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喵秒苗廟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
長城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建於十四世紀的明長城。據2023年國家文物局釋出資料,歷代長城總長為21196.18千米;而國家文物局曾於2023年公佈明長城調查資料,中國明長城總長為8851.
8千米。
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2023年12月,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樓:小鳥衝浪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自戰國時期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王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
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3樓:最終到達
長城是bai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自戰國時du期開始,修築長城一zhi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dao秦王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
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4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外界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長城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建於十四世紀的明長城。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2023年12月,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5樓:
萬里長城簡介: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好多年前,中國的長城便已被稱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它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建成萬里長城。後經歷代王朝陸續修築,漢、明兩代修築的規模更大得驚人,現存的長城為明朝所修築由渤海之山海關伸展到甘肅省之嘉峪關,長城平均高度為7.
8米,平均底部闊6.5米,而頂部為5.8米。
它每隔100米便設一座長方形石臺作為了望之用。
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修築長城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互相防範以及防禦北方遊牧民族。而從秦始皇開始,長城就始終是防備北方遊牧民族的工事。數千年封建王朝歷史中,來自北方外族的威脅對中原帝國來說一直是懸在頭上的劍。
統治者嘗試過以和親來穩定北部邊疆,不過更多的時候,他們還是選擇修築或者加固長城。相隔數米先立起兩道平行的城牆,中間用土填滿、夯實。每隔一段距離就設定一個烽火臺,在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則修建更加複雜的城關或城樓。
綿延萬里的長城既然是巨集偉的防禦體系,我們登上長城便總是企盼得到某種英雄氣概上的滿足。但是登上長城的那一瞬間體會到的卻是一種失落:我們偉大的長城就只是這樣一段城牆嗎?
單看長城的一段,覺得它實在過於單薄。僅憑這段城牆,如何能抵禦外族的侵略?
事實上長城也確實沒有抵擋住最具威脅的敵人的進攻。明朝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把秦始皇地萬里長城重新翻修了一遍,並且建立了完善的防守制度,將長城全線分為“九邊十一鎮”,鎮下又設“路”和“關”,各個敵臺和烽火臺層層相屬,一旦有敵情可以隨時通報。但是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公元2023年,瓦剌首領率兵突破了長城防守,不僅如此,他們還生擒了御駕親征的明英宗。
長城也絲毫沒有妨礙來自北方的蒙古族人和滿族人入主中原,建立起他們的封建王朝。不管氣勢如何磅礴,長城畢竟只是一堵城牆,還不足以讓一個王朝安全地躲在它背後度日。有趣的是中國歷史上最興盛的唐朝,竟是少數沒有修建過長城的王朝之一。
它以自己的繁盛和實力,輻射著周邊小國,以交流代替交戰,長城也便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如此看來,萬里長城的修築,一方面當然是中國人智慧與力量的展示,是各個朝代軍事防禦的歷史,另一方面,似乎也是一種失敗的證明。顧炎武論及明末發生在居庸關的戰事時感嘆到:
“地非不險,城非不高,兵非不多,糧非不足也,國法不行而人心去也。”一旦王朝接近沒落,長城也並不能真正抵擋什麼。
