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風俗習慣是用來辨別民族間、地域間區別的一個重要標誌,它是每個民族或地方在其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積累並且延續下來的一種風尚、習俗。風俗習慣並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例如飲食習慣、傳統服飾、婚嫁習俗、禮儀風尚等。但是由於我國土地遼闊、民族眾多,所以風俗習慣所產生的文化現象就異常豐富。
風俗習慣包含著一個民族的心理、文化與思想感情等方面,這些因素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敏感性。所以一個民族往往非常看重自己的風俗習慣,外人是否尊重他們的民俗,是他們判別友情的一個重要因素。
風俗習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成為影響風俗習慣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風俗習慣的變化也與自然環境、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或重要人物的影響有關。
風俗的由來和寓意是什麼?
2樓:溫帶文人
風俗是人類在長期生活中不斷積累,不斷修正的文化傳承。在早期人類生活中,由於科技水平、認知水平的低下,人類對自然界發生的一些無法理解的現象而進行祭祀、祈禱,慢慢成一種風俗,這是風俗的主要**之一。寓意是對安祥健康生活的追求、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強調孝道親情與生育。
人們通過各種節日祝祭活動,表達後輩的孝思與追念;反過來,這種綿延不斷、週而復始的歲節風俗,又不斷強化和鞏固著人們的家族意識、血緣親情。千百年來,傳統節日已成為維繫中國社會人際關係重要的感情紐帶。
風俗一:祭灶王。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年臘月廿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於是,小年這天人們會擺一些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風俗二:貼窗花。
過了臘月廿三,家家戶戶就開始貼窗花了。以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人帶著孫子孫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貼上。如今,多數人都是去買窗花,似乎會少了一絲喜悅和年味兒。
風俗三:貼春聯。
在很多地方,小年就開始貼春聯,算是比較早進入春節了。比較傳統的人家,還習慣請寫字好的人來書寫春聯。一般用最普通的紅紙黑墨,簡樸卻年味兒十足。
年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
3樓:小小小聊生活
年的由來和習俗是:
1、年的由來:
很久以前,有種怪獸叫「夕」,它在每年的年關都要出來傷人,連保護老百姓的灶王爺也拿它沒辦法,於是灶王爺上天請來了一位叫做「年」的神童。
神童法力高強,用紅綢和放在火中燒得劈啪作響的竹竿消滅了夕獸。這一天正好是臘月的最後一天,老百姓為了感謝和紀念年在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農曆每年的最後一天叫「除夕」。
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過年。百姓希望家家都有年手中的紅綢和鞭炮,於是紅綢和放在火中燒的竹竿逐漸演變成了家家戶戶過年時都有的紅對聯、紅鞭炮。這個關於年的傳說可說條理清晰、有章可循。
2、年的習俗:
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閤家歡聚,並守「歲火」不讓熄滅,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歲到來。
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曰「燃燈照歲」或「點歲火」,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年的習俗演變:
在秦漢以前,南北各地風俗時歷不同,一些地方歲首禮俗所重的不是陰曆正月朔日,而是干支歷廿四節氣的立春。作為傳統的農耕社會,古人相當重視春回大地、萬物更生的立春歲首,立春歲首對於傳統農耕社會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先秦時期中國一些地方傳承著在立春歲首拜神祭祖、祈歲納福、驅邪攘災、除舊佈新等為主題的節慶活動,這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雛型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
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這對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此後在文獻上漸出現了歲首祭祀的記載。
如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謂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禰。」過新年的習俗活動在全國民間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豐富了。
傳統節日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4樓:小琦最愛說教育
傳統節日的來歷和風俗是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風俗就是吃餃子,放鞭炮,吃元宵燈。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傳統節日,是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從這些傳承至今的世俗民風節日裡,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的「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自2023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最大的節日:
春節(spring festival),即中國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佈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掛菖蒲的習俗由來,插艾葉和桃枝的風俗由來
掛菖蒲是中國端午節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清代已有此俗。這天,人們將菖蒲 或艾葉紮在一起 掛於門戶,也有將菖蒲與艾葉倚在或插在門帝的。民間有用它來驅邪。掛菖蒲,艾蒿這已是南北城鄉的習俗,可在江西,安徽的部分地方端午節這天家家門前懸掛蒜頭,有的掛石榴花。蒜的氣味辛烈,石榴花五月盛開,是 天中五端 之...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150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午日節 艾節 端 五 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逝世。據 續齊諧記 記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
聖誕節的由來,聖誕節的由來和習俗
霅霅前溪白 聖誕節源自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與 教本無關係。在 教盛行羅馬帝國後,教廷隨波逐流地將這種民俗節日納入 教體系,同時以慶祝耶穌的降生。但在聖誕節這天不是耶穌的生辰,因為 聖經 未有記載耶穌具體生於哪天,同樣沒提到過有此種節日,是 教吸收了古羅馬神話的結果。聖誕節本是宗教節日。十九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