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女子讀書多了,明白的事就多了,生活的樂趣而變得少了很多。古時候的女子最大的職責便是「相夫教子」,在家侍候好丈夫的飲食起居,盡到乙個為妻子的責任;在為丈夫生幾個小孩,直到自己不能再生育為止,然後含辛茹苦的把他們撫養,做到乙個為的天職;年老時候就煮酒磨墨相伴丈夫,惦著小腳兩手各拉著小孫兒,呵呵!說不美妙的還真是不太懂享受呢!
但是如果遇家境奇貧的子嫁了,生活就不是那麼如意;如果乙個不太滿足於現狀不甘平凡的女子,這又是不能說「美妙」的啦。 古時候的女子飛到今天,又是新的一副模樣了:消遣的玩意多了,在家相夫教子打理家務,早煎好兩個蛋,煮點白粥,然後去菜市場和小販們討價還價,非得要把兩塊八的芹菜砍到兩塊五才有就感。
然後和鄰居的三姑六婆嘮嘮家常,沒事還可以在家看看賺女眼淚的肥皂劇……一切都是萬分平常的事,多閒暇、多幸福! 但是,你要是有點學問有點思想,這樣的生活就不能讓你感覺到十分的幸福了。現在不是提倡「女平等」,什麼「女子也挺半邊天」云云,這樣可就不行了!
在家總是相夫教子,有點無聊;在家看肥皂劇,故事節一想完全就不符合邏輯和現實嘛,也沒有了樂趣,而還覺得導演和編劇有點問題,沒本事,這也是不行的。看娛樂節目,又嫌他們一大幫大老爺們和大姑娘們在鏡前瞎鬧,太俗。在家看孩子,孩子又哭又鬧,還調皮搗蛋,還是送全託幼兒園省事。
在家裡洗碗時,卻看到丈夫正在看報飲茶,這不是明顯的不公平嘛,於是小吵小鬧。 還有什麼云云的煩心事,你能快樂嗎? 所以,女子無才便是德,有時是有一點道理的!
2樓:手機使用者
女子無才的話,就會把什麼都懂(其實也就比她多懂那麼一點點)的丈夫看做天神一樣崇拜,假如女子和男人一樣,飽讀詩書,通知古今,那麼他的丈夫大肆胡吹的時候她就會發現她丈夫的愚蠢和可笑,會不再尊重他的丈夫,另外,知道的多了管的事就寬,而男人則希望自己獨佔一家之主的位子,大概就是這樣,這是古時候大男子主義的極端表現,充分暴露了古時文人的虛偽和不自信。
3樓:網友
我覺得有才與無才要相對而論,那要看是從那方面出發了,而且看得人的眼光也不一樣,如果一定要說有才便是德,這我倒不認同!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對此你有何見解?
剛開始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有點矛盾,覺得這是對我們女性的一種侮辱,一種歧視,但是現在的社會不是古代那個社會了,沒有人會限制性別問題,現在講究的是人人平等,這句話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了。一 這句話的最早出處是 安得長者言 一書 此書是 明代四大家 之一的陳繼儒 號眉公 少從四方名賢遊,有聞輒掌錄之 的輯...
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還有上半句嗎
女子無才便是德 其實是有上半句的,那就是 丈夫有德便是才 其實這句話是出於明朝著名文學家陳繼儒,他的原本的意思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男人只要有德行就是有才的人,而女人沒有任何才能才是最好的品德。實際上是我們後人對這句話的一種誤傳而已。在這句話被流傳出來以後,很多人認為 女子無才便是德 這一句,意思是作為...
怎麼樣正確理解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問題
為什麼女子就要無才,而男子就要滿腹詩書,這分明是歧視!我認為女子更需要文化,有文化的人也應該更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家庭!女子無才便是德 這句名言之緣起,按香港學者劉詠聰教授之研究,應是明人著作中已有此語。主要皆認為是明人陳繼儒 眉公 之語 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 其它便喜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