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思想的形式和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時間 2022-01-21 09:20:16

1樓:生活類答題小能手

公元前21世紀(一說公元前22世紀),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此時,儘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階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

奴隸主對外族發動掠奪戰爭,或用武力鎮壓本族奴隸的反抗,都是以征討「違天命者」、「弔民伐罪」、「敬天保民」相號召,並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嚴刑厚賞驅使士卒作戰。作戰方式是集團列陣正面衝殺。到商代以後,作戰逐漸以車兵為主。

對軍隊指揮,要求行動統一,嚴厲管理。這種思想,指導著夏、商、西周幾個王朝的軍事鬥爭。通過這一時期的戰爭實踐,人們已初步認識到審勢而動,量力而行,眾可以勝寡,強可以勝弱,反映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念。

傳在西周時期,已出現《軍志》、《軍政》等軍事著作,雖早失傳,但在後來問世的《左傳》、《孫子兵法》等書中,還保留著一些片斷的引文。

擴充套件資料

軍事思想對軍事領域的規律反映得越深刻、越正確,它對軍事實踐的指導作用也就越大。正確反映軍事本質及其規律的軍事思想一旦被成功地運用於軍事實踐,就能夠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在交戰雙方物質條件大致相等的情況下,擁有先進軍事思想的一方,往往能夠佔據上風。

即使一方的力量相對較弱,但擁有先進的軍事思想,也常常能夠以弱勝強。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在***軍事思想的指導下取得徹底勝利,就是明證。相反,如果軍事思想保守落後,即使擁有相對優勢的兵力和先進的**裝備,也可能在戰爭中遭受挫折甚至失敗。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的潰敗和蘇聯在戰爭初期的失利,其作戰指導思想落後於戰爭實踐是重要原因。戰爭實踐證明,在客觀物質條件許可的範圍內,軍事思想正確與否,決定著戰爭的成敗。

沒有正確的軍事思想指導,即使具備取得戰爭勝利的有利客觀條件,也難以把勝利的可能變成現實;有了正確的軍事思想指導,就可以在戰爭中掌握主動,少犯錯誤,多打勝仗。

2樓:勝寒dragon的知識小鋪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一)初步形成時期(夏、商、西周時期);

(二)趨向成熟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三)豐富發展時期(秦至五代時期);

(四)體系完善時期(宋至清前期)。

3樓:霓脦那些

《孫臏兵法》,二、呂尚(又稱姜子牙)《六韜》,三、馬漢《海權論》,四、*** 十大軍事原則。

一、《孫臏兵法》

在軍隊建設方面,孫臏主張:

1、 注重將帥的選拔和培養,將帥必須具有義、仁、德、信、智、忠、敢、勇等素質,此外還要「知道」(懂得有關天、地、民、敵、陣各方面的作戰規律)和「數戰」(長期的作戰經驗)。為此,他提出了二十種致使將帥作戰失敗的缺點和三十二種致使將帥作戰失敗的情況。

2、 軍隊的編制方面,孫臏主張要以地方行政組織為單位,以鄉里之長作為軍中長官;軍隊編制時要精簡精良,不能濫竽充數。

3、 君主、將帥與兵、民之間的關係方面,孫臏主張君主要充分發揮將帥的軍事才能,不要橫加干預;將帥要取得君主的充分信任,以便不受約束地指揮軍隊;將官要對士兵「視如赤子,愛之若狡童,敬之若嚴師」;

將官要照顧士兵的利益,關心他們的疾苦,不能一味責罰;要合理運用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提高士兵作戰的積極性;只有獲得百姓的擁護和支援,軍隊才能具備強大的戰鬥力。

4、 在法制與紀律方面,孫臏主張軍隊必須有嚴格的法制和紀律約束;將帥要賞罰分明,一視同仁;將帥如果明於道義,信於賞罰,會在軍隊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士兵就會自覺地遵守紀律。

在戰略原則上,孫臏主張:

1、 戰爭之前要多作準備,要對戰爭結果進行謀算。

2、 將帥在指揮作戰時,必須根據戰場形勢,大膽果斷地執行戰略戰術。

3、 主張「必攻不守」,積極進攻敵人沒有守備或守備薄弱的地方;攻勢要猛烈,窮追猛打;積極奪取敵人的物資和戰略要地;運用攻心為上的策略,合理運用政治和外交手段配合軍事行動。

