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沉夜孤星
首先,船舶市場是個國際市場,中國造船業不景氣的現象如此突出,其大背景是中國造船業已經佔據了全球市場三分之一強的份額(近幾年的全球船市的份額大致是:中韓各佔三分之一左右,日本佔六分之一左右,全世界其他國家分剩下的六分之一)。 國內」船舶製造業形勢好不好,跟「國內」的需求關係不大(尤其是民船)。
前幾年,資本大量湧入造船業、全球造船業產能大擴張(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國的「國有」和民營造船企業的高速擴張),很多原本跟航運沒什麼關係的企業也買船當投資,銀行貸款也容易,就跟炒房地產一樣,那泡沫是嘩啦啦的漲。後來遇上金融危機,泡沫破滅,而航運企業本身也因經濟形勢不行而利潤降低缺乏動力更新船舶,於是傳說中的產能過剩就降臨在了造船業上,國內自然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從近十年中國船舶製造業佔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船舶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上所佔的比重正在明顯上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
而國際製造業的產業轉移趨勢是中國船舶製造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在「十一五」期間中國造船業將對韓、日的領先地位形成有力地的挑戰。但設計能力落後、配套產業發展滯後將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在短期內,國際及國內水運市場的繁榮為行業增長提供了有力地保障,而油價的持續高位執行以及鋼鐵等原材料**的**則構成了行業運營的主要壓力。
國際產業轉移的趨勢已經把造船業的巨大機遇展現在中國企業的面前,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如何規避各種風險,如何把握機遇,是與企業發展命運攸關的問題。?
2樓:汐
造船業現狀雖慘,倒也沒慘到「23年前」的地步。23年前那是奔向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懷抱所帶來的陣痛,現在則是已經適應了資本主義體系後的產業升級。這兩年受到衝擊最厲害的,就是那些以散貨船這種大路貨為主要產品的船廠。
大路貨,技術含量不高,難以喊出**,這道理大家都懂。所以韓國三星就玩flng,國內有能力的企業也在尋求轉型升級、玩高附加值船型,搞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海洋工程啦、超大型集裝箱船啦什麼的。像滬東中華這樣有眼光的企業,金融危機前還未雨綢繆搞lng船,至於沒能力沒眼光的船廠,當然也就被資本主義生產過剩的危機給淘汰掉了。
3樓:征服天堂
轉包轉包再轉包,國企只是出個資質就拿大頭,包工頭靠剝削基層勞工賺小頭,普通勞動者一天12小時以上的工作只能勉強溫飽。
4樓:冷眼
心思都去炒房去了。
中國船舶製造業現狀
5樓:擾龍靖瀅
找了半天幫你,全都是書。
真想研究的話還是去買本書吧朋友。
做成一件事,是需要付出點代價的。
請問船舶製造業前景如何?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造船業前景還是不錯的。一個是技術水平提升,得到國際的認可,二是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還有一點是,**大力扶持。
在中國,只要**想做的事情,沒有辦不成的。
7樓:匿名使用者
馬上船舶行業將面臨大面積裁人,還有好多船廠將會倒閉。
現在船廠的訂單隻能勉強維持1-2年。
8樓:小生不識字
很多船廠都沒什麼訂單了 大多隻能撐到2012和2013了。
9樓:前瞻產業研究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船舶製造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從近十年中國船舶製造業佔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船舶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上所佔的比重正在明顯上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2023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造船噸位多年來位居全球第一,但造船大國並非造船強國,經濟寒冬倒逼船企主動改革創新,以適應市場。
2023年,我國造船業在航運市場的一片唱衰中進行了大洗牌,2023年,航運業籠罩在一片霧霾之下,與此同時,造船企業也陷入經營困境——多家造船企業申請破產重組,五洲船舶破產倒閉更是近十年來國內第一家國有船廠倒閉。
當前中國造船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增長過快導致的產能過剩,而且造船業超過60%的產能集中於散貨船等低附加值船舶,結構性產能過剩突出。因此,加速行業洗牌、淘汰落後產能成為化解船舶行業難題必不可少的一環。有專家表示,中國造船企業在訂單選擇上,應傾向於大型。
10樓:東海農夫
受累於全球經濟形勢,這兩年情況不怎麼理想。
未來10年船舶製造業前景如何
11樓:桓增嶽那璧
看一下國家的舉動吧: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有生表示,船舶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出臺得非常及時,抓住了船舶行業的問題,目前的關鍵是在擴大需求上採取措施,從船用裝置、海洋工程兩方面著手下功夫。
他認為,船舶振興規劃綱要提到「穩定訂單、保持增長」是不錯的,但是要拿出具體措施來,國內航運企業的造船需求可以穩住,但是中國造船企業造的船絕大部分是國外船東的,這可就難調控了,「所以這方面要加以重視」。
吳有生表示,中國船舶業近幾年的快速發展,造成造船產能大大過剩、創新能力滯後等問題,都亟待破解,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對破除發展瓶頸是一個很好的機遇。一方面,老舊船舶需要更新,一些內河、江湖船舶技術低、排量差,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產業需求。同時,要發揮海洋經濟的綜合效應。
船舶業可以和遠洋海洋漁業更好地結合,深海油氣開發建設也需要船舶業的參與。
此外已經有外國**記者拍到中國正在江南造船廠製造中國第一搜航空母艦。
種種表明中國的造船業正在不斷的發展和創新。
所以就業前景看好。
哪位能說說船舶製造業的發展前途? 10
12樓:匿名使用者
船舶行業有非常好的前景,中國現在剛剛進入船舶也大發展時期,由於中國進口石油和加工業的發展,需要非常多的油輪和貨輪,所以業務很多,還有中國越來越重視海上力量,已經計劃造航母和相關戰艦,所以船舶行業的前景非常廣闊!
