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物方
《愚公移山》中對面移山這件事,文中人物主要有三種態度:愚公妻子的「獻疑」、智叟的「笑而止之」、眾人的「雜然相許」。
愚公妻子是「獻疑」,認為丈夫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動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麼辦呢?是對愚公的關心和擔心;
智叟是「笑而止之」,認為憑愚公這把老骨頭,連山上的一棵草都毀不了,還想動土石嗎?是對寓公的輕視和嘲笑;
子孫是「雜然相許」,對寓公移山獻計獻策,說明移山得到了家人的支援。
擴充套件資料
愚公與智叟兩個人物思想主張的矛盾衝突,借人物語言作了透徹的表達。對話生動,畢肖聲口,符合個性的對白對於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的對話,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叟的「笑」,是對愚公移山不屑一顧的輕蔑情態;智叟的「止」,是對愚公移山不以為然而進行粗暴的干涉。
這個自以為多智的老頭子,在他的眼裡,愚公能移山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所以脫口而出,給愚公潑冷水。智叟譏笑愚公笨拙,所持理由與愚公的妻子相同,便兩者態度迥異,一個是自視其高,加以阻撓,一個是提疑問,目的是為解決問題。
智叟,智於其表,愚在其中,因此愚公對智叟的冷嘲熱諷,先報之以一聲長嘆,表示遺憾想不到智叟竟是這樣的木然無知,接著,針鋒相對地進行駁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出語尖銳犀利,畢露鋒瓦。
這段話含有很大的思想空量,闡述了「有限」和「無限」的樸素的辯證關係,進一步表現了愚公迎難而上的精神。
2樓:澹臺姣麗稱姣
《愚公移山》中面對移山這件事各有不同的態度。人物愚公,移山的態度堅定,「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有什麼挖不平呢!人物鄰居小孩,非常支援,「往來助之」。
人物智叟,打擊嗤笑,「甚矣,汝之不慧」。
愚公移山這文言文中面對移山這件事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有幾種態度
3樓:匿名使用者
《愚公移山》中對面移山這件事,文中人物主要有三種態度:愚公妻子的「獻疑」、智叟的「笑而止之」、眾人的「雜然相許」。
愚公妻子是「獻疑」,認為丈夫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動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麼辦呢?是對愚公的關心和擔心;
智叟是「笑而止之」,認為憑愚公這把老骨頭,連山上的一棵草都毀不了,還想動土石嗎?是對寓公的輕視和嘲笑;
子孫是「雜然相許」,對寓公移山獻計獻策,說明移山得到了家人的支援。
4樓:a江水玉清
《愚公移山》中面對移山這件事各有不同的態度。人物愚公,移山的態度堅定,「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有什麼挖不平呢!人物鄰居小孩,非常支援,「往來助之」。
人物智叟,打擊嗤笑,「甚矣,汝之不慧」。
愚公移山課後註釋 重點詞語解釋
5樓:
太形——山名,就是太行山,位於山西省同河北、河南兩省的交界地區。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陽城縣西南一帶。
冀州——地名,包括現今河北、山西兩省和遼寧、河南兩省的一部分地區。
河陽——地名,在現今河南省孟縣境內。
懲——音稱,懲罰。這裡是苦於的意思。
迂——音於,迂迴,曲折、繞道的意思。
豫——音預,地名,現在的河南省。
漢陰——漢,就是漢水;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陰。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陳留縣境內。
荷——音賀,負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畚,音本。箕畚,就是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運土器具。
孀——音雙,孀妻,寡婦,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遺男——就是死了父、母的孤兒。
齔——音趁,兒童換牙齒,乳齒脫落後重新長恆齒。這晨表示年齡,約七、八歲。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這裡指山的一小部分。
匱——音潰,缺乏的意思。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裡拿著蛇。
誇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無比。
厝——音錯,安置的意思。
朔東——就是朔方以東地區,指山西省的東部。
雍——就是雍州,在現今陝西、甘肅省一帶地區隴——同壟,隴崗,就是高山。
列子——這是一部古書的名稱,屬於我國先秦時期道家的著作。關於這部書,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戰國初年的列禦寇著的;另一種認為是後來晉代的人著的,沒有定論。
書中記載了許多寓言和傳說故事。
愚公移山的故事涉及人物是誰
6樓:野草蒼茫
愚公、愚公妻子、子女,河曲智叟,天神,誇娥氏二子(大力神)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愚公移山,烈子,譯文
7樓:
譯文: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北山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
「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
「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眾人說:
「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
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譏笑著阻止他說:「你太愚蠢了!就憑你殘餘的歲月和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
」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思想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愁什麼挖不平呢?
」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把這件事告訴給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
「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你如何評價愚公移山,怎麼評價「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主要講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這個故事通常給我們的啟發就是要持之以恆,一步一個腳印,即使是很大的困難也有可能得到解決。但是這個故事也分兩個方面來看。一 積極方面 愚公移山 這則故事中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堅定信心和頑強...
讀愚公移山有感,讀完愚公移山的感想
愚公移山讀後感。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 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愚公的故事,堅信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今天,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任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的時代還需要愚公移山的精嗎?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愚公,也許有人會這樣想 他為什...
愚公移山對不對,愚公移山是對還是錯?
愚公移山正視生活中的困難,對現實存在的矛盾毫不躲避,做到了一切從實際出發。而搬家則是一種典型的逃避矛盾的錯誤做法。是一種自私的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說白了就是形而上學。而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卻恰恰就是一部不斷搬山的歷史。如果沒有前人在面對困難時毫不退縮的勇氣,如果沒有當代的開拓者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的精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