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內容單薄,原因可能是:閱歷少:語言不夠豐富;意象用得不多。
所以應該增加詞彙量,多研究一些意象,最重要的還是增加生活閱歷和生命體驗。總之,只有把語言和生活很好地結合起來,詩歌的內容才會一點點地變得充實。提高總需要一個過程的,不著急,慢慢來!
2樓:沫硯聿竹
可以看看席慕容的詩!多點寫進去點感情。我個人不喜歡長詩。呵呵交流qq372510603
如何才能寫好詩歌?
3樓:青春囈語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叶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同一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
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
韻式的規律
新詩韻式中押韻的問題,都是從古詩押韻規律中借鑑而來。所以,在新詩押韻的問題上也可以遵循律詩用韻的規律。如:
1、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杜甫的《閣夜》便是偶句押韻: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頗寂寥。
新詩偶句押韻很多,像筆者在上文列舉李敖的《只愛一點點》就是屬於偶句押韻。由此可見,行押韻和跳行韻也可以說是從偶句押韻中引申而來的。
2、只押平聲韻
律詩規定,只能押平聲韻,這幾乎是一條死規矩。為什麼呢?因為押仄聲字會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覺遵守這一規則。
新詩可以相對寬泛一點,但也應注意只押平聲韻。新詩相對律詩較長,若只採用平聲韻,往往會覺得平聲韻字不夠用,也可以投機取巧一點,可採用韻尾押韻的方法。(注:
韻母中飽含韻頭、韻腹、韻尾。寫新詩押韻相對律詩而言,可以寬限一點,韻尾相同就算押韻了。)根據這一方法,像an ian uan ,甚至en in uen 他們的韻尾為n,可以算作同韻,又如ang iang uang , 甚至eng ing ueng ong iong 他們的韻尾為ng,也可以算作同韻。
這樣一來,平聲韻字就多了。
3、一韻到底
律詩中間不能換韻。古風允許中途換韻。新詩歌可以二者兼而有之。像節押韻、節轉韻,就是這種情況。
另外,關於律詩押韻中的避忌,在新詩中也可借鑑,增加詩歌的美感。譬如:忌重韻,即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裡重複出現。
避免同義字相押,如一首詩中同時使用「花」、「葩」,「芳」、「香」等。不過,對於今天的新詩而言已沒有必要再強調這一點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怎樣才能寫出好詩呢?《詩神》上說:「詩歌要有三氣,即:大氣、靈氣、底氣。」什麼是三氣呢?
從三氣入手,講究的是謀篇佈局,大處著眼,也就是立意。
大氣,講的是要有時代氣息,讓讀者感觸到時代的脈搏。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遷,大凡經久不衰的詩歌都有其大氣所在。李杜齊名,為什麼老杜被稱為詩聖,而老李卻只被稱為詩仙呢?
因為從杜圃的詩中可以看出一代大唐的風貌。有劃時代意義。李白放蕩不羈,儘管詩風飄逸,但隨意性大,也就屈居詩仙了。
靈氣,指的是表象與內涵的幻化關係。任何靈魂都要有個軀殼做表象,沒有軀殼,光有靈魂,是不完美的,那會使人看不到,摸不著。所以,靈魂要通過表象來體現;表象要通過靈魂來塑造。
哪吒還要有荷花來化身呢,否則靈魂無所依。在詩歌中,靈魂體現了一種思想,一種意識。但如何幻化就要全憑個人的悟性了。
例如郭小川的《選隊長》:「年輕的團支書競聘生產隊長/手中的規劃圖就是立下的軍令狀/掌聲/掌聲把小村託了起來/托起來/放在他寬闊的肩上。」後數第三句幻化得就相當好。
這裡的掌聲代表大家的信任。底氣,指的是詩中的內涵(資訊)要豐富,傳遞感情和資訊,要多角度,大縱深,多方位的。資訊量大,能給人一種洶湧澎湃,震撼心靈的感覺。
當然,底氣足不是華麗詞藻的分行排比,也不是雜七雜八閒情的堆砌,而是豐富知識的內涵通過表象體現出來,經得住推敲。
當然,一時一事有所感觸也可就事論事成詩,但畢竟單薄,穿透力不強。
5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詩歌不需要押韻啊.......