13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船舶行業的工資很高!
所以希望你明白的是,現在正處於一個非常高的期間!
如果你對這個專業感興趣,這是個很的專業的!
中國船舶製造業又那些
14樓:匿名使用者
江蘇地區: 澄西船廠, 揚州大洋船廠, 揚子江船廠,江都船廠,新世紀, 儀徵新東海,揚州科進, 東方船廠,南京金陵, 南京五家嘴, 南京勝華,南京亞泰,口岸, 南通中遠川崎, 新時代,新揚子, 南洋,南通明德重工, 韓通船舶重工,江蘇亞華船廠,南通惠生,蛟龍重工,長清沙船廠,南通港閘, 南通榮勝,儀徵五洋船廠,儀徵華為, 江蘇舜天,江蘇索普,泰州三福, 江蘇熔盛重工,南通紅強船舶重工,鎮江船廠。
上海地區: 外高橋, 上船澄西, 江南, 滬東, 立豐, 愛德華,浙江地區: 浙江船廠, 象山船廠,舟山船廠,台州中遠 ,台州五洲, 浩友船廠, 杭州東風, 寧波新樂, 海東造船廠,浙江振宇,歐華船廠,金海灣船廠。
遼寧地區: 大連重工, 大連新廠, 大連大正, 渤船重工, 七星造船,山海關船廠,鴻寇船廠,大宇重工,黃海船廠,青島北海船舶。
天津地區: 新港。
廣西梧州還有 桂江造船廠。
南方還有,廣船國際,廣州文衝,龍穴造船等。
湖北還有:武昌造船廠,青山造船廠。
安徽:蕪湖船廠。
中國重工回購兩大船企股權對船舶製造業有怎樣的影響?
15樓:木永
航空製造業、鐵路以及海運之後,新一個「巨無霸」看起來將在船舶製造業產生,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csic,下稱中船重工)近期一系列資產重組的程序中,外界觀望已久的「南北船」合併似乎也在一點點掃清最後的障礙。
在完成對各自資產的內部梳理之後,對於船舶製造業能否隨航空製造業、鐵路以及海運等行業之後,通過重組迴歸過去「寡頭」狀態自然引發更多猜測。
「南北船」合併的傳言其實早在兩年前便已經有所流傳,彼時兩個集團高層互換也被認為是將推行重組的關鍵一步。但至今在企業層面或是監管層面對於重組事宜仍未有任何直接的回應,只是在今年年初中船重工董事長鬍問鳴在回應這一傳言時直言「造船業合併是大勢所趨」,「南北船合併這件事,我們一切聽從**的安排。」
在這樣的內外部環境之下,似乎兩家企業已經不是合併與否的問題,只剩下何時開始的問題。
目前中船集團旗下有3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中國船舶具有國內最大的船用中低速柴油機的生產和研發能力,中船防務主要建造散貨船發展到建造高效能多用途船、成品油輪、滾裝船、半潛船、客滾船等。中船科技則從去年開始收縮原有的船舶配套件業務、成套機械裝置業務和大型鋼結構業務,並開始涉入設計諮詢、工程總承包等業務。
中國重工旗下則有5家a股上市公司,除中國重工之外,還有中國動力、樂普醫療及華舟應急和久之洋。
16樓:竹葉歌歌
合併是好事,但反對起名為「中國沉船」。
中國哪個城市船舶製造業最發達
17樓:匿名使用者
上海,中國最好的三家船廠:江南造船廠、滬東中華造船廠、外高橋造船廠都在長興島上。
18樓:匿名使用者
江蘇的聽發達的。。你看一下那個城市有船舶製造業的大學,那裡就應該還行。。
19樓:江楊小盜
不得不承認,確實是上海!
國內生產製造業獵頭那些比較好,國內做的比較好的獵頭公司是哪幾個?
河北衛士藍打 說什麼月薪一萬都是忽悠人的,真的給不到。你看看公司那環境,破舊的辦公樓。能給到月薪1w它還在那種辦公樓裡嗎。和其他公司共用一個衛生間。早晨要是誰解個大手,那個味兒啊,瀰漫在樓道里。而且公司連個對公賬戶都沒有,你能想象嗎?發工資都是老闆的私人銀行卡給你轉賬。而且是次月30號發工資,就是勞...
為什麼美國的製造業那麼弱?銷售業卻這麼強
美國公司在製造業上擁有非常高的技術。很多人看到的只是這些製造不在美國境內生產,就誤認為美國的製造業不行,這個是一葉障目。現在是國際化分工,說句實話,就是為了使生產成本最低化。中國的製造業,其實處在整個全球製造業的最低端,中國擁有的,其實是生產製造的生產線,但是產品的設計很多不是 於中國本身的。再說,...
企業為什麼需要MES,製造業為何需要MES?
藍海匯 瞭解mes是什麼?mes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即製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系統,是一套面向製造企業車間執行層的生產資訊化管理系統。mes 可以為企業提供包括製造資料管理 計劃排產管理 生產排程管理 庫存管理 質量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工作中心 裝置管理 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