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迷途羔羊
嬰兒起床後一個人玩需不需要打擾他?答案是肯定的,不要打擾她。
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會反覆的玩,這是孩子學習的一種方式。
孩子會反覆地、不厭其煩地、不知疲倦的玩同一個東西。此時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斷的在思考,在探索。
她可能會反反覆覆的玩上幾十次,這讓家長感覺到疑惑,並且覺得枯燥乏味,有的時候會打斷孩子,而引導孩子就去玩別的東西,這是非常不可取的,這樣會破壞孩子的注意力發展。
孩子反覆的玩同一個東西,是心理需求,也是大腦發育必經的過程。
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最快,變化最大,可塑性最強的階段,孩子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探索而學習著。
反反覆覆的玩同一個東西,是孩子必須經過的學習過程,這是內在生命力發展力的需要。
有時候是玩某一個東西,而有時是在語言上表現出來,表現為長時間的自言自語,說的連貫流暢,好像火星語一樣,似乎是在與誰對話似的,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這同樣是孩子大腦神經發育所需要的,同時也促進了孩子的語言發育。
長時間的玩某種東西可以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及手的精細動作。
俗話說心靈手巧,多動手可以促進對大腦的發育,手眼協調能力是我們在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視的概念。
多動手還可以促進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的發展,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據研究大腦皮層85%的區域是掌控手部動作的。
如果想讓孩子更聰明,智力不斷的提高,我們就可以提供讓孩子多動手、勤動手的條件。
孩子一個人玩很長時間,其實在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在飛速的運轉,創造性思維也在不斷的產生。
當孩子一個人在靜靜的玩不種事物的時候,表面看著非常平靜,孩子很安靜,其實大腦在飛速的運轉,不停的進行思考,並在玩的過程中對遊戲加以改進。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創造性思維也同樣會得到鍛鍊,孩子的思維在想象的空間裡肆意馳騁。如果孩子被打擾專注力,思考能力就會被打斷,相當於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2樓:卷枋茵
不打擾,而且應該鼓勵,前提是嬰兒玩的空間是安全的
下面從兩個方面來講:
一,為什麼不打擾
首先,保護孩子的專注力,看到高贊回答有,不再贅述
其次,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天生就對外界所有充滿了求知慾,如果是嬰兒,他會很感興趣探索自己的身體,發現自己的手和腳,探索自己的手可以做的事情,好奇和外界互動之後的結果,
不打擾寶寶,寶寶就可以充分探索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當她有所收穫時,是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感的,大人千萬別剝奪和破壞。大人有時候會很想教孩子,想把好的正確的都給孩子,
這對孩子自發學習並沒有好處,孩子自己探索學到的才是自己的東西,而且你給的不一定是寶寶需要的。
第三,保護孩子的自我安慰能力,在寶寶清醒的時候,我們並不需要都陪著玩,一方面寶寶需要有充分的時間體驗自己,另一方面寶寶通常有能力自我安慰,
如果我們讓寶寶習慣了一睡醒就陪著玩,反而會讓寶寶習慣依賴我們,而失去自我安慰的能力。長此以往,也會影響孩子的自律性養成。
總而言之,寶寶能自己玩是又有利於寶寶又可以輕鬆父母的事情,得鼓勵!
二,什麼是安全的環境
所謂安全的環境,是指即使沒有大人看護,也沒有任何可以危及寶寶安全的物品,可以放心讓寶寶獨處的環境。
危險因素:
1.尖銳的物品-桌角,牆角,尖細物品
2.吞嚥風險物品-國際上有專門的放吞嚥測試器,但很難買到,有個簡單的辦法,用礦泉水瓶自制,
把礦泉水瓶的瓶嘴切掉,然後再往下切並排三根手指的寬度,這個切下的部分就是我們需要的自制吞嚥測試器,把東西從小口投進去,能投進去且沒有超出的都屬於有吞嚥風險的物品。
3樓:遺忘記憶
正所謂,「七坐八爬」。寶寶從六個月之後,活動能力明顯提高,只要一醒來就會到處爬,去探索這個神奇的世界。
直到兩歲左右,才能主動安靜下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時的他們,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對外界不聞不問,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研究新事物。
作為父母,面對專心玩耍的寶寶,可不能隨意去打擾他們。要知道,他們有自己的世界,一個人玩耍的過程也是培養自我意識的過程,過多的干涉寶寶可是有諸多壞處。
妨礙集中注意力
有些父母總是埋怨自家寶寶沒法集中注意力去做事情,這也許不只是寶寶的問題。家長們在照顧寶寶日常起居的過程中,也會無意識的干擾到他們的玩耍行為,比如換尿布、餵食、強行哄睡等等。
外界的強行介入,會讓寶寶們產生危機感。更嚴重的是,如果寶寶經常在專注做自己的事情時被打斷,他們的注意力就會被強行分散,最終導致做什麼都沒什麼精神,總是三心二意。
對於剛開始探索期的孩子來說,紙尿褲的選擇是影響他們活動的關鍵因素。合適的紙尿褲腰圍及腿圍會有足夠的彈性,不會限制寶寶的活動,此外,在寶寶玩耍時也能輕鬆替換,不需需要寶寶躺下來,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對寶寶的活動干擾!
