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打架家長出面打抱不平

時間 2022-02-14 09:10:04

1樓:

孩子打架是好事嗎?

孩子打架,這就說明了孩子已經存在了問題,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這就不得不仔細琢磨,孩子為什麼會想到用武力解決問題呢?我想應該是家長平時也喜歡用武力的錯誤示範吧。

家長出面打抱不平只會適得其反!

家長出於愛護孩子的心理,去暴力解決,殊不知,這是在給你家孩子一個錯誤的示範,是不可取的,只會帶偏孩子。

2樓:仝杜欣

我是這麼認為的:

一、首先要弄明白孩子打架的原因

作為家長,如果弄不清楚孩子們打架的原因,主觀臆斷的去判斷孩子的對與錯是不明智的。如果你偏袒自己的孩子,對對方的孩子不公平,如果你冤枉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不公平,所以弄清楚打架的原因是很重要的。

二、原因清責任明勇擔當才是正道

打架的原因清楚了就,問題就好解決問題了,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能給孩子打抱不平,教會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即可,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所謂一隻巴掌啪不響,孩子打架皆有自身的原因。孩子們自己把問題解決了,友誼可以繼續,甚至更深,這樣長大了即是人際交往的提升。

三、學會信任學會放手

信任自己的孩子會處理好和小朋友的糾紛,放手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爸爸媽媽們不必為孩子打抱不平,我們需要教會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給孩子樹立榜樣,給孩子發展空間,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給孩子需要的一切正能量,你就是一個合格的爸爸或媽媽!!!

3樓:一把破琵琶

家庭教育專家姚柯煒認為,孩子間的衝突、糾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孩子在糾紛中可以提高與人交往、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也能鍛鍊堅強的意志。因此,家長應理智地看待孩子之間的矛盾,積極引導,幫助孩子正確處理。當孩子被人「欺負」後,家長首先要鎮定自己的情緒,並想法穩定孩子的情緒,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講出真相,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確定相關責任。

接下來家長應鼓勵孩子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培養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如果孩子的方法很合理,家長應及時肯定鼓勵。如果孩子的方法不妥,家長應幫助孩子分析不妥之處,並和孩子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終確定的方法應遵循下列原則:

*如果責任在自己,應主動向對方道歉,如果事情較嚴重,應與老師和對方家長共同商量解決之策;

*如果責任在對方,應明確告訴孩子這是一種錯誤行為,以防止孩子模仿,並鼓勵孩子心胸開闊,對一些小事不要計較;

*如果是涉及孩子根本利益的原則性問題,則要教育孩子學會用適當的方法爭取自己的利益。家長還可以教孩子一些應急之道,比如向老師或小夥伴求援等。

總而言之,孩子們之間發生了衝突,父母應該視情況而採取不同的措施。尤為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教給孩子處理矛盾的方法,這樣孩子才能在遇到問題時採取積極的迴應措施。教導孩子與人和平相處是家長和老師共同的責任,需要兩者積極配合,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4樓:匿名使用者

如何看待孩子間的打架行為

孩子打架了,父母會怎麼做呢?先來看看以下幾個父母常用的處理方式吧:

1、不管什麼原因,先把自己的孩子批評一頓,並且教育孩子動手就是不對,面壁思過。

2、大聲制止孩子的哭聲,批評孩子的軟弱,記得下次怎麼樣也要打回去。

3、拉著孩子去找另一個孩子,當面恐嚇另一個孩子不要再「欺負」自己的孩子,不然讓他好看。

4、直接去質問另一個孩子的父母,小孩子間的打架最後升級為大人間的矛盾。

當孩子間產生矛盾時,很多家長都會出現以上四個做法,這樣的處理方式要麼就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要麼就只是一味地護短,決不讓孩子受氣,這樣的態度不利於孩子培養正確的為人處世觀念,更會激化矛盾,產生更加激烈的衝突。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裡的「寶貝」,發現孩子發生衝突,家長往往要親自出馬,插手干預,並且都是護著,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吃一點點的虧。嚴格一些的家長則可能會先批評教育孩子,粗暴一些的家長就會讓孩子「以牙還牙」或直接出面去幫孩子討回「公道」。

