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簡介
1樓:王大前
古詩梗概:東漢建安年間,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焦仲卿真誠相愛。可婆婆焦母因種種原因扮改對劉蘭芝百般刁難,蘭芝毅然請歸,仲卿向母求情無效,夫妻只得話別,雙雙「誓天不相負」。
蘭芝回到孃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來,先是縣令替子求婚,後是太守譴丞為媒。蘭芝因與仲卿有約,斷然拒絕。然而其兄惡言相向,蘭芝不得已應唯敏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聞變趕來,夫妻約定「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孔雀東南飛>主要講的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因此它也被稱為我國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是我國古代民間文學中的光輝詩篇之一,《孔雀東南飛》與南北朝的《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及「敘事詩雙璧」。後又把《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莊的《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治舒縣,漢末遷皖縣,均在今安徽境內)的一樁婚姻悲劇。
中心思想:孔雀東南飛》通過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恩愛夫婦的愛情悲劇,控訴了封建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願望。女主人公劉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她對封建勢力和封建禮教所作的不妥協的鬥爭,使她成為文學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婦女形象,為後來的青年男女所傳頌。
這首敘事詩共350多句,1700多字,故事完整,語言樸素,人物性格鮮明突出,結構緊湊完整,結尾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是漢樂府民歌的傑作。
主要內容:聰明能幹、心靈手巧的劉蘭芝和焦仲卿兩人感情深厚,但為婆婆不容,一定要趕其回家。在這種矛盾衝突中,仲卿希望能夠緩解矛盾,於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僅未得到絲毫緩解,反遭母親捶床痛罵,仲卿迫於無奈,只得讓蘭芝暫回家門。話別之時,兩人相約誓不相負。
蘭芝回家後,母親見到不請自歸的女兒,十分震驚,後經蘭芝解釋,這才諒解,但不久,縣令、太守相繼為兒子求婚,蘭芝不為所動,一一回絕。但其兄為了攀結權貴,步步相逼,這樣使矛盾進一步激化,蘭芝被迫之下選擇允婚,其實已作了以死抗爭的打算。仲卿聞訊,責問蘭芝,蘭芝道出真情,許下諾言,並約定黃泉相見,結婚當晚蘭芝投河自盡,仲卿聽後也吊死樹下,他們以死抗爭的方式將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後兩家求得合葬,葬後兩人雙雙化鳥,告誡世人。
人物:焦仲卿出身於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裡作吏,雖然職階卑微,但在嚴格的門閥社會里已經具有被「品」的資格,他是籠子里長大的金絲鳥,養成了拘謹懦弱的個性,乙個比較善良的怯弱的白面書生。
劉蘭芝知書達理,她是乙個在小康人家生長起來的有主見的女子,美麗、聰敏、能幹,在善良和溫順中別有一種掩蓋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剛性——人民想像中的被壓迫者自覺意識的一種原始形態。
孔雀東南飛的歌詞,孔雀東南飛 歌詞
趙大掌櫃 曲名 孔雀東南飛 歌手 唐華 你把昨天悲愁的淚 化做窗外雪紛飛 日日夜夜依人鎖愁眉 任憑歲月似流水 為何春去春不回 花榭花開人不歸 把酒當歌今朝心已醉 獨對殘日空去悲 今夜好夢留人睡 好夢留人睡 夢中化作孔雀東南飛 飛向天外的青山綠水 等待冥冥之中的相會 今夜好夢留人睡 好夢留人睡 夢中化...
孔雀東南飛的作者是誰,《孔雀東南飛》作者是誰?
作者不詳 孔雀東南飛 是中國漢樂府民歌中最長的一首敘事詩,最早見於南朝徐陵的 玉臺新詠 題為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宋代郭茂倩 樂府詩集 將它收入 雜曲歌辭 題為 焦仲卿妻 孔雀東南飛 的創作時間大致是東漢獻帝建安年間,作者不詳,全詩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寫劉蘭芝嫁到焦家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孃家,...
《孔雀東南飛》的內容
魈釋鬼辯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 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 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 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 守節情不移 賤妾留空房 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 夜夜不得息 三日斷五疋 大人故嫌遲 非為織作遲 君家婦難為 妾不堪驅使 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 堂上啟阿母 兒已薄祿相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