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與人交往時什麼時候稱字,古代何時稱呼其名,何時稱呼其字

時間 2022-03-28 04:20:02

1樓:捷初蘭

從開始交往就稱字,稱字表示對對方尊重,如直呼其名則是不友好的表現。

2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以職稱帶姓來稱

比如:李相公

某刺史這樣

3樓:

根據記載,古時男子20歲時取字,女子許嫁時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馬遷字子長,李白字太白。

根據《禮記·檀弓》上的說法,在人成年後,需要受到社會的尊重,同輩人只呼其名顯得不恭,於是需要為自己取一個字,用來在社會上與別人交往時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後,名字只供長輩和自己稱呼,自稱其名錶示謙遜,而字才是用來供社會上的人來稱呼的。

北齊的顏之推認為,人名是區別彼此,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的。大部分人的名與字在意義上都是有關聯的。

字起源於商朝,盛行於周朝,後來形成了一種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許多知識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適字適之,孫文字載之,***字潤之。現代則已經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國人口現有十三億,同名同姓發生率過高,文化界現有意恢復表字制度。

有人認為,表字的式微和大陸的破四舊運動,及打壓知識分子有關,認為「表字」是封建知識分子的象徵,所有很多人棄字不用。

字一般有一言字、兩言字和三言字。最多的是兩言字。

字的構成的一些形式:在字前加男子的尊稱「子」字:如公孫僑字子產,杜甫字子美;在字前加排行字表示排行:孔丘字仲尼;也有隻以排行作為字的。

在周朝,女子也有字。但是其構成方式和男子不太一樣。一般是在姓氏上冠以排行字作為字。

另外在古文中,名與字連稱時,習慣上先稱字後稱名

古人如何稱呼對方的名與字

4樓:農業加盟連鎖

直稱姓名的大致有三種情況:

(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2)用於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

(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餘慶獻諂於後」。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絡。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

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等。

拓展補充: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

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

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商隱號玉溪生,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號半山,蘇軾號東坡居士等。

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等。稱籍貫

5樓:執著小蘿莉

在古代,由於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平輩之間,相互稱字,被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絕對不能稱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是不能提,否則就是「大不敬」。 在古代,名和字連起來稱呼,也是為了表示尊敬。

有兩種情況,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種情況是在先秦時期,當名和字連稱時要先字後名。如:

孔父嘉,孔子在宋國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為「公孫」。 叔梁紇(hé),孔子的父親,「紇」是名;「叔樑」是字;姓為「孔」。

6樓:米色長裙

在古代名和字連起來稱呼,也是為了表示尊敬。有兩種情況,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種情況是在先秦時期,當名和字連稱時要先字後名。如:

孔父嘉,孔子在宋國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為「公孫」。

叔梁紇(he),孔子的父親,「紇」是名:「叔樑」是字;姓為「孔」。

孟明視,百里奚的兒子,「視」是名:「孟明」是字;姓為「百里」。

西乞術,蹇叔的兒子,「術」是名:「西乞」是字;姓為「蹇」。

白乙丙,蹇叔的兒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為「蹇」。

第二種情況是漢朝以後名字連稱時,先「名」後「字」。如:

「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場德進,東平劉楨公幹……」這是曹丕《典論·**》中的一段話,提到「建安七子」名字連稱,都是先名後字。

字起源於商朝,盛行於周朝,後來形成了一種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許多知識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適字適之,孫文字載之,***字潤之。現代則已經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國人口現有十三億,同名同姓發生率過高,文化界也有一種觀點建議恢復表字制度。

古代何時稱呼其名,何時稱呼其字

古代人稱呼對方,字和名的用法?

古人的名,字,號都是什麼時候叫的

7樓:輕舞飛揚

古人的「名」、「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長幼。其中的「伯」與「孟」又有區別,嫡妻所生長子(女)稱 「伯」,妾所生長子(女)稱「孟」。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子字仲尼,仲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長女。

字的後面有的加「父」(甫)表示性別,王引之在《春秋名字解詁》中指出,古人名字連稱時,都是先字而後名。稱字曰「某父」,如仲尼父、仲山甫等。秦漢以後則先名後字,如鄭遊吉字子大叔。

這裡遊吉是名,子大叔是字。漢代以後逐漸在「名」或「字」中有同樣的字或偏旁表示同輩關係。如唐代抵抗安祿山的名將顏杲卿和他的弟弟顏曜卿、顏春卿共用「卿」字,和他們同輩的堂兄弟大書法家顏真卿也用 「卿」字。

宋代文學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明神宗的兒子朱常洛、朱常洵等第二個字共用常,第三個字共有「氵」旁;吊死在景山上的明崇禎帝朱由檢和他的哥哥朱由校(明熹宗)、堂兄弟朱由榔(南明永曆帝)、朱由崧(南明弘光帝)等第二個字共用「由」,第三字共用「木」旁。在這種情況下,姓名中的第一字是和父、祖共用的族名,第二字和第三字的一半是和弟兄共用的輩名,具體到個人身上就只有半個字了。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還有「號」。「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封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往往以住址和志趣等為自己取號,包括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的青蓮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蘇軾的東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鄭燮的板橋等都是後人熟知的。有的別號的使用率甚至超過本名。別號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輩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發或標榜使用者的某種情操,別號中常見的「居士」、「山人」之類就是為了表示使用者鄙視利祿的志趣。