如何引導孩子表達對父母的愛
4樓:匿名使用者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與孩子之間有著血緣關係,父母愛孩子,這是人的天性。
特別是現在絕大多數家長只有一個孩子,所以父母更是把自己的愛心全部傾注在孩子身上,無微不至地關懷、體貼、照顧孩子。父母對孩子這種愛的情感是培養孩子純潔的心靈,高尚的情操,堅強的意志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情感基礎,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長的最基本條件。然而要使孩子健康地成長,光有父母愛孩子的情感基礎還不行,還得培養孩子愛父母的情感。
很難想象,一個孩子如果現在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將來怎麼會去愛人民、愛祖國呢?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從小培養孩子愛父母的情感,也就是培養他們愛人民、愛祖國的情感基礎。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孩子具有愛父母的情感呢?
一、父母要身體力行,為孩子樹立美好的形象。
孩子年齡小,可塑性大,模仿性強。家長和孩子朝夕相處,家長的一言一行,很自然地會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以至終身難忘,所以有人說:「孩子是家長的翻版。
」要孩子愛自己,家長的言行就要為孩子起「愛」的示範作用,用自己美好的形象去感染孩子,薰陶孩子。有這樣一對年輕夫婦:每當吃飯時,總把好吃的菜往爺爺、奶奶碗裡夾,經常幫老人換洗衣服,當老人生病時就端湯喂藥,悉心侍候,他們不僅對自己的老人這樣關心,與鄰居也能和睦相處,互相關心,熱情相助,鄰居大嬸病了,她的兒子兒媳在廠加班還未回家,他們連忙用自行車推大嬸上醫院看病;樓上中風在床的張大爺家來了客人,他們又主動來到張大爺家燒飯、炒菜,幫著大爺招待客人。
鄰居們都滿口稱讚他倆是孝敬老人,關心鄰里的好榜樣。孩子子為有這樣的爸爸、媽媽感到自豪和光榮,因而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可敬可愛的,從而孩子愛父母的情感得到了培養。孩子學著父母的樣子,看到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就給他們拿鞋換,倒茶給他們喝。
爸爸、媽媽生日時,親自用糖果紙折成小蝴蝶作為禮物送給他們,表達自己對父母的美好祝願。孩子這些愛父母的行為正是來自家長美好的形象的感染與薰陶,所以家長美好的形象對培養孩子愛父母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二、父母要事事、處處對孩子表達自己愛的情感。
家長要孩子愛自己,首先自己要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把愛的情感恰到好處地給予孩子,要以尊重、民主的態度去處理自己與孩子的關係。生活上關心、體貼孩子。
學習上鼓勵孩子積極向上。品德上嚴格要求孩子。孩子的一些健康的合理的精神需要,如買課外書、玩具、參觀、遊覽等,家長只要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儘量予以滿足。
並積極引導孩子,通過看課外書,玩玩具和參觀、遊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豐富精神生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在挈愛。對孩子的優點,應適當地進行表揚,對孩子的缺點或錯誤要進行具體分析,然後採用正確的方法予以矯正。如:
孩子是好心幹壞事(例如:想幫媽媽洗碗不小心打破了碗),還是由於好奇心進行了破壞(例如:由於想探索玩具的祕密
, 弄壞了玩具),還是明知故犯。不同情況要不同對待, 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家長這樣做後,孩子會感到父母是以他的快樂為快樂,以他的痛苦為痛苦,是與他休慼相關的,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增強愛父母的情感。
因此,家長絕對不能在孩子犯錯後不問青紅皁白,一概責罵、訓斥、甚至毆打。要杜絕傷害與子女感情的錯誤做法。我們反對有些家長採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封建式教育,他們與孩子相處,總是以家長為軸心,「老子說了算」。
