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暴走少女
一、認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是當代德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佔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是由瑞士學者皮亞傑提出,而後由美國學者科爾伯格進一步深化的。該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斷力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不斷髮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及其行為的發生。
認知模式的特色在於:一是提出以公正觀發展為主線的德育發展階段理論;二是建構了較為科學的道德發展觀,提出智力與道德判斷力關係的一般觀點;三是通過實驗建立了嶄新的學校德育模式。
二、體諒模式
體諒或學會關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為英國學校德育學家彼得•麥克費爾和他的同事所創。
體諒模式的特色在於:有助於教師較全面地認識學生在解決特定的人際一社會問題的各種可能反應;有助於教師較全面地認識學生在解決特定的人際一社會問題時可能遭到的種種困難,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學會關心;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應,教師能夠根據它們指導學生圍繞大家提出的行動方針進行講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題。
三、社會模仿模式
社會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國的班杜拉創立的,該模式認為人與環境是一個互動體,人既能對刺激作出反應,也能主動地解釋並作用於情境。
社會模仿模式可資借鑑的地方在於:在**道德教育與行為形成方面,社會學習理論的許多成果值得借鑑,對我們加強道德知識教育和行為習慣培養有較大啟迪作用;強調自我效能,注重個體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強化。
四、價值澄清模式
價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拉斯、哈明、西蒙等人。這種模式著眼於價值觀教育,試圖幫助人們減少價值混亂並通過評價過程促進統一的價值觀的形成。其目的是通過選擇、讚揚和實踐過程來增進賦予理智的價值選擇。
價值澄清模式認為,人們的價值觀並不是一種固定的觀點或永恆不變的真理,而是建立在個體親身經歷的社會經驗基礎上的一種指南。因此,要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就必須經過選擇、評價和按這些價值觀行動的過程。
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專門設計的方法和練習,通過創造一種沒有威脅的、非強制的、「柔和」的對話環境,幫助學生運用到現存的理念和行動中,幫助學生澄清價值觀。
五、發展模式
認知發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柯爾伯格。他反對相對主義的道德價值觀,主張建立普遍的道德價值。道德判斷的重要假設:
①道德判斷形式反映個體道德判斷水平。道德判斷有內容與形式之別。所謂道德判斷內容就是對道德問題所作的「該」或「不該」、「對」或「錯」的回答;所謂道德判斷形式指的是判斷的理由以及說明過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
後者反映個體的道德判斷水平。
②個體的道德判斷形式處於不斷髮展之中。
他設計了「兩難故事法」用以測定青少年的道德發展水平和階段,並提出了著名的道德發展「三水平六階段」學說,即: 前習俗道德水平(階段1—— 懲罰與服從, 階段2——個人的工具主義目的與交換) 。
習俗道德水平(階段3—— 相互的人際期望、人際關係與人際協調, 階段4——社會制度和良心維持);後習俗道德水平(階段5——至上的權力、社會契約或功利, 階段6——普遍性倫理原則)。
2樓:戀圈圈兒
一、「學會關心」德育模式
「學會關心」是2l世紀的教育哲學。也是一種實踐性的教育模式。「學會關心」德育模式是一種重在道德學習的德育模式,它以「學會關心」作為基點與核心,是道德教育從「培養論」向「學習論」轉移的過程,或者說,這一過程是道德教育重點由教育、培養逐步轉向自主學習的過程。
道德教育從以往強制性的教育轉向自主性道德學習,更符合德性形成的規律:更重要的是,促進了教育中授—受關係、人—人關係的轉變。「學會關心」德育模式的操作辦法,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營造關心性體系,另一方面是指導關心品質學習的具體方式,主要包括品德踐行作業、設崗服務制、道德遊戲、關愛敘事等方式。
「學會關心」採取「踐行一體驗一認知」的路線。
二、欣賞型德育模式
在道德教育中始終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矛盾,即教師的價值引導與道德學習主體的自主建構之間、道德「相對主義」與「絕對主義」之間的矛盾。「欣賞型德育模式」的基本假設是:道德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如果可以處理成一幅美麗的畫,一曲動聽的歌,那麼與這幅畫、這首歌相遇的人就會在「欣賞」中自由地接納這幅畫、這首歌及其內涵的價值。
