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陸秀夫(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裡(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兵敗,揹著衛王趙昺赴海而死。
時年四十四歲。
初露鋒芒
陸秀夫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把家遷徙到了鎮江。稍大以後,就跟隨本鄉
陸秀夫頭像
的兩位孟先生讀書學習,孟先生的學生經常有百餘人,但他單單指著陸秀夫說:「這小傢伙不一般哪。」景定元年(公元2023年),考上了進士。
李庭芝鎮守淮南時,聽說了陸秀夫,就將他羅致到自己的幕府中。當時天下人稱蒐羅人材最多的,以淮南李庭芝為第一名,號稱「小朝廷」。[1]
陸秀夫才思清麗,在當時的文人中很少有能夠趕得上他的。性格沉靜,不苟求被別人知道,每當幕僚們到官署請見,賓主共歡同樂,只有陸秀夫一人默默地不發一言。有時在府中舉行宴會,在宴席上,他總是正襟危坐,矜持莊重,很少與人交往。
等到考察他的事務,他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由是更加器重他,即使調任官職,也不讓陸秀夫離開自己,自從他到李庭芝幕府中,曾三次進升,直到主管機宜文字。[2]
步入仕途
鹹淳十年(公元2023年),李庭芝任淮東制置使,提升陸秀夫為參議官。德佑元年(公元2023年),邊防緊急,幕僚大多逃走了,只有陸秀夫幾個人沒有離開。李庭芝向朝廷舉薦陸秀夫,因此他被任為司農寺丞,屢次升遷,直到任為宗正少卿兼**起居舍人。
[3]德佑二年(公元2023年)正月,以禮部侍郎身份到前線講和,還沒有到達,敵人就又反悔了。二王到溫州,陸秀夫與蘇劉義,追隨二王而去,派人召回了陳宜中、張世傑等,於是大家共同擁立益王於福州。進升為端明殿學士、簽發樞密院事。
陳宜中因為陸秀夫長期在軍隊裡,熟知軍務,每當有事都徵求陸秀夫的意見然後辦理,陸秀夫也全心全意為他參謀,言無不盡。不久因議事與陳宜中產生矛盾,陳宜中指使諫官上奏**陸秀夫並罷免了他。張世傑責備陳宜中說:
「這都是什麼時候了,還動輒讓臺諫官**人?」陳宜中非常惶恐不安,急忙召回了陸秀夫。[4]
秉持朝政
當時君臣流亡海濱,大小政事都疏於治理,楊太妃垂簾聽政,與臣下說話還自稱為奴。每當群臣朝會的時
陸秀夫題跋像
候,陸秀夫仍端持著手板,儼然像過去上朝一樣,有時在行程途中,悽然淚下,用朝衣拭淚,衣服都溼透了,左右的人為他所感染都無不悲痛欲絕。因井澳大風的原因,益王驚懼而死,群臣都想藉此機會離開。陸秀夫說:
「度宗皇帝有一個兒子還在,把他怎麼辦呢?古人中曾有過僅憑藉一旅即成就中興的,而我們現今百官都在,還有數萬軍隊,上天如果還沒想滅絕大宋,難道就不能憑此振興國家嗎?」於是與眾大臣共同擁立衛王。
當時陳宜中前往占城去了,因與張世傑不合,所以屢次徵召他都不到。於是以陸秀夫為左丞相,與張世傑共同秉政。其時張世傑領兵駐守崖山,陸秀夫則既要籌措軍旅,又要調集工役,而且凡是有什麼需要寫的,也都由他親自動手。
雖然在顛沛流離之中,事務繁多,時間匆忙,他每天都還是要寫《大學章句》以勸講別人。[5]
負帝投海
陸秀夫在海上的時候,將二王的事都詳細地記述下來匯成一書,並將書授給禮部侍郎鄧光薦說:「你如果僥倖
陸秀夫背小皇帝
不死,就把書傳出去。」[6]
至元十六年(公元2023年)二月的一天晚上,風雨昏霧四塞,咫尺之間不能相辨,張世傑派小船到宋主那裡,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劃乘機突圍,但陸秀夫害怕被人出賣,或被俘辱,固執著不肯帶宋主上船。[7] 後崖山被攻破,陸秀夫護衛衛王的船一起逃走,而張世傑、蘇劉義則各自逃生去了,陸秀夫考慮到難以逃脫,於是將自己的妻子兒女趕下海去,自己揹著衛王赴海而死,當時他年僅四十四歲。[8]
崖山平定後,鄧光薦將那本書書帶回了廬陵。鄧光薦去世,這部書的存亡就無從得知了,所以那段海上的事,世人就再也無法得知其詳情了。
文天祥從至元十六年(2023年)十月抵達大都到至元十九年(2023年)十二月被殺,一共被囚禁了三年兩個月。這段期間,元朝千方百計地對文天祥勸降、逼降、誘降,參與勸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誘的手段之毒、許諾的條件之優厚、等待的時間之長久,都超過了其它的宋臣。因此文天祥經受的考驗之嚴峻,其意志之堅定,也是歷代罕見的,從《正氣歌》的驚天地泣鬼神可以體現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骨肉難圓
文天祥的妻子歐陽夫人和兩個女兒柳娘、環娘被元軍俘虜後送到大都,元朝想利用骨肉親情軟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當時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齡都是14歲。文天祥接到女兒的信,雖然痛斷肝腸,但仍然堅定地說:
「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
」又寫詩道:「痴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表示國既破,家亦不能全,因為骨肉團聚就意味著變節投降。
利誘和親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統治者又變換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們給文天祥戴上木枷,關在一間潮溼寒冷的土牢裡。牢房空氣惡濁,臭穢不堪。
文天祥每天吃不飽,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窮凶極惡的獄卒呼來喝去,過著地獄一般的生活。由於他堅決不低頭,元丞相孛羅威脅他說:「你要死,偏不讓你死,就是要監禁你!
