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1青衫磊落險峰行,玉壁月華明。
少年遊 本意》當代·金庸。
風塵三十年,世途日險峰窄。
送悅齋先生》宋·程公許。
上牢下牢險峰入夢,東渡襄西襄詩有聲。
沙拉連日風雨阻行舟發鄧晴寄李成之》宋·程公許。
千古險峰長自直,一春瀟水未曾清。
同徐文淵登永州高山寺》宋·徐照。
不落思惟透險峰崖,階下漢。
偈頌一百零二首其一》宋·釋紹曇。
天生乙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2樓:同方老劉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__杜甫《望嶽》
意思: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__蘇軾《題西林壁》
意思: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__李白《望廬山瀑布》
意思: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3樓:**隨身吧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4樓:網友
風塵三十年,世途日險峰窄。
嬋娟棄土梗,倚市競容澤。
大雅何寂寥,志士三歡息。
難持惠斯文,為國永壽脈。
靈光巋獨存,碩果有不食。
坤維返全璧,北墅歸散策。
天開景氣新,晴破層冰積。
疇諮耿宵慮,圖任先耆德。
披雲絢天章,趣駕覲宸極。
喉舌俄申命,股肱待宣力。
解弦未為難,航險那可忽。
涇渭不同流,薰蕕詎相入。
所虞憤失職,隊拱或伺隙。
事須眾賢和,乃可殄行堲。
沉幾陛下聖。虛己言路闢。
稍欣元氣充,猶慮外憂迫。
敵情任反覆,廟論須謹密。
功名百尺竿,家國萬金璧。
平生一知己,瓣行無愧色。
駑怯勉荷擔,遲頑費推激。
大艑駕雲濤,薰風飽帆席。
丁寧耳面命,遠別可須惜。
寬以七月程,修門拜赤舄。
5樓:七七肆十九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歸嵩山作》·王維(唐)
唐代詩人王維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通過描寫作者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見的景色,抒發了作者恬靜淡泊的閒適心情。嵩山是五嶽的中嶽,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72峰,最高峰連天峰1512公尺,東西橫臥,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嵩高」、「崇山」,西周時稱天室山,素有「汴洛兩京、畿內名山」之稱。
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詩經》有「嵩高惟嶽,峻極於天」的名句。
6樓:網友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關山月})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徐霞客)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望廬山五老峰》)
7樓:宇元飛翔
1.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2.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3.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4.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5.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8樓:網友
1、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3、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4、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5、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9樓:網友
1、望嶽。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0樓:溫柔又柔滑灬榜眼
唐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寫有形容峰險的詩句「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注:善飛的黃鶴飛不過,善攀猿猴不能夠攀援,其峰之險,躍然紙上,實為形容峰險的佳句。
11樓:知心姐姐小馬老師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 張九齡。
2、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唐 錢起。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 李白。4、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唐 岑參。5、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險峰的詩句
12樓:匿名使用者
1. 《登飛來峰》
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公升枯謹。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2. 《與諸子登峴山》