這樣,欣賞型德育模式的具體目標是「道德學習在欣賞中完成」。從邏輯角度看,這一目標的實現可以表達為三個方面:一是建立參謀或夥伴式的師生關係;二是德育情境與要素的審美化;三是在「欣賞」中完成價值選擇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在德育過程中存在可以被學生欣賞的審美物件即「德育美」,這是欣賞型德育的前提。德育過程諸要素的審美化是這一模式建構的關鍵。因而,必須進行道德教育活動的形式美、作品美和師表美的創造和欣賞。
三、對話性德育模式
對話性德育模式的踐行中,有一些基本策略:第一,營造自由的交往情景;第二,鼓勵學生的自我表達;第三,培養學生的質詢意識;第四,建構開放的話語模式。
我們學校德育工作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德育內容脫離生活世界;第二,強調灌輸說教的德育方法。忽視學生的主體性;第三,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隔離。
對話性德育模式對「對話」的關注,將有助於彌補傳統德育中的缺失,它對於當前德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其一,德育對話強調對話內容與生活世界的聯絡;其二,德育對話強調理解的重要性;其三,德育對話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而非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德育對話是師生之間心理交流的過程,此過程包括一系列環節。
為了保障德育對話「通暢」,應注意以下問題:師生在對話中要平等地對待對方;師生雙方有共同的話語和遵守一定的規則;師生對話的態度要真誠;教師要循序漸進,根據學生的道德發展水平提出適當的要求。
四、活動道德教育模式
活動道德教育模式中的「活動」,是指具有道德教育意義或功能的個人外部活動,或影響個人道德意識、道德行為、調節人際關係的外部活動,它至少包括學生主動參與的遊戲、勞動、學生之間的外部協作和其他集體性活動等。此外,「活動」具有其道德發展和道德教育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活動是個體道德形成、發展的根源與動力;第二,活動是學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礎。
由於活動德育模式中的「活動」必須是學生自由自主的活動,因而教師將肩負更多的責任。
五、生活型德育模式
生活型德育與以往的運動式德育和塑造型德育有著本質性的區別,主要表現為:第一,生活型德育是以現時的、自然的、真實的生活為基本途徑對學生實施的德育;第二,生活型德育主張學校德育是對「人」的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第三,生活型德育注重轉變和深化學生的品德「情感」。實施生活型德育必須堅持三個根本性原則,即主體性原則、主導性原則和創新性原則。
生活型德育的具體目標是,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學會按照一定的品德規範去生活,為了使這一目標更具操作性,可將其分解為四個更具體的指標,即學會品德實踐、學會品德體驗、學會品德感悟、學會品德選擇。相應地,該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引導-品德實踐、引導-品德體驗、引導-品德感悟、引導-品德選擇,這個過程由主導性貫穿,可迴圈往復。
六、主體德育模式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許多德育工作者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他們或者把學生當作道德知識的接受器,或者把學生看作是可以馴養訓練的小動物,由此形成了「說教式」和「管教式」兩種僵化的德育模式。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更深刻理解主體德育模式:第一,主體德育模式以師生互動為基礎,由此所建構的師生關係具有平等性、目的性特徵。第二,主體德育模式以主體性原則為基本原則,在德育過程中,應發揮師生雙方的主體性。
第三,主體德育模式以培養學生的道德能力為目的。第四,主體德育模式以培育和優化學生道德接受機制為核心。
近年來,具有主體德育模式型別特質的具體模式還有:自主構建型德育模式、「自主-選擇-養成」德育模式、「自我教育」模式、「激勵參與」德育模式等。
我國的主要的德育模式有哪些方面
3樓:鐔婐煇誨晩鐔
德育的模式有道德認知模式,體諒模式。價值澄清模式,社會運動模式,社會學習模式,集體教育模式
4樓:柒月黑瞳
我國學校德育內容主要包括的方面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內育。
德育模式是在容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經長期德育實踐而定型的德育活動結構及其配套的實施策略 。這個定義包含著理論指導、活動的結構與程式、實施原則、操作要領等諸因素統一結合構成的德育活動形式 。
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5樓:江西財智名家論壇****
,什麼是管理?