孩子間的打架行為一般都出現在玩耍時,孩子們在一起難免會有些鬥嘴吵架的,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小孩子大都是嬌生慣養,不懂得寬容和理解,再加上他們的競爭意識會比較強、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發生矛盾也是在所難免。這時,家長如果能保持理智,不直接去幹預孩子間的打架,不多去理論,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沒準過不了一會,他們就會「偃旗息鼓」,和好如初了。

當孩子在情緒上時,父母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給予孩子安慰和安全感,撫平孩子的情緒。父母不要著急去詢問事情的來由,等孩子情緒平穩了,孩子就會主動地、比較客觀地去分析整件事情,不管是對還是錯,孩子都會欣然地去接受。如果孩子不願說,也不要勉強他,也許是孩子的情緒還不夠穩定,等過一兩天孩子的情緒穩定了,再找機會和孩子一起去**分析。

父母穩定的心態也是孩子健康成長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很多時候家長的態度會對孩子造成一種誤導,給孩子帶來很不好的影響。而家長如果在其中推波助瀾,錯誤地教育孩子,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解決方式。對孩子日後的成長非常不利。

讓孩子在挫折中學會忍讓,在協調中學會與人合作,在磕碰中明白一些道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打架,家長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心理方向。讓孩子自己化解衝突,父母不要參與其中,如果能很好地解決,那對孩子的交往能力會有所提升。

5樓:東鄰賢者

孩子打架這種行為有很多原因,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只是用武力來宣洩多餘的精力,這種情況大人沒必要一定區分誰對誰錯,只需告訴他們打架不能解決問題,教育孩子有精力多去學習對自己有幫助的東西,武力並不是互相交流的好方法。

有個別情況是單方面的欺凌,這種情況就要嚴肅對待了。欺凌他人的孩子通常有個畸形的家庭關係,需要老師學校關注干預,教育引導他的家庭及本人重視親子關係與同學關係,教會他們正確處理矛盾的方法。對於受欺凌的孩子,家長當然會覺得委屈,但同時也要反省為什麼自家孩子會受欺負,多是因為平時對孩子的交際能力不注重,要知道一旦將孩子和同齡人放在一起一定會有交際行為,不能在受欺負自學會自我保護,相比以教授文化知識為主的學校,家長要承擔很大部分社會責任。

試問當孩子打架的背後責任要歸於家長的情況下,身為家長又哪來的底氣參與進孩子們的糾紛,要是明白人,早就拉自家孩子回家教育以免日後發生類似事件,打抱不平只會讓事件更加複雜化根本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希望各位家長都能冷靜理智看待孩子打架事件,多讀一些兒童行為學方面的書充實自己。

6樓:陽光宅男周j倫

孩子打架或者被人家打架,很多的家長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才好,那麼孩子打人該怎麼辦?家長怎樣的處理才是正確的?下面一起來**一下吧!

1、問清楚打架原因

小孩子打架的原因有很多,家長首先需要清楚原因,為什麼打架,父母只有把原因弄清楚了才能對症下藥。

碰上孩子打架,家長不問原因就急著下判斷很容易弄巧成拙,要麼傷了孩子的心,要麼錯誤的助長了孩子霸道的氣焰。

2、孩子打架要重視

不少的男性家長認為,孩子打架嘛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們小時候不都是打架打過來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對孩子打架採取放任的態度,要知道孩子有時打起架來也是非常凶的,稍不留神就會出現傷人甚至誤傷自己的情況,因孩子打架誤傷對方眼睛而鬧上社會新聞的也非常常見。對於孩子的打架問題,家長必須做出及時的教育和引導。

3、不責罵孩子

父母在看到孩子打架或被打以後,經常會火大地指責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責備起孩子來。

4、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孩子在與夥伴相處時,難免會發生摩擦,這時的父母不能聽風便是雨,對每一件事都大驚小怪。在孩子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要讓孩子盡力自己解決。

