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郭永進教授解讀道德經
03.超人格心理學第一章 我是誰之三
2樓:嗚哈嗚哈
你就是一個脆弱的生命,跟任何一個動物一樣,一次**車禍,一種病魔纏身,說沒就沒,然後屍體腐爛消失,宇宙中歷史中再也沒你了!還是珍惜活著的機會吧!
3樓:
錯啦~ 我有時也會這樣, 但我認為這是一種樂趣, 我很享受這種感覺。。
4樓:誰註沉浮
你還少..好想有些都會想死後會怎麼...每個日都有可能會經歷過..慢慢地就不再想這個問題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放心
5樓:
我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是誰?」「誰是我」「我來自**?」「我去自何方?」
當我想通那天的話,我估計我也成哲學家了
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哲學,不是心理學。我們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
根據唯物主義的觀點,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人腦中的反映。人類認識自己是認識世界的前提,認識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基礎。因此,認識自己十分重要。
自己從哪來,要到哪去,是很多哲人和作家曾發出的感慨,是明確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前提。是以後能看破紅塵、看破名利、看透人心、看穿事實、看到生命的本真的出發點。所以,這是好事。
7樓:匿名使用者
啥叫人格**??
你最近看了什麼??
就會想道這個了。
你是一個積極的思考者。
你的靈魂並沒有和肉體分離。
鏡子中的那個人不是你本人。以上。
如何看待「我是誰」 心理學 哲學 問題 240
8樓:藍拓愛女
「我是誰」,這是隻有人類才能強烈意識到的問題,人類的意志用於對「它」的解答,是推到人類發展而不竭動力,是人類設定理性和目標的源泉。
9樓:匿名使用者
你從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來到這個莫名其妙的世界,稀裡糊塗地活著,然後不知所以然地離開這個世界,去向另一個莫名其妙的世界。。。。
10樓:哲學家的
追尋本體,安然放下,隨遇而安,上善若水,大智若愚,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其實本無我,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1樓:雙子座扯淡的魚
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我不是你的他,他不是我的你。
12樓:9美夢成真
並沒有一個我,也並沒有一個誰。無論是我還是誰都是在變化的,身體在老化,思想在利弊間變化,心境在善惡間變化。所以說沒有一個一定不變的我或者誰。
就像那天上的雲朵,從無到有,到變化各種形狀,最後又煙消雲散。所謂眾生平等。人類之所以最強大也正是因為這個「自我「的執念。
就像那些武道家,畫家,科學家等有時感覺他們就像是痴傻瘋癲的人,就是要通過這個過程最後才能達到超凡脫俗的聖境。
13樓:開心的麻花故事
我從哲學美學的角度答你,僅供參考. 我是誰?who am i 我的身份地位?
根據一般思路來看,這個問題本身擺明了一個前提,即物我二元對立,要探尋我就從我的對立面來確定我的規定性.作為科學家的我,作為妻子的我,作為媽媽的我,作為網民的我,作為購物者的我,作為快樂的我.這所有都是在我之外尋求答案,可以有無窮的答案但都沒有說到實質,可見從物我對立的角度來**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
我是誰,只能從我自身來尋求答案.這就要求去掉世俗的身份地位等等附加條件,也就是要無功利無利害,用常用的話來說就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我」這種狀態只有在審美中才能達到,在這種狀態裡,你忘記了金錢煩惱職稱等等一切,你感到與世界融為一體,甚至忘了自己,進入一種無以名狀的狀態,這時你說,我終於找到了自己,感覺到了自己最真實的存在.
總結一下,只有進入審美活動中的我,才是真正的我.我本來就在這個世界之中,一旦我和這個世界產生了矛盾甚至相互對立,那個我就不是真的我,所以說,只有「物我合一」中的我才是真的我. (我是誰?
我是哲學初級入門者,所以回答有點兒亂,還請批判地看待.) 再補充一下:至於馬克思所說「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我認為這不是對「我是誰」的回答,反而會促使人產生「人最本質的社會關係是什麼」進而像您一樣提出「我是誰」的問題.
