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盡長江滾滾流的上一句是什麼

時間 2022-02-28 06:50:06

1樓:對方考慮看過

不盡長江滾滾流的上一句是無邊落木蕭蕭下。

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白話譯文:

天高風急猿聲悽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

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湧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臺。

深為憾恨鬢髮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

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託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待了幾個月後才到夔州。

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裡,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區域性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

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2樓:孟顏汐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3樓:禁魔球

這個問題有一點迷惑性或者說爭議。

其他兩位答主回答的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杜甫的詩《登高》,看似是沒什麼問題,定睛一看問題問的是「不盡長江滾滾流」。

如果不考慮問題是寫錯了一個字的可能性,我認為問題問的應該是這首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上半闕,也就是「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什麼季節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是寫秋天肅穆蕭殺 空曠遼闊的景色。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 登高 原文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賞析此選自 杜工部集 是杜甫公元767年 大曆二...

煙塵滾滾的意思是什麼並造一句話

王榮梅 意思是 塵土飛揚,形容煙和塵土很大,像滾滾江水一樣。造句 1 一陣狂風過後,煙塵滾滾 2 只見那地平線上煙塵滾滾,一隻馬隊正飛馳而來。拼音 y n ch n g n g n 煙塵 煙霧和塵埃 滾滾 像滾滾江水。擴充套件資料 煙塵滾滾的近義詞 1 塵土飛揚 ch n t f i y ng 釋義...

其義自見,上一句是什麼,「其義自見」的上一句是什麼?

蔣滌菅賢淑 上一句是 讀書百遍 1.原文 讀書要三到 宋 朱熹 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