孩子不聽話,打;成績不好,打;犯了錯誤,打;想用一個簡單的「打」來解決一切問題,採用這樣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的結果是:孩子捱打時心中不服,萌發了「等我長大了再算帳」的念頭。慢慢地造成了孩子對家長的仇視心理,最終導致孩子和家長對著幹。
在如此對立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培養出孩子愛父母的情感呢?我們萬萬不能採用這種錯誤的教育方法。
三、教育引導孩子以行動表達對父母的愛
除了讓孩子具有愛父母的情感外,家長還要引導孩子以行動來表達對父母的愛。對低年級的孩子,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引導:
(1)培養孩子對家長有禮貌。
對家長有禮貌是孩子愛父母的表現,也是愛父母的起碼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必須嚴格要求孩子:平時與家長說話要用禮貌用語;家長問話要回答;早上起床要說:
「爸爸、媽媽早」;上學去要與爸爸、媽媽說「再見」;放學回家要與爸爸、媽媽說「晚安」;有事出門要得到爸爸、媽媽同意;事後回家要告訴爸爸、媽媽自己回來了;當爸爸、媽媽工作、學習、休息時不去打擾。家長以此嚴格訓練孩子,培養孩子對父母的禮貌行為。
(2)引導孩子分擔家務勞動。
家務勞動是保證家庭正常生活的必要勞動,家庭的每個成員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是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對孩子來說也不例外。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不僅能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也能增減孩子愛父母的情感,如:
爸爸燒菜沒佐料,可以讓孩子去買;星期天媽媽為全家人洗衣服(也包括孩子的),可以讓孩子把全家人的手帕洗一洗;下雨了,讓孩子把晾在外面的衣服收回家。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懂得不能老讓爸爸、媽媽關心、照顧自己,自己也要關心、體貼爸爸、媽媽,要為他們分擔一些家務勞動。
(3)讓孩子從小學會體貼家長。
在家庭中,家長免不了會有困難與痛苦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要教育孩子體貼家長的困難與痛苦。如:媽媽生病了,爸爸可以讓孩子為媽媽端湯喂藥。
可以讓孩子在媽媽床頭上放一瓶花,以此讓媽媽得到快慰。當孩子羨慕同伴的某一玩具,某件衣服,而家長的經濟條件不許可為他增添時,家長就要給孩子講清道理,教育孩子體諒家長的困難,平時家長可以經常與孩子談談自己在工作崗位上勞動的忙碌與辛苦,讓孩子理解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接受父母的意見,讓父母少為自己操心,多安心工作。經常這樣引導,孩子就會懂得體貼父母。
孩子愛父母,是孩子愛人民,愛祖國的思想基礎,培養孩子愛父母的情感是每位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每位家長都來重視這項工作吧!
直銷需不需要個人有直銷牌照,直銷需不需要個人有直銷牌照?
直銷在中國拿到牌照的公司也只有三十家而已,怎麼可能給個人發牌照?個人需要的是公司認可的直銷員證,而不是直銷牌照。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很多人是連直銷員證也沒有的,或者說沒有得到公司認可的。為了防止個人的不規範運作,有些直銷公司為了轉嫁風險,故意不給直銷員一定的憑證,當直銷員的行為觸犯相關規定的時候,...
新車需不需要增加發動機護板呢,新車需不需要增加發動機護板呢?
還是建議新增護板的,如果是正常使用的車,一年差不多跑兩三萬公里,在這兩三萬的道路中,難免會遇到坑窪或者是路面有尖銳物體的道路,如果一不小心,那麼就會傷害到發動機。那麼老司機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老司機會不會給汽車安裝發動機護板呢?在最初的汽車中,發動機是沒有任何防護的,那是因為讓發動機更好的散熱,...
高鐵站需不需要買票需不需要驗票有沒有座位
乘座高鐵應購買車票,進站驗票,根據車票上的座位就座。如購買的是無座位的車票,那就無座 高鐵站需不需要買票?需不需要驗票?有沒有座位?高鐵站是需要買票,需要驗票有座位的 高鐵站。要乘坐高鐵的時候是需要買票的,嗯,在火車來到之前是需要先驗票的事才去站臺乘車。你好,高鐵票需要買票的,而且還有專門驗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