當然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你瞭解弗洛伊德心理學、卡西爾符號學等等則會有更多的理解.
心理問題:我是誰?
14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你就是你啊,世界唯一僅有的.決無第二個...
青年人在青年期探尋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我是誰」,這是以下哪位心理學家的觀點?()a弗洛伊德
15樓:匿名使用者
c,埃裡克森人生八階段理論中青年人第五階段是尋求同一性,即我是誰的問題
16樓:
如果c是埃裡克森的話,我覺得是c
請從現代心理學回答 我是誰 這個問題?
17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條條框框太多,一個人證明自己是誰都的確非常困難。
18樓:昨夜星辰就是俺
現在的心理學,如果說自己我是誰,如果突然想起這個問題,確實讓人感到很茫然。
心理學自我認知題目寫出20個我是誰
19樓:一灘新約
1、在家長的眼裡
我是一個有點任性、有點傲慢、有點自戀、不會賴床的孩子。
2、在老師的眼裡我是一個有上進心、不聰明卻很勤奮的學生。
3、在輔導員的眼裡我是一個務實、責任心強、做事有計劃、集體意識強的助手。
4、在好友眼裡我是一個坦誠、幽默、隨和、偶爾臭屁的傻大姐。
5、在一般人眼裡我是一個不苟言笑、不喜歡沒話找話的人。
6、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對一對他人都過於嚴格。
7、我是一個懷舊的人。
8、我是一個興趣不多,最喜歡k歌的人。
9、我是一個擅長和老人、孩子打成一片的人。
10、我是一個不愛笑也不愛哭,但是可以為了一句話、一首歌而感動半天的人。
11、我是一個面對困境不屈服、腳踏實地的人。
12、我是一個去超市要寫購物清單、買東西要權衡在三的非衝動性消費者。
13、我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14、我是一個精力充沛,對生活對工作都積極向上、充滿熱情的人。
15、我是一個討厭喧囂和吵鬧的人。
16、我是一個沒事就做白日夢的人。
17、我是一個被動的人。
18、我是一個喜歡在有制度、有規則的環境下工作的人。
19、我是一個多年抗痘未成功、**口號叫了多年未實現的人。
20、我是一個可以靜坐一天都不動的人,是一個只要一杯水、一首歌、一本書就可以打發一個下午的人。
擴充套件資料
個體對於自我的存在,行為和心理的認知會有一個發展過程。剛開始是比較模糊的,所以小孩子會讓經常出於好奇心而做一些危險的行為和事情。這個時候他們的自我意識是比較朦朧的,只有在經過不斷地試錯和加深記憶以及思考學習後,對於自我肌體的存在感才會漸漸成熟。
隨後才會對自己的行為有意識的區分哪些行為是危險的,哪些行為是安全的,決定是否要做。最後才是對於自我心理的認知。一般來說,這需要一個人的思維和想象力達到一定程度後才會具備這種察覺自我心理變化的能力。
個體開始區分個人肌體行為和心理行為的差異是自我心理認知的開始。
20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要認識到「物-我」二分的大幻境。第二,要認識
到,五感聚合由意根所生的意識,是如夢般來去皆無蹤影的妄識。人的心如蹦跳抓撓不停的猿猴般毫無定性,是人們受苦的根源。第三,認識到人的意識有不同的層次,人對能觀、觀性、所觀的執有,形成執著的「我」。
這個「我」是因為「所觀」而生的一種幻覺,否則是誰在看著並擁有現在所看到的感受呢?第四,把第三和第一結合起來,便發現,正是因為所看不全,才有了「我」的幻覺。「我」成為利己主義的中心,而利己主義不是形容這個世界最為貼切的法。
因為他看到的不是實際。第五,沒有一個安全的、只屬於自己的「我」,因為任何「我」其實都不能不沾染周圍事物、思緒的像,由此並沒有「我」,而只有「我執」。譬如角色層次,滿足**於尤順所在系統的良知和認知,而將陰影擴散到不屬於系統認知為好的事物上。
譬如形式反思(個體化)階段,滿足**於對法的執著,如追求金錢、名利、地位而所動思維、意願、動機。第六,人活在心理裡,既不在物質裡,也不在精神裡。人活在自己所能影響的效力裡。
