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而」有沒有「竟然」的意思

時間 2023-03-08 17:40:02

1樓:娃娃教育小能手

「而」在文言文中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 並且" 或" 而且" 。

「而」在文言文中表遞進的句子如下: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出處:先秦荀子《勸學》

白話譯文:君子廣博地學習,並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智慧明理並且行為沒有過錯了。

2、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

出處:漢司馬遷《屈原列傳》

白話譯文:楚懷王起了貪心,信任了張儀,就和齊國絕交。

3、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

出處:清代姚鼐《登泰山記》

白話譯文:回頭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沒照到,或紅或白,顏色錯雜,並且都像彎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樣子。

4、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出處:宋代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白話譯文:是因為他們**、思考深邃而且廣泛。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幾種意思及例句?

2樓:匿名使用者

「而」這個字(詞),在文言文中具有連詞、代詞、助詞、語氣詞等多個詞性,意思和用法也多種多樣。

1、作連詞,表示以下6種關係:

(1)表並列。例如: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說》

(2) 表遞進。例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3) 表承接。例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 蘇軾《石鐘山記》

(4) 錶轉折。例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5) 表假設。例如:

諸君而(如果)有意,瞻餘馬首可也。——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6) 表修飾,連線狀語。例如:

吾恂恂而起。——柳宗元《捕蛇者說》

2、作代詞,表第二人稱,意思是你、你的。例如:餘知而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聊齋志異·促織》

還可以表近指,意思是這樣、此。例如: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作助詞,可以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例如:虞之與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還可以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例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上》

4、作語氣詞。

(1) 用於句中,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豈」。例如: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2) 用於句末,相當於「耳」,「哪」。例如: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

3樓:jue倩

1、表承接關係,例如《勸學》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2、表因果關係,例如《聊齋志異》中:因而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

3、表示轉換關係,可是,卻等,例如《勸學》中的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4、表狀語修飾關係,可譯為地,或不譯,例如《魚我所欲也》中的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5、表遞進關係,而且,例如《勸學》中的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6、表假設關係,如果,假使,例如《廉藺例傳》中的以大王之威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立奉璧來。

4樓:從口從羊咩

而 ér

《連》(1) 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2) 表示並列關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3) 表示遞進關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4) 表示承接關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 蘇軾《石鐘山記》

(5) 表示轉折關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6) 表示假設關係。

諸君而(如果)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7) 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文言文「而」的意思是什麼

「而」在古文中有幾種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而」在古文中的意思如下:

1、用作名詞,意思是:頰毛;鬍鬚。

出處:周·周公旦《周禮•考工記》:「作其鏻之而。」

釋義:掛掉他的鬍鬚。

2、用作代詞、意思是:通「爾」你,你的。

出處: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釋義:你父親做吏部的長官,調我到京城任職,那麼你就可以每天都好好侍奉母親。

3、用作動詞,意思是:通「如」。好像。

出處:秦·呂不韋《察今》:「軍驚而壞都舍。」

釋義:軍隊驚亂如同大房屋崩塌。

4、用作連詞,表示並列、相承、遞進、轉折、修飾、假設、因果等關係。

出處:漢·班固《漢書·食貨志》:「苟粟多而財有餘。」

釋義:積蓄儲備,是國家存亡的命根子,如果糧食儲備多且財物有剩。

5、用作助詞,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吧」。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子罕》:「豈不爾思,室是遠而。」

釋義:我豈能不想念你嗎?只是由於家住的地方太遠了。

6、詞綴,嵌在某些時間詞後面。

出處: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釋義: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

6樓:匿名使用者

一在古文裡有多種意思:1.做數詞表示指人或事、物最少數量;序數第一;若干份的一份;動作了一次或短暫性;某一個、每,各、另,又;2.做形容詞表示全,滿;齊一,聯合;統。

一、專一;純一不雜、獨;3.做副詞表示都,一概、很,甚、始終、一經、猶;4.做名詞表示初次、第一次、開始。

7樓:匿名使用者

1.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2. 連詞(a.表平列,如「多~雜」。

b.表相承,如「取~代之」。c.

表遞進,如「~且」。d.錶轉折,如「似是~非」。

e.連線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不烈」。f.

連線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談」。g.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如「人~無信,不知其可」)。

3. 表(從……到……)從上~下。

〈助〉1. 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 。虞之與 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2. 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上》

3. 用於句中,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豈」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4. 用於句末,相當於「耳」,「哪」

8樓:匿名使用者

表並列表修飾。

表順承表假設。

錶轉折表方位表因果。

9樓:邗杏慎問芙

1.有的、有的人。2.或許、也許。3.語氣詞,常用在否定句中。4.通「惑」。5.又。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0樓:逄鶴閔沛凝

一、代詞。通「爾」汝,表示第二人稱。可譯為「你(的)」、你們(的)」.例如:《項脊軒志》:「某所,而母立於茲。」[譯]:「這兒,你的母親曾經站立過」.

二、連詞。⒈表示並列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輕重,而是並列、並重的關係,可譯為「和」、「及」、「又」、「並且」或不譯。例如:《兩小兒辯日》:「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譯]:「這不是遠的小近的大嗎?」

⒉表示承接關係,所連兩項在時間、動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譯為「就」、「然後」、「來」、「便」等,或不譯。例如:《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

[譯]:「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知道新的道理」.⒊表示遞進關係,後項意思比前項意思更近一層,可譯為「而且」、「並且」等。例如:《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

[譯]:「學了知識而且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⒋表示修飾關係,前項修飾後項,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譯]:「河曲有個智叟笑著勸阻愚公說」.⒌表示轉折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相對或相反,可譯為「卻」、「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譯]:「後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隻狼又追上來了」.⒍表示假設關係,常連線分句中的主語和謂語,可譯為「如果」、「假如」、「倘若」等。

例如:《少年中國說》:「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

[譯]:「假使全國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為有為的青年」.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勸學》:「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譯]:「玉石在山上所以草木潤澤,深水潭生長珍珠因而山崖上草木不枯萎。」

⒏如果。例如:《論語•八佾》:「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譯]:「如果說管仲懂得禮,那還有誰不懂得禮呢?」

矢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在文言文中則的意思

矢 sh 名詞義 1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鏑括羽之形。本義 箭。以竹為箭,以木為矢。矢又謂之箭。釋名 矢,弓弩矢也。說文 掌六弓 四弩 八矢法。周禮 司弓矢 矢,箭也。廣雅 嗑得金矢,解得黃矢。易 噬 疾如錐矢。戰國策 齊策 侍投則擁矢。禮記 少儀 既挾我矢。詩 小雅 吉日 矢以柘若棘。大戴禮記 ...

文言文中 減 的意思,掉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弱於,比不上。例如 不減當年 掉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省在文言文中什麼意思 當 省 讀作 sh ng 時,主要有以下幾個意思 1 王宮禁署,禁中。例 禁臺省中,連闥對門。左思 魏都賦 2 官署名稱。例 投詞院直至省,將冤屈叫幾聲,訴出咱這實情。陳州糶米 3 行政區域名。元代 置中書省,於各路設行中書...

「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不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七雲學姐 意思是 歡喜 快樂 一 豫的組詞 猶豫 豫劇 逸豫 豫園 豫州 豫遊 豫約 悅豫 豫備 豫教 二 豫的筆順 擴充套件資料一 字源演化 二 說文解字 文言版 說文解字 豫,象之大者。賈侍中說 不害於物。從象予聲。白話版 說文解字 豫,是特大的象。賈侍中說 象對各種動物無害。字形採用 象 作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