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 邊框效應 是指什麼,心理學的十大效應是什麼?

時間 2022-02-27 15:15:07

1樓:匿名使用者

邊際效應,有時也稱為邊際貢獻,是指消費者在逐次增加一個單位消費品的時候,帶來的單位效用是逐漸遞減的(雖然帶來的總效用仍然是增加的)。

通俗的解釋是:

我們嚮往某事物時,情緒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觸到此事物時情感體驗也越為強烈,但是,第二次接觸時,會淡一些,第三次,會更淡……以此發展,我們接觸該事物的次數越多,我們的情感體驗也越為淡漠,一步步趨向乏味。這效應,在經濟學和社會學中同樣有效,在經濟學中叫「邊際效益遞減率」,在社會學中叫「剝奪與滿足命題」,是由霍曼斯提出來的,用標準的學術語言說就是:「某人在近期內重複獲得相同報酬的次數越多,那麼,這一報酬的追加部分對他的價值就越小。

」舉一個例子,可能就比較生動地能夠理解了。比如說我們在餓了的時候,給你拿了一盤包子,你在吃的時候,第一個,乃至第五個非常香,最後吃飽了,剩下幾個包子還想吃,覺得不太好,一點好的感覺都沒有。就是這個,物質消費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們就開始對這種狀況的消費會產生一種厭倦的心理。

2樓:

邊框效應?

框架效應:由於不一樣表達導致不一樣結果的現象

心理學的十大效應是什麼?

3樓:小魚無海

十大心理效應是一種心理學,涉及鳥籠邏輯、破窗效應、責任分散效應、帕金

森定律、暈輪效應、霍桑效應、習得性無助實驗、證人的記憶、羅森塔爾效應和虛假同感偏差等心理效應。其中,破窗效應告訴我們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被阻止,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責任分散效應告訴我們事情不管是真是ᐜ/p>

心理學效應有哪些?

4樓:小魚無海

十大心理效應是一種心理學,涉及鳥籠邏輯、破窗效

應、責任分散效應、帕金森定律、暈輪效應、霍桑效應、習得性無助實驗、證人的記憶、羅森塔爾效應和虛假同感偏差等心理效應。其中,破窗效應告訴我們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被阻止,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責任分散效應告訴我們事情不管是真是ᐜ/p>

5樓:匿名使用者

1.光環效應:

又稱暈輪效應,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

美國心理學家戴恩等人有個研究,讓被試者看一些**,**上的人分別是有魅力的、無魅力的和魅力中等的,然後讓被試者從與魅力無關的方面去評價這些人,如他們的職業、婚姻、能力等,結果發現,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評分都是最高的,無魅力者得分最低,這種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實際上就是光環效應的典型表現。

啟示: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觀點,孩子成績好,就樣樣都會好;孩子成績差,就覺得他一無是處。可孩子也是人,他的閃光點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受到別人的尊重。

這就需要家長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不只拘泥於成績這一個維度的評價。否則,會讓更多的孩子感受不到教育的真正內涵――「愛」。

2.蝴蝶效應:

原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202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

」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市場等在一定時段難於**的比較複雜的系統中。

6樓:海星

有一本書叫做《166個心理學效應》裡面主要講述了在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心理現象。但是,這本書中的166個心理學效應,只不過才是眾多心理學中一部分。至於心理學效應(定律)到底有多少?

可想而知了。

7樓:王平小卉

蝴蝶效應 木桶效應 羊群效應 鯰魚效應 暈輪效應

第一印象效應 近因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 馬太效應 仰八腳效應

心理學中的「馬太效應」和破窗效應」分別是什麼意思?

8樓:yzwb我愛我家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馬太效應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眾多領域。名字來自於《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句話。在《聖經·新約》的「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這麼說道: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社會學家從中引申出了「馬太效應」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會生活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

馬太效應理論的缺陷主要在於缺乏辯證思維:

①只看到事物發展的短期趨勢,只反映了數量方面的變化,忽視了性質的變化,不能用於分析事物發展的長期趨勢;事實上,在客觀世界,任何事物都遵循發生-發展-成熟-衰老-滅亡的規律,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

②不具備普遍意義,只是對短期趨勢理論的一種假說,難以證明普遍的真理性。比如,難以解釋在很多領域存在的「後發優勢」現象。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豫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

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英語: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並刊於《the atlantic monthly》2023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9樓:匿名使用者

馬太效應在經濟學裡面通俗的說就是'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用於資源越多的,越容易得到資源,擁有資源越少的,越不容易得到資源。

