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凍劣了怎麼辦

時間 2022-01-08 12:00:06

1樓:任醉佛

凍傷是在一定條件下由於寒冷作用於人體,引起區域性的乃至全身的損傷。損傷程度與寒冷的強度、風速、溼度、受凍時間以及區域性和全身的狀態有直接關係。在飢餓、疲勞、禦寒裝置不足或鞋襪不適等,更容易凍傷。

凍傷可分為凍結性損傷與非凍結性損傷兩類,區別在於受損傷時環境的溫度是否達到組織冰點以下和區域性組織有無凍結史而定。 非凍結性凍傷包括凍瘡等。 凍結性損傷包括區域性凍傷、凍僵與凍亡。

區域性凍傷多發生於身體暴露部位,如足,手,耳和顏面等。其中以足部尤為多見,據統計約佔凍傷總數的半數以上。 二、凍傷(區域性凍傷) 【病理生理變化】 1、生理調節階段:

凍傷之初,人體調節熱平衡,產熱表現為肌肉緊張度增加,肝臟代謝活動增強。散熱的表現為**血管收縮,血流減少,**溫度降低。如果寒冷持續時間較長,**血管擴張和收縮交替,最後**和肢端血管持續收縮。

在受凍之初,各項生理功能均趨亢進,如心跳加快,血管的舒縮交替等。如寒冷持續過久,勢必出現抑制,從而代謝降低,心跳減慢,導致中心體溫降低。此後**及肢端血管出現持續性收縮,**和肢體末端組織就可能發生凍結。

2、組織凍結階段:當組織溫度降至冰點(**凍結溫度為-5c)以下時,就會開始發生凍結。凍結分為速凍與緩凍。

速凍:如接觸溫度很低的金屬或液體等,可以立即造成接觸部位的**凍結。如未能及時脫離接觸,凍結組織可以迅速加深,嚴重者可將**凍結在寒冷的固體上,強行脫離,可造成撕脫傷。

速凍時不僅細胞外液凍結,同時細胞內液也凍結,但形成的冰晶體一般較緩凍時為小。 緩凍:常見的凍傷發病過程均屬於緩凍。

當外界溫度低於組織冰點時,細胞外液中的水分形成冰晶體,電解質濃度和滲透壓升高,細胞內水分向細胞外大量滲出(細胞失水達78%時,即可造成細胞的損傷,而在凍傷時,失水程度可達85~90%),造成細胞內能量代謝物質的耗竭和丟失,從而使細胞線粒體的呼吸率下降,這是受凍組織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由於細胞外液冰晶體的不斷增大,對組織細胞產生機械作用,使細胞間橋斷裂或細胞膜破裂,也是造成細胞死亡的重要原因。由於損傷系在組織凍結時造成,通常稱為原發性的損傷。

3、復溫融化階段:在復溫後,如系表淺的**凍結,區域性只呈現一般炎性反應,而無嚴重組織壞死,一般在1~2周後痊癒。如系深部組織發生凍結,不僅電解質紊亂和代謝障礙依然存在,而且出現區域性微迴圈障礙。

這是由於復溫後凍區的血流暫時恢復,血管擴張,而凍結階段血管壁已被損傷(內皮細胞對寒冷極為敏感)甚致破裂,故毛細胞管通透性和滲出增加,區域性出現水腫和水皰,繼而出現血流減慢和血液瘀滯,血液有形成分堆積,以至血栓形成。此種復溫後的改變稱為凍溶性損傷或繼發性損傷。根據實驗觀察,組織復溫融化後10分鐘,就可出現微迴圈的閉塞現象。

24小時在小動脈、小靜脈內有明顯的血栓,3~4天發展成成彌散性血栓形成,導致組織壞死。故有人認為,在一定條件下,凍傷組織的40%是原發性損傷,60%是由於迴圈恢復後繼發的損傷,因此復溫的方法對減少組織損傷有重要關係。 【臨床表現】 區域性凍傷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反應前期(前驅期),反應期(炎症期)和反應後期(恢復期)。

1.反應前期係指凍傷後至復溫融化前的一個階段,其主要臨床表現有受凍部位冰涼,蒼白、 堅硬、感覺麻木或喪失。由於區域性處於凍結狀態,其損傷範圍和程度往往難以判定。 2.反應期包括復溫融化和復溫融化後的階段。

