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偶
你們搞混淆了,跳下去成殘疾的是火工頭陀,後來教了張無忌九陽神功,挑著張三丰跑出少林寺的才是覺遠和尚。
距此七十餘年之間,少林寺的方丈是苦乘禪師,乃是天鳴禪師的師祖。這一年中秋,寺中例行一年一度的達摩堂大校,由方丈及達摩堂、羅漢堂兩位首座考較合寺**武功,查察在過去一年中有何進境。眾**獻技已罷,達摩堂首座苦智禪師升座品評。
突然間一個帶發頭陀越眾而出,大聲說道,苦智禪師的話狗屁不通,根本不知武功為何物,竟然妄居達摩堂首席之位,甚是可恥。眾僧大驚之下,看這人時,卻是香積廚中灶下燒火的一個火工頭陀。達摩堂諸**自是不等**開言,早已齊聲呵叱。
那火工頭陀喝道:「**狗屁不通,**們更加不通狗屁。」說著湧身往掌中一站。
眾**一一上前跟他動手,都被他三拳兩腳便擊敗了。本來達摩堂中過招,同門較藝,自是點到即止,人人手下留情。這火工頭陀卻出手極是狠辣,他連敗達摩堂九大**,九個僧人不是斷臂便是折腿,無不身受重傷。
首座苦智禪師又驚又怒,見這火工頭陀所學全是少林派本門拳招,並非別家門派的高手混進寺來搗亂,當下強忍怒氣,問他的武功是何人所傳。
那火工頭陀說道:「無人傳過我武功,是我自己學的。」原來這頭陀在灶下燒火。
監管香積廚的僧人性子極是暴躁,動不動提拳便打,他身有武功,出手自重。那火工頭陀三年間給打得接連**三次,積怨之下,暗中便去偷學武功。少林寺**人人會武,要偷學拳招,機會良多。
他既苦心孤詣,又有過人之智,二十餘年間竟練成了極上乘的武功。但他深藏不露,仍是不聲不響的在灶下燒火,那監廚僧人拔拳相毆,他也總不還手,只是內功已精,再也不會受傷了。這火工頭陀生性陰鷙,直到自忖武功已勝過合寺僧眾,這才在中秋大校之日出來顯露身手。
數十年來的鬱積,使他恨上了全寺的僧侶,一出手竟然毫不容情。
苦智禪師問明原委,冷笑三聲,說道:「你這份苦心,委實可敬!」當下離座而起,伸手和他較量。
苦智禪師是少林寺高手,但一來年事已高,那火工頭陀正當壯年,二來苦智手下容情,火工頭陀使的卻是招招殺手,因此竟鬥到五百合外,苦智方穩操勝券。兩人拆到一招「大纏絲」時,四條手臂扭在一起,苦智雙手卻俱已按上對方胸口死穴,內力一發,火工頭陀立時斃命,已然無拆解餘地。苦智愛惜他潛心自習,居然有此造詣,不忍就此傷了他性命,雙掌一分,喝道:
「退開罷!」豈知那火工頭陀會錯了意,只道對方使的是「神掌八打」中的一招。這「神掌八打」是少林武功中絕學之一,他曾見達摩堂的大**使過,雙掌劈出,打斷一條木樁,勁力非同小可。
火工頭陀武功雖強,畢竟全是偷學,未得名師指點,少林武功博大精深,他只是暗中窺看,時日雖久,又豈能學得全了?苦智這一招其實是「分解掌」,借力卸力,雙方一齊退開,乃是停手罷鬥之意。火工頭陀卻錯看成「神掌八打」中的第六掌「裂心掌」,心想:
「你要取我性命,卻沒如此容易。」飛身撲上,雙拳齊擊。
這雙拳之力如排山倒海般湧了過來,苦智禪師一驚之下,急忙回掌相抵,其勢卻已不及,但聽得喀喇喇數聲,左臂臂骨和胸前四根肋骨登時斷裂。
旁觀眾僧驚惶變色,一齊搶上救護,只見苦智氣若游絲,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原來內臟已被震得重傷。再看火工頭陀時,早已在混亂中逃得不知去向。當晚苦智便即傷重逝世。
合寺悲慼之際,那火工頭陀又偷進寺,將監管香積廚和平素和他有隙的五名僧人一一使重手打死。合寺大震之下,派出幾十名高手四下追索,但尋遍了江南江北,絲毫不得蹤跡。寺中高輩僧侶更為此事大起爭執,互責互咎。
羅漢堂首座苦慧禪師一怒而遠走西域,開創了西域少林一派。潘天耕、方天勞、衛天望等三人,便是苦慧禪師的再傳**。經此一役,少林寺的武學竟爾中衰數十年。