破窗效應,則來自一個美國心理學家的實驗,就是將一輛完好的汽車放在一個街上,很多天過後,這個車裡面的東西都沒有被人偷走,而當實驗者把汽車的車窗故意打破之後,幾個小時候這個車上的東西就被偷走了。也就是說,一個事情或者什麼東西出現漏洞之後,很快不好的事情就會發生,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就要善於發現這些漏洞,並及時彌補,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10樓:匿名使用者

馬太效應最初是由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提出來的,用來解釋一種社會心理學現象——相比那些已經出名的科學家,那些尚未成名的科學家即使做出與其一樣的貢獻,那麼,名利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科學家。其援引《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句話,「凡有的,要加給他,讓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後來被經濟學所借用,用來解釋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等。

破窗效應源自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的一項心理學實驗,他在兩個社群分別放置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其中一個社群的汽車沒有了車牌,而且頂棚開啟,另一個社群的汽車則完好。結果,前者當天就被偷走了,後者一週也無人理睬。後來,津巴多將後者的一個車窗玻璃砸碎,結果幾小時這輛車就不見了。

後來凱琳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破窗理論,如果一個房子的窗戶被打破而沒有及時修補,很快會有更多的窗戶被人打破,說明犯罪滋生的一種源頭。

馬太效應與破窗效應有相似之處,都強調了一種兩極分化的社會現象;也有不同,馬太效應強調環境、社會與個人自身,而破窗效應則更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

11樓:

馬太效應

《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 個僕人說:

「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了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報告說:

「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 於是國王便獎勵了他5座城邑。第三個僕人報告說:

「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裡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 人的那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並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它反映了當今社會中 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即贏家通吃。

對企業經營發展而言,馬太效應告訴我們,要想在某個領域保持優勢,就必須在此領域迅速做大。當你成為某個領域的 領頭羊的時候,即便投資回報率相同,你也能更輕易地獲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沒有實力迅速在某個領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尋找新的發展領域,才能保證 獲得較好的回報。

破窗理論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築上的一塊玻璃,又沒有及時修復,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破窗理論」更多的是從犯罪的心理去思考問題,但不管把「破窗理論」用在什麼領域,角度不同,道理卻相似:環境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必須及時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戶」。

推而廣之,從人與環境的關係這個角度去看,我們周圍生活中所發生的許多事情,不正是環境暗示和誘導作用的結果嗎?

比如,在窗明几淨、環境優雅的場所,沒有人會大聲喧譁,或「噗」地吐出一口痰來;相反,如果環境髒亂不堪,倒是時常可以看見吐痰、便溺、打鬧、互罵等不文明的舉止。

又比如,在公交車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隊上車,又有多少人會不顧眾人的文明舉動和鄙夷眼光而貿然插隊?與這相反,車輛尚未停穩,猴急的人們你推我 擁,爭先恐後,後來的人如果想排隊上車,恐怕也沒有耐心了。因此,環境好,不文明之舉也會有所收斂;環境不好,文明的舉動也會受到影響。

人是環境的產物, 同樣,人的行為也是環境的一部分,兩者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係。

在公共場合,如果每個人都舉止優雅、談吐文明、遵守公德,往往能夠營造出文明而富有教養的氛圍。千萬不要因為我們個人的粗魯、野蠻和低俗行為而形成「破窗效應」,進而給公共場所帶來無序和失去規範的感覺。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平時一直強調的「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就不僅僅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它決定了我們自身的一言一行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心理學是什麼??什麼是心理學

心理學是以研究人類心理現象 行為的科學,心理學既是理論學科,又是應用學科。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 認知 情緒 人格 行為等許多領域,也與人們的日常生活 社會交往行為相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另一方面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

植物心理學主要是指什麼,《植物心理學》是本什麼書?誰寫的?

沒有 植物心理學 只有 植物生理學 植物生理學 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用於指導科學施肥 灌 溉 密植 植物生長髮育調控 同化物質分配 儲藏保鮮和育種繁殖。 她是我的小太陽 植物心理學的研究意義 儘管有以上眾多實驗依據,但關於植物有沒有感情的 和研究,迄今還沒有得到所有科學家的肯定,這項...

心理學大神解答,心理學大神解答。

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對你的幫助比較大 主要就是看老師怎麼講的 社會心理學包含了人際交往那個 親情 友情 愛情等各個方面的學習,還是不錯的。只要老師講得好 推薦社會心理學 比較精尖 其他兩個都是概述 只有這個是精講一門 這個學完才會有些收穫 那兩個學完跟沒學差不錯 看你個人喜好啊 社會心理學主要是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