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人生」還是「人間」,什麼是人生佛教與人間佛教

時間 2022-03-09 11:35:04

1樓:

人生就是,人:人類;生:生活,生命等等;人生就是指人類有關的生活,生命,活動等等資訊。

人間就是,人:人類,間:地球間,它的範圍比人生更廣,包括不是人生還是沒有人生的一切事物。

主要說的是,有人活動的世間。

2樓:六月梅

應該用哪個詞需要根據上下文判斷

人生:1.人一生中的活動

2.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3.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間: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例句]

人間最可貴的是真摯的感情和善良的心靈。

3樓:飛贊向

這兩個字是不一樣的,人生代表的是人的一生狀態,人間代表的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

4樓:峰少

看你想怎麼用了。一般情況下:

人這一生從出生到死亡所幹過什麼事情,所經歷的過程,稱為人生。

而人們所存在的空間,稱為人間。要是在神話中人們所存在的空間才是人間,因為還涉及到其他種類的存在。

5樓:在秋霞圃點頭的花椰菜

你人生和人間都有不同的表示,你應該想寫哪一個呢?

6樓:汝悟才感謝

看你想表達什麼

情感意思,一般

都是用人生去形容。

7樓:郭電喜

請把問題補充詳細點,以便網友更有針對性地回答。因為在不同的句子裡就需要不同的字詞。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需要看你的使用 語境,不能夠無端確定的

什麼是人生佛教與人間佛教

9樓:匿名使用者

人生佛教,是太虛大師倡導的。批判的是鬼神佛教、山林佛教、經懺佛教、等死佛教等,這些都是漢傳佛教所存在的不良或消極厭世的流弊。通過批判,從而使漢傳佛教中積極的一面,由此得以充分發揮。

人間佛教,是印順法師倡導的。其主旨是認為,佛教應該回到二千多年前的世尊時代。其目的在於否定整個漢傳佛教。

「人生佛教」的體系是完整的,但尚未得到全面鋪展和付諸實踐,太虛大師就舍報西遷。此後,「人生佛教」以「人間佛教」的名義得以傳承。但有心人發現,「人間佛教」不僅在名稱上篡改了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更在核心理念上改頭換面,在思路上也存在對「人生佛教」的片面擷取,導致衍生出「過重人本」的問題。

「人間佛教」過重人本之憂:「以人為本」變「過重人本」。一方面,「死」的佛教、「鬼」的佛教的功利訴求並沒有因「人間佛教」的提倡而削弱;另一方面,佛教世俗化之風卻有不可遏制的趨勢。

後人但聞「人間」,便極易降格為有人間、無佛教;但聞「落實於倫常日用」之語,就重又沉溺於倫常日用的繁雜而忽略禪悟實證、洞察緣起的修學。

過重人本,是從佛法核心上忽略佛教的崇高性和神聖性,使佛教扭曲成以佛教為存在形式,以滿足人間性需求為目的宗教。佛教成了人間的點綴,只負責打造人間善法。適用於世俗的部分得到認可,超越世俗的部分則被有意無意地隱去,或直接刪除。

佛教的法義、精神、傳統在佛教文化、小資佛學、哲學理性、詩對酒茶、心靈雞湯、花前月下的裹挾下,逐漸塵覆光黯,甚至淪為世俗的包裝與修飾。佛教的聖物、聖地、聖蹟等一切實體資源皆被經濟名利的目的包圍,深陷挾佛斂財的惡潮而岌岌可危。消費佛教信仰,消解佛教神聖,對佛教信仰作物化資源掠奪的情況愈演愈烈。

佛教信仰的純淨性與獨立性在似是而非的「法義」傳播和魚龍混雜的生存環境中步步跌落。光照人天的大乘風範、慈悲喜捨的菩薩精神被俗化為一團和氣,使佛教要時時以俗化、矮化面目示人,要以討好世俗來給「隨許世俗」、「恆順眾生」作註腳。過重人本,並非以生命的根本需求為本,而是在佛教的名義下,落入以貪嗔痴煩惱為本的陷阱。

