」排列方式.
2023年中國已有了用「橫行」排版的書,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劉世恩寫的《音韻記號》一書.
2023年1月1日,一元伊始,永珍更新.剛剛收到《光明**》的老訂戶們驚訝地發現,他們熟悉的報紙變了,昨天還是從上到下豎著排列的文字今天竟然一行行橫著走了起來.這一來,看報紙的狀態全變了,原來是從上到下一邊讀報一邊點頭,現在可倒好,這從左到右的排版方式讓人看報時整個兒變成了一邊讀報一邊搖頭.
也就在這一天的《光明**》上,刊登了一篇題為《為本報改為橫排告讀者》的文章:「我們認為現代中國報刊書籍的排版方式,應該跟著現代文化的發展和它的需要而改變,應該跟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而改變.中國文字的橫排橫寫,是發展趨勢.
」著名學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橫排的科學性.人的兩眼是橫的,眼睛視線橫看比豎看要寬,閱讀時眼和頭部轉動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勞,各種數、理、化公式和外國的人名、地名排寫也較方便,同時還可提高紙張利用率.
於是編輯們就在一起討論該怎麼做,大家熱情很高,卻無從下手.這時於友提出不妨按照外國的報紙來改,他曾經學過俄語,當時《光明**》的地位和前蘇聯的《訊息報》很相似,大家就找來近期所有的《訊息報》,仔細研究它的文字排版形式,然後推出了中國第一份文字改版後的報紙——《光明**》.
而這時,離陳嘉庚先生提出「漢字橫書」已經過去4年多了,那是2023年6月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陳嘉庚正式向大會提出了中文書寫應統一由左而右橫寫的提案.
《光明**》率先實踐後,到2023年11月,**級17種報紙已有13種改為橫排.2023年1月1日,《人民**》也改為橫排,至此,全國響應.
字改革內容之一.它包括減省漢字筆畫、減少漢字字數兩種含義.前者指把筆畫繁複的字,變成筆畫少的字;後者指一個字原來可能有幾種寫法,包括正體、俗體、異體等,經過簡化後,確定一個為正體,其餘均廢除.
被簡化了的漢字稱為簡化字.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簡體字,也就是說,漢字簡化工作和簡化字,從中國殷商時代就開始了.以後幾乎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做了漢字簡化工作,都產生過相應的簡化字 .
如 ,從六國文字到秦統一後的小篆,秦始皇下令的「書同文」,可以看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由官方做的漢字簡化工作,小篆對六國文字說來,就是規範字、簡化字.以後從小篆到隸書,從隸書到楷書,每一次書體變革,都是一次漢字簡化工作.楷書定型以後,還有對楷體字的正體、俗體、訛體的甄別工作.
現代漢字簡化工作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錢玄同、陸基、黎錦熙等人做了很多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於2023年公佈《漢字簡化方案》.2023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編輯出版了《簡化字總表》.
2023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同時廢止2023年發表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簡化字總表》所列簡化字是通行漢字的正體.
2樓:愛說話的逗逗
在東漢蔡倫改進造紙技術後,由於人們已經習慣了豎著寫,所以這種習慣就被保留了下來。一直到清朝的中後期,西方學術漸漸的引進到中國,要求文字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其中就包括改變過去從右向左豎著寫的方式。清末劉世恩寫的《音韻記號》就是一本橫著寫的書籍。
新中國成立以後,一些學者如郭沫若,陳嘉庚先後向國家提出漢字「橫行」的建議,受當時學術界的影響。2023年1月1日元旦出版的《光明**》率先採用了漢字從左到右的橫行書寫形式。一直到2023年11月,全國17家**報紙已有13家採用了橫排方式,2023年1月1日,《人民**》也改為橫排,至此全國統一改成橫行的樣式。
中國字從什麼時候開始由豎著寫變成橫著寫了?
