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上是什麼意思, 屬 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7-18 20:00:27

1樓:匿名使用者

10) 工尺譜裡的「do」稱為上 [musical note do]

(11) 時間,時候 [time]

"屬"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範圍、物件、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於」「給」「由於」等。

2、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

3、放在動詞之後,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

4、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後句的承接或因果關係,與現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現代漢語也這樣用。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後,「於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

可根據「於」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在這」「從這」等。

【例句】1、得復見將軍於此。(《鴻門宴》在)     2、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公輸》在……方面)     3、良曰:「長於臣。」(《鴻門宴》)

3樓:匿名使用者

"屬"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參考):

一、屬  讀音zhǔ

①《動》連線。《信陵君竊符救趙》:「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②《動》跟著。《垓下之戰》:「項王渡江,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③《動》撰寫。《屈原列傳》:「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

④《動》通「囑」。託付。《岳陽樓記》:「屬予作文以記之。」

【又】勸;勸請。《赤壁賦》:「舉酒屬客。」

⑤《動》通「囑」,看。賈思勰《齊民要術·園籬》:「盤桓瞻屬。」

二、屬  讀音shǔ

①《動》歸屬;隸屬。《琵琶行》:「名屬教坊第一部。」

②《動》管轄。《扁鵲見蔡桓公》:「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誇何也。」

③《名》部屬。《陳涉世家》:「徒屬皆曰:『敬受命。』」

④《名》家屬。《獄中雜記》:「富者就其戚屬,貧則面語之。」

⑤《名》類;輩。《桃花源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過秦論》:「於是六國之土,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

【屬和】隨人唱歌。

【屬文】寫作。

【屬意】意向專注於。

【屬怨】結下仇怨。

4樓:樑萬里

本義:特殊動物種類。引申義:種類,類屬。

種類,類。亦特指牲類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左傳·莊公十年》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5樓:孤身成

繼續,連續

綴輯,撰寫

使聚集在一起,集合

通『囑』,託付,委託

叮囑,告誡

推脫,藉口

通『矚』關注

佩戴跟隨

通『注』傾注

文言文中的或什麼意思

6樓:drar_迪麗熱巴

1、 又如:或人(某人。不稱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或語公(袁可立):「此弄臣,奈何窘之?」——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2、又如:或時(有時);或一,或種(某種);或日(某日,有一天)3、用作虛詞

君實或見恕。——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或異二者之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4、表示假設。猶倘若,假使。如:

或若(假使,倘或)古文字中,「國」(繁體字為國)字從口從或,究竟是「口」還是「或「為原形,眾說紛紜。馬敘倫先生主張口為國之原字,......日本學者後藤朝太郎則主張「或」為國(國)之原字。

他認為加以口者,系秦漢以後之事。並於《國家學會》雜誌第二十七卷第六號上發表**,說之如下:「國(國)字作口,乃秦漢以來之事,周代春秋戰國時代,只有或字。

」按:或為戈與口之合體,後漢許慎於《說文解字》中亦曰,或者,邦也。

7樓:老馬克必須回來

(1)表示選擇或列舉.、

(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狀況或行動之間的一個抉擇.

(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內(4)兩個詞或兩個短語同義、等義或替換的性質

8樓:匿名使用者

或:有時,有人,有的人,或許

9樓:迷你必死

1.有人

2.有的人

3.有的

4.或許

5.有時

10樓:我真的愛範

表示:有的。。。有的。。。有的。。。

11樓:犁堯岑瑛琭

「或」一般表示的意思可能有以下幾種

1、選擇關係:或者

2、也許:或許

3、物主代詞:有的,有些,比如:小動物們姿態各異,或抓耳撈腮,或安詳睡覺。

下面給出兩句,樓主可練習一下是什麼意思:

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代詞)2、殷其弗或亂正四方。――《書·微子》

希望能對樓主有所幫助,謝謝!

12樓:匿名使用者

「及」在文言文中的字義如下:

1、用作動詞,意思是:趕上;追上。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釋義: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舟離岸了。

2、用作動詞,意思是:至;到;到達。

出處: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釋義:農夫把春天到了的訊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遭遇;遇到。

出處:春秋·佚名《叔向賀貧》:「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

釋義:犯法胡為,放利聚財,該當遭到禍難。

4、用作動詞,意思是:推及;涉及。

出處:先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釋義: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

5、用作動詞,意思是:來得及。

出處:漢·劉向 《荊軻刺秦王》:「方急時,不及召下兵。」

釋義: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及召來侍衛。

6、用作動詞,意思是:趕得上;比得上。

出處:先秦·佚名《鄒忌諷齊王納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釋義: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7、用作介詞,意思是:等到;到了。

出處:魏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釋義: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8、用作介詞,意思是:趁著。

出處:先秦·左丘明 《子魚論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釋義: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

9、用作介詞,意思是:跟,與。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屈完及諸侯盟。」

釋義:後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10、用作連詞,意思是:和,與。

出處:魏晉·李密 《陳情表》:「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釋義: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

「上」在文言文裡意思是什麼?

