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識與知
(動)稱讚。
稱chēng
①《動》稱量;衡量。《漢書·枚乘傳》:「夫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銖、石:皆重量單位。銖: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石:一百二十斤。)
②《動》舉;舉起。《詩經·七月》:「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兕觥:犀牛角製做的酒杯。)
③《動》稱讚;讚許。《原毀》:「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
④《動》稱述;稱說;說。《屈原列傳》:「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
⑤《動》稱作;號稱;稱為。《陳涉世家》:「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⑥《動》聲稱。《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賣炭翁》:「手把文書口稱敕。」
⑦《動》呼;呼喚。《馮諼客孟嘗君》:「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⑧《動》揚名。《馬說》:「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chèng
《名》稱量輕重的器具。後作「秤」。《淮南子·時則訓》:「角鬥稱。」
chèn
①《形》相當;相配。《傷仲永》:「令作詩,不能稱前時所聞。」
②《動》適合;符合。《與妻書》:「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
【稱兵】舉兵;興兵。
【稱貸】借債。《鹽鐵論·國病》:「富者空藏,貧者稱。」
【稱舉】舉薦;讚揚。《史記·秦始皇本紀》:「今高素小賤,陛下幸稱,令在上位,管中事。」
【稱觴】舉懷祝酒。
【稱慶】慶賀。《北史·魏德深傳》:「貴鄉吏人,歌呼滿道,互相稱。」
【稱意】合乎心意;滿意。
【稱旨】符合皇帝旨意。《漢書·孔光傳》:「數使錄冤獄,行風俗,振贍流民,奉使稱,由是知名。」
2樓:
稱:稱讚
非常稱讚他的才華
用古文中稱自己為?
3樓:塵水無緣
吾、餘、予、愚、鄙人、在下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需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
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
第一個「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文言」兩字,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
最後一個「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語言文章」也叫做語體文。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
比如像說現在的,「你吃飯了嗎?」。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口語)面語言」(書面語)來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
」,而用書面語言進行表述,卻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這裡,「飯」名詞作動詞用,意思為吃飯。
古文中其是什麼意思
4樓:夢裡心落
意思:1、通「期」。期限。《易·繫辭下》:死其將至(死期快要到了)。
2、彼、他。《師說》: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郯子的徒弟,他的賢能不如孔子)。
3、極,甚。《韓非子·初見秦》:此其大功也(這是一件極大的功勞)。
4、也許;大概。《左傳·隱公六年》:其陳桓公之謂乎(也許就是陳桓公說的吧)。
5、表示祈使。當,可。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君其詳之(你可以詳細的說明)。
現代含義:
1、人稱代詞。他(她、它)的;他(她、它)們的:各得~所。
2、人稱代詞。他(她、它);他(她、它)們:促~早日實現。
3、指示代詞。那個;那樣:查無~事。
4、指示代詞。虛指:忘~所以。
5、詞綴:極~。尤~。如~。
6、表示揣測、反詰:~奈我何?
7、表示請求或命令:子~勉之!
5樓:諶寶潮暮
l1.加強祈使語氣,相當於「可」、「還是」。
l①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要)l②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燭之武退秦師》)l③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l2.加強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l①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師說》)l②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l3.加強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
。l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l②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無悔矣
,其孰能譏之乎?(《遊褒禪山記》)
l③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l4.表時間,有「將」、「將要」的意思。
l如: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詩經·七月》)
6樓:匿名使用者
朝內之官,大概就是
在京城做官的。但是後來一般指皇城內的官,就是宦官。
拓展:1.古代官位等級即古代官職,涉及官署名、官名、**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2.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
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古文是什麼意思
7樓:真航
古文:①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稱(一般不包括『駢文』)。 ②漢代通行隸書,因此把秦以前的字型叫做古文,特指許慎《說文解字》裡的古文。
古文的可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可」字在古文中有以下意思:
1、用作動詞,意思是:可以;能夠。
古文出處:春秋·左丘明《餚之戰》:「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釋義:部隊(因長途行軍)筋疲力盡,鄭國又有了準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
2、用作動詞,意思是:認為……可以;肯定。
古文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吾子好道而可吾文。」
釋義:你喜好聖道,而肯定我的文章,或許我的文章離道不遠了。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適合;適宜。
古文出處:清·李漁《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
釋義: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樣,請讓我詳細地敘說它。
4、用作動詞,意思是:值得。
古文出處:唐·韓愈《師說》:「其可怪也歟?」
釋義:難道值得奇怪嗎?
