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度量衡的發明者是,度量衡制度的起源

時間 2021-08-11 17:23:42

1樓:

商鞅。中國古代度量衡與數學、物理、天文、律學、建築、冶煉等科學技術的發展起著相互促進的作用。商鞅為統一秦國度量衡而於公元前344年製造的標準量器銅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壹為升 」,用度量審其容。

方升遺存至今。

戰國時期齊國的一件標準量器慄氏量包括升、豆、三個容量單位。《考工記》詳細記載了製作這件量器時冶煉青銅和鑄造的技術條件及所包括的各個量的尺寸、容量和重量。

2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在這我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這是我所知道的,希望能夠幫助帶你。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佈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範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範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初期。

秦統一的度 1引 = 10丈, 1丈 = 10尺,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釐米, 1丈 = 231釐米 1尺 = 23.1釐米, 1寸 = 2.31釐米 1分 = 0.

231釐米

秦統一的量 1斛 = 10鬥, 1鬥 = 10升 1斛 = 20000毫升 1鬥 = 2000毫升 1升 = 200毫升

秦統一的衡 1石 = 4鈞, 1鈞 = 30斤 1斤 = 16兩, 1兩 = 24銖

1石 = 30360, 1鈞 = 7590克 1斤 = 253克 1兩 = 15.8克

1銖 = 0.69克

謝謝,請採納。 如果有什麼疑問的話,請追問我,謝謝。

3樓:匿名使用者

你真要問是誰發明的,我只能說是廣大勞動人民共同發明的。

秦始皇只是把各個地方度量衡的標準和名稱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統一而已。他和他的官們並不是發明者。

4樓:胡說大本營

不是哪一個人發明的,是 「公共約定」 的。

所有的計量單位都是以長度單位做基礎。

尺者,趾也。就是一個人的腳的長度。作為長度單位。

一立方尺的水,就是重量單位。

一立方尺的容積,就是體積單位。

一立方尺的**,就是貨幣單位。

秦國統一以前,各個諸侯王國的單位是不一樣的。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才在全國統一了度量衡。

5樓:

應該是遠古時期廣大人民發明了吧,只是每個國家單位長度不同,回答秦始皇也錯不到**去。

6樓:浮華

發明者的話,估計無跡可尋。不過可知是秦始皇嬴政統一度量衡。

度量衡制度的起源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度量衡制度應該說秦代,秦始皇重大歷史貢獻之一就是統一全國度量衡

8樓:柳蜈

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傳說黃帝「設五量」,「少昊同度量,調律呂」。度量衡單位最初都與人體相關:

「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謂之溢,兩手謂之掬」。這時的單位尚有因人而異的弊病。《史記·五帝本紀》:

「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如五器,卒乃復。」《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禹「身為度,稱以出」,則表明當時已經以名人為標準進行單位的統一,出現了最早的法定單位。

距今2023年前的大地灣仰韶晚期房f901中出土的一組陶質量具,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的量器。大地灣這套陶質古量器,出土於房f901的主室中(前堂);主要有泥質槽狀條形盤、夾細砂長柄麻花耳鏟形抄、泥質單環耳箕形抄、泥質帶蓋四把深腹罐等。其中條形盤的容積約為264.

3立方厘米;鏟形抄的自然盛穀物容積約為2650.7立方厘米;箕形抄的自然盛穀物容積約為5288.4立方厘米;四把深腹罐的容積約為26082.

1立方厘米。由此可以看出,除箕形抄是鏟形抄的二倍外,其餘三件的關係都是以十倍的遞增之數。為了與古代量具名稱相貼切,我們將在其相應容量的名稱上冠以升、鬥、斛之稱謂,即可稱為"條升、抄鬥、四把斛"等,另外,在大地灣仰韶早期遺蹟中出土的幾件骨匕和鏟形器上多見有等距離的圓點形鑽窩刻度,並在窩內塗有紅色顏料,它們應為當時測定某些東西長寬地尺度。

包括前述f901內所出的一組陶質量具在內,它們都是我國最早「度、量、衡」器的實物佐證;並將我國度量衡實物史提前了二三千年。同時,這些度量衡具的發現也為研究我國古代分配製度、度量衡史以及十進位制的起源等,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2] 商代遺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長度約合16釐米,與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開後的指端距離相當。