有人說歷史一向都有兩部,比如秦始皇寫一部,孟姜女寫一部。蜿蜒的長城跨過崇山峻嶺,穿過草原戈壁,工程可謂巨集偉。僅靠人工,要把巨大的石塊從山腳下運送到山頂,再壘成超過萬里的城牆,其中有多少血淚故事也就可想而知。
因此,即便長城不是想象中的那般有英雄氣概,起碼也有幾分悲壯的意味在其中。
登上長城,看著莽莽群山,才會明白為什麼古人都愛登高懷古。有了俯瞰的角度,才會有思考的餘地。更何況腳下踩著千年的古城磚,還有城牆腳下埋葬的無數苦力的冤魂或是戰死在這裡的將士的幽魂在作祟,難免會覺得自己的年歲陡然增加了許多,平添幾分對歷史的回顧。
作為一箇中國人,站在長城上,會突然有某種歸宿感。畢竟自己身處的不僅僅是一段城牆,而是中華民族的一段歷史,不管它是建築的歷史也罷,軍事的歷史也罷,抑或是懼怕的歷史和失敗的歷史,總之從前發生的種種都已經融入了每個中國人的血液,只要登上長城,這些遠古的回憶似乎就都在剎那間被喚醒。想到的感受的一切碰撞融合,最後交匯而成的不過是一句簡單的話:
我是中國人。
地理概況:
長城橫貫中國華北和華中地區。由於歷史上每一個諸侯國和王朝的疆域都不同,因而修築的長城也都不在一條線上,所以長城的起止和長度也都不一樣。據大致推測,長城總長度為七千多公里,接近一萬五千裡,因此它通常被叫做“萬里長城”。
城牆最高處將近十米。
歷史概況:
早在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北方各國就開始修建烽火臺用於軍事防禦,並且修建城牆將這些烽火臺連線去來,這就是長城最早的雛形。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調集全國無數壯丁,在原先秦、趙、燕長城的基礎上,修建萬里長城。它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餘里。
以後數千年,中原大地朝代更替,但幾乎每朝每代都在維護和擴建長城,以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侵襲,只有唐、宋、元、清等少數幾個朝代沒有修長城。明朝統治者在秦長城的基礎上對長城進行了18次大規模修復,將長城幾乎重新修建了一遍,今天人們看到的長城大多修建於明朝。
儲存較好的幾段長城:
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臺長城,山海關,嘉峪關,虎山長城,九門口長城等。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昌平的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儲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這裡是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登上這裡的長城,可以居高臨下,盡覽崇山峻嶺的壯麗景色。迄今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爾夫人在內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遊覽。
慕田峪長城:位於北京懷柔縣內,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共有敵臺22座。這裡自然風景優美,綠樹成蔭,四季景色怡人。
司馬臺長城:位於北京密雲縣內,由戚繼光督建,是我國唯一一處保留明代原貌的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原始長城”。共有敵臺20座,至今儲存完好。
山海關:位於秦皇島的山海關是長城東端起點,建於明洪武年間(公元2023年),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城高14米,厚7米,防禦體系相當完整。
登上城樓,可以看到碧波萬頃的大海和蜿蜒的長城,景色雄偉。
嘉峪關:明代長城最西端的起點,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2023年),是目前儲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關的美名,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關則是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軍事防禦體系。
現在看到的城關以內城為主,由黃土夯築而成,外面包以城磚,堅固雄偉。城關兩端的城牆橫穿戈壁,在這裡可以體會到大漠孤城的蒼涼。
6樓:誰識路人甲
123456789123456789
.................................
....................................
....................................
7樓:為敏而來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其中河北省境內長度2000多千米,陝西省境內長度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
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現存長城文物本體包括長城牆體、壕塹/界壕、單體建築、關堡、相關設施等各類遺存,總計4.
