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父母如何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

時間 2022-03-23 23:25:06

1樓:匿名使用者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保留的、無條件的、無私的。但許多父母卻不善於表現他們的愛,他們把愛轉變成管教、訓斥、責罵,將愛的作用僅限於「發號施令」。結果,孩子一年一年地疏遠父母,父母為之苦惱:

我如此愛孩子,孩子為何對我冷淡呢?孩子也為之痛苦,以為爸爸媽媽根本不愛他。

孩子本不應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但孩子卻經常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考驗父母: 「爸爸媽媽愛我嗎?」當父母採取過激行為時,孩子同樣在心裡問:

「爸爸媽媽,你們愛我嗎?」父母的愛,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愛,他會萬分珍惜的。

父母的言行可以表現愛,而孩子也會對他們的愛作出反應:如果他們得到了真正的愛,他們會回報這種愛,無保留的愛會得到無保留的回報;而有條件的愛,孩子的回報也是有條件的。孩子對父母愛的感知,決定了孩子的心理情緒是愉快、樂觀還是孤僻、膽怯、憂鬱或是其他。

父母的愛育助於孩子的成長和獨立,使孩子正確對待他人,形成健康心理。

那麼如何表示對孩子的愛,才會讓孩子感受到呢?

◆創造充滿愛意的家庭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緒是建立充滿愛意家庭的先決條件。孩子在家庭裡不單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還需要在家庭裡得到真正的、集中的關懷。如果父母在家裡對孩子冷冷淡淡、漠不關心,孩子便會產生自卑情緒,變得孤僻。

優秀的父母在家裡通過言語和行動,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集中關懷,保證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在遇到困難或做錯了事情時,對父母總有一種「愛的期望」,孩子通常在「關鍵時刻」判斷父母的愛。所以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在冷靜中尋找好的對策,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發脾氣是一大禁忌,也許父母是出於好意,恨鐵不成鋼,真正被氣壞了,但無論如何要學會剋制自己。

因為發脾氣,最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隨著孩子越長大,這種傷害也更大。

◆不要懲罰孩子

懲罰孩子往往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反而是在孩子心裡增加敵意,讓孩子產生委屈和憤怒等負面的情緒。孩子對自己犯的錯誤已有懺悔內疚之感,懲罰對有內疚感的孩子是極有害的。讓孩子在憤怒的父母面前下跪、捱餓、捱打,會使孩子在意志上和性格上與家長對立。

◆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幫助

當孩子心理或身體受到傷害時,是孩子感受父母的愛的關鍵時刻。若父母不管孩子友生什麼事,一味責怪其他人或外在環境,孩子雖然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但同時也形成自己的不幸全是由別人造成的意識。當自己遇到大的災難時,他便把責任全部推給父母,變愛為恨。

如果父母總是責怪孩子,孩子則會自卑、憂鬱,無法適應新環境,並深深感覺父母不愛他。父母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增強自信,不加重孩子的受傷害感。

◆早晨,高興地和孩子說再見

早晨,父母送孩子上學前都會和孩子說幾句話,不論談話地點在**、談什麼,孩子會十分看重這幾分鐘的交談,因為這幾分鐘的談話決定了孩子一天的情緒。因此,父母在早晨離開前和孩子說話時,一定要表現出愉快和充滿愛意。父母以批評作為一天的開始,如說出「你忘了穿襪子,丟三落四的。

」 「你昨天為什麼不把一切準備好?」「你吃飯慌里慌張幹啥?」之類的話,會使孩子一整天都不高興,學習也沒辦法專心。

◆晚上,快樂地和孩子分享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他們非常高興看到他從學校回來,讓孩子有向父母傾吐一天來發生的趣事的願望。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他回到家一定想告訴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花些時間全神貫注地和孩子相處,跟孩子輕鬆自由地談話。

「你看起來又有什麼高興的事。」或是「你這麼沮喪,今天在學校是不是和小朋友鬧彆扭啦?」類似的問話會使孩子感覺到父母瞭解他、關心他、願意給他幫助。

◆不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

父母有時對孩子的不良表現感到生氣,說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話,如「你就不能像樓下那個孩子那樣爭氣?!」 「你為什麼偏要把自己打扮得這麼俗氣?」 「煩死人,寓我遠點!

