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朱為什麼說,拔一毛而利天下,我不為也。
1樓:網友
首先那是乙個思辨的時代,這些人物往往有自己明確的主張和個性,楊朱其人,出現在莊子、列子、墨子、孟子等書中,著墨不太多,列子中有乙個章集中記錄了他的言論,他主張『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不損己一毛而利天下,不以天下奉己一身』,是講不要太追逐外在的慾望,他說:老百姓之所以不得休息,因為4件事——壽、名、位、貨。如果人人都不過分追逐這些虛妄,那麼這些就會成為天下公有的東西,就不會產生巧取豪奪、紛爭殺戮。
所以才說『人人不損一毛,天下治』,這個『一毛』不是指自己的財產、名利之類,而是生命本身,意思是人人都不因壽、名、位、貨而自損,那麼天下就和諧了。列子是站在天下的高度來談達生的,簡單地說,他將天下視為乙個人,然後思考這個人(天下)如何生存才是比較『和諧』的。而他的對手將『一毛』看成私有財產,就會由所謂貴生重己發揮到自私自利。
楊朱說人人都不去追逐虛妄的東西來傷害生命本身,那麼天下就太平了。所以他詰問他的人說:『拔我一根毛不可能對天下有什麼好處。,然後記者就追問『假如可以呢?』楊朱便不再他。我們注意揣摩這個對話,楊朱並沒有直接拒絕,而是不,這就是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兩者說不到乙個點上,在他看來,拔自己的毛利天下,就是過分追逐名利,他主張安生達名,不追求名利累身,而天下人紛紛擾擾,追名逐利,由此相互拔毛,相互施虐,正是惑亂的源頭,所以楊朱索性不理問他的人。
問他的人吃了癟,很鬱悶地回去向老師訴苦去了,實際上,楊朱的觀點很質樸,他的言語中並沒有主張為了自己不顧別人的死活,他只是主張天下人不要因為名利而行自虐之舉。貴生重己,安生達命。
先秦諸子的各種學說看似各自對立,實際上是殊途同歸,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們都是試圖找出讓天下更加和諧的方案,他們每個人,其實都有著理想主義的堅守,這份情懷是我們現在所稀缺的。
2樓:泥塑者
楊朱所說的是代表他思想的東西。
這句話是當時墨子的徒弟禽滑釐問他的時候說的。
因為墨子思想和楊子思想在本質上就是完全對立的,所以禽滑釐對楊子和楊子對墨子的人本身態度上就不是很待見的,並且問他的問題本身就很荒謬,問他說如果你拔一根汗毛,就能使天下人獲利,那你拔不拔?這根本不可能的,明顯帶有攻擊楊子自私狹隘的感情在裡面的,也有戲謔的成分在裡面,所以楊子當時就表示我不為也。
楊子其實表達的意思就是我老老實實開開心心做好自己就行了,不貪圖別人的好處,也不希望別人貪圖我的好處,而墨子提倡的就是大家為了乙個共同的目標赴湯蹈火犧牲一切。
為什麼《中哲簡史》中楊朱的「不以天下大利而易其脛一毛」和「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也」思想含義不同?
3樓:禕賜
1、「不以天下大利而易其脛一毛」前者強調 易毛而得天下達利,毛為生之長,利為外之物。換言之,就是在楊朱的觀點裡,像毛髮這類對於生命、本身相對次要的事物也要比天下大利這種身外之物要中藥的多。
2、「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也」後者強調的是 以惠利天下為目的而拔毛。換言之,拔毛是在輕微地損傷自己,利天下是扶助他人。既然人人為自己,我不會做傷害自己而扶助他人的事。
基本學說:楊朱學派在戰國時代獨樹一幟,與儒墨相抗衡,衛道之莊周。
宗儒之孟軻。
皆曾加排斥與攻擊睜灶,大概正因為這種非議的影響,傳後世學者望而止步鉛早公升;更槐老加之秦皇焚書,漢武。
獨尊儒家,因而秦漢時即銷聲匿跡。
但這並不等於其學說及影響之亡絕,只不過沉隱民間而已,至東晉。
而又由張湛作注復行於世(指《列子·楊朱篇》
張湛《列子序》中說《楊朱篇》為「僅有存者」之一,這不是編造之詞。
「楊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是什麼意思?
4樓:馮忠懷裳
楊朱,魏國人,戰國初期思想家,其生活時代應在老子之後,略早於孟子,約與墨翟同時。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楊朱以為「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楊朱的意思是損失身上的一根毛來利益天下,這個事情不要做;人家把天下的利益都給你,這也不可以拿。人人都不會損失身上的毛髮,人人都不需要去利益天下,天下就可以井然有序了。人人如果自制安分,天下自然安定。
前者表現為極端自私,不為天下謀利,後者表現為對利慾的淡漠,不謀天下之利,二者在不損害自我這一點上是一致的。楊朱認為,天下治的前提是既不損己為人,又不損人為己。孟子稱其自私.韓愈也撰文聲討.