5、用作動詞,意思是:痊癒。
古文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瘦得渾如削,百般醫療終難可。」
釋義:瘦的骨瘦如柴,經歷了無數的**也難以痊癒。
6、用作副詞,意思是:大約;大概。
古文出處:明·魏學洢《核舟記》:「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三黍許。」
釋義:船從頭到尾大約有八分多長,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麼高。
7、用作副詞,意思是:莫非;怕是。
古文出處:元·施耐庵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李小二入來問道:『可要吃酒?』」
釋義:李小二進來問道:難道是要喝酒嗎?
8、用作副詞,意思是:難道;豈。
古文出處:南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釋義: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裡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
9樓:熱詞課代表
「囧」,本義為「光明」。從2023年開始在中文地區的網路社群間成為一種流行的表情符號,成為網路聊天、論壇、部落格中使用最最頻繁的字之一,它被賦予「鬱悶、悲傷、無奈」之意。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文中,「可」一般用作動詞、形容詞、或副詞,有多種含義。
動詞:1、許可;同意;准許。如: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陳壽《隆中對》
2、能夠;可以。如: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左傳·莊公十年》
可使以其技鳴。——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3、值得,堪 。如:可愛者甚藩。——宋· 周敦頤《愛蓮說》
4、相稱;適合 。如:其味相反,百皆可於口。——《莊子·天運》
5、應當,應該。如: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可與者。——《史記·陳丞相世家》
形容詞:
1、善,好。如:況君前途尚可。——《世說新語·自新》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2、合意,認為正確,是;對。如:古之無變,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與不可。——《韓非子》
3、 適當。[驢]至則無可用。——柳宗元《黔之驢》
副詞:1、可是;卻 。如:可怎生糊突了盜蹠、 顏淵。—— 元· 關漢卿《竇娥冤》
2、大約、近似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唐· 柳宗元《小石潭記》
3、就,便。如:可哀痛。——漢· 賈誼《論積貯疏》
4、 表被動的助動詞。如:可使報秦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可」在古文中另讀 kè :
可汗(hán),中國古代鮮卑、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君主的稱號。
11樓:帥氣的小宇宙
古文中「自」在不同情況下表達的意思不同,具體如下:
1、卻,可是。
例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唐▪蘇軾《江城子·記夢》
白話譯文: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相望。
2、親自。
例句:早自來謝項王。——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白話譯文:早上我親自來感謝項王。
3、仍舊,依然。
例句: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唐· 王勃《滕王閣》
白話譯文:修建這滕王閣的帝子今在何處?只有那欄杆外的長江空自東流。
4、自然,當然。
例句:重罰不用而民自治。——戰國▪韓非《韓非子·五蠹》
白話譯文:不用很重的刑罰人民自然會太平。
5、本是;本來。
例句: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
白話譯文:他的家中有歌才德的女兒,本來的名字及叫秦羅敷。
6、別自、另外。
例句:一板已自布字。——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白話譯文:這一板已經另外的佈置字的位置。
7、用。
例句: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戰國▪荀子《荀子·儒效》
白話譯文: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對內不用來欺騙自己,對外不用來欺騙別人。
8、是。
例句:女子無計可奈,見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從了他。——明朝▪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白話譯文:女子無計可用,但是見到王先生外表並不是俗人,只能先跟了他。
古文的孰是什麼意思,古文系是什麼意思
孰在古文中有以下4個意思 1 用作形容詞,通 熟 熟 烹食到可以食用的程度。出處 春秋 左丘明 左傳 宣公二年 宰夫胹熊蹯不孰。釋義 師 沒有把熊掌燉爛。2 用作代詞,意思是 誰。出處 春秋 孔子 論語 公冶長 孰謂微生高直?釋義 誰說微生高這個人直率?3 用作形容詞,通 熟 成熟。出處 先秦 荀子...
者在古文是什麼意思,古文的「者」是什麼意思
者基本字義 1.用在名詞 動詞 形容詞 數詞 片語後,並與其相結合,指人 指事 指物 指時等 讀 作 二 必居其一。來 2.助詞,表示語氣停頓並構成判斷句的句式 陳勝 陽城人也。3.這,此 多用在古詩詞曲中 個。回。番。邊走。詳細字義 1.說文 別事詞也。相當於 這 2.同本義 那邊走,者邊走,莫厭...
古文中「悉 的意思,古文中悉是什麼意思
聊逍遙 悉這個字篆文裡也就有了,目前在甲骨文裡還沒有發現。看說文解字的收錄有小篆有古文 古文之形體應該是大篆 應是大篆時也就是周朝就有這個字了。這個字是一個會意字,看篆文是從心從採,表示心裡辨別清晰。說文解釋是 悉,詳盡也。這個是引申意思。本意還是心裡辨別清晰之意。另還有以下幾種引申的意思 1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