3樓:閣下別再裝
我是抄的:
中國古代漢字書寫是豎行,這大約和漢字初期的書寫材料是木簡、竹簡,書寫工具是毛筆,漢字是方塊字等有關。
等到漢代以後紙雖然發明出來,但漢字書寫方式已有很久的歷史了,仍然是通行豎寫。就是隋唐雕版印刷出現,宋代活字印刷發明後,都仍是豎排豎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識分子學習西洋文化,提倡漢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變傳統書寫方式,改用從左到右的「橫行」排列方式。
2023年中國已有了用「橫行」排版的書,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劉世恩寫的《音韻記號》一書。
2023年1月1日,一元伊始,永珍更新。剛剛收到《光明**》的老訂戶們驚訝地發現,他們熟悉的報紙變了,昨天還是從上到下豎著排列的文字今天竟然一行行橫著走了起來。這一來,看報紙的狀態全變了,原來是從上到下一邊讀報一邊點頭,現在可倒好,這從左到右的排版方式讓人看報時整個兒變成了一邊讀報一邊搖頭。
也就在這一天的《光明**》上,刊登了一篇題為《為本報改為橫排告讀者》的文章:「我們認為現代中國報刊書籍的排版方式,應該跟著現代文化的發展和它的需要而改變,應該跟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而改變。中國文字的橫排橫寫,是發展趨勢。
」著名學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橫排的科學性。人的兩眼是橫的,眼睛視線橫看比豎看要寬,閱讀時眼和頭部轉動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勞,各種數、理、化公式和外國的人名、地名排寫也較方便,同時還可提高紙張利用率。
於是編輯們就在一起討論該怎麼做,大家熱情很高,卻無從下手。這時於友提出不妨按照外國的報紙來改,他曾經學過俄語,當時《光明**》的地位和前蘇聯的《訊息報》很相似,大家就找來近期所有的《訊息報》,仔細研究它的文字排版形式,然後推出了中國第一份文字改版後的報紙——《光明**》。
而這時,離陳嘉庚先生提出「漢字橫書」已經過去4年多了,那是2023年6月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陳嘉庚正式向大會提出了中文書寫應統一由左而右橫寫的提案。
《光明**》率先實踐後,到2023年11月,**級17種報紙已有13種改為橫排。2023年1月1日,《人民**》也改為橫排,至此,全國響應。
字改革內容之一。它包括減省漢字筆畫、減少漢字字數兩種含義。前者指把筆畫繁複的字,變成筆畫少的字;後者指一個字原來可能有幾種寫法,包括正體、俗體、異體等,經過簡化後,確定一個為正體,其餘均廢除。
被簡化了的漢字稱為簡化字。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簡體字,也就是說,漢字簡化工作和簡化字,從中國殷商時代就開始了。以後幾乎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做了漢字簡化工作,都產生過相應的簡化字 。
如 ,從六國文字到秦統一後的小篆,秦始皇下令的「書同文」,可以看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由官方做的漢字簡化工作,小篆對六國文字說來,就是規範字、簡化字。以後從小篆到隸書,從隸書到楷書,每一次書體變革,都是一次漢字簡化工作。楷書定型以後,還有對楷體字的正體、俗體、訛體的甄別工作。
現代漢字簡化工作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錢玄同、陸基、黎錦熙等人做了很多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於2023年公佈《漢字簡化方案》。2023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編輯出版了《簡化字總表》。
2023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同時廢止2023年發表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簡化字總表》所列簡化字是通行漢字的正體。
4樓:匿名使用者
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時期
為了方便印刷
5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時任教育部部長的郭沫若先生,便向***提議:改過去豎向的書寫方式為橫向書寫方式,把從右往左改為從左往右。因為人的眼睛,左右轉動所看到的角度和區域,要比上下轉動所看到的角度和區域都廣闊的多。
這樣橫著書寫和看書就會減輕眼睛的疲勞程度。同是郭沫若也建議進行文字簡寫、使用拼音。
2023年1月1日《光明**》首先實現橫排。2023年1月1日,《人民**》和地方報紙一律改為橫排。
中國漢字是什麼時候開始橫著寫的,什麼時候開始從左向右寫?為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提出漢字豎寫改橫寫的第一人,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新青年》雜誌編輯之一的錢玄同。
在《新青年》一九一七年三卷三期上,刊載了錢玄同致陳獨秀的公開信,首次提出漢字豎改橫」的見解。「人目系左右相併,而非上下相立室中,橫視左右,甚為省力,若縱觀上下,則一仰一俯,頗為費力。以此例彼,知看橫行較易於豎行。
且右手寫字,必自左至右,均無論漢字、西文筆勢,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則漢寫右行,其法實拙。若從西方寫法,自
左至右橫迤而出,則無一不便。」
以後,錢玄同又在《新青年》連續發表四篇公開信,積極倡導「豎改橫」的主張。陳獨秀、陳望道等學者也同時表示讚許。當時,郭沫若也撰文從生理學角度闡述漢字「橫行」的道理,並在2023年8月出版的《創造季刊》第一卷第二期付諸實行,但還是未能推而廣之。
新中國成立後,郭沫若繼續大力提倡漢字「橫行」,《光明**》首先響應,進行實驗,其後響應者逐漸增多。
2023年1月1日,《人民**》經***批准改為橫排,至此,漢字「橫行」才在全國推廣。