尺上的分寸刻劃採用十進位,它和青銅器一樣,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和技術水平。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立,各國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 ,書同文字」(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頒發統一度量衡詔書,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為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礎。

中國古代"度量衡"分別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1、釋義

度量衡(dù liàng héng )

度——計量長短的用的器具稱為度,

量——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

衡——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稱為衡。

2、簡介

(1)度

長度單位的名稱,產生很早,上古時都是以人身體的某個部分或某種動作為命名依據的,例如寸、咫、尺、丈、尋、常、仞等都是。

(2)量

量器是封建社會計量農產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因此容量的計量產生最早,它的單位名稱也最複雜。在《左傳》、《周禮》、《儀禮》、《爾雅》等經典著作中都有關於容量單位的記載,其專用名稱有升、鬥、斛、豆、區、釜、鍾以及溢、掬等。

(3)衡

很早以來,銖、兩、斤、鈞、石五者都用作重量的單位。

10樓:匿名使用者

計量長短、容積、輕重的統稱。

度是計量長短,

量是計量容積,

衡是計量輕重。

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於父系氏族社會末期。傳說黃帝「設五量」,「少昊同度量,調律呂」。度量衡單位最初都與人體相關:

「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謂之掬,兩手謂之溢」。這時的單位尚有因人而異的弊病。《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禹「身為度,稱以出」,則表明當時已經以名人為標準進行單位的統一,出現了最早的法定單位。

商代遺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長度約合16釐米,與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開後的指端距離相當。尺上的分寸刻劃採用十進位,它和青銅器一樣,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和技術水平。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立,各國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 ,書同文字」,頒發統一度量衡詔書,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為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礎。

古代的度量衡分別是什麼意思

11樓:墼餮魍薅

度量衡(dù liàng héng )

度——計量長短的用的器具稱為度,

量——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

衡——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稱為衡。

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於計量物體長短、容積、輕重的物體的統稱。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因地域和國情不同計量統計方式不同。

12樓:sunny桉藍

計量長短、容積、輕重的統稱.

度是計量長短,

量是計量容積,

衡是計量輕重.

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於父系氏族社會末期.傳說黃帝「設五量」,「少昊同度量,調律呂」.度量衡單位最初都與人體相關:

「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謂之掬,兩手謂之溢」.這時的單位尚有因人而異的弊病.《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禹「身為度,稱以出」,則表明當時已經以名人為標準進行單位的統一,出現了最早的法定單位.

商代遺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長度約合16釐米,與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開後的指端距離相當.尺上的分寸刻劃採用十進位,它和青銅器一樣,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和技術水平.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立,各國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 ,書同文字」,頒發統一度量衡詔書,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為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礎.

13樓:匿名使用者

度——計量長短的器具稱為度

量——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

衡——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稱為衡

那些度量衡的標準是怎麼來的,度量衡制度的起源

中國度量衡制度應該說秦代,秦始皇重大歷史貢獻之一就是統一全國度量衡 柳蜈 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傳說黃帝 設五量 少昊同度量,調律呂 度量衡單位最初都與人體相關 布手知尺,布指知寸 一手之盛謂之溢,兩手謂之掬 這時的單位尚有因人而異的弊病。史記 五帝本紀 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祡,望...

在秦王沒有統一度量衡和文字的時候,地區與地區之間是如何交流的

筆削春秋 各地之間要麼使用雅語,要麼就是交流很少。春秋戰國時期,其實有一種官方語言,叫雅語。雅語就跟現在的普通話一樣。像比如說各國談判或者是商量什麼事情的時候,就會使用雅語。當然也會帶翻譯,肯定會有一些人是周遊於各國之間,然後能掌握各國的語言。就像咱們現在的小語種一樣,照樣有人會說。更何況是國家之間...

中國古代鎖是誰發明的,中國古代 鎖 是誰發明的?

具體的人沒有鎖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以鎖門防盜保護財產的一種器具,俗稱 把門將軍 我國使用鎖為生活服務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髮展,鎖的用途不斷擴大,使用範圍越來越廣。從古到今,我國的制鎖業都十分發達,產生了許多創造發明,為人類文明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一 鎖的淵源 木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