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旗袍最早出自哪個朝代?

時間 2025-04-04 01:25:27

1樓:來自凌雲山得體的曹仁

<>旗袍誕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開來,盛行於三四十年代。

當時的上海是貴婦、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奢華的社交生活並追趕時髦,帶領著旗袍的流行風尚。

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因此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2樓:網友

旗袍最早出現的應該是在我國的清代,旗袍最早是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的,在清代婦女服飾侍可為滿漢並存的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這種長袍可以看作是旗袍的原型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旗袍旗袍,顧名思義,旗人的。旗人只有滿清才有。

4樓:鳳禧旗袍創始人

20年代。

旗袍誕生,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興版起一陣「文明權新裝」。

30年代——**時代。

40年代——**時代。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50年代以後,由於政治風波不斷,國民經濟衰退,婦女漸漸地遠離了旗袍,開始穿列寧裝、兩用衫、便裝等等。即使後來經濟復甦,旗袍也很難獲得眾人的青睞,其輝煌難再。

90年代以後,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向往。而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

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國旗袍與歐洲夜禮服的結合產物。

我國旗袍起源於那個朝代?是誰創造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旗袍的起源。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係。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

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襉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閒生活。

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遊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

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農曆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我國從哪個朝代開始使用曆法?

初級提問者 農曆最早源自何時無從考究,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多有記載,今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商代。1912年中國官方開始採用公曆,而農曆作為中華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一直廣泛流傳於民間。農曆屬於一種陰陽曆,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曆原則相同,所以有陰曆的成分 另一方面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

鳳紋是哪個朝代的,龍鳳紋最早出現哪個朝代

天堂 鳳紋是西周時期的。鳳紋在青銅器中是最為美麗的紋飾。它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鳥演變而來的,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鳳紋有別於鳥紋最主要的特徵是有上揚飛舞的羽翼。西周早期,青銅紋飾鳳紋亦稱鳳鳥紋,包括鳳紋及各種鳥紋。古籍對鳳鳥有各種描述,如 龍文虎背 燕頷雞喙 五色備舉 等等。它是一種象徵吉祥的神,包括...

青銅器最早出現於哪個朝代

中國青銅器最早出現在什麼時期 中國最早的青銅器記載產於距今 年,相當於堯舜禹傳說時代,古文獻上記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中國的青銅器主要指多年前用銅錫合制的青銅器物,簡稱 銅器 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 鼎盛時期和轉變期。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 年,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