建議孩子遠離行為不良的孩子,減少交往或不與之交往,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5、幫助孩子分析

如果孩子在學校打架,家長需要明白通過一個問題來判斷肇事者是有意還是無意,也許孩子只是好奇,試探一下新來的朋友。如果是無意的衝突,就大可不必上綱上線,鬧得滿城風雨。

孩子打架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家長要告訴孩子打架是不對的,但是也要教會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孩子在打架後,本身情緒就不好,若是再受到父母的責備,就會把父母對他的責罵理解為失望,覺得自己很沒用。

所以,家長不要馬上就去責罵孩子,要學會詢問。

如何正確看待孩子之間的打架問題

家長怎樣對待小孩之間打架的問題

7樓:濚局珜

小朋友之間打架,家長很是著急,不上去幫忙,怕自家小孩吃虧;想幫忙卻不知道怎樣幫合適。我想每位家長都會遇到小朋友之間打架的問題,這個問題同樣困擾也著我。我想借助這個平臺和各位家長坦誠的交流。

希望別的家長髮表一下你們寶貴的經驗或想法。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把我們的寶寶教育好。下面是**的一篇小文章,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希望給大家一些思考。

前兩天放學後,在安慶幼兒園的操場上小朋友玩得很歡,兩位男家長各自帶著小男孩在也那兒玩。兩個小孩差不多大,估計都是小班的小朋友。不一會兒兩個小孩起了爭執,其中一個打了另一個。

那個被打小孩的家長急了,凶巴巴的指著那個打人的小孩吼:「你怎麼能打人啊。」那個打人小孩的家長一看別的小孩家長居然對一個小孩子態度這麼凶,怕自已家小孩被嚇到,也急了。

和那個罵人的家長吵了起來。且不說兩位家長個人的涵養怎樣。就他們這種教育小孩的方式和態度我是不敢苟同的。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我們家桐桐去我們表舅家玩。表舅是位美籍華人。一直生活在美國。

有套房子在浦東的世茂濱江,他們家每年都會在上海呆個把月。他們家有個小男孩叫edison。比我們家桐桐小兩個月。

我們家桐桐把edison打得到處跑,大哭求饒。我們家桐桐到人家家裡做客還打人家,我臉上有點掛不住,就訓斥我們家桐桐。表舅就制止我說:

「在美國,小孩子之間的遊戲大人不會去管他。這也是一種學習。」

我後來一琢磨確實是這個道理。以前兄弟姐妹多的時候,自己兄弟姐妹之間也是經常打打鬧鬧的。這種打鬧也是小孩生存技能的鍛鍊。

人類這樣,動物界也是這樣,小老虎之間是這樣,小猴子之間也是這樣。我個人認為,兩個小孩之間的打架,只要不造成大的傷害,家長大可不必干涉。小孩之間的打架嚴格意義上說不算是打架,而是一次模擬社會角色的遊戲。

小孩的性格很多時候是通過這種激烈對抗的遊戲來完善的。打輸打贏都有益。對於打贏的小孩來說。

這可以說是一種競爭的勝利,讓他體會到勝利的快樂,也可以激發他成為強者的慾望。而對於打輸的小孩來說。可以讓他體會到挫折,接受一次挫折的教育。

讓他知道社會的強弱規則。可以激發他成為強者的渴求。同時也讓他學會怎樣和強者相處。

更重要的是讓他學會失敗者的忍讓。學會這種忍讓,會讓他在以後的成長中會受益匪淺。

當然我並不是說小孩打架,家長任由不管,任憑強壯的小孩去欺負弱小的小朋友。只有當這種遊戲升級到能對小孩身體造成更為嚴重傷害的時候,老師和家長還是要及時制止的。還有,這種遊戲結束的時候,家長或老師及時的進行引導,還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你家寶寶打贏了,家長要勸說自己的小孩不能欺負比自己小的小朋友。讓他學會和別的小朋友交朋友。不能因為自己的強大而欺負弱小的小朋友。

