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時間 2021-08-30 10:34:36

1樓:匿名使用者

一、 處理好師生之間關係,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現今,教師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新課標又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貫徹落實人文主義來管理班級,從而建立和諧的校園和師生關係。

1、 尊重是基礎,教育首先應該從瞭解和尊重學生開始,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我們都知道,在接到一個新班級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班級情況,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然後去了解學生們的心理,尊重學生的意見。在班級管理中讓學生們充分享受人格尊嚴,尊重學生們的業餘愛好和理想追求,教師在尊重這些的同時,應該再進行適當的引導。

2、 寬容大度是關鍵。教育是愛的事業,寬容是愛的體現。當學生犯錯的時候,我們應該懷有寬容的心態取代嚴厲的訓斥,這樣,當我們懷著一顆寬容的心去管理學生時,學生的心中會是感動的,會有實實在在的歸屬感。

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實踐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可以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班主任要組織一系列適合小學生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成長。

1、遊戲法。對於實踐活動可採用遊戲法,結合教材做遊戲,通過遊戲讓學生了解和明白,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克服不健康心理。

2、表演法。小學階段的學生表現欲普遍很強,教師應該根據這一特點,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儘可能的提供他們表現自我的舞臺。

3、走進大自然。學校應該經常組織學生社會實踐和郊遊等集體活動,讓學生們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鼓勵孩子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

2樓:小薇

俞某,男,10歲,小學五年級學生,單親家庭。她和母親一起生活。開學一個星期還能正常完成各科作業,但是一週後作業經常少做,甚至不做,母親、老師批評後,就把自己反鎖在家裡,不上學,不說話,砸東西,逃避別人。

原因分析

經過和她母親的交談瞭解到,她的父親是個簡單粗暴的人,他倆多是再婚的,但他父親仍不珍惜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時候,就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但是,當父親心情好的時候,又會滿足兒子一切合理與不合理的要求,這就造成了他既膽大怕事又固執任性。二年前,父母又離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擊,加上母親常常在兒子面前哭訴自己的不幸,使這個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壓力更大,覺得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乾脆就把自己反鎖在家裡,不去上學,採取有意迴避的態度,壓抑自己。

通過家訪,我明白了他不上學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擾。由於家庭的忽然變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變得更加焦慮不安,感到孤立無助,繼而逃避,這是一種高度焦慮症狀的消極心境。我認識到這時候家長和老師不聞不問,或批評責罵他,不僅不會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反而會增強這種心理。

長此下去,其認識就逾片面,心理的閉鎖就逾強,最終將導致對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藥。

個案處理

一、加強與其家庭的聯絡,說服其家長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使他擺脫心理困境。

我認識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負的原因主要在於家庭,因此,我加強與其家庭聯絡,讓其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責任感,使這個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課餘時間進行家訪,做好他母親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認現實,面對現實,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儘量不要在兒子面前哭訴、埋怨,因為這樣於事無補,反而會增加他的心理負擔,影響他的健康成長。還設法聯絡到孩子的父親,說服他多用一些工餘時間回來看看兒子,多點關心他,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不要讓家庭關係而毀了孩子。

經過多次推心腹的交談,終於使他們接受了我的建議。由於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髮生了微妙的變化,不再逃避,也願意跟同學們交往,漸漸地回到學校上課了。

二、愛護、尊重學生。其實,學生的心靈是最敏感的,他們能夠通過老師對自己的態度來判斷老師是否真心愛自己。同時,他們也渴望老師能夠時時刻刻關心愛護自己。

「羅林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只要教師真心愛學生,並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愛,他們就能以極大的努力向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問題是,有些老師走進了「愛」的誤區,對「愛學生」的認識表面化,以為不諷刺不挖苦不歧視不體罰就是關心愛護,以為噓寒問暖為學生提供物質幫助就是關心愛護,以為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考試分數就是關心愛護,殊不知,真正的關心愛護,不僅是生活上「扶貧」,學習上「扶智」,更應該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

