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e拍
丁憂,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長等喪事,後多指**居喪。「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居喪也叫「丁艱」,又叫「守孝」,是對父母孝心的最好體現,也是對兒女是否孝順的考驗。古時父母死後,子女要守喪,三年內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
凡子遭父喪或承重孫遭祖父喪,稱丁外艱。
凡子遭母喪或承重孫遭祖母喪,稱丁內艱。
擴充套件資料
在古人眼中,當父母去世的時候,作為子女要有所表示,為了寄託自己哀思,應當停止自己的一切娛樂活動,在守孝期滿之前,要在家中思念父母,否則是對已經去世的父母的不尊重,就要背上不孝的壞名聲。
守孝這一體制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形成,孔子還與自己的**宰我進行了辯論,宰我認為守孝三年太過死板,應當對守孝的時間進行縮短。
而孔子則認為父母去世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這時候去滿足自己其他慾望是會令自己感到不安的,但是宰我卻回答自己安心,這場辯論中雙方並沒有得出確定的結論。
古人認為母親對孩子的哺育要至少二十七個月,在這一段時間裡,孩子無法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認為守孝需滿二十七個月來報答懷抱之恩。
在古人眼中守孝三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朝廷中任職的大臣要以身作則,如果自己的父母去世,就是以丁憂之名請求辭官。這也導致了一部分人辛辛苦苦考上了功名,卻因為自己父母去世而不得不主動提出離職。連皇帝本人在剛剛登基時,都不能在先皇的守孝期內冊封嬪妃,否則就是有違祖制。
不過有一類人可以不需丁憂,那就是正在前線帶兵打仗的武將,畢竟大敵當前,如果拘泥於這種禮節,臨時換將,那麼前線很容易潰敗。而這時候就需要皇帝下令「移孝作忠」,這也就是「金革之事不避」的由來。
2樓:匿名使用者
丁憂是指朝廷**的父母親如若死去,無論此人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這叫丁憂。。據《爾雅·釋詁》:「丁,當也。
」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據《尚書·說命上》:「憂,居喪也。
」所以,古代的「丁憂」,就是遭逢居喪的意思。「遭逢居喪」時,兒女們會憂傷,會居喪,會遵循一定的民俗和規定「守制」,這顯然比單純「人丁憂傷」包含的內容要廣泛得多。「丁憂」,體現了古人對文字運用的爐火純青。
丁憂期限三年,期間要吃、住、睡在父母墳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頭、不更衣,並停止一切娛樂活動。
丁艱,即丁憂。亦稱丁家艱。指遭逢父母喪事。
《晉書·周光傳》:「 陶侃 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四:「初以祕書丞 呂 公 大忠 為副使,命下, 大忠 丁家艱,詔起復未行。」
明 陳恂 《餘庵雜錄》卷下:「及臨期, 徐 丁艱不入闈,而 夏 於是科獲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 魏 黨暴橫之時,我丁艱未起,何曾傷害一人。」
丁外艱,舊指父喪或承重祖父之喪 。
唐 楊炯 《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公少丁外艱,州黨稱其孝。」清 湯之旭《皇清太學生武修袁公(袁可立曾孫)墓誌銘》:
「己已,丁外艱,哀毀骨立,祥祭浚力,疾以營窀穸,族黨稱孝焉。」《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九年元月十四日》:「﹝ 張浦雲 ﹞署 開平 化州 ,去年丁外難歸。
丁內艱,即丁母憂。舊指母喪。
《陳書·司馬暠傳》:「﹝ 暠 ﹞年十二丁內艱。」《宋史·張齊賢傳》:
「﹝ 齊賢 ﹞丁內艱,水漿不入口者七日。」《林則徐日記·道光十八年九月十五日》:「閱邸抄,知 穆相國 丁內艱。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傳第十六 繼隆傳「鹹平二年,丁內艱,起復。」
3樓:
我只知道丁憂是指父母死後回家守孝三年。
4樓:李萬基
。。。。,vihgvogkyucycfucoycyc
中國古代喪服制度是怎樣的?
5樓:錦繡惜月
《儀禮·喪服》所規定的喪服,由重至輕,有斬衰(cuī)、齊(zī)衰、大功、小功、緦(sī)麻五個等級,稱為五服。五服分別適用於與死者親疏遠近不等的各種親屬,每一種服制都有特定的居喪服飾、居喪時間和行為限制。
1、斬衰
斬衰之服的喪期是三年,但並非三個週年,只要經過兩個週年外加第三個週年的頭一個月,就算服滿三年之喪,所以實際上是二十五月而畢。
2、齊衰
這是次於斬衰的第二等喪服,本身又分四個等級:齊衰三年,齊衰杖期(jì),齊衰不杖期,齊衰三月。
3、大功
大功的喪期為九個月,喪服為布衰裳,牡麻絰,冠布纓,布帶,繩屨。這裡的布是指稍經鍛治的熟麻布,較齊衰用的生麻布細密。婦女不梳髽,布總亦用熟麻布。
4、小功
小功喪期為五個月,其服飾是布衰裳,澡麻帶,絰、冠布纓,吉屨無絢(qú)。小功所用的麻布較大功更細。
5、緦麻
緦麻喪期僅為三個月。當時用來製作朝服的最細的麻布每幅十五升,如抽去一半麻縷,就成為緦。因為其細如絲,正適宜用作最輕一等的喪服。
喪服的制定主要考慮宗族關係,但在西周、春秋,君統和宗統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喪服》中還規定了諸侯為天子,大夫、士、庶人為君(此指諸侯),公、士、大夫之眾臣(僕隸)為其君(此指主人)的不同喪服。後世帝王去世,在一定時間內,國內禁止婚娶和一切娛樂活動,全體臣民都要為之服喪,稱為國喪。奴僕為主人服喪,也被看作是天經地義的事。
正史中的雍正究竟是怎麼死的,正史中的雍正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一首先,按照 清朝野史大觀 卷一中說,雍正是被民間俠女呂四娘所殺。在民間的野史中,認為呂四娘是呂留良之孫女 一說女兒 作為歷史上的著名學者,呂留良在康熙皇帝時代削髮為僧。死後,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屍,子孫及門人等或戮屍,或斬首,或流徙為奴。正是因為這一深仇大恨,所以呂四娘以選妃之名混進皇宮,後在雍正召其...
正史中的劉備,歷史上的劉備
劉備 161年 223年6月10日 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 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 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 三國志 先主傳 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為人謙和 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正史中的諸葛亮與野史中的有什麼不同
自娛自樂說今宵 一 草船借箭 1 正史 草船借箭,歷史上真有其事,據 三國志 記載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2 野史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 限十天造十萬支箭 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