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煎煮中醫湯劑

時間 2022-09-30 21:55:03

1樓:牛和麗老師

從醫院拿的中藥處方以後,要先將中藥放到鍋里加水浸泡起來,加水的量是沒過藥物一指為度,大概浸泡半個小時左右,以有利於藥物的藥效能夠被水充分溶解。

浸泡好後,用浸泡藥物的水直接開始熬藥,火候的選擇要注意,一開始熬藥用大火將水燒開,煮開15分鐘以後轉為小火熬製,再熬至半個小時的時間。

傳統的熬製方法是煎兩次,先將第一次煎的藥汁倒出來,再重新添水熬製一遍,然後將兩次熬製的藥汁兌到一起進行分服。

現在很多人為了方便,通常只煎一次,這樣也是可以的。

在中藥的處方上,醫生會標明特殊的煎服方法,比如有先下的,有後下的,一定要看清楚,嚴格按照操作要求來進行煎煮。

後下的藥物如果下得過早了,就會導致有效成分揮發;先煎的藥物沒有先煎,可能會產生毒性,或者是藥效不能夠充分的滲出。

煎中藥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一定的耐心。

2樓:

痛經醫生

本章分享:正確煎煮中醫湯劑

湯藥是臨床最常採用的中藥劑型,煎煮湯藥的方法直接影響藥物的療效。為了保證臨床用藥能獲得預期的療效,煎煮湯藥必須採用正確的方法。要正確煎煮中藥,應注意以下幾點。

(1)煎藥器具的選擇

因其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並且導熱均勻,傳熱較慢,保暖效能好,可慢慢提高溫度,使藥內有效成分充分釋放到湯液中來。

煎煮中藥忌用鐵、銅、鋁等金屬器具。

(2)煎藥用水的選擇

煎藥用水必須無異味、潔淨、澄清,含無機鹽及雜質少,以免影響口味、引起中藥成分的損失或變化。

(3)煎煮時加水量

煎藥用水量應根據藥物的性質、病人的年齡及用途而定。加水量應為飲片吸水量、煎煮過程中蒸發量及煎煮後所需藥液量的總和。

一般用水量為將飲片適當加壓後,液麵淹沒過飲片約2釐米為宜。

質地堅硬、黏稠或需要久煎的藥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藥物略多;質地疏鬆或有效成分容易揮發、煎煮時間較短的藥物,則液麵淹沒藥物即可。

(4)煎煮前的浸泡

中藥飲片煎前浸泡,既有利於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縮短煎煮時間。多數藥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藥物可浸泡2030分鐘,以果實、種子為主的藥可浸泡1小時左右。夏季氣溫較高時,浸泡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腐敗變質。

(5)煎煮的火候和時間

煎煮中藥的火候和時間應根據藥物的性質和用途而定。煎一般藥宜先武火後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後用小火保持微沸狀態。

解表藥及其他芳香性藥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之後改用文火維持1015分鐘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甲殼類藥及補益藥,一般宜文火久煎,通常是沸後再煎2030分鐘,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第二煎則通常較第一煎縮短510分鐘。

(6)榨渣取汁

湯劑煎成後應榨渣取汁,因為一般藥物加水煎煮後都會吸附一定的藥液,同時已經溶入藥液的有效成分可能被藥渣再吸附。如藥渣不經壓榨取汁就拋棄,會造成有效成分的損失。

(7)煎煮的次數

煎藥時藥物有效成分首先會溶解進入藥材組織的水溶液中,然後再擴散到藥材外部的水溶液中,到藥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這時只有將藥液濾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繼續溶出。

為了充分利用藥材,避免浪費,使藥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每劑中藥不可煎1次就棄掉,最好是煎23次。

(8)入藥方法

一般藥物可以同時入煎,但部分藥物因其性質、效能及臨床用途的不同,所需煎煮的時間不同,所以煎煮中藥湯劑還應講究入藥的方法,以保證藥物應有的療效。

入藥方法有先煎、後下、包煎、另煎、烊化及沖服等。

如何較為正確地掌握一些中醫養生常識

黑馬狼劍客 掌握正確的中醫養生常識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收看央視的養生節目,對於市場上宣傳的養生保健品和養生宣傳,筆者認為不要過分的相信,沒有治百病的藥,也沒有長壽的丹,良好的作息,健康的運動才是最好的養生。 靖宇吳老黑 現在關於一些中醫養生的書籍是特別多,但是在這裡我還是推薦 皇帝內經 這部書來看...

中醫理論是否科學?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看待中醫

起小點呵 從神農嘗百草到現在,中醫已經發展了兩千多年了,這兩千多年裡,無數像神農這樣的中國人為了中醫的發展把畢生精力投入中醫的研究當中,為中醫的形成貢獻了一生,無數的古人在中醫的 下得到痊癒。也有不計其數的現代人在中醫的 下重獲健康,可見,中醫確實在治病上確實有效果的。中醫就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

來說下,如何自學中醫?如何自學中醫?

自學中醫,首先是學習四診八綱,臟腑經絡,脈訣,四氣五味,藥性賦,湯頭歌訣,再讀中醫藥學四大名著,名醫醫案等,就可以畢業了。畢業後就拜名醫參與實踐指導,就會是一箇中醫藥學的中醫醫師了。四診八綱,脈訣,四氣五味,藥性賦,湯頭歌訣必須要熟記,若悟性高就會成為名醫大師。可以從 醫學三字經 湯頭歌 藥性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