凍傷損傷範圍和程度,隨復溫後逐漸明顯。 一度損傷:在表皮層。

區域性**發紅,腫脹,主要症狀是刺痛、灼痛,一般能在短期內(約1周)痊癒。有時在數週或數月仍有區域性出汗過多和冷感等後遺症狀。一度凍傷與凍瘡的損傷機理雖有所不同,便臨床表現和**基本相同。

二度損傷:達真皮層。有區域性充血和水腫,復溫後12~24小時出現漿液性水皰形成。

皰液多為澄黃色,透明,皰底呈鮮紅色,區域性疼痛較劇,但感覺遲鈍,對針刺,冷、熱感覺消失。如無併發感染,4~5天后水腫減輕,水皰逐漸乾燥,形成痂皮,2~3周後開始脫痂痊癒。 三度損傷:

達**全層,皮下組織甚至肌肉,骨骼。有顯著的水腫和水皰,皰液多屬血性,為鮮紅色或咖啡色,皰底呈灰白色或汙穢色。**為青紫色、灰白色、蒼白色甚至紫黑色,指(趾)甲床呈灰黑色。

如無繼發感染,區域性變幹、縮小,呈乾性壞死,繼發感染,則壞死組織產生惡臭分泌物,呈溼性壞死。乾性壞死出現分界線的時間,一般需要1~2個月.從壞死組織的完全脫落,健康肉芽的出現和上皮形成,往往需要2~3個月以上的時間。

3.反應後期係指

一、二度凍傷癒合後,和三度凍傷壞死組織脫落後,肉芽創面形成的階段。此期可出現:①漿傷**區域性發冷,感覺減退或敏感;②對冷敏感,寒冷季節**出現蒼白或青紫;③痛覺敏感,肢體不能持重等。

這些表現系由於交感神經或周圍神經損傷後功能紊亂所引起。 【急救與冶療】 1.急救和**原則: ①迅速脫離寒冷環境,防止繼續受凍; ②抓緊時間儘早快速復溫; ③區域性塗敷凍傷膏; ④改善區域性微迴圈; ⑤抗休克,抗感染和保暖; ⑥應用內服活血化瘀等類藥物; ⑦二、三度凍傷未能分清者按三度凍傷**; ⑧凍傷的手術處理,應儘量減少傷殘,最大限度的保留尚有存活能力的肢體功能。

2.快速復溫:儘快使傷員脫離寒冷環境後,如有條件,應立即進行溫水快速復溫,復溫後在充分保暖的條件下後護送。如無快速復溫條件,應儘早護送,護送途中應注意保暖,防止外傷。

到達醫療單位後應立即進行溫水快速復溫。特別對於救治仍處於凍結狀態的

二、三、度燒傷,快速復溫是效果總顯著而關鍵的措施。 具體方法:將凍肢浸泡於42攝氏度(不宜過高)溫水中,至凍區**轉紅,尤其是指(趾)甲床潮紅,組織變軟為止,時間不宜過長。

對於顏面凍傷,可用42攝氏度的溫水浸溼毛巾,進行區域性熱敷。在無溫水的條件下,可將凍肢立即置於自身或救護者的溫暖體部,如腋下、腹部或胸部,以達復溫的目的。救治時嚴禁火烤、雪搓,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患部。

3.改善區域性微迴圈三度凍傷初期可應用低分子(分子量40,000以下)右旋醣酐,靜脈點滴,逐日給藥500~1000亳升,維持7~10天,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迴圈。必要時也可採用抗凝劑(如肝素)或血管擴張劑(罌粟鹼、苄胺唑啉等)。 4.區域性處理 (1)區域性用藥:

復溫後區域性立即塗敷凍傷外用藥膏,可適當塗厚些,指(趾)間均需塗敷,並以無菌敷料包紮,每日換藥1~2次,面積小的

一、二度凍傷,可不包紮,但注意保暖。可供使用的凍傷膏有呋喃西林霜劑:呋喃西林、考地鬆霜劑:

呋喃西林、右旋醣酐霜劑等。 (2)水皰的處理應在無菌條件下抽出水皰液,如果水皰較大,也可低位切口引流。 (3)感染創面和壞死痂皮的處理,感染創面應及時引流,防止痂下積膿,對壞死痂皮應及時蠶食脫痂。

