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坐看楓臨晚
11111.讀書筆記:《報任安書》中的三句話。
非常欣賞兩段古文,一段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還有一段就是司馬遷《報任安書》中的:「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作為也。
在困境中我常常想起這兩句話。
由於《報任安書》只被列為補充讀物,沒有進入語文教材,所以我也沒有深究,昨晚讀周振甫《怎樣學習古文》,知道該段有三處瑕疵。
一是《呂氏春秋》成書在呂不韋遷蜀之前,這點以前乙個文學碩士跟我說起過,我也不覺訝異。
二是《詩》三百篇,大多都是民歌,從作者和內容看,並非「大抵聖賢發憤之所作為」,當然對這些詩歌要表達的意思可以作出不同的詮釋。
三是《孤憤》作於韓非囚秦之前。吳孟復、蔣立甫主編的《古文辭類纂評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也持這種觀點:《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言「人或傳其書至秦。
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轎正遊,死不恨矣!』李斯曰:
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由此可見韓非在囚秦之前已經做了《孤憤》。
這麼短的一段話有兩處錯誤和一處不嚴謹之處,並且出自司馬遷之手,確實讓我更有理由帶著懷疑的精神讀書。當然,司馬遷寫這篇文章有其特殊的理由,畢竟這是在抒發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寫史,為了表達自己過小而罰重的憤懣之情,信筆寫下這些話也是很有道理的。
錢鍾書在《圍城》裡說:「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我們會上印刷品的當,有時這是有話語權的人有意造成的,但有很多時候是我們惰于思考或者對先哲、古人抱著敬畏之情造成的。
哈佛大學的校閉凱悔訓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斯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或許對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及所有權威心懷欣孫檔賞之情而不是敬畏之情,只將他們當成會犯錯誤的平等的朋友而不是凜然不可侵犯、永遠不會有過失的聖賢,對於我們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形成更有好處。
2樓:青龍漂漂生
報任安書》只被列為補充讀物,沒有進入語文教材,所以我也沒有深究,昨晚讀周振甫《怎樣學習古文》,知道該段有三處瑕疵。
一是談哪《呂氏春秋》成書在呂不韋遷蜀之前,這點以前乙個文學碩士跟我說起過,我也不覺訝異。
二是《詩》三百篇,大多都是民歌,從作者和內容看,並非「大抵聖賢發憤之所作為」,當然對這些詩歌要表達的意思可以作出不同的詮釋。
三是《孤憤》作於韓非囚秦之前。吳孟復、蔣立甫主編的《古文辭類纂評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含高碼也持這種觀點:《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言「人或傳其書至秦。
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李斯曰:
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念局由此可見韓非在囚秦之前已經做了《孤憤》。
3樓:網友
《報任安書》是經行人的書。
報任安書中的所有的典故的名稱以及他們的簡介,很急!!
4樓:冷望雅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蓋西伯拘而演《周易》……大氐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文王拘而演《周易》」。周代的開國君主文王在商紂王朝為西伯侯時,曾被紂王囚禁於獄中,文王利用這段時間,將八卦重選組合,變成六十四卦,形成流傳至今、影響極為深廣的《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孔子(名丘,字仲尼)遊說一生而未能開啟局面建功立業,在外無立足之地,於窮困潦倒之中又回到故鄉魯國,靜下心來修定魯國史書,這就是著名的《春秋》。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楚國的大夫屈原向楚懷王進諫,懷王不納忠言,反而將他革職流放到湖北、湖南一帶,屈原悲憤滿懷,在流放途中寫出了千古傳唱的《離騷》。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相傳魯國史官左丘明在編寫史書《國語》時,已是乙個雙目失明的盲人。
「孫子臏腳,《兵法》修列」。戰國時代的軍事家孫臏在仕魏時不幸遭到陷害,受了「臏刑」(剜去膝蓋骨),後來用計逃往齊國,在齊魏之戰中,他與齊相田忌用「圍魏救趙」之計,大敗魏軍於馬陵道,聲名大著。他的兵書《孫臏兵法》是流傳下來的古代最早的著名兵書之一。
「不韋遷蜀,世傳《呂覽》」。秦國丞相呂不韋(相傳是秦王政之父)在秦王政上臺後,被免去丞相之職,並遷徙到蜀都。呂不韋與他的門客作有《呂氏春秋》一書,其中有「八覽」,故又稱《呂覽》。
「韓非囚秦,《說難》、《孤憤》」。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之一韓非子,在秦國遭到陷害下獄,又被毒酒所害。身後留有《韓非子》一書,《說難》、《孤憤》是其中的兩篇。
報任安書 最後一段的翻譯 要直譯不要意譯!!
5樓:友悅欣
再說,戴罪被侮辱的處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賤的人,往往被人誹謗和議論。我因為多嘴說了幾句話而遭遇這場大禍,又被鄉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汙辱了祖宗,又有什麼面目再到父母的墳墓上去祭掃呢?即使是到百代之後,這汙垢和恥辱會更加深重啊!
因此我舶腹中腸子每日多次迴轉,坐在家中,精神恍恍忽忽,好象丟失了什麼;出門則不知道往哪兒走。每當想到這件恥辱的事,冷汗沒有不從脊背上冒出來而沾溼衣襟的。我已經成了宦官,怎麼能夠自己引退,深深地在山林巖穴隱居呢?
所以只得隨俗浮沉,跟著形勢上下,以表現我狂放和迷惑不明。如今少卿竟教導我要推賢進士,這難道不是與我自己的願望相違背的嗎?現在我雖然想自我雕飾一番,用美好的言辭來為自己開脫,這也沒有好處,因為世俗之人是不會相信的,只會使我自討侮辱啊。
簡單地說,人要到死後的日子,然後是非才能夠論定。書信是不能完全表達心意的,因而只是略為陳述我愚執、淺陋的意見罷了。恭敬的拜了兩拜。
6樓:匿名使用者
誒,我記得蘇教版不然就是人教版書上有翻譯的~
司馬遷《報任安書》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
故事背景已經很清楚了,要具體說的話人太多了 文王拘而演 周易 周文王,姓姬名昌 公元前1213年 公元前1117年 史稱西伯,是商末周族的領袖,他廣施仁德,禮賢下士,發展生產,深得人民的擁戴。由此引起商王紂 後稱殷紂王 的猜忌和不滿,昏庸殘暴的紂王聽信讒言,將姬昌囚禁於當時的國家監獄 羑里城。姬昌被...
報任安書中孫子臏腳的孫子指的是孫武還是孫臏
還是我來吧。1 首先,先秦時期,子 是對大學者的尊稱,比如孔丘被稱為孔子,孟軻被稱為孟子,墨翟被稱為墨子,荀況被稱為荀子 所以孫武和孫臏,這兩位大軍事家,也都被稱為孫子。2 孫武,春秋晚期著名軍事家。他的軍事著作 孫子兵法 眾所周知。孫臏,戰國中期軍事家。他是孫武的後裔。傳說與龐涓同時從鬼谷子學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