3萬餘處(座/段)。
2023年3月4日,長城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023年11月26日,國家文物局釋出了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 。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的結晶,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長城始建於秦始皇時期,經過歷代的增補修築,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長城幾乎都是明代所建。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儲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這裡是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達1015米,地勢險要,城關堅固,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登上八達嶺長城,極目遠望,山巒起伏,雄沉剛勁的北方山勢,盡收眼底。長城因山勢而雄偉,山勢因長城更加險峻。
8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的結晶,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長城始建於秦始皇時期,經過歷代的增補修築,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長城幾乎都是明代所建。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儲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這裡是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達1015米,地勢險要,城關堅固,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登上八達嶺長城,極目遠望,山巒起伏,雄沉剛勁的北方山勢,盡收眼底。長城因山勢而雄偉,山勢因長城更加險峻。
"不到長城非好漢",到北京不登長城,猶如到上海不遊城隍廟一樣,是不可想象的。迄今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爾夫人等在內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達嶺一覽這裡的山河秀色。
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軍事價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外遊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會煥發出新的生機。
向遠處看,可以發現這裡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往下面看是有兩個門洞和u字形的城牆緞怕讞甕城。在甕城牆上內外兩面都有垛口牆,四面拒敵。
倘若敵人攻破關門湧入城內,將受到四面守城將圍殲,敵人如落甕中。甕城是長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
八達嶺的甕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勢,東低西高,東窄西寬,僅有5000平方米。甕城內無井,水源缺乏,平常駐兵不多,守城部隊駐在西北三裡的岔道城。
甕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館”,是供皇帝路過駐蹕或**停留住宿的。甕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楣題額“北門鎖鑰”,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經講過。
城門洞上,古進安裝有巨大的雙扇木門,門內安裝有木頂柱和鎖閂。平時,大門敞開,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戰時城門緊閉,嚴實堅固;一旦發出反擊號令,城門洞又是千軍萬馬發起衝鋒的出口。甕城的東門楣題額為“居庸外填”,修建於明嘉靖十八年。
在“居庸外鎮”關城的城臺上,原來嵌有一塊石碑,為明朝萬曆年間刻制。從碑文可以看一帶長城,先後經80多年時間才完成。這碑中還記錄著修築長城的時間、長度、主持官和管工頭、燒頭、窯匠頭、泥瓦匠頭和名字,以明確責任。
站在城上向下看,我們中以看到來往不斷的車輛和從門洞穿過的遊人。這裡不僅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關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從這裡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慶,西北往宣化、張家口,“路從此分,四通八達”。
八達嶺也因此得名。
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著一門大炮,名為“這時威大將軍”。這門炮炮身長2.85米,口徑105毫米,由於大炮身上鑄有“敕賜神威大將”而得名。
它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見當時的軍工業是比較發達的。
北8樓是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樓,高達888.9米,建築也很有特色。原來還 從關城城臺到南峰的最高處南4樓,城牆長685.
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別是南3樓至南4樓之間,山脊狹窄,山勢陡峭,長城逶迤400多米。城頂最險處,坡度約為7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
南1樓和南2樓,都沒有修復二層,從南3樓遺存的柱礎看,原來也有鋪房。
南峰長城以南4樓地勢最高,海拔803.6米。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蒼龍,巨集偉壯觀。
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國著名的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時詠的詩;千峰疊翠擁居庸,山北山南處處峰。鎖鑰北門天設險,半哉峻嶺 走長龍。從南4樓到南7樓,高度逐漸下降。
南5樓與南6樓之間在長城的內側距城牆30米的山脊上,聳立著一座白色的小亭,這就是2023年6月落成的“貴州省修復長城紀念碑亭”。南6樓是一座鋪房,鋪房建在上層的頂上,面闊三間,硬山頂,紅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瓏。這大概是當年“千總”的指揮所。
關於長城的,關於長城的資料
梨花詩 長城,一般指現存中國的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邊的虎山長城,西至嘉峪關,全長7,300多公 有關長城的資料 最早的長城是楚國建的,叫做方城。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 燕 魏 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
介紹長城的作文該怎麼寫,描寫長城的作文400字
樹影搖曳丨 暑假裡,我終於登上了嚮往已久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東西橫貫的一道綿延起伏 氣勢雄偉 長達一萬多裡的牆,它是世界建築史上一大奇蹟。站在長城上遠望,遠處的長城就像一條巨龍,蜿蜒迂迴在崇山峻嶺之間。站在城牆上向下看,滿眼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那茂密的枝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 那翠綠的...
關於長城的「傳說故事」有哪些,關於長城的故事和傳說有哪些
這個故抄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襲,相傳bai秦朝時,秦始皇徵du發八十萬民工修築萬里zhi長城,青年範dao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剛新婚三天,範喜良就被迫出發修建長城了,勞役繁重,不久後他因為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遠在家中的孟姜女久久不得丈夫音信,時值深秋,孟姜女親手縫製了棉衣準備帶給丈夫,歷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