管理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一般它包括4個含義:
1.管理是為了實現組織未來目標的活動
2.管理的工作本質是協調
3.管理工作存在於組織中
4.管理工作的重點是對人進行管理。
換言之管理就是制定,執行,檢查和改進。制定就是制定計劃,執行就是按照計劃去做,即實施;檢查就是將執行的過程或結果與計劃進行對比,總結出經驗,找出差距;改進首先是推廣通過檢查總結出的經驗,將經驗轉變為長效機制或新的規定;再次是針對檢查發現的 問題進行糾正,制定糾正、預防措施。
任何一種管理活動都必須由以下四個基本要素構成,即: 1、管理主體(由誰管) 2、(管理客體(管什麼) 3、組織目的(為何而管)4、組織環境或條件(在什麼情況下管)。
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一)行政的管理方法
含義:是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運用指示、規定、條例和命令等行政手段,按行政系統由上級到下級逐層進行管理活動的方法。
特點:權威性 、強制性、穩定性 、具體性、階級性
(二)法律管理方法
含義:是運用法律規範和類似法律規範的各種行為規則進行管理的方法。
特點:階級性、概括性、規範性、強制性。
(三)經濟管理的方法
含義:指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運用經濟槓桿和經濟手段來進行管理的方法。
特點:利益性、多樣性、階級性。
………………………………
管理的重要性
正如我們所熟知的,一個公司的正常執行一定需要一定的管理。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
概括起來說,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 管理使組織發揮正常功能。
管理,是一切組織正常發揮作用的前提,任何一個有組織的集體活動,不論其性質如何,都只有在管理者對它加以管理的條件下,才能按照所要求的方向進行。
組織是由組織的要素組成的,組織的要素互相作用產生組織的整體功能。組織要素的作用依賴於管理。管理在組織中協調各部分的活動,並使組織與環境相適應。
在樂隊裡,一個不準確的音調會破壞整個樂隊的和諧,影響整個演奏的效果。同樣,在一個組織中,沒有管理,就無法彼此協作地進行工作,就無法達到既定的目的,甚至連這個組織的存在都是不可能的。集體活動發揮作用的效果大多取決於組織的管理水平。
組織對管理的要求和對管理的依賴性與組織的規模是密切相關的,共同勞動的規模越大,勞動分工和協作越精細、複雜,管理工作也就越重要。一般地說,在手工業企業裡,要進行共同勞動,有一定的分工協作,管理就成為進行生產所不可缺少的條件。但是,如果手工業企業的生產規模較小,生產技術和勞動分工也比較簡單,管理工作也比較簡單。
現代化大工業生產,不僅生產技術複雜,而且分工協作嚴密,專業化水平和社會化程度都高,社會聯絡更加廣泛,需要的管理水平就更高。
總而言之,生產社會化程度越高,勞動分工和協作越細,就越要有嚴密的科學的管理。組織系統越龐大,管理問題也就越複雜,龐大的現代化生產系統要求有相當高度的管理水平,否則就無法正常運轉。
我國小學主要的德育原則有哪些,我國小學德育的主要原則有哪些
學校德育原則 1 方向性原則。方向性原則是社會主義學校德育的根本原則,它要求學校德育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養學生的科學世界觀 人生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這個原則是由社會主義學校德育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我們要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學校要培養 四有 兩...
德育的理論基礎有哪些 它們之於德育研究的意義何在
清溪看世界 德育的理論基礎是道德內化 關懷理論,強調道德情感在個體道德發展中的作用 多元智力理論,主張道德教育首先應當培養道德情感的培育。意義 德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 德育是學生健康生長的條件和保證 德育是實現我國德育目標的基礎和保障 德育是培養具有道德發展性的人的條件和保證。 袁...
曾軍良建立魅力文化對校園德育有哪些作用
碧海藍天 什麼是教育?教育是一種人類道德 科學 技術 知識儲備 精神境界的傳承和提升行為,也是人類文明的傳遞。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 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 或階級 的要求,有目的 有計劃 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