4、 鼓舞士氣方面,孫臏提出分為激氣、利氣、勵氣、斷氣和延氣五個步驟。

5、 戰術要機動靈活多變,作戰要創造有利態勢。

在戰術方法上,孫臏主張採用詭詐戰術誘敵上鉤、集中兵力以多擊寡、精選銳卒進行突破、在運動戰中殲敵、作戰時合理運用地形、陣法,發揮長兵和弓弩的威力。此外,孫臏還專門論述了攻城戰的策略和戰術。

二、呂尚(又稱姜子牙)《六韜》

《六韜》又稱《姜太公六韜》或《太公兵法》。舊題周朝的姜尚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問答形式呈現,以周武王設問、姜太公答之,來**各種古代軍政議題。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文字。

三、馬漢《海權論》

馬漢認為制海權對一國力量最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線能帶來大量商業利益,因此必須有強大的艦隊確保制海權,以及足夠的商船與港口來利用此一利益。馬漢也強調海洋軍事安全的價值,認為海洋可保護國家免於在本土交戰,而制海權對戰爭的影響比陸軍更大。

他主張美國應建立強大的遠洋艦隊,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峽附近的水域,再進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進一步與列強共同利用東南亞與中國的海洋利益。馬漢的海權論對日後各國**的政策影響甚大。

美國**西奧多·羅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是以馬漢理論為基礎。直到冷戰結束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部署都以馬漢理論為原形。

馬漢認為英國之成就為空前海洋強權,除了具備上述基本條件的優勢外,其**海權運作的適切,實居關鍵。

在海權運作方面,馬漢認為英國若無海運**能力,無廣大殖民地(資源、基地和市場),以及訓練有素的海員和船艦,則英國雖有先天優越條件,亦將無能為力。

尤其在戰爭工具運用上,即制海權爭取上,英國通常均以在海上擊滅敵國艦隊或對敵港口建立封鎖為一貫指導,更是重要因素,相反的,法國卻熱衷於領土的征服而未著眼於擊滅英國艦隊,於是結果便完全不同。

四、*** 十大軍事原則

***十大軍事原則是***提出的一套軍事鬥爭原則。2023年12月25日,於陝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的會議(史稱十二月會議)上,***在名為《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中首次提出。這十個原則是:

1.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

2.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後取大城市。

3.  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是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結果。

4.  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給敵人殲滅性的打擊。

5.  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

6.  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

7.  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同時,注重陣地攻擊戰術,奪取敵人的據點和城市。

8.  在攻城問題上,一切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和城市,堅決奪取之。一切敵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備、而環境又許可加以奪取的據點和城市,相機奪取之。

一切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然後奪取之。

9.  以俘獲敵人的全部**和大部人員,補充自己。我軍人力物力的**,主要在前線。

10.善於利用兩個戰役之間的間隙,休息和整訓部隊。休整的時間,一般地不要過長,儘可能不使敵人獲得喘息的時間。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4樓:充電器大俠

第一階段:初步形成時期--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夏商西周時期)

軍事思想的主要特點:

1、以天命觀為核心的戰爭觀。

2、以「禮」和「刑」為治軍基礎。

第二階段:迅速發展時期--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末(春秋戰國時期)

軍事思想的主要特點:

1、形成較完整的戰爭觀。

2、提出了若干普遍的戰爭指導原則。

3、軍事鬥爭與政治鬥爭、外交鬥爭的結合。

第三階段:豐富發展時期--公元前3世紀末至13世紀(秦至五代時期)軍事思想的主要特點:

1、由創造學派向綜合各家之長轉化,對軍事思想進行了整理。

2、對先秦所提出來的一些軍事思想有所發展。

3、戰略思想趨向於完善和成熟。

第四階段:體系完善時期--14世紀至19世紀40年代(明至清朝後期)軍事思想的主要特點:

1、武學開始納入國家教育體系,並確立了兵書的正統地位。

2、兵書數量繁多,門類齊全,軍事思想研究向體系化發展。

3、火器對軍事思想的影響,在組織指揮方式上、軍事訓練方式上也有了相應的變化。

5樓:匿名使用者

複製贊貼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一)初步形成時期(夏、商、西周時期);(二)趨向成熟時期(春秋、戰國時期);(三)豐富發展時期(秦至五代時期);(四)體系完善時期(宋至清前期)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6樓:想設定一個暱稱好難啊總是提示已經被使用了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一)初步形成時期(夏、商、西周時期);(二)趨向成熟時期(春秋、戰國時期);(三)豐富發展時期(秦至五代時期);(四)體系完善時期(宋至清前期)

7樓:

第一階段:初見蓓蕾夏商周(形成階段)

第二階段:春秋戰國漸成熟(成熟階段)

第三階段:發展時逢秦五代(發展階段)

第四階段:自成體系宋嘉佑(體系階段)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特點是什麼?