自此定下寺規,凡是不得師授而自行偷學武功,發現後重則處死,輕則挑斷全身筋脈,使之成為廢人。數十年來,因寺中防範嚴密,再也無人偷學武功,這條寺規眾僧也漸漸淡忘了。這心禪堂的老僧正是當年苦智座下的小**,恩師慘死的情景,數十年來深印心頭,此時見張君寶又是不得師傳而偷學武功,觸動前事,自是悲憤交集。
覺遠在藏經閣中管書,無書不讀,猛地裡記起這樁舊事,霎時間滿背全是冷汗,叫道: 「老方丈,這……這須怪不得君寶……」一言未畢,只聽得達摩堂首座無相禪師喝道:「達摩堂眾**一齊上前,把這小廝拿下了。
」達摩堂十八**登時搶出,將覺遠和張君寶四面八方團團圍住。十八**佔的方位甚大,連郭襄也圍在中間。那心禪堂的老僧厲聲高喝:
「羅漢堂眾**,何以不併力上前!」羅漢堂一百零八名**暴雷也似的應了聲:「是!
」 又在達摩堂十八**之外圍了三個圈子。
張君寶手足無措,還道自己出手打走何足道,乃是犯了寺規。說道:「**,我…… 我……」
覺遠十年來和這徒兒相依為命,情若父子,情知張君寶只要一被擒住,就算僥倖不死,也必成了廢人。但聽得無相禪師喝道:「還不動手,更待何時?
」達摩堂十八**齊宣佛號,踏步而上。覺遠不暇思索,驀地裡轉了個圈子,兩隻大鐵桶舞了開來,一般勁風逼得眾僧不能上前,跟著揮桶一抖,鐵桶中清水都潑了出來,側過雙桶,左邊鐵桶兜起郭襄,右邊鐵桶兜起張君寶。他連轉七八個圈子,那對大鐵桶給他渾厚無比的內力使將開來,猶如流星錘一般,這股千斤之力,天下誰能擋得?
達摩堂眾**紛紛閃避。
覺遠健步如飛,挑著張君寶和郭襄踏步下山而去。眾僧人吶喊追趕,只聽得鐵鏈拖地之聲漸去漸遠,追出七八里後,鐵鏈聲半點也聽不到了。少林寺的寺規極嚴,達摩堂首座既然下令擒拿張君寶,眾僧人雖見追趕不上,還是鼓勇疾追。
時候一長,各僧腳力便分出了高下,輕功稍遜的漸漸落後。追到天黑,領頭的只剩下五名大**,眼前又出現了幾條岔路,也不知覺遠逃到了何方,此時便是追及,單是五僧,也決非覺遠和張君寶之敵,只得垂頭喪氣的回寺覆命。
覺遠一擔挑了兩人,直奔出數十里外,方才止步,只見所到處是一座深山之中。暮靄四合,歸鴉陣陣,覺遠內力雖強,這一陣捨命急馳,卻也已筋疲力竭,一時之間,再也無力將鐵桶卸下肩來。張君寶與郭襄從桶中躍出,各人托起一隻鐵桶,從他肩頭放下。
張君寶道: 「**,你歇一歇,我去尋些吃的。」但眼見四下裡長草齊膝,在這荒野山地,**有甚吃的,張君寶去了半日,只採得一大把草莓來。
三人胡亂吃了,倚石休息。郭襄道:「大和尚,我瞧少林寺那些僧人,除了你和無色禪師,都有點兒古里古怪。
」覺遠「嗯」了一聲,並不答話。郭襄道:「那個崑崙三聖何足道來到少林寺,寺中無人能敵,全仗你師徒二人將他打退,才保全了少林寺的令譽。
他們不來謝你,反而惡狠狠的要捉拿張兄弟,這般不分是非黑白,當真好沒來由。」覺遠嘆了口氣,道:「這事須也怪不得老方丈和無相師兄,少林寺有一條寺規……」說到這裡,一口氣提不上來,咳嗽不止。
郭襄輕輕替他捶背,說道: 「你累啦,且睡一忽兒,明兒慢慢再說不遲。」覺遠嘆了口氣,道:
「不錯,我也真的累啦。」張君寶拾些枯柴,生了個火,烤乾郭襄和自己身上的衣服。三人便在大樹之下睡了。
郭襄睡到半夜,忽聽得覺遠喃喃自語,似在念經,當即從朦朧中醒來,只聽他念道: 「……彼之力方礙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裡。兩手支撐,一氣貫通。
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郭襄心中一凜:「他念的並不是甚麼『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佛經啊。
甚麼左重左虛、右重右虛,倒似是武學拳經。」