13樓:最愛塵涑

上shǎng

指上聲。古音分四聲,即平上去入。今音也分四聲,即陰陽上去。

上 shàng

形容詞義:

1.上等;等級高或品質良好。

上客從趙來。——《戰國策·秦策》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孫子·謀攻》

2.時間或次序在前。

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膚,食不滿腸。——《商君書·算地》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樂府詩《陌上桑》

3.遠;久遠。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4.猶正。主要意義。如上事:正業;指君事、國事。上國:京都;又指春秋時齊、晉等中原諸國。

5.廣大。

是以能上之。——《淮南子·說山》。注:「大也。」

6.豐足

從其爵而上下之。——《周禮·司儀》。注:「猶豐殺也。」

與年之上下。——《禮記·禮器》。注:「豐凶也。」

動詞義:

1.登;上升;向上。

下上其音。——《詩·邶風·燕燕》

由山以上五六裡,有穴窈然。——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從流石蛇行而上。——明·徐巨集祖《遊黃山記》

2.上報;呈報。

凡死刑獄上,其刑者先俟於門外。——清·方苞《獄中雜記》

3.進獻;送上。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戰國策·齊策》

入都,即伏闕上《平黎策》。——《明史·海瑞傳》

臣乃敢上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4.崇尚;提倡。

上篤厚。——《史記·平津侯主父傳》

治天下者審所上而已。——《漢書·匡衡傳》

上慎旃哉!——《詩·魏風·陟岵》

上農除末,黔首是富。——《史記·秦始皇本紀》

5.上繳;交納。如上印:上繳官印。

6.增加;添補。如上草:給牲口新增飼料。上刑。

7.向前;前進。

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楚辭·屈原·涉江》

8.去;到。

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始覆上街頭理其故業。——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唐·劉禹錫《陋室銘》

9.到任;就職。如上任、上官、上臺。

10.當值。如上直、上宿、上番。

11.放到;放進。

上於盆而養之,蟹白慄黃備極護愛。——《聊齋志異·促織》

12.安裝;裝上。

以槍上刺刀相搏擊。——《清稗類鈔·戰事類》

13.陷入;遭受。

14.合符。

15.教授;學習。如上書、上館。

16.燃點。如上火、上紙、上灶、上香。

17.擰緊。如上弦、上繩。

18.敬辭,猶進用。如上謁。

19.記住。如上心。

20.塗;搽;敷。如上藥、上色。

「及」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4樓:匿名使用者

「及」在文言文中的字義如下:

1、用作動詞,意思是:趕上;追上。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釋義: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舟離岸了。

2、用作動詞,意思是:至;到;到達。

出處: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釋義:農夫把春天到了的訊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遭遇;遇到。

出處:春秋·佚名《叔向賀貧》:「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

釋義:犯法胡為,放利聚財,該當遭到禍難。

4、用作動詞,意思是:推及;涉及。

出處:先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釋義: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

5、用作動詞,意思是:來得及。

出處:漢·劉向 《荊軻刺秦王》:「方急時,不及召下兵。」

釋義: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及召來侍衛。

6、用作動詞,意思是:趕得上;比得上。

出處:先秦·佚名《鄒忌諷齊王納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釋義: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7、用作介詞,意思是:等到;到了。

出處:魏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釋義: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8、用作介詞,意思是:趁著。

出處:先秦·左丘明 《子魚論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釋義: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

9、用作介詞,意思是:跟,與。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屈完及諸侯盟。」

釋義:後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10、用作連詞,意思是:和,與。

出處:魏晉·李密 《陳情表》:「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釋義: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及 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森振華星戊 文言文中一般讀作d 一 作動詞 1.得到,獲得 2.找到 3.得知 4.捕獲 5.成功 完成 6.適,合 7.具備 8.同 德 恩惠,感恩 9.助動詞。能,能夠 10.得意,滿足 11.看到 二 作名詞 1.收穫,心得 2.德,道德,有德之人 三 作副詞 必須,應該 四 作形容詞 合適 ...

殆在文言文中指什麼,殆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閱讀與表達 形 形聲。從歹 臺聲。本義 危險 同本義 danger 殆,危也。說文 民今方殆,視民夢夢 詩 小雅 正月 亦曰殆哉。書 秦誓 傳 危殆。晉有三不殆。左傳 昭公四年 注 危也。兵殆於垂沙。荀子 議兵 注 謂危亡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 謀攻 三守不完,則國危身殆。韓非子 三守 備危恐...

文言文中「嘗」的意思,在文言文中「嘗」是什麼意思?

青山一尾魚 嘗動詞義 1 形聲字。從旨尚聲。旨 滋味美。本義 辨別滋味 品嚐。天子乃以雛嘗黍。禮記 月令 臣先嚐之。禮記 曲禮 不敢嘗。論語 百鬼迪嘗。漢書 禮樂志 嘗其旨否。詩 小雅 甫田 2 嘗試。嘗,試也。小爾雅 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人,若何?左傳 襄公十八年 3 經歷。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