漢字橫寫至今已有90年的歷史了。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漢字書寫是豎行,這大約和漢字初期的書寫材料是木簡、竹簡,書寫工具是毛筆,漢字是方塊字等有關。
等到漢代以後紙雖然發明出來,但漢字書寫方式已有很久的歷史了,仍然是通行豎寫。就是隋唐雕版印刷出現,宋代活字印刷發明後,都仍是豎排豎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識分子學習西洋文化,提倡漢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變傳統書寫方式,改用從左到右的「橫行」排列方式。
2023年中國已有了用「橫行」排版的書,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劉世恩寫的《音韻記號》一書。
2023年1月1日,一元伊始,永珍更新。剛剛收到《光明**》的老訂戶們驚訝地發現,他們熟悉的報紙變了,昨天還是從上到下豎著排列的文字今天竟然一行行橫著走了起來。這一來,看報紙的狀態全變了,原來是從上到下一邊讀報一邊點頭,現在可倒好,這從左到右的排版方式讓人看報時整個兒變成了一邊讀報一邊搖頭。
也就在這一天的《光明**》上,刊登了一篇題為《為本報改為橫排告讀者》的文章:「我們認為現代中國報刊書籍的排版方式,應該跟著現代文化的發展和它的需要而改變,應該跟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而改變。中國文字的橫排橫寫,是發展趨勢。
」著名學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橫排的科學性。人的兩眼是橫的,眼睛視線橫看比豎看要寬,閱讀時眼和頭部轉動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勞,各種數、理、化公式和外國的人名、地名排寫也較方便,同時還可提高紙張利用率。
於是編輯們就在一起討論該怎麼做,大家熱情很高,卻無從下手。這時於友提出不妨按照外國的報紙來改,他曾經學過俄語,當時《光明**》的地位和前蘇聯的《訊息報》很相似,大家就找來近期所有的《訊息報》,仔細研究它的文字排版形式,然後推出了中國第一份文字改版後的報紙——《光明**》。
而這時,離陳嘉庚先生提出「漢字橫書」已經過去4年多了,那是2023年6月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陳嘉庚正式向大會提出了中文書寫應統一由左而右橫寫的提案。
《光明**》率先實踐後,到2023年11月,**級17種報紙已有13種改為橫排。2023年1月1日,《人民**》也改為橫排,至此,全國響應。
字改革內容之一。它包括減省漢字筆畫、減少漢字字數兩種含義。前者指把筆畫繁複的字,變成筆畫少的字;後者指一個字原來可能有幾種寫法,包括正體、俗體、異體等,經過簡化後,確定一個為正體,其餘均廢除。
被簡化了的漢字稱為簡化字。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簡體字,也就是說,漢字簡化工作和簡化字,從中國殷商時代就開始了。以後幾乎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做了漢字簡化工作,都產生過相應的簡化字 。
如 ,從六國文字到秦統一後的小篆,秦始皇下令的「書同文」,可以看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由官方做的漢字簡化工作,小篆對六國文字說來,就是規範字、簡化字。以後從小篆到隸書,從隸書到楷書,每一次書體變革,都是一次漢字簡化工作。楷書定型以後,還有對楷體字的正體、俗體、訛體的甄別工作。
現代漢字簡化工作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錢玄同、陸基、黎錦熙等人做了很多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於2023年公佈《漢字簡化方案》。2023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編輯出版了《簡化字總表》。
2023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同時廢止2023年發表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簡化字總表》所列簡化字是通行漢字的正體。
中國最古老的漢字是什麼,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什麼文字?
賈秀榮矯鶯 是甲骨文.中國漢字總推勢是 甲骨文 大箋 小箋 隸書.後來又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了 諧書,草書,行書. 於富貴鮮賦 漢字的起源有 種種傳說,中國古書 裡都說文 字是倉頡 創造的。說 倉頡看見 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長得 好像是一 幅繪有文 字的畫,倉 頡便描摹 他的形象,創造了文 字。有...
中國的世界盃何時有希望,世界盃何時開始
想要中國足球有大改變,除非整個中國體制有大改變,所以很難。當前中國特色的體制既不像朝鮮般封閉又不像西方那樣開放,搞得中國足球也中國特色。就像在國內辦事要喝酒送禮一樣的。你別說,國內球隊選人還真是要喝酒送禮塞錢,你說這樣的體制這樣的社會風氣,足球能得到發展麼。但是領導重視重視,小提升還是會的,就比如這...
最早的文字是誰發明的,中國漢字是誰最先發明出來的?
戲說漢字 想知道漢字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嗎?快來和我一起聽漢字的故事,瞭解漢字的來由吧 橙2晨一輩子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那時,當官的可並不會顯得威風,和平常人一樣,只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 屯裡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裡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