回答者:yummyly - 魔法學徒 一級
你是聽說的呢?亂講,現代詩歌有什麼不好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壓韻有一個關鍵,就是每句話的結尾那個字的韻母要一樣,讀起來才朗朗上口。既要押韻,又要意思流貫非有一定天賦的人是做不到的。但是本人給你提供一個速成的辦法。
比如你第一句話的末尾一個字是「中」,然後你去翻字典,找韻母為ong的字,如果那個字放在末尾能保持意思的流暢的話,就算小有所成了。比如由「中」字,我不翻字典就能聯想到「同」「紅」「龍」「公」「榮」「瓊」「冬」,朋友你不覺得這些可愛的漢字蘊藏著無數可能對你有用的意象與畫面麼?
押韻不是什麼高超的藝術手法,而且有時候往往會因為要照顧押韻而影響了詩歌本身的渾然天成,請朋友在創作時要三思!
7樓:匿名使用者
lz,我建議你不要對現代詩歌研究太深了。
因為寫現代詩的人和抽象派的畫家一樣,很容易走進藝術的死衚衕,可能會厭世,絕望,抑鬱,嚴重的就會自殺。
8樓:幽隱
唐詩三百首 購買一本 單價9.8
9樓:匿名使用者
寫詩除了要文筆好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有靈感,如果為了寫詩而寫詩,那麼寫出來的詩必如行屍走肉
10樓:太叔青芬俞環
富於感情,文字優美,押韻可以沒有,有更好。
詩歌裡想象豐富,就差不多了。現代的詩歌要求不是那麼嚴格的
11樓:貢暄文巧闌
要想寫好詩,一定要讀詩歌史。模仿前人的作品是學習寫作的好方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否則就不要寫,否則就不斷的改。
好詩是有生命的,生命不易創造,我們的生命不發光就寫不出好詩,生的感悟是詩的結晶。詩要有意境,一首詩可以是宇宙也可以是一根蔥。詩人最好是個思想者是個哲學家,哲學家和思想者最好是個詩人。
寫小我寫大我寫眾生寫蒼生。沒有情志的人不叫人,沒有情志的詩不叫詩。詩絕不等於浪漫,詩絕不等於美。
很多問題出在原本一句話就可表達出一首詩要表達的東西。一首詩的全部語言並未用來表達同一個內含,他們是四處散落的,玩弄語言的花樣對於一首詩是致命的傷害,多數語言的花邊與零碎是不必要的。不要用繁雜的語言去表達原本很簡單的東西,讓原本簡單的東西因那些文字而顯得繁雜。
語言不應成為閱讀的障礙,不應讓讀者首先去穿過語言的森林,再去分辨那森林後面發生的事物,不要讓讀者看到你的語言,要讓他們看到你的心田,通過你的文字,讓他們看到你想讓他們看到的一切,而不是文字的瘴氣。不能讓讀者去猜疑你的文字,文字是不該被猜疑的,就是複雜的語句也應該是人類心意中存在的,否則那文字就是死亡的,沒有生命力的。文字的組織不能讓人的意識產生昏迷或者沉睡,我相信閱讀是讓人神志清醒的,不能讓人讀了迷迷糊糊,這樣的文字不是天書,天書的內含是相當偉大的,天書是讓人的意識讓人生命清醒的讀本。
聲韻不能影響語境,聲韻與語境應該統一。
文字什麼都可寫,但不是什麼東西都叫詩歌,詩歌是一種高階精神,他所表達的東西不是庸俗的人能夠掌握的,要想寫詩歌,內心世界一定不能平庸,要想寫出偉大的詩篇就要有高尚的品質與光輝的精神。不是會寫字的人就能當詩人,也不是情感豐富的人就能當詩人。詩人是高階文明的代表之一,詩人也是最平凡的人之一,但詩歌絕對是偉大的,能稱為詩的事物非常多,但能稱為詩的文字在世上並不多。
詩歌的種類較多,學寫哪一種詩呢?只要是新詩,具體哪種詩並不限制,如內容上敘事詩、抒情詩都可以寫,形式上自由詩或散文詩亦可。
怎樣寫詩?在學過詩歌之後,應該在以下幾點加以注意:
①在感受生活的過程中提煉主題,要有鮮明的形象。"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我們寫作的源泉,平常我們寫作文,強調的總是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真實的感受。
在寫詩歌時,我們同樣應該如此。對於自己真實的感受,要著眼於寫出具體的形象,用形象體現思想觀點。
②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或事進行構思和立意,抒發充沛的感情。人總是有感情的,而詩歌是最要抒情的文學形式。因為,詩歌常常是有感而發的,而且,優美的詩篇也總是產生在感情激盪的時候,試看我們學過的《沁園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你在**》、《甘蔗林--青紗帳》,哪一首不是詩人感情的噴發?
