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7-18 04:15:02

1樓:茅香

就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看玉的真偽好壞要燒一些時日才知,看材的好壞要等一些時日才變得出。就是這樣。

放言 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放言》詩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閒生也得,擬將何事奈吾何」(其一),「兩回左降須知命,數度登朝何處榮」(其五)。

過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時元稹已轉官通州司馬,聞訊後寫下了充滿深情的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白居易在貶官途中,風吹浪激,感慨萬千,也寫下五首《放言》詩奉和。

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它以極通俗的語言說出了一個道理: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

詩人表示象自己以及友人元稹這樣受誣陷的人,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而應當多加保重,等待「試玉」、「辨材」期滿,自會澄清事實,辨明事偽。這是用詩的形式對自身遭遇進行的總結。

2樓:江滬川柯南

看玉的真偽好壞要燒一些時日才知,看材的好壞要等一些時日才變得出。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是什麼意思

3樓:孫老闆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的意思是:檢驗玉真假還需要燒滿三天,辨別木材還要等七年以後。

【出處】《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譯文】我送給你一種解決疑問的辦法,這個辦法不需龜甲,蓍草莖來占卜吉凶。檢驗玉真假還需要燒滿三天,辨別木材還要等七年以後。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

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擴充套件資料

1、《放言五首·其三》創作背景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放言》詩來表示他的心情。公元815年(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

這時元稹聞訊後寫下了充滿深情的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白居易在貶官途中,寫下五首《放言》詩來奉和。此詩為第三首。

2、《放言五首·其三》鑑賞

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它以極通俗的語言說出了一個道理: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

在表現手法上,雖以議論為主,但行文卻極為曲折,富有情味。「贈君一法決狐疑」,詩一開頭就說要告訴人一個決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鄭重,用了一個「贈」字,強調這個方法的寶貴,說明是經驗之談。這就緊緊抓住了讀者。

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

詩的意思極為明確,出語卻曲折委婉。從正面、反面敘說「決狐疑」之「法」,都沒有徑直點破。前者舉出「試玉」、「辨材」兩個例子,後者舉出周公、王莽兩個例子,讓讀者思而得之。

這些例子,既是論點,又是論據。寓哲理於形象之中,以具體事物表現普遍規律,小中見大,耐人尋思。

4樓:匿名使用者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是「要知道是不是真玉,要燒三天才知道;要分辨是不是人才,需要七年的時間。」的意思。

這句話說玉,只是個比譬,主要是要告訴我們,分辨人才,是個長時間的事情。

真正認識一個人,分辨一個人確實需要很長的時間。諺語說「日久見人心」,是同一個道理。

5樓:愛新覺羅氏玄燁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很簡單,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出來的.

(過去認為,豫與章這兩種不同的樹木,小時不易辨識,必須長到七年才能區別開.望採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6樓:大大大大倩倩

意思是,玉的好壞要經歷長時間的火燒,如欲辨別才俊,要用更長的時間。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放言五首》中的其中一首。深層的含義是告訴人們,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出來的。

原詩: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白話文釋義:

贈給你一種解疑的辦法,不用龜卜和拜蓍,

試玉真假還得三天,辨別樟木還得七年以後。

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

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7樓:獨守西山餓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看玉的真偽好壞要燒一些時日才知,看材的好壞要等一些時日才變得出.就是這樣.

放言 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放言》詩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閒生也得,擬將何事奈吾何」(其一),「兩回左降須知命,數度登朝何處榮」(其五).

過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時元稹已轉官通州司馬,聞訊後寫下了充滿深情的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白居易在貶官途中,風吹浪激,感慨萬千,也寫下五首《放言》詩奉和.

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它以極通俗的語言說出了一個道理: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

詩人表示象自己以及友人元稹這樣受誣陷的人,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而應當多加保重,等待「試玉」、「辨材」期滿,自會澄清事實,辨明事偽.這是用詩的形式對自身遭遇進行的總結.

8樓:許你一世梨花白

試玉要燒三日滿、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

辨材須待七年期,王莽謙恭未篡時,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權貴,寫了五首《放言》詩表示自己的心情.

9樓:匿名使用者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是「要知道是不是真玉,要燒三天才知道;要分辨是不是人才,需要七年的時間。」的意思。

這句話說玉,只是個比譬,主要是要告訴我們,分辨人才,是個長時間的事情。

真正認識一個人,分辨一個人確實需要很長的時間。諺語說「日久見人心」,是同一個道理。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放言五首(其三) ① 白居易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

10樓:紅茶_簾窱

小題1:從詩歌的前兩聯不難看出,這種方法不是「鑽龜」「祝蓍」,而是「三日」「七年」,即時間。

小題2::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在表現手法上,以議論為詩,但寓哲理於形象之中,詩的頸聯舉出周公、王莽兩個例子,極通俗地說出了一個道理:

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詩歌以具體事物表現普遍規律,小中見大,耐人尋味。

試題解析:

小題1:是指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出來的。

試題解析:

小題2:詩歌的頸聯是典型的議論,這與一般詩歌的寫景抒情手法有明顯不同。從整首詩歌來看,這首詩也不是一般的抒情詩,而是融入了議論和說理,表現了詩人對世事的洞悉。

試玉要燒三日滿 辨材須待七年期猜一生肖

11樓:命定黃昏

你好,答案是馬

屬馬的人的弱點是:遇事急躁,性情固執,脾氣火暴,但事過之後很快就忘記了。最根本的弱點,還是屬馬人不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弱點所在,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改變這種弱點。

這會使屬馬人有時產生對人不恭,甚至近乎粗暴的態度。屬馬人總是要求別人同屬馬人一樣高速地工作,得不到滿意的效果時,便牢騷滿腹,面露不快。屬馬人總是躇躊滿志,但實施效果差,特別是每當有重大事情需要解決時,屬馬人常幼雅地滿足於微小的成績,並陶醉於其中,而且經常健忘,做事漫不經心,有時話不對題。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上海三日遊,上海三日遊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上海郊區三日遊的話,您可以去以下幾個地方 1 青浦太陽島 魔都純淨後花園 太陽島坐落在離上海市區60公里的西南角,歷史悠久,綠草如茵,是上海難得的清淨之地,就連大文豪王安石都曾經被它的秀麗風光折服!若是厭倦了城市裡的車水馬龍,不如在這裡多停留些日子,散佈在鄉間小路,呼吸呼吸...

廣州三日遊路線,廣州三日遊路線

粵食之鄉,購物的天堂,文化融合交匯之地,也是一座歷史與現代感並存的南國城市。作為經濟發達的珠三角龍頭,歷史悠久的羊城各種人文景區眾多,還有親子必遊的長隆樂園,可玩3 4天。day1 白雲山俯瞰羊城全景 陳家祠 沙面 上下九步行街。day2 越秀公園五羊群雕 中山紀念堂 石室聖心大教堂 黃埔軍校舊址 ...

揚州三日遊,請問揚州三日遊如何安排?

素油陽春麵 d1 遊覽晚清第一名園 何園 時長1小時 寄嘯山莊 蝴蝶廳 後花園 玉繡樓 片石山房 遊覽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 瘦西湖 遊覽 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 的著名湖上園林 徐園 小金山 釣魚臺 熙春臺 白塔 五亭橋 時長約2.5小時 卷石洞天景區 時長1小時 古鄖園 西園曲水 丁溪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