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文言文虛詞的解釋及例子,還缺

時間 2021-09-13 14:18:06

1樓:匿名使用者

18個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以、因、於、與、也、則、者、之。

其中部分虛詞的用法如下:

而1、連詞: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勸學》

翻譯:螃蟹有六隻腳和兩隻鉗夾,(但是)如果沒有蛇、蟮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

何:1、疑問代詞:單獨作謂語,後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翻譯為「為什麼」「什麼原因」。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翻譯:為什麼這樣呢?為的尊重(你們)大國的威嚴以表示敬意啊。

所1、表處所、地方。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翻譯: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裡的神廟中。

擴充套件資料:

虛詞的注意點

1.通假字

在古代漢語中,有些字可以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這種現象叫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假借。古漢語中的通假字有三種情況:

同音通假、近音通假和變音通假。通假字的讀音應讀被通假字的讀音,解釋也應按被通假字的字**釋,表達時一般用「通」的解說形式。

(1)音同的通假。即借字為本字的聲符(也有本字為借字聲符的),或借字與本字有共同聲符的。

聲符雖不同,但兩個字的讀音是相近的,表現為同聲母或同韻母的形式。

偏旁的通假字。通假字經常通過以下幾種方法考查:

(2)給句中加點的字注音(通假字讀音有變化)。

2.一詞多義

我國的文字用法極為複雜,一個字詞往往有很多的意義與用法。一詞多義的現象在古代漢語乃至現代漢語都是極其普遍的。一詞多義也是我們平時在閱讀文言文、考試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瞭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

瞭解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是掌握一詞多義的基本方法,一個詞的基本義稱為「本義」,由本義生髮延伸出來的意義稱為引申義。另外,比喻義是通過打比方產生的詞義,假借義是利用假借字形成的詞義。

3.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與現代漢語句式基本相同。他們都分單句和複句,都有主謂賓和定狀補六大成分。句子的語序也基本相同。

當然,他們之間還有相異的地方,學習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現代漢語句式的相異點。

雖然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於文言文有些實詞和現代漢語用法不同,因此就出現了一些特殊句式。要想學好文言文,正確理解句子含義,領會文章內容,就必須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我們常講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和固定句式。

高中18個文言文虛詞的用法和意義是什麼?

高中的18個主要文言虛詞是哪18個

高中文言文中的18個虛詞和120個實詞的具體用法有哪些

2樓:絲絲縷縷的青煙

高考文言虛詞18

一、而二、何三、乎四、乃五、其六、且七、若

八、所九、為十、焉 十一、也 十

二、以十三、因 十

四、於 十

五、與 十

六、則 十

七、者 十

八、之一、【而】

1、連詞:可連結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1)、表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譯作 「和」或「及」或「又」。如:

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墨子•尚同》)

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與蟻。(《韓非子•說林》)

劍閣崢嶸而崔嵬。(《蜀道難》)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2)、表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如: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3)、表承接關係。一般不譯,有時譯作 「就」「才」「接著」。如: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

(4)錶轉折關係。可譯作「但是」「卻」。如: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5)表假設關係,可譯作「如果」、「假如」。如: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子產而死,誰其嗣之?(《左傳•襄公三十年》)

(6)表修飾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可不譯,有時譯作「地」。如: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7)表示因果關係,譯作「因而」「所以」如:

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8)表示目的關係,一般譯作「來」,或不譯。如: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9)為下文提出更甚的事情作襯托,譯作「還」 「尚且」常與「何況」「而況」相呼應,表遞進。如: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於人乎?(《淮南子•人間》)

夫禽獸之愚,而不可妄致也,而況於火食之民乎?(屍子《明堂》)

2、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通「爾」,一般作定語,譯作「你的」,也可作主語,譯作「你」。如: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②若欲死而父, 即前鬥。《書博雞者事》③而母立於茲。

(《項脊軒志》)④餘知而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3、通「如」:好像,如同。如: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罷了。複音虛詞,表示「限止」,語氣助詞。例: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 尺而已。(《**》)

[而後]才,方才。例:①三月而後成。②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表》)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例: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鐘山記》)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庖丁解牛》)

高中文言文解釋,高中文言文翻譯

誠石巖鷹 幸 1則吾斯役之不幸 幸運 譯文 這是我 發起的 這場戰爭不幸運 的地方 2大王亦幸赦臣 僥倖,幸而,幸虧 譯文 大王就算僥倖赦免臣下。3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 寵愛 譯文 現在趙國強大而燕國弱小,但是你卻寵愛趙王。4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皇帝到來 譯文 做出 美好的姿態地站 在那裡 遠...

解釋文言文,關於「城」的文言文解釋

項羽不肯竟學 項羽不肯完成他的學業 就跑去打天下了 項籍1.少時,學書2.不成,去3.學劍,又不成。項梁怒4.之。籍曰 書,足5.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6.選自 史記 項羽本紀 註釋 1.項籍 項羽。項羽名籍,字羽。2.書 指古書...

高中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答案,高中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的練習答案?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syzxwk2017 一 高中文言文閱讀 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臧燾字德仁,東莞莒人。少好學,善 三禮 貧約自立,操行為鄉里所稱。晉孝武帝太元中,衛將軍謝安始立國學,刺史謝玄舉燾為助教。孝武帝追崇庶祖母宣太后,議者或謂宜配食中宗。燾議曰 前漢孝文 孝昭太后,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