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正常菌落?什麼是菌落啊?

時間 2025-04-04 16:30:11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是乙個綜合問題,作為初學者不易把握,應跟著高資歷老師認真學習.首先,應明白什麼是正常菌群(或常居菌群),帶常居菌群的部位有那些,不同部位各有那些常居菌,何時應將致病菌判為正常攜帶,何時又應把條件致病菌/非致病菌判為病原菌,這是乙個非常辨證的問題,萬不可簡單處理,否則錯誤將是頻繁的!

2樓:匿名使用者

菌落 菌落(colony)單個微生物在適宜固體培養基表面或內部生長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見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的群落。

在固體培養基上(內)以母細胞為中心的一團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構造等特徵的子細胞的集團。

生長在固體培養基上,由單個細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見的細菌群體。將分散的細胞或孢子接種到培養基上,在適宜條件,使其生長繁殖。由於細胞受到固體培養基表面或深層的限制,子代菌體常以母細胞為中心聚集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群體。

各種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徵(如大小、形狀、邊緣、表面、質地、顏色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是衡量菌種純度、辨認和鑑定菌種的重要依據。菌落特徵與微生物的菌體形態結構特徵密切相關。例如細菌、酵母菌不形成菌絲,其菌落僅生長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可用接種工具將其全部挑起,即與培養基結合不緊密;而放線菌、黴菌的菌體大多分化為營養菌絲與繁殖菌絲,其營養菌絲深入培養基中吸取營養,故具有與培養基結合較緊,不易挑起等特徵。

菌落總數的結果怎麼看

3樓:休閒娛樂助手之星

可以如下操作:

1.操作方法:培養到時間後,計數每個平板上的菌落數。可用肉眼觀察,必要時用放大鏡檢查,以防遺漏。

在記下各平板的菌落總數後,求出同稀釋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數,計算出原始樣品中每克(或每ml)中的菌落數,進行報告。

2.到達規定培養時間,應立即計數。如果不能立即計數,應將平板放置於0-4℃,但不得超過24h。

3.計數時應選取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sn標準要求為25~250個菌落),若有二個稀釋度均在30~300之間時,按國家標準方法要求應以二者比值決定,比值小於或等於2取平均數,比值大於2則其較小數字(有的規定不考慮其比值大小,均以平均數報告)。

4.若所有稀釋度均不在計數區間。如均大於300,則取最高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如均小於30,則以最低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乘稀釋倍數報告之。

如菌落數有的大於300,有的又小於30,但均不在30~300之間,則應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如所有稀釋度均無菌落生長,則應按小於1乘以最低稀釋倍數報告之。有的規定對上述幾種情況計算出的菌落數按估算值報告。

5.不同稀釋度的菌落數應與稀釋倍數成反比(同一稀釋度的二個平板的菌落數應基本接近),即稀釋倍數愈高菌落數愈少,稀釋倍數愈低菌落數愈多。如出現逆反現象,則應視為檢驗中的差錯(有的食品有時可能出現逆反現象,如酸性飲料等),不應作為檢樣計數報告的依據。

6.當平板上有鏈狀菌落生長時,如呈鏈狀生長的菌落之間無任何明顯界限,則應作為乙個菌落計,如存在有幾條不同**的鏈,則每條鏈均應按乙個菌落計算,不要把鏈上生長的每乙個菌落分開計數。如有片狀菌落生長,該平板一般不宜採用,如片狀菌落不到平板一半,而另一半又分佈均勻,則可以半個平板的菌落數乘2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數。

7.當計數平板內的菌落數過多(即所有稀釋度均大於300時),但分佈很均勻,可取平板的一半或1/4計數。再乘以相應稀釋倍數作為該平板的菌落數。

8.菌落數的報告,按國家標準方法規定菌落數在1~100時,按實有數字報告,如大於100時,則報告前面兩位有效數字,第三位數按四捨五入計算。固體檢樣以克(g)為單位報告,液體檢樣以毫公升(ml)為單位報告,表面塗擦則以平方釐公尺(cm)報告。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菌落總數。

4樓:網友

第一步:選取單個平板上菌落數目在30-300之間的平板進行計數。

第二步:計數時,選菌落明顯,邊緣清晰的(並非連成一片的)菌落進行計數。

如果菌落數目較多,可以計數1\4平板(注意將菌落分佈較為均勻的4部分),再×4。

如果不確認是不是單菌落,可以用顯微鏡檢視。

第三步:根據接種稀釋的倍數,換算出菌落總數。

這個是上課時學的,不知道是不是myziyou醬想要的答案呢?

菌落數指的是什麼?