(4)及時清除壞死痂皮的處理,肉芽創面新鮮後儘早植皮,消滅創面。早期**壞死形成幹痂後,對於深部組織生活能力情況,往往不易判斷,有時看來肢端已經壞死,但脫痂後露出肉芽創面(表明深部組織未壞死),經植皮後痊癒。因此,對凍傷後截肢應取慎重態度,一般認其自行分離脫落,儘量保留有活力的組織,必要時可進行動脈造影,以瞭解肢端血液迴圈情況。

5.預防感染嚴重凍傷應口服或注射抗菌素:常規進行破傷風預防注射。 三、凍僵(全身凍傷) 【發**素】 凍僵亦稱全身凍傷,是身體長時間暴露於寒冷環境中引起,致全身新陳代謝機能降低,熱量大量喪失,體溫無法維持,最後意識昏迷,全身凍僵。

人體受寒之初,一方面用增強代謝產生熱量,故肌肉收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次數增加;另方面外周血管收縮,減少散熱。如繼續受凍,散熱超過產熱,體溫即開始下降,至32攝氏度以下,寒戰不再發生,代謝逐漸降低,血壓,脈搏、呼吸也開始下降;致30攝氏度以下,進入昏迷狀態全身木僵。若不及時搶救,終將導致死亡。

凍僵常發生於突然降溫或遭遇暴風雪時,尤其是衣著單薄,飢餓,疲勞,迷路,醉酒等意外情況下容易發生。 【病理生理】 機體對寒冷反應的病理過程分為機能代償和機能衰竭兩方面,主要表現如下: 1.神經系統:

體溫在34攝氏度時可出現健忘症,低於32攝氏度時觸覺,痛覺喪失,而後意識喪失,瞳孔擴大或縮小。 2.迴圈系統:體溫下降後,血液內的水分由血管內移至組織間隙,血液濃縮,粘度增加,20攝氏度時半數以上的外圍小血管血流停止,肺迴圈及外周圍阻力加大;19攝氏度時冠狀動脈血流量為正常的25%,心輸出量減少,心率減慢,出現傳導阻滯,可發生心室纖維性顫動。

3.呼吸系統:呼吸中樞受抑制,呼吸變淺,變慢,29攝氏度時呼吸比正常次數減少50%,呼吸抑制後進一步加重缺氧,酸中毒及迴圈衰竭。 4.腎臟由於腎血管痙攣,腎血流量減少,緊小球濾過率下降。

體溫27攝氏度時,腎血流量減少一半以上,腎小球濾過率減少1/3。如果持續時間過久,導致代謝性酸中毒,氮質血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 【臨床表現和診斷】 傷員**蒼白,冰涼,有時面部和周圍組織有水腫,神志模糊或昏迷,肌肉強直,瞳孔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心動過緩,心律不齊,血壓降低中測不到,可出現心房和心室纖顫,嚴重時心跳停止。

呼吸慢而淺,嚴重者偶而可見

一、二次微弱呼吸。 【急救與**】 關鍵是迅速恢復病人中心體溫,防止併發症。 迅速而穩妥地將病人移入溫暖環境,脫掉衣服、鞋襪,採取全身保暖措施,蓋以棉被或毛毯,並用熱水袋,水壺加熱(注意用墊子,衣服或毯子隔開,不要直接放在**上以防燙傷)放腋下及腹股溝,也可用溫水,將病人浸入40~42攝氏度溫浴盆中,水溫自34~35攝氏度開始,5~10分鐘後提高水溫到42攝氏度,待有了規則的呼吸入心跳時,停止加溫。

如病人意識存在,可給予溫熱飲料或小量酒,靜脈滴入加溫10%葡萄糖水(可將輸液管加長到5~6米,浸泡在38~40攝氏度水浴中),有助於改善迴圈。其它**,包括糾正心律紊亂和酸中毒,注意併發症(肺炎,心腎功能不全、腦、肺水腫)的防治等。如伴有區域性凍傷,應先搶救凍僵後,再按凍傷**原則處理。

四、非凍結性損傷 (一)凍瘡凍瘡是在寒冷潮溼的環境下發生的,非凍結性區域性組織損傷。發生凍瘡的氣溫多在冰點以上(0~10攝氏度)。多在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廊等處。

