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神羅★天徵
首先,隆美爾自身的個性有些缺陷,容易走極端,他的老上級,裝甲司令霍特將軍就在一份祕密的作戰總結中認為:身為一師之長的隆美爾,在戰鬥中太容易憑一時的狂熱行事,他對後勤補給的組織指揮存在缺陷,對別人在他所贏得的勝利裡作出的貢獻也沒有謙遜的認識。
其次,德國不重視北非戰場,重點在東線作戰,然而隆美爾在缺乏補給的情況下堅持進攻,後勤無法得到保障。連希特勒也說過「我的將軍不懂戰時經濟」。
再有,德國沒有對北非戰場進行空中支援,坦克沒有飛機掩護,並且數量沒有英軍多,隆美爾總想著險中求勝,在情報能力也跟不上的情況下還是敗了。
最後,以上幾點原因促成了隆美爾的失敗。
2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8月初,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計劃對英軍發起攻勢。他最初預想把進攻的方向選在阿拉姆防線的南端,因為那裡英軍兵力薄弱,攻擊易於奏效。但他對那裡的地形情況不甚瞭解,不敢輕易定下決心。
英軍蒙哥馬利元帥和參謀長德甘岡分析敵情、地形認為,阿拉姆防線南端的拉吉爾地區沙層很厚,流動性大,不利於德軍的裝甲部隊行動,而隆美爾對這一情況並不清楚。於是蒙哥馬利決定把隆美爾誘入拉吉爾地區殲滅之。8月中旬,隆美爾開始調整部署,準備發動進攻。
為了引誘隆美爾上鉤,英軍一方面製造假情報,另一方面繪製了一張拉吉爾地圖,表明該地區是硬地,便於裝甲部隊機動,而且很巧妙地讓隆美爾得到了這張地圖。看到地圖後,隆美爾覺得這正合他的預想,便決定從這裡發起進攻。 9月1日凌晨,隆美爾下令德軍裝甲部隊向阿拉姆地區發起進攻。
而蒙哥馬利早已命令工兵在德軍主力部隊進攻的地方設定了雷區。德軍邊排雷邊前進,到天亮只推進了32公里。後來,德軍進入拉吉爾的流沙區,百餘輛坦克、裝甲車和卡車在流沙中東倒西歪地掙扎前進。
正在這時,英國幾個中隊的戰鬥機呼嘯而至,不斷對德軍進行掃射和轟炸,德軍部隊深陷流沙區,動彈不得,只能被動挨打。夜幕降臨後,沙漠裡到處都是燃燒的德軍車輛。9月2日早晨,隆美爾來到了戰場。
在兩個小時裡,他的車6次遭到英軍戰機的襲擊。英軍的反擊愈演愈烈,天上飛機輪番攻擊,地面炮火猛烈射擊。德軍**慘重。
第二天,隆美爾不得不下令撤退。阿拉姆戰役中,德軍**4800人,損失50餘輛坦克和70門火炮。北非的德軍從此一蹶不振。
隆美爾率領的「非洲軍團」是德軍的精銳機械化部隊,在最初幾次戰役中曾重創英軍部隊,取得了非洲戰場上的主動權。當時,論實力,德軍的裝甲部隊馳騁歐洲大陸未逢敵手,其坦克的數量及技戰術效能均優於英軍;論指揮人才,隆美爾擅長指揮裝甲部隊作戰,戰術素養很高,在非洲大陸曾指揮過幾次漂亮仗,被譽為「沙漠之狐」,而英軍指揮官蒙哥馬利則剛剛上任不久;論士氣,當時德軍在各個戰場上節節勝利,部隊士氣非常高漲,而英軍尚未完全從過去敗仗的陰影中走出來,士氣比較低落。在這種情況下,阿拉姆戰役卻以德軍慘敗而告終,箇中教訓發人深思。
第一,輕信地圖,誤入「歧途」。阿拉姆南部的拉吉爾地區沙層很厚,流動性很大,是裝甲部隊的陷阱。隆美爾對那裡的地形既沒有進行實兵偵察,也沒有認真調查研究,過分相信一張來路不明的地圖,把幾萬人的部隊投入絕地,導致戰役失敗。
地圖是指揮員獲取情報資訊(特別是地形、地貌)的重要途徑,也是定下決心的重要依據之一。地圖在戰爭史上的運用源遠流長,但它自身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一是內容滯後,地圖的繪製與使用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時間越久遠,地貌變化越大,準確性就越差;二是精度有誤,地圖比例尺有限,不可能把現地上的一切都搬到地圖上去;三是隻能反映靜止的地形地貌。
如果地圖來路不正,如英軍繪製的拉吉爾地圖,就更不應成為定下決心的惟一依據。現代戰爭中要發揮地圖的作用,一方面必須注重豐富地圖的內容和形式,儘量使用比較新的精度較高的地圖,並大力發展三維立體動態圖和電子沙盤,另一方面要將用圖與其他偵察手段配合使用,以各種偵察手段發現地圖和現地的差別,彌補地圖上的錯誤之處,使其真正成為定下決心的重要依據。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繪製的作戰地圖都是在偵察衛星、高空偵察機、特種偵察兵實地偵察後相互印證、不斷修正而成的,在作戰中成為美軍制定進攻方案的重要依據。
