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境生態學中,什麼是耐受性定律?

時間 2022-12-29 07:35:03

1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生態學家謝爾福德(於2023年提出:

任何一個生態因子在數量上或質量上不足或過多,即當其接近或達到某種生物的耐受限度時,這種生物就會衰退或無法生存。叫做耐受性定律(law of tolerance)。如黃地老虎的幼蟲在-11℃以下便無法生存,大多數昆蟲在48~54℃高溫下也會死亡。

每種生物對每個生態因子都有一定的耐受範圍,這個範圍稱為生態幅(ecologica amplitude),其幅度在這種生物對這種生態因子所能耐受的最高點和最低點之間。生態幅廣的生物稱為廣生性生物,反之就是狹生性生物。例如,根據生物對溫度、鹽分和食性的耐受範圍,可分別將其分為廣溫性生物、狹溫性生物;廣鹽性生物、狹鹽性生物和廣食性生物、狹食性生物。

每種生物的生態幅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來說,處於活動期的動物對溫度只有較狹小的生態幅,處於休眠期的動物的生態幅就寬廣得多。生物的生態幅可隨馴化而改變,在水溫為5℃的容器中養殖的龍蝦,到27℃時全部死亡;而養殖在25℃水溫中的一組,有50%的個體能耐受30℃的溫度。

一種生物可能對某一生態因子的耐受性範圍很寬,而對另一因子卻很窄。對多種生態因子具有寬廣生態幅的生物分佈範圍也廣。當一種生物對某一生態因子不處於最適合狀態時,它對其他生態因子的耐受性限度可能下降。

2樓:匿名使用者

耐受性定律說的是在對環境中生態因子能夠耐受的範圍,每種生物存活和繁殖只能在環境中生態因子能夠耐受的範圍之內,生態因子在數量上和質量上的不足或過多均會影響生物的存亡。

生態學定理

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的區別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最小因子定律:低於某種。

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決定該種生物生存和分佈版的根本因權素。

限制因子定律:因子處於最小量時,可以成為生物的限制因子,同樣因子過量時,也可以成為生物的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個生態因子在數量上或質量上的不足或過多,即當其接近或達到某種生物的耐受限度時會使該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不僅估計了環境因素,還估計了生物本身的耐受限度。)

什麼是生境,結合實際解釋耐受性定律

4樓:匿名使用者

指生物的個體、種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生境是指生態學中環境的概念,生境又稱棲息地。生境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綜合形成的,而描述一個生物群落的生境時通常只包括非生物的環境。

為了避免混亂,識別生境的這兩種用法是很重要的。

隨著作為物件的生物的大小,生活方式等的不同,而作為生境來研究的空間的大小也不同。微小生物棲息的、具有特殊環境條件的微小場所稱為小生境(microhabitat)。在群落內部,構成群落的生物相互混雜,各選擇自己的生境,自然也就形成了別種生物的生境。

相互散在的概念就是體現於這種群落的存在方式和生境狀態。一般說來,生物在生活史中是變換它的生境,所謂種的生境,就是指這種變化系列,變化方式。在分類學的記述中,生境一詞專門用來指種的分佈區。

如何將耐受性定律運用於生產實踐當中

5樓:匿名使用者

任何一個生態因子在數量上或質量上的不足或過多,即當其接近或達到某種生物的耐受限度時會使該種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根據生物對生態因子耐受範圍的寬窄,可將生物區分為廣溫性和狹溫性,廣溼性和狹溼性,廣鹽性和狹鹽性,廣食性和狹食性,廣光性和狹光性,廣棲性和狹棲性等。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個生態因子在數量上或質量上的不足或過多,會使該物種衰退或不能生存。它允許生態因子間的相互作用。

1,每一種生物對不同的生態因子的耐受範圍存在差異,並且耐受性還有因年齡季節棲息地不同而有差異。對很多生態因子耐受範圍寬的生物 分佈一般很廣;2,生物體在發育生長過程中,對生態因子的耐受限度是不同的,在動物的繁殖期,卵,胚胎和幼體,種子的萌發期,其耐受性一般很低3,不同生物對同一生態因子的耐受性不同,如鮭魚對水溫耐受範圍為0-12度,最適4度,豹蛙的耐受範圍為0-30度,最適為22度4,生物對某一生態因子處於非最適度狀態下時,對其他生態因子的耐受限度也下降,即各因子間存在明顯的關聯。每一個生物對每一種生態因子都有個耐受範圍,其上限與下限之間的範圍稱為生態幅。