家長可以這樣跟小孩說:「你看你今天欺負小朋友了,以後他不喜歡跟你玩了。你如果總是欺負別的小朋友,別的小朋友都不會跟你玩了。

快跟人家道個謙,做個好朋友。」最要不得的是,在你小孩打贏以後,你回家偷偷的鼓勵你家小孩說:「我的寶貝,今天打贏了,表現真好,給爸爸長臉了。

」那樣你小孩以後出事的概率就會很高。

對於吃虧的小孩。家長可以鼓勵小孩發奮圖強:「你看打不過人家吧,你要多吃飯才能長得比別人高,比人家強壯,才不會捱打。

」更要讓他學會和比自己強大的小孩交朋友:「你要和xx小朋友交個好朋友,成為好朋友他就不會打你了。」

幫助自己小孩訓斥欺負他的小孩則是最不可取的作法。我相信,這樣的家長在社會上也不會有好的角色。我想他自己還沒學會怎樣更好地和別人相處。

這麼做還有一個負面影響。就是:本來需要小孩自己去解決的問題,家長卻替他包辦了。

到最後小孩還是沒有學會怎樣去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反而產生了對家長過分依賴的習慣。如果家長一直這樣的話,會造成小孩懦弱的性格。

我們知道,幼兒園期間是小孩性格的養成期,一旦懦弱的性格養成了,這對小孩以後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我還曾看到過家長這樣的處理方式,有天幼兒園放學時,有位家長在幼兒園門口毆打自己的小孩。下手還挺重。我在邊上看了一會兒,才知道這個小朋友被人家欺負了。

家長想幫忙卻不好意思插手,事後很生氣,等出了幼兒園就打自己家小孩,邊打邊罵:「你幹嘛不打人家!你讓人家打還不如讓我打。

」小孩眼淚汪汪的,一臉委屈。我當時心裡就想:「你小孩要是打得過那小孩,他早就揍他了,還用你教。

明明打不過人家。你還要你小孩打人家,這不是逼小孩自己找捱打嗎?」家長這樣做法的更值得商榷。

總之我的觀點很簡單,小孩之間的爭執小孩自己解決。如果沒有對你家寶寶造成太大的傷害,家長不要過分的緊張。對於小孩來說,一次勝利或者一次失敗都是他生命中的財富。

家長的眼光要看得遠一些。我想,在幼兒園階段,家長更要注重培養好和完善好自己小孩的性格。這個任務可不輕,比起幫自己家小孩訓斥別的小朋友可難多了。

那需要家長們付出智慧和耐心。好在家長還有一個現成的很好的幫手,那就是我們的老師。

在你去接你家寶貝時,也許無意中會發現你家寶貝的小嫩臉上有一道小小的淺淺的劃痕。那麼請你不要心疼。傷痕過兩天就會褪去,你小孩收穫的卻是他享用一生的財富。

孩子在校打架家長如何和老師溝通?

01 沉著冷靜 遇到類似的事情,只要我們問心無愧,其實可以無視家長的這種莫名其妙的威脅的。我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第一感受是 理解家長的無奈。兩三萬塊錢對於農村家庭而言比較不是小數目,家長在和對方談崩了,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遷怒到學校到老師,這是很正常的。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抱怨家長怎麼這麼無理取鬧,而是...

兒子在學校總是打架,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經常打架,可能是到了叛逆期,叛逆期要認真引導孩子正確價值觀,告訴自己的孩子打架的弊處,多做積極向上的運動。你 好,根據你的描述,小孩子在學校打架。作為家長,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鬧清楚誰對誰錯。如果是自己的小孩子錯了,當然是不能封閉,要嚴格的教育批評。如果是對方的小孩子錯了。需要和對方的家長溝通商...

如何看待家長之間的攀比心理,這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家長之間的攀比心理,我認為這其實是很正常的,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是看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的攀比,是正性攀比還是負性攀比。攀比是屬於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徵,有攀比心理是很正常的,正性的攀比能引發積極的競爭慾望和克服困難的動力 負性的攀比則容易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極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家長之間的攀比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