有人說,對學生,可以沒有愛,但要尊重。我卻以為,尊重就是一種愛,真正的愛不能沒有尊重。很難想象,一個無視學生人格、漠視學生尊嚴的教師,會是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

一個善於愛的教師,他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尊嚴,因為「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反之,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就會阻礙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甚至毀掉他們的前途。一個善於愛的教師,他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個性。

三、給以較多的情感關懷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關懷在教育中處於相當重要的位置。學生的過分冷漠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情感的失調,教師給以較多的情感關懷,可以收到明顯的調節療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溝通的談話。抽一點兒時間,以平等的姿態,多跟學生談談心,能知道學生的心裡工正在想些什麼,能知道他們最擔心的是什麼。不要盛氣凌人地訓斥學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適當地給一些點撥,學生心頭的那點兒鬱結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視同仁的關心。這些有心理困境的學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極強,性格內向。如果教師在對學生的態度上厚此薄彼,對他們有些冷淡,他們就會感到強烈的不滿。

所以教師必須真正瞭解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做到一視同仁,尤其對心理素質欠佳、單親家庭的學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熱情,這並不是虛偽,這是調控學生心態的需要。

3.多一些寬厚真誠的愛心。心靈過分脆弱、缺少愛的學生大多有點偏執,脾氣或許有點「怪」,教師千萬不能因此而嫌棄他們,也不能硬要他們立即把怪脾氣改掉。青少年有點兒孩子氣是正常的,每個人的個性千差萬別也是正常的。

教師如果能以一顆寬厚真誠的愛心去教育他們,必能便他們走出暫時的心靈陰影,而步入人生燦爛的陽光地帶。

四、在師生間、同學間架起愛的橋樑,使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恢復心理平衡。

開始,他還不願上學,我去到他家裡時,老躲著不見,或是一問三不答。我知道這是防禦心理的表現,其實其內心還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同情和關心的,他極需要被愛的感覺。我不急也不燥,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地給他講班裡發生的趣事,講同學們是多麼希望他回到學校,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活動。

我主動與之接近,縮短心理距離,想用集體的溫暖來消除她內心的焦慮和冷漠。同班級同學知道這種情況之後,主動利用放學後的時間,陪他聊天,給他講講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慢慢地,他的表情沒有那麼呆板,漸漸地露出了一絲嚮往。此後,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漸逐漸地出現在教室裡。

但我並不滿足於此,一直尋找讓他重新振作的契機。上課時,我提出一個問題,很多同學不會答,竟意外地發現這孩子眼裡露出一點笑意,就抓住這個機會提問他。開始,他漲紅了臉,講得結結巴巴的,我用鼓勵的眼神望著他,親切地對他說:

「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結果他講得很流利,得到了全體同學的掌聲,他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此後,我還多次為他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榮譽,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擺脫自閉心理,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

心靈的交往,熱情的鼓勵,溫暖著他那顆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體中。

五、我們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

生存與發展是當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題,而生存和發展有賴於優良的素質。人的素質結構由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等構成,沒有健康的心理,很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往往注視著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品德的優劣,而忽略了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尤其甚少注意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把解決思想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這樣做,將使班主任工作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也培養不出學生對學習與生活的健康和積極的態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時是取決於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程度和理解程度。

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傳統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必須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鮮內容。

學生需要愛,教育呼喚愛。愛像一團火,能點燃學生心頭的希望之苗;愛像一把鑰匙,能開啟學生心頭的智慧之門;愛是灑滿學生心靈的陽光,能驅散每一片陰坦,照亮每一個角落,融化每一塊寒冰。願每一位教師、家長不光有愛,而且善於愛。

3樓:星夢啟程

處理好師生之間關係,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4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你找這個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編材料,網上很多,但如果真是為了實施教育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10

5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情況: 奇奇,調皮淘氣中透著可愛,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無持續性,自我約束力差,課堂上沒有老師的叮囑是從來不聽講的,有時還情不自禁地大聲說話,我行我素,愛惹事生非,許多同學是他的「獵物」,經常受到他地攻擊。但我觀察瞭解,這孩子的種種行為不是有意而為之。