用廣與寬表示生物的生態幅寬窄,則有 廣溫性、狹溫性;廣鹽性、狹鹽性;廣食性、狹食性;廣水性,狹水性;廣(狹)光性;廣(狹)棲性;廣(狹)土性。

什麼是生態學,其分支學科包括哪些

6樓:匿名使用者

生態學(ecology),是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於2023年定義的一個概念:生態學是研究生物體與其周圍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目前已經發展為「研究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

有自己的研究物件、任務和方法的比較完整和獨立的學科。它們的研究方法經過描述——實驗——物質定量三個過程。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進了生態學理論的發展。

按所研究的生物類別分。

有微生物生態學、植物生態學、動物生態學、人類生態學等。

生物系統的結構層次分。

有: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等。

生物棲居的環境類別分。

有陸地生態學和水域生態學;前者又可分為森林生態學、草原生態學、荒漠生態學、土壤生態學等,後者可分為海洋生態學、湖沼生態學、流域生態學等;還有更細的劃分,如:植物根際生態學、腸道生態學等。

生態學與非生命科學相結合的,有數學生態學、化學生態學、物理生態學、地理生態學、經濟生態學、生態經濟學、森林生態會計等;與生命科學其他分支相結合的有生理生態學、行為生態學、遺傳生態學、進化生態學,古生態學等。

應用性分支學科有:農業生態學、醫學生態學、工業資源生態學、環境保護生態學、環境生態學、生態保育、生態資訊學、城市生態學、生態系統服務、景觀生態學等。

7樓:陽光的美女蛇妖

你好。生態學(ecology)是研究生物與環境,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關係的生物學分支學科。

生物的生存、活動、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間、物質與能量。生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對周圍環境某些物理條件和化學成分,如空氣、光照、水分、熱量和無機鹽類等的特殊需要。各種生物所需要的物質、能量以及它們所適應的理化條件是不同的,這種特性稱為物種的生態特性。

8樓:匿名使用者

「生態學」(ökologie)一詞是2023年由勒特(reiter)合併兩個希臘詞οικ

θ(房屋、住所)和λογ學科)構成,2023年德國動物學家海克爾(ernst heinrich haeckel)初次把生態學定。

生態環境。義為「研究動物與其有機及無機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特別是動物與其他生物之間的有益和有害關係。從此,揭開了生態學發展的序幕。在2023年英國的tansley提出了生態系統的概念之後,美國的年輕學者lindeman在對mondota湖生態系統詳細考察之後提出了生態金字塔能量轉換的「十分之一定律」。

環境生態學與普通生態學的區別,環境學和生態學有什麼區別?

夢島祭誓言不諾 環境生態學,是指以生態學的基本原理為理論基礎,結合系統科學 物理學 化學 儀器分析 環境科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研究生物與受人干預的環境相互之間的關係及其規律性的一門科學。從學科發展上看,環境生態學的理論基礎是生態學,它由普通生態學分支而來,但同時又不同於生態學。普通生態學 主要課程 ...

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的區別和聯絡,生態學和環境科學哪個更有出路

區別 環境科學主要側重於環境類因素,如水,空氣,氣候等 生態學主要側重於生物類因素,如種群,物種,群落等.兩者是緊密相聯的,各種生物都生活於一定的自然環境之中,因而必然受到環境的影響,其結構習慣無不是來自於環境使然. 環境科學是以人為中心來研究環境中的問題的,目的是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和可持續。生態學...

環境科學和生態學哪個更好就業就業

環境科學。不是打擊你,環境這個專業真的很 相當 國家雖然在大力提倡環保,你是學環境當然知道這就是個口號,實際操作上很多貓膩的。我學環境科學06年畢業,當時一屆100零幾人,除了考研的幾乎都改行了。環境科學和化學生物等沾邊,就業的時候好轉行,要是學工程的更好了。生態嘛,除非你有奮戰在沙漠邊緣地帶,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