只聽他頓一頓,又念道:「……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其病於腰腿求之……」郭襄聽到「其病於腰腿求之」這句話,心下更無疑惑,知他念的自是武學要旨,暗想:「這位大和尚全然不會武功,只是讀書成痴,凡是書中所載,無不視為天經地義。
昔年在華山絕頂初次和他相逢,曾聽他言道,達摩老祖在親筆所抄的楞伽經行縫之間又寫著一部九陽真經,他只道這是強身健體之術,便依照經中所示修習。他師徒倆不經旁人傳授,不知不覺間竟達到了天下一流高手的境界。那日瀟湘子打他一掌,他挺受一招,反而使瀟湘子身受重傷,如此神功,便是爹爹和大哥哥也未必能夠。
今日他師徒倆令何足道悄然敗退,自又是這部九陽真經之功。他口中喃喃唸誦的,莫非便是此經?」她想到此處,生怕岔亂了覺遠的神思,悄悄坐起,傾聽**,暗自記憶,自忖:
「倘若他念的真是九陽真經,奧妙精微,自非片刻之間能解。我且記著,明兒再請他指教不遲。」只聽他念道:
「……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從身能從心,由己仍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方寸,秤彼勁之大小,分釐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
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工彌久而技彌精……」
郭襄聽到這裡,不自禁的搖頭,心中說道:「不對不對。爹爹和媽媽常說,臨敵之際,須當制人而不可受制於人。
這大和尚可說錯了。」只聽覺遠又念道:「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已動。
勁似寬而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郭襄越聽越感迷惘,她自幼學的武功全是講究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處處搶快,著著爭先。覺遠這時所說的拳經功訣,卻說甚麼「由己則滯,從人則活」實與她平素所學大相徑庭,心想:「臨敵動手之時,雙方性命相搏,倘若我竟捨己從人,敵人要我東便東、要我西便西,那不是聽由捱打麼?
」便這麼一遲疑,覺遠說的話便溜了過去,竟是聽而不聞,月光之下,忽見張君寶盤膝而坐,也在凝神傾聽,郭襄心道:「不管他說的對與不對,我只管記著便是了。這大和尚震傷瀟湘子、氣走何足道,乃是我親眼目睹。
他所說的武**門,總是大有道理的。」於是又用心暗記。
覺遠隨口背誦,斷斷續續,有時卻又夾著幾段楞伽經的**,說到佛祖在楞伽島上登山說法的事。原來那九陽真經夾書在楞伽經的字旁行間,覺遠讀書又有點泥古不化,隨口背誦之際,竟連楞伽經也背了出來。那楞伽經本是天竺文字,覺遠背的卻是譯文,更加纏夾不清。
郭襄聽著,愈是摸不著頭腦,幸好她生來聰穎,覺遠所念**雖然顛三倒四,卻也能記得了二三成。冰輪西斜,人影漸長,覺遠唸經的聲音漸漸低沉,口齒也有些模糊不清。郭襄勸道:
「大和尚,你累了一整天,再睡一忽兒。」覺遠卻似沒聽到她的話,繼續念道: 「……力從人借,氣由脊發。
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展於脊骨,佈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
合便是收,開便是放。能懂得開合,便知陰陽……」他越念聲音越低,終於寂然無聲,似已沉沉睡去。
郭襄和張君寶不敢驚動,只是默記他念過的**。斗轉星移,月落西山,驀地裡烏雲四合,漆黑一片。又過一頓飯時分,東方漸明,只見覺遠閉目垂眉,靜坐不動,臉上微露笑容。
張君寶一回頭,突見大樹後人影一閃,依稀見到黃色袈裟的一角。他吃了一驚,喝道: 「是誰?