有些時候,這孩子不自覺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為,注意力嚴重不集中,屬於多動症。

具體表現:

1、不管是什麼時候,即使是很嚴肅的時候,他總是自言自語的在說話,好像周圍什麼也沒有,自己陶醉於自己的天地中。

2、對學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視無睹,從來不戴紅領巾、小黃帽,不參加學校的一切活動。

3、上課經常傻笑,嚴重影響教學秩序。

4、經常打人、罵人,常常把同學的本子和書撕壞。

5、作業幾乎布鞋,即使是寫也是一塌糊塗

教學背景: 家庭比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與母親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親的全部精神寄託,對孩子太過溺愛,一切滿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較任性,在家根本不聽媽媽的話,母親感到束手無策。現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學後丟下書包就到附近的商場玩,直到商場關門。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環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縱、天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問題是從童年的家庭成員關係的覺察開始的,父母分離對他造成很大傷害。

從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愛護,使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視,因此想方設法搞一些惡作劇引起大家的重視。但由於經常犯錯誤,經常受到大家的指責批評,使他變得更加頑固不化,更加放肆。

採取的措施:

(1)與老師交朋友。老師經常給於關愛,使他感受到老師沒有拋棄他。課後從生活上給於關心,沒有本子給他買;雨天給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

另外,安排和比較活潑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參加班級的各項活動,讓他感受到班級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溫暖感。

(2) 持續、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表揚、鼓勵。培養他完成作業的自覺性。 運用表揚、鼓勵的語氣激勵孩子,並採用「獎星制」,持續、不斷地表揚、激勵,培養孩子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逐漸讓他改掉作業拖沓的毛病。

(3) 與家長聯絡,交換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長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和方法。同時針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與家長一齊商量對策,通過正常的途徑,採用有效的手法積極予以**,以輔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 並且做到定期與家長聯絡,及時的反饋孩子的在校情況,指導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師完成對孩子的轉化工作。

教育啟示:這個案例,使我得到了許許多多的啟示。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對問題兒童有更多的關愛、呵護,不能訓斥、指責,一棒子打死。

老師要用愛心去滋潤孩子幼小的心靈,細心捕捉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在溫暖的環境中成長。經過我的努力,以及他媽媽的幫助,行為終於有所收斂,約束力有所增強,但時常還會犯毛病。我想這也是正常的。

外國一位哲學家曾有一個木桶理論,用長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個木桶,當你倒進水後,水會從最短的木板處流出來。中國也有一句話「人生十指有長短,一母同胞有愚賢」。是呀,一個班級中總有這樣那樣的孩子,只有我們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關心每一個孩子,相信任何問題都是有解決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繼續採用激勵、表揚的方式跟蹤分析,直到他能夠真正跟上班級發展的步伐。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短的 ,小學生心理健康小知識

軒 一 小學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現 1 敏感 2 叛逆 3 嫉妒 4 失落 5 自卑 二 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成因 1 身心成長的失衡 2 家庭教育的誤區 3 學校教育的誤區 4 社會環境的影響 三 應對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對策 1 消除逆反心理 溝通與交流 2 消除自卑孤獨心理 增強自信 3 消除敏...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短的 ,小學生心理健康小知識

挑戰競爭 超越自我 在這個發展迅速的年代,激烈的競爭已經無處不在。校園裡也充滿競爭,我們時刻面臨競爭的挑戰。競爭既可以促進學習和生活的進步,也可能使我們身心疲憊。學會認識和應對競爭對於我們就尤為重要。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競爭呢?首先,面對現實,承認競爭。在今天,我們視競爭為常態,不競爭為非常態。因而...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小學生處在長知識 長身體的階段,他們的心理品質還不成熟,一些學生由於自身 家庭的種種變化,學習壓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導致他們產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健康地成長,培養其優良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個性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