宋代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就是以「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個「一」取名。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憂世憤俗,被權貴們譏為不守禮法,他就自號「放翁」,表示對他們的蔑視。南宋畫家鄭思肖在宋亡之後自號「所南」,表示心向南方。

明末畫家朱耷為明朝寧王朱權後裔,在明亡後落髮為僧,因欣賞八大人覺經,取號「八大山人」,「八大」連寫,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來抒發自己懷念故國的悲憤之情。當然,更多的官僚縉紳和封建文人所取的各種動聽的別號只不過是附庸風雅、沽名釣譽的幌子。

另外還有「綽號」,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認的別號,是對人的刻畫和形容。春秋時百里奚淪落楚國,被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贖回,人稱「五大夫」,可算是古代的綽號。唐代奸相李義府外柔內奸,被人稱為「笑中刀」。

宋代王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領旨、傳旨」外不幹別的事,當時號為「三旨宰相」。這兩個綽號形象地勾勒了封建官僚的嘴臉。《水滸傳》裡梁山上108人都有綽號,大都準確描述了人物的性格、特長或生理特點。

這些綽號作為姓名的代稱,更是人們所熟知的,如「黑旋風」李逵,「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青面獸」楊志,「美髯公」朱仝,「母夜叉」孫二孃,「鼓上蚤」時遷,等等。

古代人如何稱呼對方的「名」與「字」?

8樓:米色長裙

在古代名和字連起來稱呼,也是為了表示尊敬。有兩種情況,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種情況是在先秦時期,當名和字連稱時要先字後名。如:

孔父嘉,孔子在宋國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為「公孫」。

叔梁紇(he),孔子的父親,「紇」是名:「叔樑」是字;姓為「孔」。

孟明視,百里奚的兒子,「視」是名:「孟明」是字;姓為「百里」。

西乞術,蹇叔的兒子,「術」是名:「西乞」是字;姓為「蹇」。

白乙丙,蹇叔的兒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為「蹇」。

第二種情況是漢朝以後名字連稱時,先「名」後「字」。如:

「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場德進,東平劉楨公幹……」這是曹丕《典論·**》中的一段話,提到「建安七子」名字連稱,都是先名後字。

字起源於商朝,盛行於周朝,後來形成了一種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許多知識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適字適之,孫文字載之,***字潤之。現代則已經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國人口現有十三億,同名同姓發生率過高,文化界也有一種觀點建議恢復表字制度。

9樓:谷源燕安萱

在古代,由於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平輩之間,相互稱字,被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絕對不能稱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是不能提,否則就是「大不敬」。(剩餘475字)

名與字有怎樣的聯絡? 什麼時候稱名,什麼時候稱字? 為什麼好多文人的字都帶「子」「仲」等字?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都有名和字,bai正du式場合用姓+名,關係融洽的才zhi稱姓+字。自dao

稱一般回都用名,不用字。古答文人,用「子」是**於春秋對某專業有突出才能的人的尊稱,所以後人喜用「子」來作「字」中組成的成分,有期望成才之意。用「仲」,一般是在家排行第二,伯、仲、季為第

一、二、三。

11樓:匿名使用者

自稱,或者長輩叫的時候才叫名,一般提及別人都稱字,至於子字和仲字,使用比較多的是春秋時期吧,這個就不太瞭解了

人在什麼時候最害怕失去人呢,人在什麼時候最害怕失去一個人呢

害怕失去並不一定是愛的表現,但是如果愛了那一定會害怕失去。也許是你的身邊沒有更好的人出現吧。孤獨和對感情沒信心的時候,或者太在乎他就會害怕 孤身一人.吵架過後 我最愛的人要離開我的時候 愛上一個人的時候,總會有點害怕,怕得到他 她 怕失掉他 她 在最幸福的時候你會最怕失去他。處於愛與被愛的時候 不知...

人在什麼時候才能快樂起來,人在什麼時候是最快樂的?

昌睿德 找出自己心情不是很好,情緒不高的原因,然後找一個合理適當的發洩方式,把自己心中的煩惱和不開心發洩出來,不必把它壓抑在心中,讓自己開心點,這樣就不怕讓人察覺出你的不愉快了,在別人的心中你永遠都是開心 快樂的。不開心時找好友訴說,會好起來的,悶在心裡一直會不開心的.我就是這樣,傾訴會減輕痛苦的,...

人在什麼時候想人出去走走,人在什麼時候想一個人出去走走?

在不開心的時候,想一個人靜靜的出去走走 在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的時候,也想一個人出去走走。 紫水萄 這個想法很多時候都會萌生。心情好時出去走走是去享受美景的。傷心時出去走走是去解悶的。 尤允兒 有以下幾種可能 心情鬱悶的時候,煩悶的時候,不開心的時候都想走出去散散心。本身就是喜歡獨處的性格,只想一個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