關於用圖,斯大林曾批評一些指揮員:「指揮員哪有光看地圖打仗的?」他主張指揮員應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儘可能地親臨戰場,察看戰場的全面情況,如地形、道路、水文及敵我雙方的行動等。
第二,先入為主,決策失誤。隆美爾之所以作出以拉吉爾為進攻突破口的錯誤決策,除了因為英軍假地圖計劃周密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當時陷入了決策思維定勢的怪圈。其實,在得到假地圖之前,隆美爾就已經根據以前的作戰經驗,先入為主地將拉吉爾作為未來進攻的突破口,而很少考慮其他方案的可能性。
英軍假地圖則使他對原先方案更加深信不疑,「心甘情願」地鑽入了英軍為他設定的圈套。心理學認為,人對任何事物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斷等活動都是建立在過去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的,並與記憶、情緒、習慣等有著密切聯絡。在這種情況下,定勢思維心理就很容易產生。
定勢思維心理的積極方面反映出思維活動的穩定性和前後一致性,其消極方面在於妨礙思維靈活性的培養,使思維表現出惰性。在軍事領域中,定勢思維的負效應對作戰指揮的影響甚大。「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
在作戰中,如果指揮員出現定勢思維,很容易被敵方所利用、進行軍事欺騙。其實古往今來,許多優秀指揮員都被定勢思維困擾過,而且越是傑出的指揮員,由於其理論及實踐經驗豐富,突破定勢思維越需要勇氣和魄力。在阿拉姆戰役中,隆美爾就是受過去經驗的影響,在未進行深入分析判斷的情況下,先入為主地作出了錯誤決策。
在未來資訊化戰爭中,戰場環境瞬息萬變,新樣式、新戰法層出不窮,一次戰爭不可能是上次戰爭的翻版。指揮員進行作戰決策,在思維上就不能拘泥於過去的經驗和常用的兵法,而應大膽地進行多向思維,從多個角度進行思維創新,綜合運用求異、反向、超常和用奇等思維方式,實現決策思維的突破和跨越,探尋克敵制勝之道。
3樓:匿名使用者
沒補給,當然你換一個說法,德軍的補給是要優先供給東線的,希特勒和參謀部原先讓隆美爾去北非就是防守。隆美爾自己拉長戰線,參謀部是很反對,但希特勒喜歡這種進攻思想,於是同意,結果最後悲劇了把
4樓:上下知索
1\戰略失誤,戰線過長
2\後勤供給不能保障
3\希特勒指揮失誤
5樓:隨風吹去
正義必勝,不義必敗。只是時間問題。
6樓:匿名使用者
補給不足,兵力也少。而且還情報洩露
7樓:匿名使用者
被英美法蘇忽悠了 參見西西里島戰役的間諜戰
問一下二戰德國名將「沙漠之狐」隆美爾的戰績與故事。拜託了各位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爾為 德國非洲軍團 司令,前往北非援救被英軍打得一敗塗地的義大利軍隊。他到達北非的黎波里前線後,立即作了一次偵察飛行,得出了 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 的結論。於是他便改變 固守防線 的命令,指揮他的裝甲部隊冒著沙漠風暴勇猛穿插,全速前進。英軍猝不及防,節節敗退。德軍直逼亞...
二戰中德軍入侵波蘭稱為什麼行動,二戰時期德國是如何佔領波蘭的
白色方案 白色方案 二戰初,德軍為了消除進攻西歐的後顧之憂,並建立入侵蘇聯的軍事基地,而對波蘭進行的攻擊戰計劃。該計劃制定周密,佈局細緻,從陸 海 空三方面有效對波蘭實施進攻。對德國來說,波蘭問題是必須解決的。對世人來說,這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原因一目瞭然,德國的領土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由於波蘭橫...
二戰,美英開闢第二戰場的原因,二戰中為什麼要開第二戰場 謝謝
溫侯鐵騎 開闢第二戰場是對德作戰之需要和英美應盡之義務。面對德軍的凌厲攻勢,蘇聯在1941 1942年間強烈要求並一再敦促英美盟國開闢第二戰場,以減輕蘇軍壓力,加速對德戰爭的勝利。對此,英美均以各種理由拒絕,直至1943年底的德黑蘭會議上,三方才達成於1944年夏天實施的協議。但在登陸選址上,英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