」孩子對這類話雖無言以對,心裡卻留下陰影。

◆規邂有害的愛的方式

不要有意無意延長孩子依賴父母的時間。

不要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不要過早地要求孩子給予自己愛和關心。

2樓:茜姐幸福說

希望子女對父母的遺憾越少越好。

如何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

3樓:七叔之家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若是父母不能夠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愛意,那麼這份愛就會變成一種傷害。那是因為愛是需要互動的,是需要愛人的人與被愛人雙向溝通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僅僅只是互動的基礎而已,正確的表達才是一種藝術,也是關鍵所在。

既然父母是愛孩子的,那麼就要用正確的方法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哦。

第一:是孩子所需要的愛。

例如:父母處於安全考慮,制止孩子的活潑好動,不讓他攀高、不讓他玩水,這樣孩子是不會感恩的,相反的孩子還會怨恨你們呢。因此,父母要先思考孩子是否需要,這也是考父母能夠正確表達的一個重要標準哦。

第二:愛是沒有附加條件的。

大部分父母都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然而事實並不是這個樣子。例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要求孩子成名就是一種附加條件。

當孩子不能達到你的要求時,父母可能會覺得很失落,同時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是在為難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無形的壓力。

第三:愛是需要人與人之間進**感交流,是無私且無條件的。

與孩子進行親子交流的時候,父母是愛的主體,孩子是客體。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時,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親子間就將會在傳遞愛和感受愛的過程中產生愛的互動。

要是父母違反了這個規則,那麼愛的交流就不會使一個平等的交流,那麼就是親子間產生不愉快的結果哦。

4樓:茜姐幸福說

希望子女對父母的遺憾越少越好。

如何引導孩子表達對父母的愛

5樓:匿名使用者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與孩子之間有著血緣關係,父母愛孩子,這是人的天性。

特別是現在絕大多數家長只有一個孩子,所以父母更是把自己的愛心全部傾注在孩子身上,無微不至地關懷、體貼、照顧孩子。父母對孩子這種愛的情感是培養孩子純潔的心靈,高尚的情操,堅強的意志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情感基礎,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長的最基本條件。然而要使孩子健康地成長,光有父母愛孩子的情感基礎還不行,還得培養孩子愛父母的情感。

很難想象,一個孩子如果現在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將來怎麼會去愛人民、愛祖國呢?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從小培養孩子愛父母的情感,也就是培養他們愛人民、愛祖國的情感基礎。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孩子具有愛父母的情感呢?

一、父母要身體力行,為孩子樹立美好的形象。

孩子年齡小,可塑性大,模仿性強。家長和孩子朝夕相處,家長的一言一行,很自然地會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以至終身難忘,所以有人說:「孩子是家長的翻版。

」要孩子愛自己,家長的言行就要為孩子起「愛」的示範作用,用自己美好的形象去感染孩子,薰陶孩子。有這樣一對年輕夫婦:每當吃飯時,總把好吃的菜往爺爺、奶奶碗裡夾,經常幫老人換洗衣服,當老人生病時就端湯喂藥,悉心侍候,他們不僅對自己的老人這樣關心,與鄰居也能和睦相處,互相關心,熱情相助,鄰居大嬸病了,她的兒子兒媳在廠加班還未回家,他們連忙用自行車推大嬸上醫院看病;樓上中風在床的張大爺家來了客人,他們又主動來到張大爺家燒飯、炒菜,幫著大爺招待客人。

鄰居們都滿口稱讚他倆是孝敬老人,關心鄰里的好榜樣。孩子子為有這樣的爸爸、媽媽感到自豪和光榮,因而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可敬可愛的,從而孩子愛父母的情感得到了培養。孩子學著父母的樣子,看到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就給他們拿鞋換,倒茶給他們喝。

爸爸、媽媽生日時,親自用糖果紙折成小蝴蝶作為禮物送給他們,表達自己對父母的美好祝願。孩子這些愛父母的行為正是來自家長美好的形象的感染與薰陶,所以家長美好的形象對培養孩子愛父母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二、父母要事事、處處對孩子表達自己愛的情感。

家長要孩子愛自己,首先自己要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把愛的情感恰到好處地給予孩子,要以尊重、民主的態度去處理自己與孩子的關係。生活上關心、體貼孩子。

學習上鼓勵孩子積極向上。品德上嚴格要求孩子。孩子的一些健康的合理的精神需要,如買課外書、玩具、參觀、遊覽等,家長只要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儘量予以滿足。

並積極引導孩子,通過看課外書,玩玩具和參觀、遊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豐富精神生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在挈愛。對孩子的優點,應適當地進行表揚,對孩子的缺點或錯誤要進行具體分析,然後採用正確的方法予以矯正。如:

孩子是好心幹壞事(例如:想幫媽媽洗碗不小心打破了碗),還是由於好奇心進行了破壞(例如:由於想探索玩具的祕密

, 弄壞了玩具),還是明知故犯。不同情況要不同對待, 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家長這樣做後,孩子會感到父母是以他的快樂為快樂,以他的痛苦為痛苦,是與他休慼相關的,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增強愛父母的情感。