人依靠利己的願心所造滿足會消退,由此再追求,直到超過自己能力,而因心之不滿生匱乏,生匱乏而作惡。人依靠文字、意識思考,永遠得不著真理,只有提升靈魂的質量,進入精神的層面,方能看到真理。第七,利他主義的原理在於,當週圍充滿了滿足的人,滿足感會形成流動的系統,被這系統包圍的人將體驗到永恆的滿足感。
這種滿足因人們不封閉自己的滿足而得到。第八,凡所有像,皆是虛妄。是說,以像為真的狀態下,能看到什麼像是源於人們的意識印染在五感所成的無意的畫面上的。
人的天性是依慾望而行,以臭為香,以災禍為樂事。當人毀壞靈命,所信不實,成就事情的能力也就不靈了,因為乃是力量流經人,人才有了點石成金的神力。第九,最樂乃是能自由選擇苦樂喜憂。
第十,始終記住我們人是在用意識和五感看待事物,真實事物由於其本身模樣與我們的認知格式不符太多,實在不是我們感知方式所想象的那樣。譬如我們的感知方式是圓形,而實際上事物都是無數巢狀的球體。十一,人實際上是由肉體的力量(大地)和精神的力量(名為天空的像)所合而成,即我們所見的時空。
如果跳蘇菲旋轉舞入定,可以深有體會。十二,人的一個念頭剛過去,另一個念頭還未來到,之間的間隙叫一念的世界,是實相所在之地。這個間隙為天文數字之一秒。
21樓:只是瞄哈子
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社會屬性,可以寫:我是一個男生(女生),我是父母的孩子,我是一個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我是一名學生(工人),我是一個老鐵(閨蜜),我是一個公民,我是一名黨員(團員),由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所以,還可以寫一些相互對立的方面:我是一個壞人,我是一個好人,我是一個個性開朗的人,我是一個內向的人,我是一個胖子,我是一個瘦子,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也可以寫一些:
我是體育健將,我是一個數學很差的人…… 2 0個,很快就能寫出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22樓:澍
1、自身特徵:名字、年齡、外貌特徵、身高、體重、性別等等
2、社會屬性:家鄉、學校、家庭關係、社群、他人評價等等。
3、興趣愛好:運動、食物、動物、手工、**、旅行、書籍等等。
心理學** 我是誰
23樓:平凡的戴維
大學生心理健康**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
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心理學問題,心理學研究的是哪些問題?
反潮流 我是女的 從小極內向 別人叫我啞巴 9歲沒了爹 所以更自卑 怕別人看不起 所以怕和別人對視 走路時連頭都不扭 別人在背後說 走路不看人好象欠她三百兩銀子最大的弱點 從懂事開始一見到生人就臉紅 尤其是異性有時候沒人時 想一想也會一臉通紅 就派我到上海去學習技術 我是比較會咬牙努力的人 這時候也...
心理學問題,心理學研究的是哪些問題?
路r甲 行為主義心理學最早是由美國華生舉起的大旗,當時是反對鐵欽納的構造主義心理學。主要的觀點是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人的意識,而應該研究人的行為。他的理論基礎是 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後來影響最大的行為主義者是斯金納。總的來說,行為心理學就是強調研究行為,反對意識 人格等等這些看不見摸不著...
心理學問題,心理學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1.世上有沒有超感知覺?在超感知覺領域,心理學試圖研究三個問題 1 心靈感應 兩個人之間不通過任何媒介或溝通就能達到的資訊傳遞。2 千里眼。不需要通過感官的途徑就能獲取有關地點 人物 事件的發生訊息。3 預言能力。在一項有關心靈感應的實驗中,被試被安排坐在2個屋子裡。一方試圖傳達資訊,另一方試圖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