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3. 《秋登萬山》
唐代:孟浩然。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4.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唐代: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悶野萬里同悲鴻雁天。
5. 《登廬山五老峰》
唐代: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沒罩基將此地巢雲松。
險峰的詩句險峰的詩句是什麼
13樓:懂視生活
險峰的詩句有:青衫磊落險峰行,世途何處乘險峰。
險峰的詩句有:且喜登臨造險峰,無限風光在險峰。注音是:ㄒ一ㄢˇㄈ詞性是:名詞。結構是:險(左右結構)峰(左右結構)。伏棗拼音是:xiǎnfēng。
險峰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點此檢視計劃詳細內容】
險峰xiǎnfēng。(1)高峻的山峰。
二、引證解釋。
高峻的山峰。引***《題廬山仙人洞照》詩:「天生乙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碧野《富春江畔》:「不登險峰,不識天地的遼闊。」
三、國語詞典。
險峻的山峰。如:「奇萊山是臺灣著名的險峰,素有黑色奇萊之稱。」
四、網路解釋。
險峰險峰:詞語釋義險峰:2007年馬克·奧本赫斯執導美國紀錄片險峰(詞語釋義)險峰是指海拔高,危險的山峰,顛峰。
關於險峰的近義詞。
坦途。關於險峰的成語。
望峰息心戴淵峰穎橫峰側嶺造極登峰登峰造極削峰填谷路轉峰迴。
關於險峰的詞語。
躋峰造極峰迴路轉路轉峰迴戴淵峰穎望峰息心千峰萬壑造極登峰奇峰異嶺登峰造極橫峰側嶺。
關於險峰的造句。
1、人生可能就是奮鬥的過程,成功的故事,精彩的記錄。而非常的人生,則是迎風搏浪,果敢出擊,搶佔先機,是險峰的無限風光。
2、攀登簡橋者說:「荊棘遍佈、無限風光的險峰就是美,一種戰勝自己的美。」。
3、所謂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的人,不斷攀登命運險峰的人。
4、你用行動述說著過程的重要,沒有無盡的終點,沒有無法攀登的險峰,希望載著終點在向你微笑,拼搏吧!經歷是一種精彩,迸發你全部的能量,成功是你汗水的寫照。
5、無數的山凹、峽谷連線著、串通著,在重重的險峰峻嶺中形成了人走的道路。
形容山峰的詩句
14樓:預計據此
形容山峰的詩句如下:
1、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李白《望廬山五老峰》
2、攀千仞削壁,臨萬丈深淵。過崎嶇盤道,登巍峨峰巔。天高地險,流水潺潺瀑飛懸;穿雲破霧,清風拂拂衣衫翩!——登廬山》
3、風雲一舉到天關,快意平生有此觀。——元·張養浩《登嶽》
4、驚心動魄,噴雪鳴雷雙耳憒;慟地憾天,波翻浪湧乾坤旋!斷橋飛度,風聲鶴唳肝膽裂;逶迤而上,縹緲一身似神仙!——登廬山》
5、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煙。泰華根同峙,嵩衡脈共聯。憑虛有仙骨,日月看推遷。——唐彥謙《登廬山》
6、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
7、廬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路遙西北三千界,勢壓東南百萬州。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遊。——朱元璋《廬山詩》
8、老夫高臥文殊臺,拄杖夜撞青天開。撒落星辰滿平野,山僧盡道佛燈來。——王陽明。
9、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唐·李白《遊泰山》其六。
10、石徑俯雲壑,竹林開幽境。——元·王旭《遊竹林寺》
形容山峰壯觀的詩句
15樓:
摘要。1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形容群山壯觀的詩句。
1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還有沒有?有。
可以。群山雄偉壯觀。
好的。和雲霧繚繞。
日月何曾蔽,風雲會有開。
層巒繞郭大江流,閒坐城頭茗一甌。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形容木雕的詩句,形容成雙的詩句
在寶華山吹風的花木蘭 宋朝的釋智愚 的 頌古一百首 其一 一棚傀儡木雕成,半是神形半鬼形。歌鼓歇時天未曉,尚餘寒月掛疏櫺。形容成雙的詩句 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看似千紅己事堅。企為兒女忽雙全。忽為千里雄心志。祥看雲忽已事間。關於木雕的詩句 天上丨沒有人間 1 木落群山雕玉 宋王以寧 浣溪沙 2 清霜雕遠...
形容好茶的詩句,形容茶道的詩句
du知道君 清洌 醇厚 芬芳 濃釅 怡人 清香 沁著茶香 齒頰留香 芝蘭之氣 舌尖微甜,一股茶香慢慢從鼻端沁到咽喉,四肢百骸是說不出的輕鬆快慰。碧螺春是甜美清純的。普洱是老辣的。鐵觀音是閒雅的。碧綠 琥珀 墨綠 棕紅 透明中泛著淡淡的碧綠 茶杯中浮晃著一抹淡碧,幾縷輕煙散著溫熱。 天蠍 清香 q n...
形容鮮花的詩句,形容花開的詩句
伊茗若 於以採蘋?南澗之濱 於以採藻?於彼行潦。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采采芣苡,薄言採之。摽有梅,其實七兮。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何彼襛矣,唐棣之華。皇皇者華,於彼原隰。常棣之華,鄂不韡韡。於以采蘩,於沼於沚 於以用之,公侯之事。詩經 國風 召南 採蘋 於以採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