區域性出現紅斑,瀰漫性水腫,並出現大小不等的結節,感覺異常,灼癢,脹痛,有時出現水皰。水皰破潰後形成表淺潰瘍,滲出漿液,並可感染化膿。 **基本同

一、二度凍傷。每日可用42攝氏度溫水浸泡,每次20分鐘,用毛巾擦乾;室溫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上,並注意區域性保暖,亦可用按摩或透熱**,一般一週可愈。如有破潰感染,區域性塗敷凍傷膏。

(二)長時間在潮溼寒冷的環境中可能輕微凍傷。受凍溫度都在組織冰點以上,受傷部位廣泛,除有**損傷和血管變化外,尚有廣泛的炎性反應,特別是肌肉和神經的損傷和變性。 臨床表現:

在反應前期,由於血管收縮和痙攣,血管的搏動減弱或消失,足部開始潮紅後轉為蒼白,受凍者足部沉重不適,繼之麻木疼痛,尤以足弓部及足底部較著。反應期症狀更明顯,首先是血管的極度擴張,充血和水腫,區域性發熱和動脈明顯搏動,間或產生水皰及滲血現象。其次感覺神經紊亂,足部疼痛,活動或不垂位置時加劇。

反應後期,足部水腫消退,但對寒冷非常敏感,而且易於出汗,活動時水腫又可出現,且疼痛,影響持久站立,嚴重者有時可遺留足部肌肉萎縮,骨質疏鬆。 早期**可防止感染及減輕區域性組織損傷,**方法與凍瘡區域性**相仿,可參照進行。 五、凍傷的預防 冷天和大風天,特別是氣溫驟變的天氣下,身體暴露部位和肢端,如手、足、耳、鼻、顏面等容易凍傷,要衣著應溫暖,鬆緊適度,鞋襪不能過緊,鞋襪衣服要避免潮溼,不要長時間靜止不動,飲食間隔不宜太長,要吃熱食。

不要赤手接觸溫度很低的金屬;受凍部位不要用火烤,雪搓或冷水浸泡。 六、凍傷的分級救治 1.迅速移入溫暖環境,脫掉(或剪掉)潮溼凍結的衣服鞋襪(如衣服鞋襪凍結在**上,不宜強行脫去,可右復溫過程中緩慢移除)。 2.有條件時儘快用40~42攝氏度的溫水實施快速融化復溫,至組織軟化,**,甲床轉紅為止。

外敷凍傷膏進行無菌包紮。禁用冷水浸泡,雪搓,火烤。 3.傷部疼痛可口服或注射止痛劑。

4.在保暖的條件下迅速護送。 5.有條件時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醣酐,每次500毫升,每日1~2次,持續1周。 6.重凍傷應預防感染。

應用抗菌素(青毒素每日160萬單位,鏈毒素每日一克),或口服磺胺類藥物。

冬天凍手怎麼辦,冬天手凍腫了怎麼辦

到了冬季很多人容易凍手 腳和耳朵,形成凍瘡又疼又癢,有的甚至潰爛感染。生凍瘡的原因除了天氣冷的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和血液迴圈有密切的關係。冬季人的活動量少,血液迴圈 新陳代謝減緩,特別是手背 耳朵 腳容易產生瘀血引起區域性組織壞死,造成凍瘡。為了預防凍瘡的發生,除注意保暖外,最好的辦法是經...

手凍了怎麼辦啊?

可以用吹風吹手指,一天兩次,一次15分鐘,不要用開水燙手,買一些消腫的藥擦一擦。用溫水洗手,洗完及時擦乾,塗上凍瘡膏。睡前,將手用熱水好好洗乾淨,厚厚抹一層護手霜,戴上一付保鮮手套睡覺。一直這樣堅持,手部就會保養的很好的。用開水煮辣椒用那個水泡手,去藥店買個凍瘡膏八毛錢那個最便宜的用紙包裝包著的,很...

冬天手凍腫了怎麼辦

將彩榮懷冬 凍瘡是由於長期暴露於寒冷環境中導致區域性血液迴圈系統不良導致的。凍瘡的症狀主要是皮損,皮損的特點是好發於四肢末端 面部 耳朵等處。損害為水腫性紅斑,界限不清,邊緣呈鮮紅色,表面張力大,有光澤,質地柔軟。嚴重者可發生水皰,水泡破裂可以形成糜爛或潰瘍。1 保暖 寒冷是凍瘡產生的主要 出門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