過重人本,已然背離了太虛大師「以佛乘為信者歸宿」的本旨。

事實上,太虛大師在20世紀40年代已經對印順「過重人本」的問題有所警惕並進行了剖析。大師明確反對印順所謂「理性主義」下的佛學研究,認為印順之作「陷近錫蘭之大乘非佛說或大乘從小乘三藏紬譯而出之狹見」,指出大乘佛法是從佛陀果證發揮出來,而非「人為懸想記度從小乘聲聞教法發展出來」。從根本上看,「發展說」實質上導致了「大乘非佛說」的結論,表面「特尊龍樹」,而實質亦不能完全宗奉,故印順所說的「人間佛教」有嚴重的「將世間相混為出世間的傾向」,「過重人本,使宗教信仰不高超」,是「佛教與儒家思想的混淆」,是佛教流行過程中世俗化現象的根源,可謂溫和版「大乘非佛說」

太虛大師指出印順思想的真實**,並非特尊原始佛教而得其純正教義,卻實際是佛儒思想的混淆。「注重人世,應為中國之特性。但近人汪少倫說『中國過重人本,不唯神,使宗教信仰不高超;不唯物,使自然科學不發達,為近代瀕危之病根』,則過重人間,而下基無邊眾生,上仰最高佛陀,適救儒術之隘,足以充實國族之精力。

」(《再議〈印度之佛教〉》)

太虛大師的論議作於圓寂前四年,可看作其晚年定論,但影響力遠非「人間佛教」更大,後者幾成「人生佛教」之嫡傳而風行時下。大師所預見的「以世間與出世間相混」的佛教世俗化問題今日時時發作,「佛學研究」或成「有學無佛」,「人間佛教」或成「佛棄人間」,這難免令人心憂!

大師在《佛乘宗要論》裡寫到:世間善法須以出世善法為本。而「人間佛教」則令出世善法近乎屈膝於世間善法。

過重人本,是過分強調人的自見、自是,使宗教信仰不高超,執實有者亦將難以合乎佛法大道。(以上文字,摘錄自明賢法師所著的《太虛大師被誤讀:「人間佛教」非「人生佛教」》)

人生佛教與人間佛教,一字之差,其內涵天差地別。現在的臺灣佛教,秉承人間佛教的實踐而來,表面上熱鬧非凡,事實上,太虛大師之預見和擔憂,現在已經成為眼前的事實。

人生就是一個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短短的一生,我們最終都會失去,誰都逃不過生老病死,暮然回首,都是一場空。正如詩詞中所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作家楊大俠說道,人生是一場奔波

11樓:匿名使用者

像一杯茶,只有細細品嚐,才能瞭解其中的滋味。

12樓:納藝類麗澤

就象《向左走,向右走》中:兩個人靠得那麼近,心卻離得那麼遠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最後一句到底是「人生如夢」還是「人間如夢」

13樓:匿名使用者

人生如夢

人生應該是怎樣的,人生應該是怎麼樣的?

每個人都不一樣,多去體驗多去經歷。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上生存就要不斷強化自己的生存能力 凡事只要平常心去對待沒什麼過不去的坎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但最重要的是為了實現個人的生存價值,為了證明你的存在給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帶來了有用的東西。人生如夢卻不是夢,雖然有時候讓人怎麼也琢磨不透,但是我們仍然要認真的面...

人生到底應該是苦難渡過還是幸福圓滿

青山西門 有些人生下來就很貧苦,這類人在他們的人生中是苦難度過的但是心靈卻是幸福滿足的 然後一些人一出生就揹負著繼承家業的重任,他們這一類人誇張一點說就是享盡榮華富貴了,心靈上的到了極大的滿足,但是人的本質可能會漸漸消失。其實苦難度過和幸福美滿是相對於存在的東西,就像樓上說的,不可能一直保持同一種心...

人生應該是守望執著還是隨機應變?

守望執著是一種美,是對永恆的一種堅守 隨機應變也是一種美,是現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處事之道。人的生活紛繁複雜,有的東西需要堅守,而有的事物卻介於拿起與放下之間,是靈活多變的。如果事事都 隨機應變 的話不免顯得你這個人沒有自己的態度 如果遇事都是 守望執著 的話又顯得你這個人過於墨守成規。因此,守望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