」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還怕什麼監禁!」在囚禁的孤寂歲月裡,他寫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愛國詩篇。
封官誘降
至元十九年(2023年),元世祖忽必烈問大臣們:「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誰最賢能?」群臣奏稱:
「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忽必烈下了諭旨,擬授文天祥**顯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積翁等寫信告訴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說:
「管仲不死,功名顯於天下;天祥不死,遺臭於萬年。」王積翁見他如此決斷,不敢再勸。不久,忽必烈又下令優待文天祥,給他上等飯食。
文天祥請人轉告說:「我不吃官飯數年了,現在也不吃。」忽必烈召見文天祥,當面許他宰相、樞密使等高職,又被他嚴辭拒絕,並說:
「但願一死!」
從容就義
至元十九年(2023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義的日子。這一天,兵馬司監獄內外,佈滿了全副武裝的衛兵,戒備森嚴。上萬市民聽到文天祥就義的訊息,就聚集在街道兩旁。
從監獄到刑場,文天祥走得神態自若,舉止安詳。行刑前,文天祥問明瞭方向,隨即向著南方拜了幾拜。監斬官問:
「丞相有什麼話要說?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說話,從容就義,終年47歲。
英名千古
文天祥殉難後,人民以各種方式紀念他。曾經參加義軍的王炎午寫了《望祭文丞相文》,讚揚文天祥像歲
文天祥像
寒的松柏一樣堅貞。他的死,使「山河頓即改色,日月為之韜光」。2023年,在文天祥家鄉吉州的郡學裡,他的遺像掛在先賢堂,與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等並列祭祀。
2023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後來,他的家鄉吉州廬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傳記在民間流傳很廣,歷久不衰,激勵著民族的正氣。
在抗元過程裡,文天祥對忠君與愛國二事處理得非常恰當。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後,他沒有跟著投降,而是堅持「君降臣不降」。後來,文天祥兵敗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勸他投降,他還是不從。
在他看來,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國家,值得同情。但當此之時,社稷為重君為輕,他決不能以忠君的行動去改變他忠於國家的信念。
文天祥不僅是一個愛國者,也是一個政治家。他認為宋朝的危機主要在內部而非外部,因此積極要求改革。他批評宋朝「守內虛外」(即鎮內媚外)的方針,要求加強地方力量以抵禦外侮。
同時提出革除祖宗**之法,通言路、集眾思、從眾謀,發揮中書樞密院的作用,主張用人必須舉賢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諫之士。由此可見,文天祥的政治主張,不但表達了時代的要求,而且順應了歷史發展的程序。
2樓:
文天祥在北京殉國,陸秀夫在崖山揹著小皇帝跳崖殉國
文天祥寧死不屈的故事?
3樓:阿沾
2023年,元朝建立,派大軍攻打南宋,臨安危在旦夕。文天祥雖然是個文官,但他認為自己既然是國家的一分子,就應當負起保衛祖國的責任。2023年,他毅然變賣了家產,招兵買馬,購買軍糧。
百姓紛紛響應,加入他的抗敵隊伍。
由於元軍勢力強大,文天祥和其他將領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臨安。2023年,朝廷派他去和元軍講和,元軍將領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脅要把他殺死。
文天祥說道:「國家存在,我也存在;國家滅亡,我也滅亡。你們就是把刀、鋸、油鍋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軍將領拿他沒辦法,只好把他扣留起來,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個船伕的協助,乘機逃脫。他歷經許多艱險,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組織抗元救國隊伍,還打了幾次勝仗,收復了一些失地。
2023年,文天祥在一次戰役中,被元軍俘虜了。元軍主帥勸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絕。2023年,元軍消滅了南宋的殘餘部隊。
文天祥知道國家滅亡了,傷心欲絕,於是寫下了一首詩,表達他以死報國的決心。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來,有哪一個人不會死去呢?死要死得有價值,讓我們把紅心留在史冊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關在地牢裡。元朝統治者勸文天祥說:「只要你投降,為我們出力,我們就讓你享盡榮華富貴。」可是,不管他們怎樣威迫利誘,也無法動搖文天祥盡忠報國的決心。
文天祥在地牢裡,受盡了折磨。2023年,元朝統治者知道無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殺了。文天祥臨死時,朝南方拜了幾拜,沉痛地說:「我報答國家的機會,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熱愛自己的國家,寧死不屈,以身殉國,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他的光輝事蹟和偉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2023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2023年),補授承事郎、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鹹淳六年(2023年)四月,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
德祐元年(2023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
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餘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
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2023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
祥興元年(2023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範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
陸秀夫是什麼人 有什麼故事,文天祥與陸秀夫的故事
文天祥在北京殉國,陸秀夫在崖山揹著小皇帝跳崖殉國 歷史上宋朝的陸秀夫是什麼樣的人 很軟弱嗎?鹽城的歷史名人及其故事有哪些?宋懷宗跳河的具體故事,有誰知道啊?宋徽宗跳河的具體故事是真實事實。宋懷京跳河的具體故事。我不知道。崖山之戰 元朝滅亡南宋的最後一戰,宰相陸秀夫揹著幼帝宋懷宗投海殉國 我們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