8樓:痴吃居室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時期。這個時期,成周勢力衰弱,僅成為名義上的「共主」,「禮崩樂壞」,社會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各諸候國間相互攻伐,戰爭次數增加,戰爭規模增大。

在戰爭的土壤中,誕生了不少傑出的將領,兵家成為當時「諸子百家」中重要一派。在戰爭經驗的基礎上,不少軍事家著書立說,於是出現了《孫子兵法》《尉繚子》、《六韜》等著名兵書。

春秋戰國的軍事思想,有了較大的發展,基本跳出了天命觀的桎梏,已經能較為理智地去對待戰爭。因此這一階段的軍事思想較夏、商、西周時期相比,顯得較為深刻。「兵者,詭道也」、「兵以詐立」,標誌著戰爭在人們心目已成為一個特殊的領域,戰爭的勝利某種程度上往往取決於人的智謀的運用。

秦漢至清代前期

秦漢至清代前期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分為兩下階段:

第一階段自秦漢至五代時期。秦始皇會元前221年統一中國,隨之有封建社會中的「漢唐盛世」,政治、經濟、文化及戰爭的發展,使軍事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提高。這一階段中,多兵種大規模大集團配合作戰,政治鬥爭與軍事鬥爭相結合,謀略與決策,以及作戰指揮藝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但是,由於秦始皇對兵書的或毀或禁,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之不準民間收藏兵書,兵家地位下降,兵書數量下降。這一時期的代表性兵書主要有:漢初的《黃石公三略》,唐代時期的《李衛公問對》《太白陰經》等。

第二階段為北宋至清代前期。

北宋初期,軍事技術有了重大發展,火藥、指南針開始用於戰爭,加之戰爭的頻繁發生,促進了戰略戰術的發展。北宋總結古今兵法,編纂了中國第一部兵書彙編《武經總要》。宋神宗元豐年間,又將《孫子》、《吳子》、《司馬法》、《六韜》、《尉繚子》、《三略》、《李衛公問對》彙編為《武經七書》,對以後的軍事學和戰爭實踐都有較大的影響。

從明代至清代前期,一方面出現了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的消極防禦作戰思想;另一方面從實踐中總結出了帶有強烈革新內容的軍事思想,如明代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茅元儀編纂的軍事百科全書性的著作《武備志》。但由於清代作戰方式仍偏重騎兵作戰方式,對火兵器沒有予以充分的創新和發展,作戰能力孱弱,無法與西方的船堅炮利相抗衡。鴉片戰爭後,中國進入了近代軍事思想時期。

先秦軍事思想的發展脈絡有哪些,先秦軍事思想的發展概貌及其特色是什麼?

易書科技 更具體地說,先秦時期軍事思想的發展,先後呈示了四個依次交替,邏輯嬗變的階段性特色。一是以甲骨卜辭以及 周易 為代表的披著神祕迷信外衣的前理性文化階段。它藉助占卜筮問的方式,開展原始的軍事 活動,並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人們相對膚淺甚至臆斷的軍事認識。二是以 軍志 軍政 令典 古 司馬兵法 等...

司馬法體現了我國古代什麼樣的軍事思想?

在對戰爭的看法上,司馬法 提出了 以戰止戰 的戰爭觀。揭示了戰爭的實質是用非常的手段來解決政治問題。同時,司馬法 還提倡 備戰 和 慎戰 對於軍隊的治理,司馬法 重視軍事教育的作用,在教育內容上,強調簡明扼要。在戰略戰術上,司馬法 強調,不論是 配備 兵力的運用,還是軍隊的指揮,都要注意輕重結合的原...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太公兵法,武略,等等,基本就是訓練,行軍,作戰,兵種配合,天時,地利,士氣這些要素。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如下 1 戰爭觀 以人為本,師出有名。2 指導原則 重戰 慎戰 備戰 善戰。3 指導思想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4 戰略佈局 不戰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