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任何交流都是由說話者所引起的資訊構成的,它的終點是受話者,但交流的過程並不簡單。資訊需要一些必要的形式:首先是說話人和受話人之間的接觸形式(口頭的或視覺的,電子的或其他形式的),其次是資訊的載體——**的形式(言語、數字、書寫、音響構成物等),最後是使資訊「具有意義」的語境的形式(同樣的話在不同的語境裡會有不同的意義或失去意義)。
這樣看來,「資訊」不提供也不可能提供交流活動的全部「意義」。人們在交流中獲得的「意義」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資訊的傳遞形式——語境、**、接觸手段之中。它們和說話人、受話人、資訊一道共同組成整個交流活動的要素結構。
而且各要素的作用在交流活動中也時刻處於不平衡之中,這一個或那一個要素會在諸要素中多少居於支配地位。於是,交流活動在一種情境中傾向於語境,在另一種情境中會傾向於**,如此等等。資訊的性質取決於那個佔支配地位的要素的功能。
這樣看來,文字作為一種**形式,決不僅僅是語言的記錄形式或外在設計。它是全部交流活動的「意義」的一種必要的構成。說出來的資訊和寫出來的資訊會在交流活動中具有不同的意義。
這種不同的意義事實上賦予**形式本身(口語的或書寫的)以「生命」。當我們面對文字的時候,我們不是簡單地面對一種無意義的語言包裝,而是面對一個有意義的自主的符號系統。
關於漢字的一個特點500字
2樓:徵愛你
漢字單音節字多,構詞潛力大,這是漢字系統的又一個重要結構特點。漢字是表意文字,一音一義的字多,而字有了意義就成為詞和詞素了。
有人統計,「在現代漢語的書面中,政治、科技類的文獻是,單音詞約佔49%,雙音詞約佔47%,多音詞僅佔4%,而文藝、生活類的作品中,單音詞多達61%,雙音詞約佔37%,多音詞只佔2%,平均起來單音詞仍佔一半以上,而雙音詞、多音詞又絕大部分是由單音片語合而成。」[5]所以,學漢字必須一個字、一個字地學,識字相當於識詞,識字多,掌握的詞就多,有利於促進語言的發展。
作為語言最小單位的詞,漢語的詞主要用二次構詞法進行復合構詞,即把原來具有獨立意義的單音詞結合構成雙音詞、多音詞。這種構詞法的構詞能力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如「節約」兩字,各自都可造出很多詞,用「節」字可造出下面17個詞:
關節、音節、氣節、節目、節日、春節、中秋節、過節、小節、失節、變節、節衣、節制、節流、節育、節餘、節本。用「約」字可造出下面18個詞:大約、約計、約數、簡約、約分、約法、條約、約言、約定、有約、特約、約期、約請、約束、約會、失約、公約、和約。
詞是生的,但是由熟字組成,可以收到「生詞熟字」的奇妙學習效果,不僅大大壓縮了字量,還緩解了學習的難度。這是漢字的一大優點。據有的研究部門統計,以複合構詞為主的漢語,常用詞條43,300多條,只用3730多個字構成。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外交往的增多,需要創新許多新詞彙和翻譯外來詞彙,諸如經濟特區、特警、特快專遞、紅股、紅盤、沙塵暴、社會保險、基因、愛滋病、晶片、航天、航天員、可口可樂、立交橋,等等。無論是創造新詞彙,還是翻譯外來語,漢字都能輕而易舉地加以解決,新版《現代漢語詞典》常用詞條已增至65,000餘條;甚至翻譯新的科學名詞能音、義兼顧,有青出於藍的優勢。
相比較而言,西方文字為對付新生事物,要創造新詞彙,應接不暇。英文詞彙目前已達幾十萬之多。相反,漢字的字數比起古代大有削減,如《康熙字典》共收47,035個字,三百多年來,大部分已被廢掉,現在用字不過3000-6000左右,用來創造新詞彙潛力巨大,足夠我們闊步於21世紀。
用漢字編故事作文,用一個漢字編一個故事作文
我和漢字的故事作文 每個人都離不開漢字,生活也離不來漢字。就是在幼兒園到五年級中,我與漢字發生很多奇妙的事情。記得有一次,姑姑帶著我去美容院化妝,我們邊走邊聊,聊得高興,正聊得高興的時候,嘟嘟嘟 一輛車開過來,那車上寫著灑水車。我連忙叫起來 姑姑,姑姑,快看酒水車來了,它應該是給我們送酒來的吧,真好...
不同漢字組成的漢字,三個不同漢字組成的一個漢字
晴天安好是你 三個不同漢字組成的一個漢字有想 娛 蠅 最 霜等。1 想,讀音 xi ng 聲母xi,韻母ang,聲調31 思考 動腦筋 敢想敢做。2 回憶 放在什麼地方,我一時想不起來啦。3 懷念 惦記 母親想著遠行的孩子。4 希望 打算 他想上北京。5 預料 推測 沒想到情況這麼複雜。想漢字筆畫 ...
關於漢字的,關於漢字的資料
1.兩點水 冰 2.4個人搬個木頭 傑 3.寶蓋頭 實 4.打斷念頭 心 5.遷來一口 適 6.一人一張口,口下長隻手 拿 7.一人在內 肉 8.獨眼龍 省 9.一箭穿心 必 10.夫人何處去 二 11.一隻黑狗,不叫不吼 默 12.天鵝飛去鳥沒回 我 13.正字少一橫,莫作止字猜 步 14.人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