」只見一個身材瘦長的老僧從樹後轉了出來,正是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郭襄又驚又喜,說道:「大和尚,你怎地苦苦不捨,還是追了來?
難道非擒他們師徒歸寺不可麼?」 無色道:「善哉,善哉!
老僧尚分是非,豈是拘泥陳年舊規之人?老僧到此已有半夜,若要動手,也不等到此時了。覺遠師弟,無相師弟率領達摩堂**正向東追尋,你們快快往西去罷!
」卻見覺遠垂首閉目,兀自不醒。張君寶上前說道:「**醒來,羅漢堂首座跟你說話。
」覺遠仍是不動。張君寶驚慌起來,伸手摸他額頭,觸手冰冷,原來早已圓寂多時了。張君寶大悲,伏地叫道:
「**,**!」卻那裡叫他得醒?無色禪師合十行禮,說偈道:
「諸方無雲翳,四面皆清明,微風吹香氣,眾山靜無聲。今日大歡喜,舍卻危脆身。無嗔亦無憂,寧不當欣慶?
」說罷,飄然而去。
張君寶大哭一場,郭襄也流了不少眼淚。少林寺僧眾圓寂,盡皆火化,當下兩人撿些枯柴,將覺遠的法身焚化了。郭襄道:
「張兄弟,少林寺僧眾尚自放你不過,你諸多小心在意。咱們便此別過,後會有期。」張君寶垂淚道:
「郭姑娘,你到**去?我又到**去?」
郭襄聽他問自己到**,心中一酸,說道:「我天涯海角,行蹤無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去。張兄弟,你年紀小,又無江湖上的閱歷。
少林寺的僧眾正在四處追捕於你,這樣罷。」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爹爹媽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
只要在我爹媽跟前,少林寺的僧眾再狠,也不能來難為你。」
張君寶含淚接了鐲兒。郭襄又道:「你跟我爹爹媽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
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只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面,但你只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
」說著轉身而去。張君寶但覺天地茫茫,竟無安身之處,在**的火葬堆前呆立了半日,這才舉步。走出十餘丈,忽又回身,挑起**所留的那對大鐵桶,搖搖晃晃的緩步而行。
荒山野嶺之間,一個瘦骨稜稜的少年黯然西去,悽悽惶惶,說不盡的孤單寂寞。行了半月,已到湖北境內,離襄陽已不很遠。少林寺僧卻始終沒追上他。
原來無色禪師暗中眷顧,故意將僧眾引向東方,以致反其道而行,和他越離越遠。
受制於人不如下一句是什麼,與其受制於人不如做好自己什麼意思
tian天之驕子 與其受制於人不如立志治於人! 三丁護 與其受制於人,不如取而代之 與其受制於人不如做好自己什麼意思? 就是主動權在自己手中 就是脫離你那慣性的思維牽制 用自己的理解去做事 給自己些主動的意識 多采納別人的意見 再在心裡思考是否應該是這樣或者那樣 凡事方式方法都要自己去思考得出一個結...
比喻受制於人之得順從的成語
精神佈道者 阿順取容 阿 曲從,迎合。曲意順從以博取他人的歡悅。阿意順旨 阿意 迎合他人心意 順旨 順從君主意圖。曲意逢迎,順從君主的意圖。阿諛順旨 阿諛 用言語恭維別人。逢迎諂媚,順從別人意旨。阿旨順情 逢迎諂媚,順從別人意旨。同 阿諛順旨 百順百依 形容什麼都順從。同 百依百隨 百順千隨 形容什...
對一件事情耿耿於懷的時候,如何去做才能釋懷
跟朋友傾訴一下,讓朋友幫你分析。中國有句話叫做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那麼這個時候如果你面對一件事情,沒有辦法去放下,那麼你就需要跟你身邊親近的朋友去說一下,因為他參與了你面臨這情的全過程,他作為旁觀者,能夠更好的去分析你在這個事情漩渦當中是怎麼樣的一個表現?怎麼樣才能夠讓你更加好的從裡面走出來?所以多...