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石榴妹ocjv44爰
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⑴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
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①楚辭體: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後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②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的官署名稱,後變成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採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
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後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成為樂府和擬樂府。如《敕勒歌》《木蘭詩》《短歌行》(曹操)。一般來說,樂府詩的標題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體:是樂府詩的一種變體。漢、魏以後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格律一般都比較自由,形式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以後遂有「歌行」體。
到了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限於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詩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發展。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其形式採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⑵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例如,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二、四、
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⑶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
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
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後闋、下闋、下片。
⑷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
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
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諭詩。
⑴懷古詩。
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蹟。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⑵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物件,抓住其某些特徵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託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⑶山水田園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⑷戰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仍頻,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於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⑸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徵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託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⑹送別詩。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恆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
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藉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為9種:1諷刺 2愛情 3哲理 4送別 5風景 6抱負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2樓:印禮樑承基
桃花譚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大漠沙如雪.
煙山月似勾....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家節備思親....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偕此物最相思....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3樓:匿名使用者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古詩詞如何分類
4樓:雙妮子
《 唐詩三百首 》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
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
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只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即分為:古體詩-樂府-律詩-絕句
常見的古詩詞分類
5樓:匿名使用者
一、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二、按內容可分: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悼亡詩,詠物詩,軍旅詩等。古體詩有《詩經》《楚辭》《樂府》《漢賦》《南北朝民歌》等。
近體詩一般是絕句,律詩,排律。
擴充套件資料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分
一、以格律分類
1、古體詩:除需用韻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2、近體詩:除需用韻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二、以字數分類
1、古體詩: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體2、近體詩:只有五言,七言兩種形式
三、以句數分類
1、古體詩:從兩句到百句都有
2、近體詩: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6樓:yzwb我愛我家
常見的古詩詞分類,如:詠史詩、
寫景詩、山水詩、田園詩、戰爭詩、邊塞詩、行旅詩、閨怨詩、送別詩、哲理詩等。
對應的主題如下:
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悼亡詩,詠物詩,軍旅詩等。古體詩有《詩經》《楚辭》《樂府》《漢賦》《南北朝民歌》等。近體詩一般是絕句,律詩,排律(長律)。
7樓:永不言棄
古詩詞曲按內容分為八類:
一、田園詩:熱愛、嚮往悠閒平靜自由的生活,表達恬淡閒適的心情。
二、寫景詩:描繪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達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讚美之情。
三、送別詩:依依不捨的留戀;對友人的思念;勸勉安慰的豁達;坦陳心志的告白。
四、邊塞詩: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決心;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久居邊關思念親人的憂傷、孤獨。
五、行旅詩:遊子漂泊在外(久戍邊關、久宦在外)的孤獨寂寞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六、詠物詩:借某物的特點來表達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七、懷古詩:悲嘆懷才不遇的感慨;抒發昔盛今衰的憤慨;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
八、閨怨詩:對丈夫的思念,離別的孤獨寂寞之感;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
分類的古詩詞大全有哪些?
8樓:桃花飄零了
1、中秋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元宵
《生查子》南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4、寒食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5、七夕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分類古詩詞大全
9樓:幻炎月亞
古詩詞分類以內容和形式為分類,以下簡單介紹:
一、按內容: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物詩、悼亡詩、行旅詩、閨怨詩、戰爭詩、抒情詩、敘事詩
二、按形式:古詩分類 古體詩 樂府 律詩 絕句
古詩分類-古體詩-樂府-律詩-絕句
而《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
另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只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
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
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上述為簡易古詩詞介紹。
最後則為古體詩與樂府詩、近體詩之介紹:
古體和近體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
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後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
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
2.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的官署名稱,後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採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樂府。魏晉和唐 代以及其後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稱樂府或擬樂府。
例如《敕勒歌》《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夢遊天姥吟留別》都是樂府詩。樂府產生於漢代,本來是配**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
到了唐代以後,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不再配**了。由於隋唐時代逐漸形成了新**,後來又產生了配新**的歌詞,叫做「詞」。詞大概產生於盛唐。
在樂府衰微之後,詞產生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配新樂曲的歌辭即採用近體詩。像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調》,都是近體詩的形式。
3.近體詩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
而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於句數上。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
(1)律詩的八句中,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 另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2)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則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查詢古詩分類,查詢古詩詞。
牡丹 唐 李商隱 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薰?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這首題名 牡丹 的七律詩是詠懷詩,借詠牡丹抒發詩人對意中人的愛慕 相思之情。借絕色豔姝來比擬,以花寫人,並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這首詩構思巧妙,借物比...
古詩的分句的,常見的古詩詞分類
1.首先是笨方法 短期記憶能應付 多抄多念 要念出聲,光看注意力很難集中的 起碼得連著七天這麼做不要一下子一起背。古詩分句背,文言文分段背。2.然後是要建立在理解上,才能長久地記下 古詩與文言文中作者的態度和中心首先要了解 然後古詩是每句話的意思要明白,他在寫什麼是寫景還是敘事還是抒情也可以運用聯想...
小學生必讀古詩詞分類,小學生必讀古詩詞80首分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 長歌行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 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 韓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 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 朱熹 春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