5樓:霓脦那些

菌落總數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如需氧情況、營養條件、ph、培養溫度和時間等)每克(每毫公升)檢樣所生長出來的閉擾襪細菌菌落總數。

總菌落數檢測一般應用於飲用水水質之監控。其主要功能是作為飲用水水質處理效能之評估,以及輸配管線是否遭受汙染之監控。溫泉水法規也將之列為水質微生物標準之檢測專案之一。

水質微生物總菌落數的檢測包括有混合稀釋法(pour plate method)、塗抹法(spread plate method)及濾膜法(membrane filter method)三種。

三種總菌落數的檢測方法其使用的培養基。

操作方式各有差異,因此資料並不宜互相比較,操作人員可以依法規需求、樣品特性、儀器及操作方便性等選擇其一進行檢測;惟在檢測之前須視樣品濃度進行適度的稀釋,目的是將樣品中微生物在單位體積。

內的數目,降低至可以計數的範圍。

在執行上常採李啟用連續稀釋法(serial dilution)。稀釋的倍數通常是以10倍體積連續稀釋。而在稀釋過程中需特別注意稀釋樣品必須完全混合均勻。

混合通常使用振盪法混和樣品,可以用手或振盪器混合,混合時不可有任何待測樣品的潑轎激灑。

檢測方法。1、混合稀釋法。

混合稀釋法是將定量的待測樣品放入培養皿中,再加入未凝之瓊脂培養基,混合後,待瓊脂培養基凝固,於定溫下培養。

2、塗抹法。

塗抹法是將稀釋好的樣品定量放在固體瓊脂培養基的表面上,利用角度約為120度的三角玻璃彎曲玻棒在培養基表面塗抹,旋轉培養皿,至水樣均勻分佈。

於培養基表面。

3、濾膜法。

濾膜法是利用水樣過濾的方式,使水樣中微生物在過濾的過程中,滯留在濾膜上方,然後將濾膜放置在m-hpc瓊脂培養基上培養,由生長之菌落數得知經過濾的樣品中微生物的數目。故此法常用於液體樣品菌數的測定,使用時須準備過濾的裝置和濾膜等相關裝置。

一般在以濾膜法進行計數時,樣品中的菌落數最好在20-80菌落數(cfu)內,所以樣品須先做適當的稀釋。

什麼是菌落啊?

6樓:始終做好自己

菌落的名詞解釋是:細菌在固體培養基上(內)生長發育,形成以母細胞為中心的一團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構造等特徵的子細胞的集團。

菌落是指由單個微生物細胞或一堆同種細胞在適宜固體培養基表面或內部生長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以母細胞為中心的一團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構造等特徵的子細胞集團。

各種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徵,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是衡量菌種純度、辨認和鑑定菌種的重要依據。

菌落特徵與微生物的菌體形態結構特徵密切相關。細菌、酵母菌不形成菌絲,其菌落僅生長在固體培養基表面,與培養基結合不緊密,可用接種工具將其全部挑起;而放線菌、黴菌的菌體大多分化為營養菌絲與繁殖菌絲,具有與培養基結合較緊,不易挑起等特徵。

細胞形態是菌落形態的基礎,菌落形態是細胞形態在群體集聚時的反映。細菌是原核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也小;細菌悄渣個體之散蘆間充滿著水分,所以整個菌落顯得溼潤,衝運帶易被接種環挑起;各種形態的菌落,有些能產生色素的細菌菌落還顯出鮮豔的顏色。

什麼是菌落是什麼

7樓:乾萊資訊諮詢

菌落,是指由單個微生物細胞在適宜固體培養基表面或內部生長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以母細胞為中心的一團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構造等特徵的子細胞集團。各種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徵,如大小、形狀、邊緣、表面、質地、顏色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是衡量菌種純度、辨認和鑑定菌種的重要依據。

菌落特徵與微生物的菌體形態結構特徵密切相關。例如,細菌、酵母菌不形成菌絲,其菌落僅生長在固體培養基表面,與培養基結合不緊密,可用接種工具將其全部挑起;而放線菌、黴菌的菌體大多分化為營養菌絲與繁殖菌絲,營養菌絲深入培養基中吸取營養,具有與培養基結合較緊,不易挑起等特徵。

什麼是菌落,什麼是菌落?瞭解菌落有何實際意義

靐一龘 菌落是指細菌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識別的生長物,它是由數以萬計相同的細菌集合而成。當樣品被稀釋到一定程度,與培養基混合,在一定培養條件下,每個能夠生長繁殖的細菌細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個可見的菌落。菌落總數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 如需氧情況 營養條件 ph 培養溫度和時間等 每克...

什麼是飲用水菌落總數超標,飲用水中菌落總數未超標,但是總大腸菌群超標什麼原因

敬凌蘭 飲用水出現白色絮狀物,90 的原因在於飲用水中黴菌 酵母菌及菌落總數超標引起的,飲用水生產中黴菌 酵母菌 菌落總數超標主要由以下幾種原因 1 反滲透膜因長期使用,膜上有可能因附著有藻類 生物膜等,過濾效能大打折扣,使得製出的純淨水本身就不 純淨 最好的改善措施是 定期將膜拆卸下來徹底清洗消毒...

蘑菇是菌落嗎,一個蘑菇是一個菌落嗎?

蘑菇是菌類的孢子體,菌類的孢子體是從他自身的菌落上生長出來的繁殖後代的結構,不能說蘑菇是菌落,蘑菇的菌落在它的培養基之中,蘑菇只是條件成熟的時候從菌落上生長出的子實體。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方,好比蘋果樹是菌落,蘑菇也就是一個蘋果。不是!菌落是指細菌,蘑菇是真菌哦!只是真菌的子實體而已。同意 追風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