在我們為某一人,某一事或某一物而動情之時,抓住自己的這種感受,通過詩歌的形式抒發出來,將自己的這種感情賦予詩歌之中,是寫好詩歌的基礎。
③語言凝練、準確,生動流暢,富有韻律。詩歌究竟是詩歌,在語言運用上,它畢竟與其它文體不同。詩歌的語言比其它文體要精煉,我們要注意把握這一不同之處,捕捉生活中最好的鏡頭,用最精煉的語言勾畫出鮮明的形象;詩歌的語言有韻律感,我們可以在寫詩的過程中嘗試押韻,讓自己的詩給人以美的感受。
給以下詩寫出詩的含義和鑑賞
12樓:神醫張仲景
十一月十日風雨大作
我靜靜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自己並不感到悲哀,
還想著替國家守衛邊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
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這是年近七旬的陸游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著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被子裡,寫下的一首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詩篇。
詩的前兩句直接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情思。「僵臥」道出了詩人的老邁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一「僵」一「孤」,淒涼之極,為什麼還「不自哀」呢?因為詩人的愛國熱忱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經不把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居住環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氣概。
但是,他何嘗不知道現實是殘酷的,是不以人的意願為轉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這兩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表現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後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集中在一個「夢」字上,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因關心國事而形成戎馬征戰的夢幻,以夢的形式再現了「戍輪臺」的志向,「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禦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
但是詩人一點也「不自哀」,報國殺敵之心卻更強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鐵馬冰河」的夢境,使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現。
秋詞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
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
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於是,秋,便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裡,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薰染得迷迷離離。
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闢蹊徑,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後的作品,讓人佩服劉禹錫的待人處世。原詩兩首,所選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自宋玉於《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名句後,悲,就成了秋的一種色調,一種情緒;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
「我言」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儘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勝春朝」就是詩人對於秋景最為充分的認可。這種認可,絕非僅僅是一時的感性衝動,而是融入了詩人對秋天的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雲」,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雲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遊到了雲霄。
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
這裡,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讀這樣的詩,洋溢在我們心頭的,絕非什麼悲涼的氣息,我們隨著詩人的「詩情」,藉助詩人想象的翅膀,天馬行空般馳騁於碧空之上。於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一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後人留下的,卻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現代詩歌按內容分為,詩歌按內容分類可分為什麼?按形式可分為什麼?
新月派,徐志摩,聞一多,講究格律 九葉派,穆旦 袁可嘉 辛迪等九人,據現代主義傾向。現代詩派,受西方象徵主義影響,代表人物李金髮。七月詩派,重要的現實主義詩歌流派,因胡風主編 七月 得名。代表詩人有艾青 田間和魯藜 綠原 牛漢等 新民歌,比如李季等人。政治抒情詩 朦朧詩派 古代詩歌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
如何避免夫妻吵架,夫妻怎樣避免吵架
避免夫妻間的吵架,首先,你要學會正確處理不同意見。結婚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為夫妻不得不學會如何同時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集體利益,以及如何友好地處理不同的意見。有時,你和你的伴侶可能會有分歧,但也許你們都想著眼前的集體利益,而不是衝動的決定。其次,你們必須學會讓步。當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時,有時它們可以通...
關於詩歌朗誦的內容,關於安全的詩歌朗誦
西廂居 中國人,不跪的人 1995年3月7日下午3點,頭天晚上加班到凌晨兩點的珠海市南山工業區瑞進電子公司的工作好不容易到10分鐘的工休時間,工人們太累了 當外國女老闆走進車間的時候,中國工人們剛剛迷糊幾分鐘 趴在工作臺休息的工人被老闆的辱罵聲驚醒 工人排隊跪下!人群中有一個人直直地站著,憤怒地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