楊朱曰,拔一毛而利天下,予不取也,何也?
5樓:金果
意思:古人拔下自己的一根毫毛來有利於天下他也不給,而讓普天下來奉養他一人他也不同意。
更深層的意思是:每乙個人只要盡力做好自己,既不做有利於天下的事,也不做有害幹天下的事,那麼天下就會變得很好。國家不應為了社會整體的利益而損害個人的利益,也不應為了多數人的利益而損害少數人的利益。
每個人都要維護好個人的利益,同時不損害他人的利益,那麼這個社會就會很好。
這是早期道家代表人物楊朱的觀點。
諸子百家之楊朱:一毛不拔的不是鐵公雞,而是楊朱
6樓:成大文化
「一毛不拔」這個成語現在往往用於形容人的吝嗇。常常與「鐵公雞」一起使用,如「xx一毛不拔,像鐵公雞一樣」。殊不知,最早 「一毛不拔」的並不是鐵公雞,而是楊朱。
楊朱此人不見於小、中學課本,知名度非常低。但是,在他的時代,他可是鼎鼎大名的大咖,曾有「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之說,可見其影響力。「一毛不拔」是他的學派的核心思想之一。
列子》曾記載,有乙個叫禽子的人問楊朱:
如果拔你一根小腿毛可以讓世界和平,你幹不幹?」
世界和平不是一更腿毛可以搞定的。」楊朱答。
如果可以搞定,你拔不拔?」
不拔!」這就是「一毛不拔」的由來,聽起來好像現代「精緻利己主義者」的腔調,但其實不然。不損一毛以利天下的同時,還要做到將天下都給你時依然不取。
注所以,達不到這個高度的「一毛不拔」只能是鐵公雞,是極端精緻利己主義者。
「楊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是什麼意思?
7樓:鋪滿彩虹糖
釋義:楊朱主張為自己,即使拔一根毫毛而有利於天下,他都不肯幹。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
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翻譯:孟子說:「楊朱主張為自己,即使拔一根毫毛而有利於天下,他都不肯幹。
墨子主張兼愛,即便是從頭頂到腳跟都摩傷,只要是對天下有利,他都肯幹。子莫則主張中道。主張中道本來是不錯的,但如果只知中道而不知道權變,那也就和執著一點一樣了。
為什麼厭惡執著一點呢?因為它會損害真正的道,只是堅持一點而廢棄了其餘很多方面。」
8樓:網友
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楊子(即楊朱)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是成語「一毛不拔」的出處,即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後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楊朱的學說,主要提倡極端個人主義,實則是墨子利他主義思想的一大反動。故孟子常把兩者相提並論。極端個人主義當然不可取。
正確的「我」應該是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克己奉公的,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其中楊子指?
9樓:姬覓晴
楊子指的是楊朱。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的意思是:楊朱奉行『為我』,拔根汗毛就對天下有利,他也不幹。
楊朱主張「貴己」 、重生」、 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見解散見於《列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
在戰國時期,有「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的現象」,可見其學說影響之大。
為什麼現在一毛錢的紙幣不收,為什麼有些有不收一毛錢紙幣呢
不會啊,可能是地方問題,像上海這邊,一般都不收的,像我老家就收的,不收的話,存多點在銀行去換,要麼收藏起來,以後說不定值錢哦,呵呵 不收的人說明他智商有問題 雖然我這個比喻不完全恰當 但是可以說明大概 1個人想你買東西 給你很久以前出的100rmb你收嗎 離開尐 社會風氣問題,我們這也這樣,其實銀行...
說一說,你為什麼而讀書,說說你為什麼而讀書?
張廷芳 讀書,會使你的語文成績提高。對於孩子來說,多讀書,多培養閱讀的興趣,可以直接提高你的閱讀能力,從而你的預感能力,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寫作能力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這樣一個愛閱讀的孩子,語文成績是不會差的。讀書可以釋放心情 閱讀,像一塊巧克力,釋放心情 給人帶來甜蜜,忘卻塵世的煩惱,卸掉塵世的...
為什麼說人聰明用頭髮絲拔一根都是空的
阿k丶 因為一聰明就要動腦,那個時候就會讓大腦有營養,然而頭髮在頭頂上,自然優先大腦卻不是頭髮,那麼頭髮少了營養就會中空!問一下 這個人多精明,眉毛拔下一根都是空的 是什麼意思啊?為什麼說眉毛是空的? 比干有七竅玲瓏心,說某人聰明心眼多就說 心較比干多一竅 連眉毛都是空的更說明此人竅多 還有一種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