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原文】 4?5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譯文】 ★孔子說:
「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論語三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2樓:
出自《論語 里仁》解釋:孔子說,富有和尊貴,是人們所期望的,不用正當的方法獲得它,君子不居有。 表達了孔子對待富貴的態度。
《錢塘湖春行》中的哪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3樓:sky安心於溢
《錢塘湖春行》中的「水面初平雲腳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1、【原文】:錢塘湖春行_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2、【譯文】: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但見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
幾隻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3、【註釋】:⑴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時期陳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華。孤山:
在西湖的裡、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賈亭:
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築。唐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湖建亭。
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齊平,即春水初漲。初:
在古漢語裡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是指不久。雲腳低: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雲很低,所以說「雲腳低」。
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的時候。雲腳:
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腳」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這裡指低垂的雲。
⑷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向陽的樹。
⑸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⑹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地。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⑺淺草:淺淺的青草。才能:剛夠上。沒(mò):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淺淺的青草剛夠沒過馬蹄。
⑻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行不足:百遊不厭。足,滿足。
⑼陰:同「蔭」,指樹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
4、【賞析】:
白居易在杭州時,有關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徵,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顯示出一種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
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
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
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
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緻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
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
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裡,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遊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
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餘興未闌。
5、【作者簡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論語》中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4樓:五月花開花又落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兒》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5分)材料一 子曰:「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
5樓:煙裡眸
⑴概述材料一中關於財富與道德的主要觀點。(5分)
追求財富是人的本能;要以合乎道德的途徑獲得富貴;道德比富貴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堅守仁)(1點2分,3點5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蘇格拉底的哪一思想?孔子與蘇格拉底在財富與道德的論述上有許多相似之處,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共同的社會因素。(6分)
思想:知識即美德(或強調教育對成就人的道德的重要性)(2分)
因素:伴隨生產力的發展,新興階層(地主、工商業奴隸主)財富增長,社會地位提高;
文化教育的發展,文人(知識分子)隊伍壯大;
相對寬鬆的社會環境,思想活躍(3取2,4分)
⑶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在財富與道德的論述上有何變化?概述材料三的思想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8分)
變化:由肯定人性及合理的財富追求(2分),到否定人性,否認財富的作用,追求純粹的義理道德(2分)
影響:重視氣節品德,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2分);壓抑扼殺人的自然欲求,維護**統治,產生了消極影響。(2分)
⑷材料四反映了什麼社會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這一現象的社會根源,並談談你對財富與道德關係的認識。(6分)
現象:人們對財富和地位的崇拜超過對知識和美德的崇拜(拜金主義盛行),造成社會道德敗壞。(2分)
根源:工業革命使貧富分化加劇,資產階級經濟力量增強,社會政治地位提高。(2分)
認識:財富與道德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基礎,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體現;拋棄道德片面追求財富,或壓抑人性片面追求道德都是不可取的。(2取1,言之成理,2分)
試題分析:⑴解答這一問關鍵是讀懂材料,如「富與貴,人之所欲也」可得出追求財富是人的本能,「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大意是要以合乎道德的途徑獲得富貴等,依次類推進行解答。⑵分析材料二,從「只有愚人才會自以為不用學習就能夠分辨好歹,單憑財富就可以取得自己所企望的並能作出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可知他認為學習知識很重要,財富不等於美德。
第二小問要求學生分析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一般要從社會經濟、文化氛圍等方面考慮。⑶分析材料三,「富貴,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縱便得之,於身心無分毫之益」可知作者把富貴看的很輕,和材料一對追求富貴的認可不同。材料三要求人擺脫私慾,實際是強調社會責任。
其影響應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考慮。⑷從「大部分人都是財富和顯貴的欽佩者和崇拜者……」可知社會出現了拜金主義等,其社會根源應從經濟領域的變化方面組織答案,如:工業革命使資產階級經濟力量增強,地位提高等,第三小問主要從道德與財富之間的關係角度回答,應做到觀點正確。
點評:此題以孔子、蘇格拉底、朱熹、亞當斯等對財富與道德的不同認識和理解為中心內容組織試題,考查了他們思想的不同點及其產生的社會根源,最終歸結為對學生的思想理論教育:如何認識財富與道德。
主要考查了學生由材料獲取有效資訊的能力及其價值觀。
論語中與一寸光陰一寸金有異曲同工之妙
6樓:半路遇到狗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是孔子的一句名言,是指時光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出自論語《子罕》原文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捨晝夜。」意思是:孔子在河邊說道:
「奔流而去的河水是這樣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流。」對於「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傳統的解釋以朱熹《四書章句集註》為優,朱熹從理學家的立場出發將這句話的意思概括為四個字「進學不已」,也就是說要不斷地學習,這個解釋對於我們現在的學習態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啟發意義。
7樓:明星比你強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的成語?
很高興你的問題。勿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第一則原文翻譯。原文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 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君子去仁,惡乎 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 仁,造次 必於是,顛沛 必於是。譯文 孔子說 富貴和顯貴,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得...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瓊樓登高人為峰 富裕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這句話當中的道,指的是正當的手段,因為富與貴是人的基本慾望,如果不以正當的手段得到,那是不行的。 在晴川閣刷碗的木蘭花 在孔子看來,每個人都想過上富裕的生活,擺脫貧困的局面,這本是好事。但是,對於君子而言,富與貴應當取之有道。即便貧困的生活再不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