因此,家長絕對不能在孩子犯錯後不問青紅皁白,一概責罵、訓斥、甚至毆打。要杜絕傷害與子女感情的錯誤做法。我們反對有些家長採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封建式教育,他們與孩子相處,總是以家長為軸心,「老子說了算」。

孩子不聽話,打;成績不好,打;犯了錯誤,打;想用一個簡單的「打」來解決一切問題,採用這樣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的結果是:孩子捱打時心中不服,萌發了「等我長大了再算帳」的念頭。慢慢地造成了孩子對家長的仇視心理,最終導致孩子和家長對著幹。

在如此對立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培養出孩子愛父母的情感呢?我們萬萬不能採用這種錯誤的教育方法。

三、教育引導孩子以行動表達對父母的愛

除了讓孩子具有愛父母的情感外,家長還要引導孩子以行動來表達對父母的愛。對低年級的孩子,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引導:

(1)培養孩子對家長有禮貌。

對家長有禮貌是孩子愛父母的表現,也是愛父母的起碼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必須嚴格要求孩子:平時與家長說話要用禮貌用語;家長問話要回答;早上起床要說:

「爸爸、媽媽早」;上學去要與爸爸、媽媽說「再見」;放學回家要與爸爸、媽媽說「晚安」;有事出門要得到爸爸、媽媽同意;事後回家要告訴爸爸、媽媽自己回來了;當爸爸、媽媽工作、學習、休息時不去打擾。家長以此嚴格訓練孩子,培養孩子對父母的禮貌行為。

(2)引導孩子分擔家務勞動。

家務勞動是保證家庭正常生活的必要勞動,家庭的每個成員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是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對孩子來說也不例外。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不僅能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也能增減孩子愛父母的情感,如:

爸爸燒菜沒佐料,可以讓孩子去買;星期天媽媽為全家人洗衣服(也包括孩子的),可以讓孩子把全家人的手帕洗一洗;下雨了,讓孩子把晾在外面的衣服收回家。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懂得不能老讓爸爸、媽媽關心、照顧自己,自己也要關心、體貼爸爸、媽媽,要為他們分擔一些家務勞動。

(3)讓孩子從小學會體貼家長。

在家庭中,家長免不了會有困難與痛苦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要教育孩子體貼家長的困難與痛苦。如:媽媽生病了,爸爸可以讓孩子為媽媽端湯喂藥。

可以讓孩子在媽媽床頭上放一瓶花,以此讓媽媽得到快慰。當孩子羨慕同伴的某一玩具,某件衣服,而家長的經濟條件不許可為他增添時,家長就要給孩子講清道理,教育孩子體諒家長的困難,平時家長可以經常與孩子談談自己在工作崗位上勞動的忙碌與辛苦,讓孩子理解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接受父母的意見,讓父母少為自己操心,多安心工作。經常這樣引導,孩子就會懂得體貼父母。

孩子愛父母,是孩子愛人民,愛祖國的思想基礎,培養孩子愛父母的情感是每位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每位家長都來重視這項工作吧!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遠親大表哥 無論 或兒童,不可能總是快樂無憂,但我們都希望能夠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向快樂的方向轉化。情緒是人與生俱來的心理的反應,它由四種基本情緒構成 憤怒 恐懼 悲傷 快樂。這如同繪畫中紅 黃 藍三元色,其不同的組合構 的各種情緒狀態。情緒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其獨特的作用。憤怒激發人為爭取...

表達孩子對父母的感恩的話,孩子想對父母說的感恩的話 用孩子的口吻寫

小珍珠老師 1.媽媽的心很大,包容我的任性 媽媽的眼很美,對錯分辨得清 媽媽的話很暖,句句娓娓動聽 媽媽的愛很純,安撫我那顆驛動的心。祝媽媽感恩節快樂!2.沒辦法去修飾那眼神,那樣的愛格外的純,沒辦法去形容那期盼,那份深情永世都念,有辦法的是永生的祝福,祝福偉大的母親感恩節快樂,永遠幸福。3.世界上...

父母如何教導孩子性教育,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美和教育 如果是男孩,性教育應該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如果是女孩,可以參考其中部分內容。性教育是防患於未然的功課,青春期正是進行性教育的關鍵時期,如不教育,男孩就會從同伴中一知半解或書本網路上得知錯誤資訊。萬不能因我們的疏忽,而讓孩子鑄下可能影響他一生的錯誤。作為有責任保護孩子的父母,理應儘量避免亡羊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